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白血病患者相當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治癒,特別是對於佔大多數群體的白血病患兒來說,和成人相比,白血病患兒規範化療的效果明顯好於骨髓移植,臨床治癒率可達到八成。
●骨髓移植的患者大多數為中青年,兒童、老年人大都不採用
●專家認為一般用藥物化療即可達到治療效果,尤其是小兒「急淋」
●兒童不可按照成人方案進行化療,骨髓移植可能面臨無法生育等問題
近年來,白血病患者苦尋合適的骨髓捐獻志願者,或因高額的移植費用而無法手術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於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緊密聯繫起來,認為若沒有合適的骨髓移植患者就只能等死,甚至有的家屬在病人確診白血病後,對醫生所要求的馬上進行化療的做法並不認同,並且會質疑為什麼不做骨髓移植?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歐瑞明表示,目前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白血病患者都需先進行化療作「誘導」治療,此外,並不是所有的白血病患者都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對多數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來說,骨髓移植不僅不是唯一的路,也不是治療的首選方案。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相當於我國平均每年新增4萬名白血病患者,可每年能夠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的患者卻只有約500人,「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曾表示,現在我國白血病患者有70%在中華骨髓庫中找不到配型。沒有合適的骨髓再加上一筆昂貴的治療費用,讓許多白血病家庭在還沒有治療前就斷然選擇放棄治療。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歐瑞明指出,目前白血病患者相當部分的病人都可以治癒,特別是對於佔大多數群體的白血病患兒來說,和成人相比,白血病患兒規範化療的效果明顯好於骨髓移植,臨床治癒率可達到八成。與此同時,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很可能面臨無法生育、繼發性腫瘤等遠期併發症等問題,也不代表將來不會復發。如何權衡?務必慎重。
骨髓移植並非「高枕無憂」 遠期影響和成功率是關鍵
除了過早放棄治療的患者外,還有一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許多白血病患者認為化療副作用大,且容易復發,後期治療漫長,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相比更高,而骨髓移植卻可以「高枕無憂」。「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骨髓移植有它的適應指標。」歐瑞明主任指出,就算採取骨髓移植,目前治癒率也只有50%-60%,一般來說只有標為高危的「急淋」患兒和大約成左右的成年患者建議首要考慮骨髓移植,是因為這些患者,白血病細胞難以被清除,需要加大化療強度,以克服耐藥的癌細胞,但過高強度的化療會同時破壞骨髓的正常造血細胞,摧毀造血功能,這就需要將造血幹細胞(或骨髓)移植給患者,使患者的造血功能得以重建,同時免疫功能亦得到重建,進一步清除體內的白血病細胞。
「其次,我們不得不提到骨髓移植所帶來的遠期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生育和繼發腫瘤的風險。」歐主任介紹道,首先骨髓移植的患者是不能生育的,因為因為骨髓移植過程中,包括烷化劑等大劑量的化療除了殺滅白血病細胞外,同時也會不分區別地殺滅精卵細胞。
再次,臨床上發現,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患淋巴瘤等繼發性腫瘤的風險要高於一般人。
兒童白血病大多不需要做骨髓移植
「與成人大多數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治好不同,超過85%的兒童急淋患者是不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的。」 據歐瑞明介紹,兒童急性白血病主要分為兩類,即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淋)和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急淋約佔八成,急性髓性白血病佔兩成。白血病要按危險度分層治療,根據白血病細胞基因分析、免疫表型、血象和治療反應等指標,可分為標危、中危和高危三類。在急淋的患兒中,高危者約佔15%。只有一部分高危急淋患兒需要接受骨髓移植,大部分患兒採用規範化療即可。
不過,兒童急性髓性白血病和急淋不同。超過半數患兒因化療效果較差,具備骨髓移植的指徵,但也有不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兒仍可通過化療得到治癒,例如患有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癒率可達80%~90%。
據最新報導,隨著新藥的開發及其新的治療方案的出現,化療治療白血病的療效還將提高。與骨髓移植相比,化療治療不良反應比骨髓移植小、生活質量比骨髓移植高,現在骨髓移植將慢慢只作為治療部分高危、復發和難治病例的醫療手段。
目前臨床上七成左右的成年患者必須選擇骨髓移植
一般來說,成人常見的白血病有兩種,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5年存活率在30%-40%左右,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治療得當,8年的存活率在85%以上。「究竟哪些白血病患者需要做骨髓移植,應該按照患病的種類和病情、病人個體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歐瑞明主任指出,目前臨床上七成左右的成年白血病患者需骨髓移植。
以急淋為例,成人急淋患者採用化療只有20%的人能達到臨床治癒,比兒童差四倍。為什麼同是白血病,成人和兒童患者有如此大的差別?歐瑞明指出:「兒童急淋和成人急淋在免疫表型、白血病基因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成人患者高危白血病的比例高。」
成人患者化療治癒率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成人特別是高齡患者對化療耐受差,因此不能用藥太強。而兒童再生能力旺盛,化療後容易恢復,因此可以「下猛藥」,自然療效好。
低熱、常流鼻血的要提高警惕
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人最開始會出現發熱的症狀,白血病本身引起的發熱一般不超過38℃。有的時候會感覺全身發冷,吃消炎藥沒有什麼用。慢慢的,人會覺得老是沒力氣,很疲倦,做什麼事情都沒勁,甚至做一些家務的時候會氣喘、頭暈、心慌、氣急這些症狀。
出血也是白血病早期的一個症狀,出血的部位可以遍及全身。一般來講,皮下、牙齦、口腔、眼底以及鼻黏膜出血最常見,很多病人最開始就是出現頻繁的無原因的流鼻血,病情嚴重的會有顱內、消化道、尿道等出血。白血病的病人很多還會出現肝脾腫大,淺表淋巴結腫大。
「其實,一個簡單的血常規就可以看出是不是有白血病的嫌疑。」歐瑞明主任提醒道,「所以,每年一次的體檢一定要堅持,一旦身體出現不適,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通訊員:高龍)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