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重慶女孩骨髓移植後做直播還「救命錢」

2020-12-05 上遊新聞

△現在的陳敏覺得未來沒什麼可怕

9月15日,世界淋巴瘤日,對於95後石柱女孩陳敏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半年前,主治醫生告訴她,她已經闖過了一個重要的生命關卡:晚期淋巴瘤治癒後的「三年生存期」。

18歲被查出淋巴瘤晚期

現在,23歲的陳敏獨自居住在某沿海城市,最近新染了橙黃的發色,指甲也重新做了喜歡的顏色。平日裡,她是一個網絡主播,如果不特意提起,沒有人會把這個天馬行空的女孩兒和癌症掛鈎。

五年前,這個病改變了陳敏的人生。

「要不是同學說我長了個包,我都不知道。」2015年,在石柱縣城讀高三的陳敏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升學上,而腫瘤來得悄無聲息。有一天,室友突然告訴陳敏,她的脖子上有一塊很明顯的突起,整日忙於備戰高考的陳敏這才驚覺不對。

檢查結果顯示,陳敏患上了淋巴瘤,已經屬於晚期,「當時人都蒙了,癌症不是老年人的病嗎?」

媽媽很快把她送到了重慶主城一家三甲醫院治病。醫生告訴陳敏的媽媽汪大姐,「孩子可以靠幹細胞移植治病。」在骨髓庫均無成功配型的情況下,醫生建議汪大姐進行親屬配型,但母親沉默了,「孩子是別人送養的,不是親生的。」

媽媽準備瞞一輩子的秘密曝光了,也切斷了一條救命的路。陳敏只能選擇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那段時間,需要補充營養,但化療讓我吃不下、睡不著。」

最終讓她堅持下來的,還是媽媽的堅定。在陳敏知道自己是被領養之前的十八年裡,汪大姐一直把陳敏視如己出,陳敏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一個人養育陳敏和哥哥兩個孩子,卻從未厚此薄彼,「我們家其實很困難的,但我媽還是到處借錢幫我治病,一直讓我不要放棄。」

重新活過做主播賺錢還債

經過兩次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陳敏的身體逐漸好轉,對於死亡的態度也從恐懼變為釋然,「如果這樣還是救不回來,就是命了!珍惜每一天就行了。」對於女兒的心態,汪大姐有些不高興,「什麼死了就是命,要活!」

2017年,經過一系列術後治療,陳敏初步痊癒,但是否復發,還是未知數。陳敏沒有回學校繼續讀書,「不想浪費生命,希望以後的人生,能抓緊時間做想做的事,不留遺憾。」

陳敏選擇了國內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生活下來,自己租了一個小房子,開始做直播,「以前喜歡唱歌,就會在直播間裡唱歌,有時候看直播的人也會在留言裡訴說生活的不易。」為了給網友打氣,她也會分享自己的經歷,「我都活過來了,其他的有什麼難的?」

每天,不管是否出門,陳敏都會精心打扮,化最近流行的妝容。她還養了一隻貓,「這都是我喜歡做的事,我現在很快樂。」

直播的收入大部分寄回家裡,給媽媽拿去還治病借的錢。陳敏治病花了數十萬,一部分是社會捐助,一部分是找親戚朋友借的,「我現在好了,當然想著先還錢。」

2019年底,陳敏回重慶複查。主治醫生告訴她,已經度過了三年生存期,而且沒有復發的跡象,「如果能順利度過五年生存期,復發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現在,陳敏正在為生命的下一個關卡「五年生存期」努力。剛剛過去的盛夏,她和朋友相約去了廈門,「第一次看海,海很美。」陳敏說,她會繼續努力做想做的事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18歲就和死神相遇過,未來沒什麼可怕的!」

這是一個青睞青壯年的病魔

陳敏的主治醫生,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劉耀介紹,「陳敏患的是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是淋巴瘤中青少年最為高發的一種,到目前為止它的致病原因還不明確。」

根據重慶最新新發腫瘤登記數據顯示,淋巴瘤發病率為每萬人約0.723人,男性高發於女性,城市高發於農村,「和大部分腫瘤的高發人群為中老年不同,淋巴瘤高發人群更集中於青壯年。」

由於淋巴系統的分布特點,使得淋巴瘤屬於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侵犯到任何組織和器官。淋巴瘤的首發症狀並不明顯,多為不痛不癢的淺表淋巴結腫大,超過50%的淋巴結腫大首發部位在頸部。此外,鎖骨、腋窩等也是最常見的部位。

雖然淋巴瘤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但諸多研究表明或與現代人遭受各種感染,電離輻射、環境汙染、裝修汙染等原因以及心理壓力大,過於緊張和勞累有關。

