(原標題: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前 10歲女孩想媽媽:能再回來看看我嗎?)
「想媽媽回來看看我,可怎麼也聯繫不上。」7月11日上午,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的10歲女孩羅新蓮正在家裡調養身體,不久後,她將到成都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在小蓮的記憶的,父母離婚後她一共只見過媽媽三次面,而且都是在自己生病之後,媽媽主動回來看望她。
在骨髓移植手術前,女孩希望,媽媽能再次回來看望她,陪她渡過即將面對的難關......而孩子父親表示,他沒有想過要前妻承擔費用,而是單純希望聯繫上對方,達成女兒的心願。
女孩患再生障礙性貧血,想見媽媽
女孩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 父親花光積蓄
羅新蓮的家在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開元路,90平方米不到的舊宅裡住著爺爺、奶奶、爸爸,還有哥哥、姐姐和她。
對於羅新蓮來說,她的童年是灰暗的。2016年春節前夕,小蓮因腹部疼痛到醫院檢查,經檢查確診,她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病。從那時起,本應陽光燦爛的童年開始變得灰暗,甚至感覺沒有了希望。
小蓮的父親羅南君,現年47歲,從前在瓷磚廠當搬運工,勤快些,每月還能掙到六七千元,足夠養家。2011年3月,前妻滕慧君(化名)離家出走,羅南君在父母的幫助下,撫養著3個孩子成長。
小蓮患病的噩耗,無疑不是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為了救治小女兒羅新蓮,羅南君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據估算,自小女兒患病至今,除去報銷,僅個人部分醫療費用就花了20餘萬元。
小蓮每天都要吃的藥
「再苦再難,我必須要把兒女們拉扯大。」作為一個男人、一位單親爸爸,羅南君深知肩膀上在的責任有多重,他不敢有怨言,勤勤懇懇幹活、老老實實掙錢。去年10月,瓷磚廠倒閉;如今,羅南君在自貢城區一家餐飲店工作,每月可掙三四千元。
2歲時媽媽就離開了家,此後只見過3次面?
談及媽媽這個詞語,羅新蓮感覺既陌生又熟悉。2011年初,小蓮2歲多的時候,媽媽滕慧君便離開了家。直到2016年春節期間,媽媽才回家,看望了生病的小蓮。這是小蓮印象中,第一次與媽媽見面。
2016年至今,小蓮因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後住院治療19次,平均每次住院的天數在兩周左右。住院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和爸爸輪流照顧。然而,自媽媽離家後,小蓮只見過媽媽三次面。第一次,就是2016年3月,小蓮確診病情後;第二次,是去年10月,媽媽到成都接受骨髓穿刺配型檢測;第三次,是今年春節,媽媽到自貢與爸爸協商處置房產問題。
小蓮喜歡畫畫,她記得,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讓大家畫一幅全家福。在畫紙上,小蓮憑藉印象畫上了爸爸、哥哥、姐姐和她。可是「媽媽」,她不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只能憑著想像畫出了她認為的媽媽的模樣。
小蓮在畫畫
採訪當天,小蓮用彩色鉛筆畫了一幅畫,有太陽和海鷗,有沙灘和椰樹,有大海和魚兒......她說,這是她夢想的,等病好了、長大了,可以帶著家人們去畫裡的地方旅遊。
小蓮的畫
手術前得到了救助和捐款 但資金缺口仍很大
羅南君說,滕慧君是內江人,二人於20多年前在廣東打工時認識並結婚。2011年初,滕慧君離家出走。那時,滕慧君對家裡稱是外出打工,其實是離開了這個家。
「我從來找不到她,只有她找我。」羅南君說,二人於2015年辦理離婚手續,他沒有再婚,承擔起了撫養三個孩子的責任。滕慧君則嫁到了貴州遵義,重新組成了家庭。羅南君留有前妻的電話,但從來沒有打通過,即使是找前嶽母,也無法聯繫上她,只能留個話,等待回音。
羅南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3月,父女倆通過骨髓穿刺配型成功,但介於需要準備至少30多萬元的醫療費用,手術時間一直還沒有確定。如今,小蓮的病情越來越不穩定,住院頻率也增多。無奈之中,羅南君只能一邊配合醫生的治療日程安排,一邊抓緊時間籌集手術費。
在親友們的幫助下,小蓮的病情先後得到了當地政府、學校、愛心企業的關心,也得到了政策救助和部分愛心捐款;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想辦法醫治女兒。」羅南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對於羅新蓮來說,在接受手術前,她最希望的,還是希望媽媽能再次回來看看她,陪她渡過即將到來的人生難關。
羅南君則表示,他理解前妻目前的艱苦處境,因此,他沒有想過要對方承擔費用,而是單純希望聯繫上對方,達成女兒的心願。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