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60歲禁區」 67歲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滬骨髓移植成功

2021-01-09 騰訊大申網

[摘要]據了解,年齡超過60歲老年患者的心臟、肝臟、腎臟、肺功能都逐年減退,較難耐受異基因移植大劑量化療及術後感染排異的併發症。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為一名67歲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了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也是至今上海年齡最大的接受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者。據了解,老年患者的移植失敗率較高,而半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受術者原則上更是要控制在60歲以下,此次成功移植對於今後老年患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施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據介紹,去年3月王先生因痛風在北京住院期間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經化療後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轉變為了急性白血病。之後一年半,王先生接受了7次化療,但依然療效甚微,腎功能反倒受到了傷害。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了王先生唯一的希望。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介紹說,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是先將患者骨髓中病變的原始細胞清除,然後移植入健康的供者幹細胞,「這就好比將土地上的雜草和害蟲清除掉,再種上外來的種子。種子和土壤越匹配,移植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則容易導致排異,甚至造成不可逆損壞」。

然而,王先生和兄弟姐妹間配型沒有成功,骨髓庫也沒有找到HLA匹配的供者,她唯一的女兒僅僅是「HLA配型5/10半相合」。王先生與女兒走遍了京津的各大醫院,得到的結論都一樣,不利條件太多無法實施移植——年齡超過60歲的移植年齡上限,配型屬於HLA半相合移植,原發白血病沒有緩解,伴有基礎的痛風及腎功能損害。希望之門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這對父女面前關上。

抱著最後的一點希望,父女倆輾轉來到上海,求助於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在詳細了解病情後,王椿教授決定收治王先生,挑戰移植的年齡禁區。

有了挑戰高難度的決心,還需精密部署。血液科王椿主任及宋獻民副主任的帶領下,移植團隊反覆討論研究患者病情,比對移植前的各項檢查,制定了既治療疾病又最大限度保護器官功能的為期6天的放化療方案。移植前醫師多次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準備好多套應對可能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今年2月9日,王先生走進層流室,移植流程正式開始。王先生首先接受了大劑量放化療,清除病變的原始細胞。7天後,王先生女兒的造血幹細胞被移植入父親體內。

半相合移植是兇險的,王先生的白細胞在回輸後一周內下降至0,出現發熱、口腔出血的症狀,血小板更是下降至個位數。主管層流室的姜傑玲、蔡宇醫師及時更換適合抗生素,緊急聯繫血小板,加強止血治療,維持肝腎功能的正常穩定,使患者平穩度過回輸後的骨髓抑制期。15天後,患者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恢復正常,骨穿提示白血病緩解,這說明女兒的健康幹細胞在王先生骨髓中「生根發芽」了!

17天後,王先生順利走出層流室,轉至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在克服了排異等難關後,王先生於一個月後順利出院。

據了解,年齡超過60歲老年患者的心臟、肝臟、腎臟、肺功能都逐年減退,較難耐受異基因移植大劑量化療及術後感染排異的併發症,移植失敗率高,所以國內的移植中心都挑選60歲以下的患者,對於半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年齡上更是控制在60歲以下。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移植團隊克服年齡極限、疾病、臟器功能損害等移植難度,成功進行了半相合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提高了移植適應症中年齡的上限,對於今後老年患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實施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相關焦點