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長期過度疲勞,經常處於電子輻射或射線環境,經常接觸含苯或有機溶劑的化學製劑等,這類人群都屬於淋巴瘤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此外,國外一些資料表明,乳房假體增加了淋巴瘤的發病機率。

還需注意的是,雖然一些炎症也可以引起淋巴結腫大,但不同於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一般而言,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結腫塊相對柔軟、按壓有痛感;而淋巴瘤淋巴結腫大則表現為不痛不癢、表面光滑、質感堅韌。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這種淋巴結腫大,或是找不到原因的發燒、盜汗、消瘦、瘙癢等症狀,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相關焦點

  • 7歲男孩急需骨髓移植,生父卻拿走15萬救命錢:治不好你們就去死
    導言:7歲男孩急需骨髓移植,生父卻拿走15萬救命錢:治不好你們就去死都說這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沒有哪對父母能受得了孩子遭受不好的事情。但是,甘肅有一位父親就真的很狠心,面對重病的孩子,竟然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還將救命錢都拿走了。
  • 出生後被送養的雲南白血病少女完成骨髓移植,是二哥捐獻的
    雲南普洱「出生後被送養」的18歲白血病女孩李仁德近期完成了骨髓移植,目前仍在等待術後恢復。此前養育李仁德的家人通過媒體急尋其血親,希望進行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今年10月,李仁德找到了親生家庭。11月24日,李仁德的姑姑李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23日,醫院給孩子做了骨髓移植手術,是她二哥捐獻的。手術一切順利,她二哥的身體狀況也很好,沒有任何不適反應。李女士表示,目前還要繼續等待,大概10天後看孩子的各項身體指標是否有好轉。
  • 骨髓移植後愛滋病人「痊癒」
    2012世界愛滋病大會公布這一病例,被發現30年後愛滋病可能不再是絕症 愛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HIV),1981年發現,30年後的今天,曾因發現愛滋病毒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法國女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宣稱,治癒愛滋病已成為可能。她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是,美國一名愛滋病毒攜帶者接受骨髓移植後奇蹟般地被「治癒」。
  • 兩名白血病患兒的「婚禮」:即將骨髓移植,希望20年後圓夢
    28日,孩子的父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兩位孩子即將接受骨髓移植手術,這麼做是為了完成看到孩子婚禮的願望。婚禮的組織者是北京市志願者韓雨歧,一名大學生。她介紹,自己負責為患有白血病的小依晨與小天奕籌集醫藥費。
  • 白血病患者做了骨髓移植後,為什麼不能生育?原因並不難理解
    在得了白血病之後,必須要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才能取得治療的效果。但是,在進行骨髓移植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尋找到合適的骨髓配對。並保證移植後不出現排斥的現象,才能使身體有效恢復並取得治癒的效果。那麼,做了骨髓移植之後為什麼不能生育?在患有白血病且取得匹配骨髓進行移植過後,絕大多數的患者都喪失的生育功能。
  • 病情煎熬 骨髓移植後再復發
    原標題:病情煎熬 骨髓移植後再復發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鄧鳴賀去世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方便跟我們說說嗎?  鄧慶華:鄧鳴賀是在4月28日晚上10點半由於呼吸衰竭在海軍總醫院去世的。  這是我人生中最難過的一天,作為爺爺,我白髮人送黑髮人,我受不了,我實在太難過了。
  • 周口7歲女孩骨髓移植失敗 二次手術需近50萬
    本報訊 商水縣白寺鎮7歲女孩郭慧敏,不幸患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然而更不幸的是,郭慧敏第一次骨髓移植手術失敗。目前,在骨髓移植倉中的郭慧敏,需要再做一次骨髓移植手術。今年7歲的郭慧敏家住商水縣白寺鎮郭小寨村。去年1月,在學前班上學的郭慧敏突然出現感冒、發燒、流鼻血等症狀。
  • 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什麼情況能做骨髓移植?謝別錄工作室
    導讀:骨髓移植是指將他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的體內,並使其生長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那麼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 一、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
  • 重型地貧患兒急需做骨髓移植手術
    01 確診重型地貧 李春明寶寶出生於廣西博白,6個月後反反覆覆地發燒,沒有好轉。經醫院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每半個月輸一次血才能續命。 聽到這個噩耗,春明父母感覺天都塌了!
  • 揭秘「神秘」的骨髓移植
