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幫您診治!|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

2021-01-09 騰訊網

六十多歲的李大爺(化名)近一年內

總是面色蒼白、乏力,

活動後心悸、氣短,

去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其貧血、血小板減少等,

骨髓穿刺檢查之後,

他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伴原始細胞增多。

得到這一噩耗之後,他隨家人去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天津血研所)找到研究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業內「NO.1」肖志堅教授面診,被推薦來我院血液內科進行接受治療。

「肖志堅教授告訴我們,他的博士生張悅在天津血研所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張悅教授已回鄭州工作,定期在鄭州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坐診、查房,建議我們回鄭州繼續接受治療,於是我們找到了這裡......」李大爺(化名)的兒子說。

血液內科主任郭樹霞告訴小編:「張悅教授在血液內科坐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每周二上午她會定期在我院坐診、查房,有就診需求的患者可以前來諮詢。張悅教授主攻骨髓增殖性疾病,師從於血研所副院所長、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診療中心主任肖志堅教授,具體豐富的經驗。現在李大爺已經在我院接受治療,目前效果還不錯。」

張悅教授來我院坐診,對廣大血液病患者將是一個福音,使省內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國內知名專家的診療,歡迎有需要的患者朋友前來就診。

那麼問題來了,張悅教授主攻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是怎樣一種病呢?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過去又被稱為「白血病前期」,部分患者可以轉化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以血細胞發育異常,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轉化為特徵的難治性血細胞質、量異常的高度異質性惡性血液病。

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病,約80%患者大於60歲。MDS可分為原發性MDS和繼發性MDS。

為什麼會患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呢?

如果要給MDS確定一個罪魁禍首,那它就是造血幹細胞。

人體血液系統中各種成熟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淋巴細胞等)都有生老病死,一旦壽終正寢,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後備軍加以補充,造血幹細胞就是產生這些「後備軍」的「老祖宗」,它能夠自我更新並且具有分化成為各類成熟血細胞的潛能,只要機體有需要,造血幹細胞就會源源不斷地為我們的機體輸送各種血細胞,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和運轉。

但是,MDS患者的造血幹細胞不僅存在質量異常,也出現了數量異常。這些異常的造血幹細胞不能繁衍出足夠數量和正常功能的子子孫孫——各種血細胞,導致MDS患者出現一系或者多系血細胞減少——如白細胞減少、貧血和/或血小板減少。

不僅如此,這些「差勁」的造血幹細胞還繁衍出了大量的「殘疾細胞」,缺胳膊少腿,不僅沒有正常血細胞的功能,反而妨礙正常血細胞發揮作用。因此,MDS患者容易出現感染、乏力、盜汗、體重減輕、惡液質等。

假以時日,當這些異常造血幹細胞越來越多,在體內超過一定比例後,就進展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階段了!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幹細胞發生問題的病因是什麼?

迄今為止,MDS的確切病因還不清楚,但是長期接觸化學品,特別是苯(如染髮、接觸油墨、家裝中接觸苯等)以及抽菸(香菸主要成分之一就是苯),會增MDS的患病風險。

而且,有的癌症患者(如乳腺癌、睪丸癌、淋巴瘤)在放化療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均有出現MDS的風險,這種稱為「繼發性MDS」。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

臨床表現有哪些?

MDS的臨床表現與血細胞減少的程度和系別有關。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成熟紅細胞減少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容易出現乏力、納差、睡眠質量差;

白細胞減少表現為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呼吸道、消化道、皮膚軟組織的感染髮熱;

血小板減少表現為容易出血,如口腔牙齦出血、眼底出血、血尿便血等;

另外,還有腫瘤惡液質狀態,表現為消瘦、低白蛋白血症等。

這些症狀在不同亞型的MDS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差別,但是並沒有特異性。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為什麼要進行預後評估?

MDS要進行個體化治療,預後評估系統將MDS患者納入不同的危險度分層中:極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和極高危5個大組。

每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生存時間、治療方案的選擇、治療反應性存在很大差別,因此,MDS患者的預後分層相當重要。

點擊播放 GIF 0.0M

但是,由於MDS相關檢查、診斷和預後分層的複雜性,對於患者們醫從性的要求、以及對於就診醫療機構和接診醫生的要求較高,所以,建議各位患者儘量去血液病專科建設較好、規模較大的醫院就診,以免延誤診斷和後續治療。

總而言之,MDS患者需要根據預後評分系統確立治療目標:較低危組提高生活質量;較高危組提高生存率。

因此,較低危組治療主要包括促進造血、誘導分化、生物反應調節劑、輸血、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較高危組治療除以上治療外,還應該包括去甲基化治療、靶向治療、聯合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等。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夠治癒嗎?

