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愛滋病大會公布這一病例,被發現30年後愛滋病可能不再是絕症
愛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HIV),1981年發現,30年後的今天,曾因發現愛滋病毒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法國女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宣稱,治癒愛滋病已成為可能。她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是,美國一名愛滋病
毒攜帶者接受骨髓移植後奇蹟般地被「治癒」。
2012世界愛滋病大會首提「治癒」
2012年世界愛滋病大會將於下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19日,法國愛滋病專家西諾西在華盛頓參與啟動一份全球愛滋病科學戰略文件。這份文件將以「治癒研究」為中心,提倡科學家們鑽研直接治癒患者的方法。
1983年,西諾西教授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同事蒙塔尼率先報告發現了引起「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HIV)」病毒,也即是俗稱的愛滋病病毒。由於這一成就,她獲得了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獎金。自從被發現以來,愛滋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終身的慢性疾病,儘管可以被治療,但無法被治癒。19日,西諾西教授在美國華盛頓發表演講指出,對愛滋病研究者來說,治癒愛滋病已經不再是一個禁忌話題。西諾西提出這一觀點的重要依據是「柏林病人」的案例。「柏林病人」是一名名叫提摩西布朗的美國同性戀男子,2007年他在德國接受了骨髓移植。這次移植的目的是治療一種血液病,卻意外地治癒了布朗的愛滋病毒感染。5年過去了,提摩西布朗早已不再服用抗病毒藥物,他體內的愛滋病毒卻再也沒有出現。在科學家們看來,布朗如何迅速擺脫了慢性愛滋病感染,仍然是個謎。
「柏林病人」是否被治癒存爭議
西諾西教授介紹說,通過研究所謂「精英抑制者」,有望找到研製愛滋病疫苗的辦法。「精英抑制者」指的是天生攜帶CCR5突變基因的人。大約100個人中有一個攜帶 基因,這種突變基因能夠阻止愛滋病毒感染一種白細胞。如果這種白細胞受到感染,愛滋病毒就會在感染者體內潛伏許多年。
提摩西布朗的骨髓捐獻者就是這樣一個「精英抑制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後,布朗的白細胞——也就是免疫系統的T細胞被捐獻者的白細胞「激活」,使他也具有了對愛滋病毒的抵抗力。
然而,在布朗是否已被徹底治癒的問題上,愛滋病專家們的意見並不一致。即使布朗的案例確實是突破性的,他的治癒方法也不適用於大多數愛滋病毒感染者,骨髓移植手術不僅花費高昂,而且很難實施、風險極大。據悉,布朗接受骨髓移植後血癌復發,不得不接受第二次骨髓移植,還患上了後遺症慢性神經疾病。 本報綜合報導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