    4歲女孩小雨活潑好動,平時身體很健康,去年突然總說她「腿沒勁」。父母帶她到武漢來看病,在武漢兒童醫院確診患有「高危」型白血病,病情危重,不得不剃光頭髮、堅持做化療。好在,她和14歲的哥哥配型成功,移植了哥哥的造血幹細胞後,小雨順利康復。
  • 骨髓移植後有什麼後遺症?該如何護理?
    核心提示: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並不是意味著患者已經擺脫了疾病,移植後的挑戰更是嚴峻,因為這直接決定患者的命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骨髓移植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以及如何進行移植後的護理工作。   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並不是意味著患者已經擺脫了疾病,移植後的挑戰更是嚴峻,因為這直接決定患者的命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骨髓移植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以及如何進行移植後的護理工作。
  • 骨髓移植真的那麼恐怖嗎?
    就在移植手術的當天,配型成功的二哥和三哥突然改變主意,不同意給身患白血病的妹妹捐獻骨髓了。丈夫範林俊在醫院門口跪求嶽父和小舅子們被拒。可磕破頭卻換來親人的轉身,妻子也錯過了最佳的移植時期。事情傳到網絡上後,不少網友被這對苦命夫妻打動,提供捐助,也有網友看不下去,譴責女方家人。
  • 供髓者中途悔捐,患者骨髓移植後變黑,這些案例反映了什麼?
    案例13月31日,廣州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崩潰大哭,因為她急需骨髓移植,而與她配型成功的供髓者卻中途「悔捐」。案例22歲的王麓涵2018年被查出白血病,今年2月,爸爸為她移植骨髓,可之後女孩出現各種不適,1個月瘦了8斤,皮膚逐漸發黑,變成了「小黑人」。從這個新聞裡描述的信息來看,這個小女孩很可能因為骨髓移植而有了「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為骨髓供者的父親在HLA基因上只有50%與孩子相同,所以容易引起這個疾病。
  • 爺爺談鄧鳴賀救治過程:骨髓移植後再復發
    鄧鳴賀的爺爺鄧慶華在忙完孫子葬禮,送走最後一批客人後,接受《法制晚報》記者獨家專訪,談及鄧鳴賀的救治過程,老人幾度失聲痛哭。老人告訴記者,帶著鳴賀從北京回邯鄲的5個小時車程上,他和家人無法抑制地一路流淚。而從2013年到鄧鳴賀離去,兩年,「家裡人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看著孩子受苦大人也不好受」。
  • 骨髓移植的應用和誤區
    所以早期是採用抽取骨髓的辦法來獲取造血幹細胞。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在全麻或者腰麻狀態下用骨穿針直接從供著髂後上棘抽取骨髓液,再通過中心靜脈導管輸送給病人,這種方式要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這種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
  • 白血病一定要做骨髓移植嗎?
    因此骨髓移植對白血病治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骨髓移植不適白血病的首選治療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患者出現這些情況仍會走向死亡!
    患者關心的問題: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還是會死嗎?知名血液病專家史淑榮表示:有的白血病患者因為病情嚴重,可能會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很多人在骨髓移植後,短則幾天到一個月,長則幾個月到幾年後還是死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白血病患者應不應該做骨髓移植手術?首先,免疫排斥和併發症是骨髓移植後的致死主因。
  • 雲南普洱18歲女孩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急尋會澤籍親生父母
    來源:均為受訪者提供2020年4月,還有一個月就是雲南普洱女孩李仁德18歲生日,她卻不幸被檢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歷經5次化療,小李仍不具備自體骨髓移植的基礎,異體骨髓移植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但養育她18年的父母並非她的親生父母,家人只能為她尋找血親。10月3日,李仁德的姑姑李女士向記者表示,2002年5月,她哥嫂從一對來自曲靖市會澤縣的夫婦那裡領養了現在的小李。
  • 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的血液病適合骨髓移植嗎?
    正常人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此 一過程既為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通常分為三大類:  由患者自己提供骨髓。供髓的前提是腫瘤患者經治療後,瘤細胞在體內明顯減少甚至基本消失或瘤細胞未侵犯骨髓時可取自身骨髓移植。
  • 弟弟捐骨髓給哥哥 哥哥移植後卻無錢繼續治療
    「醫生做了很多檢查,發現他的血色素很低很低,懷疑是地中海貧血,讓我們帶去江西省兒童醫院複查。」王趙明說,不出所料,嘉潁在江西省兒童醫院確診患有β型重型地中海貧血,而這種被稱為「血魔」的重症,始於父母的基金遺傳,也就是說,可憐的孩子已被「血魔」摧殘整整6年,其間沒有輸過一次血,任由疾病折磨。 等來骨髓卻錯過最佳移植期 「你知道我有多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