骨髓移植(也稱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可能會使MDS患者達到長期緩解狀態,但骨髓移植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具有一定的條件限制。

在制定患者的治療方案和措施時,需要結合患者年齡、體能狀況、合併症和伴隨疾病、治療意願和依從性等進行綜合評定,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適合每一位患者,防止治療的過度和不及。

據小編了解,血液內科主任郭樹霞2003年就已主持開展自體及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

2019年下半年,血液內科開設了四間無菌層流病房並投入使用,採購全新設備,開展全新技術,可進行造血幹細胞單採,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血小板的單採,用於治療原發性增多症;進行紅細胞的單採,用於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進行白細胞單採,用於治療高白細胞白血病。

「血液內科現在可以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從理論上來講,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癒MDS的治療方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MDS患者都能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就診需求的患者可以前來諮詢。」郭樹霞說。

專家介紹

郭樹霞

鄭州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

在省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對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出凝血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積極參加各種學術交流,主持開展了自體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其中2004年開展非清髓性異基因幹細胞移植治療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為河南省首例成功的病例,這一病例為全國首例。任河南省醫學會血液分會常委,河南省醫師協會血液分會副會長。

張悅

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

實驗血液學博士後出站

河南省醫學會血液病學MDS/MPN學組副組長。

2002-2007年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博連讀,內科學(血液)博士

2010-2013,2015-2017 年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實驗血液學&腫瘤生物學,博士後

2007-201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MDS/MPN中心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天津市抗癌協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白血病·淋巴瘤》、《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編委。

2015年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16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分子發病機制,MDS疾病動物模型建立及治療,MPN分子機制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診治策略等。先後在Cancer Discovery,Blood, Leukemia, Leukemia Research,《中華血液學雜誌》上發表20餘篇論著,累積SCI影響因子50餘分,參編專著3部。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加1項科技部重大行業專項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