  • 白血病骨髓移植的風險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治療白血病的一項突破性進展。白血病患者,因造血組織惡變,產生異常的白細胞,抑制了正常血細胞的功能。傳統的治療方法僅用化療來摧毀白血病細胞,大部分患者的白血病會復發。而骨髓移植是指將他人骨髓移植病人的體內,使其生長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的一種治療方法。目前骨髓移植還是首選異體的骨髓進行移植。
  • 哪些人不能骨髓移植?白血病移植能活多久?
    核心提示:骨髓移植是指將他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的體內,並使其生長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骨髓移植是當今治療白血病、再障等嚴重血液病的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因為一旦骨髓移植不成功,患者幾乎失去了其他的治療機會。下面來看哪些人不能骨髓移植,如果白血病患者進行了骨髓移植,他們又能夠活多久。
  • 白血病都需要骨髓移植?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歐瑞明表示,目前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白血病患者都需先進行化療作「誘導」治療,此外,並不是所有的白血病患者都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對多數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來說,骨髓移植不僅不是唯一的路,也不是治療的首選方案。
  • 白血病一定要做骨髓移植嗎?
    因此骨髓移植對白血病治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骨髓移植不適白血病的首選治療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 骨髓移植後,白血病患者出現這些情況仍會走向死亡!
    患者關心的問題: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還是會死嗎?知名血液病專家史淑榮表示:有的白血病患者因為病情嚴重,可能會通過骨髓移植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很多人在骨髓移植後,短則幾天到一個月,長則幾個月到幾年後還是死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白血病患者應不應該做骨髓移植手術?首先,免疫排斥和併發症是骨髓移植後的致死主因。
  • 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什麼情況能做骨髓移植?謝別錄工作室
    導讀:骨髓移植是指將他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的體內,並使其生長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那麼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 一、有什麼病不能做骨髓移植?
  • 小兒白血病不該動不動就骨髓移植
    晨報訊兒童白血病如今已經在小兒惡性腫瘤中佔首位。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專家胡亞美教授在南京參加由南醫大二院兒童醫學中心主辦的「兒科高級專家論壇」上提出,對急性白血病治療,化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她不提倡動不動就做骨髓移植。
  • 治療白血症_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後,會哪些排異反應?
    白血病的常規治療有化療、骨髓移植還有靶向藥。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化療在殺癌細胞的同時,也會阻止其他正常細胞生成繁殖。而直接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
  • 骨髓移植的應用和誤區
    兒童白血病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急淋」)和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急粒」)兩種類型,其中,「急淋」的比例佔到了70%左右。從目前的治療情況來看,只要接受了正規系統的化療,兒童「急淋」的治療成功率在70%-80%;而根據國內的相關統計,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僅在40%-50%之間。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出現斜視和復視1例
    近期《American Journal of Case Reports》報導了一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出現了斜視和復視等臨床症狀。
  • 揭秘「神秘」的骨髓移植
    4歲女孩小雨活潑好動,平時身體很健康,去年突然總說她「腿沒勁」。父母帶她到武漢來看病,在武漢兒童醫院確診患有「高危」型白血病,病情危重,不得不剃光頭髮、堅持做化療。好在,她和14歲的哥哥配型成功,移植了哥哥的造血幹細胞後,小雨順利康復。
  • |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造血幹細胞移植...
    六十多歲的李大爺(化名)近一年內總是面色蒼白、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去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其貧血、血小板減少等,骨髓穿刺檢查之後,他被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伴原始細胞增多。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過去又被稱為「白血病前期」,部分患者可以轉化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是一組起源於造血幹細胞,以血細胞發育異常,高風險向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轉化為特徵的難治性血細胞質、量異常的高度異質性惡性血液病。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病,約80%患者大於60歲。
  • 一年完成100例骨髓移植手術
    王季石教授為骨髓移植患者進行檢查。    親哥哥捐獻造血幹細胞 第100例白血病患者成功移植    記者採訪了解到,省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2017年第100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吳女士今年57歲,是一位老師。自2016年底被檢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後,已經進行了多次化療,效果並不理想,造血幹細胞移植成了吳女士唯一的希望。
  • 農村媽媽罹患白血病骨髓移植失敗 臍帶血挽生命
    齊魯網5月24日訊2017年5月19日,來自菏澤的劉慧芬(化名)因患急性髓系白血病,接受了臍帶血聯合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 姐姐患白血病 弟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據《安徽商報》4月29日報導,來自安徽省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而面對相似的經歷,另一位來自安徽的姐姐選擇卻截然相反,為了救白血病弟弟,無奈忍痛做人工流產,在兩難的親情之間,姐姐毅然選擇救弟弟。
  • 溫州一白血病患兒骨髓移植 急需治療費
    信來自一個叫白炳壕13歲男孩,他患了白血病——今年1月份,白炳壕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因經濟困難,家人不得不四處借錢為他治病。目前已花費了60餘萬元治療費,後期治療還需要30餘萬元。  絕望:活潑開朗的少年突患白血病  「當時我們知道了孩子的病情,真的感到很絕望!」
  • 什麼是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的血液病適合骨髓移植嗎?
    正常人的造血幹細胞通過靜脈輸注到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此 一過程既為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通常分為三大類:  由患者自己提供骨髓。供髓的前提是腫瘤患者經治療後,瘤細胞在體內明顯減少甚至基本消失或瘤細胞未侵犯骨髓時可取自身骨髓移植。
  • 陸道培醫院連續兩例急性 T 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獲得完全緩解
    25 歲的他,於今年 5 月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 系),在外院經三個化療未獲得緩解。2020 年 10 月 26 日來到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血液科二病區就診。「患者在準備進倉之前,骨髓全面復發,骨髓形態原幼細胞 53 %,徹底打亂了治療的步伐。」
  • 骨髓移植前遭悔捐,6歲男童命懸一線 臍帶血救助絕處逢生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今年3月,軒軒不明原因地發燒感冒,並發展到肺部感染,在哈爾濱醫院被查出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是高危型,轉到北京兒童醫院,再次確診了病情。在病魔和死神面前,生命是那麼渺小那麼無助……骨髓移植術前遭毀捐愛心臍帶血燃起新希望在轉到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進行治療期間,本來骨髓配型已經成功,但在接受治療前夕,遭遇了骨髓捐獻者的悔捐,軒軒命懸一線,全家人陷入了絕望……面對骨髓移植無望,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醫生團隊及時調整了治療方案,使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聯合父親半相合外周血來挽救軒軒的生命。
  • 世界上骨髓移植後再雙肺移植的最小患者:我不想回家,我不要死
    2月28日,6歲白血病男童喆喆轉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由中國肺移植第一人、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教授為其進行了雙肺移植手術。據媒體報導,6歲的喆喆是國內首例白血病骨髓移植後雙肺移植患者,更是世界上骨髓移植後再雙肺移植的年齡最小的患者。江蘇崑山喆喆患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家中4年花費300多萬,骨髓移植後肺排異嚴重致雙肺衰竭必須移植。移植後由於血液裡藥物毒素濃度太高,現在每天進行血液透析和血漿置換。淚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