供稿:宣傳部 餘華

編輯:李琰

圖片:宣傳部收集

相關焦點

  • 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首批骨髓移植患者順利出倉
    9月23日下午,2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順利出院,該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鮮花,患者感激不已。據了解,這2位出院患者也是該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的首批幹細胞移植患者。「2名患者都是男性,分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需要進行異基因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讓病情更好地得到控制。」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
    患者B投稿:身體一直沒勁,很無力,臉色也不好,去檢查說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很害怕,想問問你們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能活多久?患者C投稿:我朋友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想知道他還能活多久?聽說會變成白血病?
  • 西安楊森啟動「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警覺日」疾病宣傳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血液內科李曉教授在會上呼籲關注疾病早期症狀,重視規範檢測、準確診斷和精準治療,從而降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轉化的風險。國際研究表明,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危險程度越高,越容易發展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極高危患者的生存時間僅為0.8年(9個月)[2]。隨著人口老齡化情況的加劇、檢測水平的提高,我國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並已經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嚴重疾病[3]。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最新研究進展_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_MDS_造血幹...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是一組由於造血幹/祖細胞水平損傷而產生的獲得性克隆性疾病,以無效造血和易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為特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口服新藥進入NCCN指南!好醫友TRI:高危患者請...
    近日,已獲FDA批准的低甲基化藥物Inqovi(地西他濱和Cedazuridine)口服片劑,正式納入最新版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臨床實踐指南》,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成年患者。
  •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
    骨髓移植技術的發現 生命科學是二十世紀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已經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1957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多納爾·託瑪斯發現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體內,可以治療造血功能障礙。這一技術的發現,使多納爾·託瑪斯本人榮獲了諾貝爾獎。 這一技術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並已成為根治白血病等病的主要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現和應用為人類戰勝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什麼是造血幹細胞?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從分型到預後,一文攻破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是一類惡性造血克隆逐漸擴增導致正常造血衰竭的髓系腫瘤性疾病,表現為骨髓病態造血、細胞分化異常,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細胞減少,具有轉化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高風險MDS作為一組起源於造血髓系定向幹細胞或多能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疾患,部分病人可以轉化為急性白血病 。
  • ...患兒新福音,2018兒童遺傳性疾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論壇在北京...
    遺傳性疾病患兒新福音,2018兒童遺傳性疾病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提到「造血幹細胞移植」,人們往往想起的是白血病等,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適應證已經擴大到一些因遺傳問題發生的先天性罕見病
  •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治療,2019版指南這樣說!
    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 揭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與移植
    1956年,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託馬斯也由此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的奠基人。日前,一名來自湖北襄陽的高三男生張文馳,犧牲了緊張的高考複習時間,前往北京為一名福建籍的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疼不疼?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 造血幹細胞移植存活率高於歐洲
    吳德沛是醫院血液科唯一的一位中國大夫,他決定要把先進的血液病診治「法國方案」帶回祖國。 為此,他廢寢忘食,勤奮學習。3個月後,吳德沛基本能用法語與醫護人員及患者交流。半年之後,從獨立管理一個床位,發展到獨立管理六個床位。「我當時吃住在醫院,24小時隨叫隨到,對每個骨髓移植病人病程、治療方法都認真記錄在案,並對法國先進的科室管理也格外關注。」吳德沛回憶說。
  • 德琪醫藥-B公布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療法
    11月26日,港股上市公司德琪醫藥-B(06996.HK)公布ATG-016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療法在中國獲臨床試驗批准。德琪醫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 開展ATG-016(eltanexor)用於去甲基化藥物(HMA)治療失敗後,根據修訂國際預後積分系統(IPSS-R)中危及以上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患者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是一項I/II期、單臂、開放性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TG-016 (eltanexor)單藥治 療的藥代動力學、安全性和有效性。
  • 科普:當白血病遇上造血幹細胞移植
    說到白血病,相信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不治之症、巨額的治療費用、骨髓穿刺、骨髓移植,這些讓人不寒而慄的標籤,與白血病如影隨行。但實際上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標籤早已名不符實,卻還讓很多人對白血病存在持續的誤解,甚至還有人耽誤了疾病的及時治療。
  • 確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需要做哪些檢查?
    病人B投稿:有位親戚之前總會出現貧血、出血症狀,去醫院檢查之後被初步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請問這種情況要怎麼辦?MDS患者一般會有什麼臨床表現?有沒有什麼預示?病人C投稿:醫生晚上好!我家鄉是四川瀘州的,請問醫生我媽這病好治嗎?會轉化為急性白血病嗎?
  • 【健康教育】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流程
    組織配型實驗室將會對您的血液進行HLA分型等檢驗。檢驗後,中華骨髓庫將把您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等待配型、配型成功: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間要經常與省級分庫經常保持聯繫。這一段時間應該是幾年至幾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實現捐獻的願望。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會在中華骨髓庫申請造血幹細胞配型檢索。
  • 造血幹細胞首次培育成功!白血病將無需骨髓移植
    本文轉載自創新地標(ID:kejitouzi)公眾號上周,人類第一次將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出造血幹細胞。
  • 挑戰「60歲禁區」 67歲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滬骨髓移植成功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為一名67歲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了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也是至今上海年齡最大的接受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者。據了解,老年患者的移植失敗率較高,而半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受術者原則上更是要控制在60歲以下,此次成功移植對於今後老年患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施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據介紹,去年3月王先生因痛風在北京住院期間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經化療後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轉變為了急性白血病。之後一年半,王先生接受了7次化療,但依然療效甚微,腎功能反倒受到了傷害。
  • 血液科專家肯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血液科專家肯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作用目前,幹細胞治療已在國內外得到大範圍的研究與推廣,而造血幹細胞是目前幹細胞家族中唯一獲得臨床準入的幹細胞資源。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是造血幹細胞的重要來源,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以及遺傳代謝性等上百種疾病。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楊淑惠 臨沂報導近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兒內科三病區傳出喜訊,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出倉,其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療,患兒重獲新生。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寧波好表弟,捐出造血幹細胞救表哥!旁系親屬配型,成功概率有多少?
    突患惡疾的他,半年也沒等到骨髓庫的供體2018年,許先生出現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去醫院一查,發現血常規三系(即白細胞系、紅細胞系、血小板系)都低,被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醫生告知這個疾病有轉化為白血病的風險,但根據當時評估為中低危患者,口服藥物治療了半年後,許先生的血細胞逐步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