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薛冽真:未殺敵一個卻救戰友無數

2021-01-07 浙江在線

  薛冽真口述:

  聽聞抗戰消息,「閨蜜」組隊參軍

  我現在和兒女住在天台,老家是在溫州瑞安,家裡兄弟姊妹多,上頭有兩個哥哥,下面還有弟弟妹妹,我排行老三。因為孩子多,讀不起書,中學還沒畢業,家裡就讓我不要再讀下去了,把念書的機會讓給其他兄弟姐妹。

  離開學校後,我在瑞安一家醫院裡做護士,這在當時也算不錯的。

  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到底哪年我也記不清了,經常聽到外面打仗的消息,我一個很要好的同學兼好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閨蜜)找我商量件事。她說她也想去參加抗戰,而且她的男朋友能聯繫到部隊的人,可以介紹參軍。

  當時一起去的,有好幾個年紀相仿的姑娘,我們一開始的目的地是延安,聽說那裡有新四軍。

  一行人沿路北上,走到金華的時候,就遇到打仗了。去不了延安,我們想,在哪裡抗戰都一樣,就地在86軍67師的野戰醫院參了軍,從一名普通護士變成戰地護士。

  戰地的歲月裡,每天都有從前線抬下來的傷員,從最初的驚慌害怕到慢慢地淡定從容,後來什麼場面也都見慣了。

  幾年後,67師師長介紹我嫁給了野戰醫院院長,也就是我丈夫金許珍,算是政治婚姻吧。這十幾年裡,我一直在野戰醫院工作,跟著部隊轉戰各地,從浙江的金華、衢州,到江西的上饒、鷹潭,後來湖南、湖北、河南各個省份一路打過來。

  1942年,我們經歷了浙贛會戰。1943年,我和丈夫有了第一個孩子。當時還在打仗,部隊打到哪裡,我們就轉移到哪裡,戰亂中孩子夭折了,這讓我們放棄了在戰爭中要孩子的想法。日本投降後,我們的大女兒出生在湖北一個叫應山的地方,丈夫給孩子起名時就用了當地地名,叫應鄂。

  丈夫從軍期間,最高掛過少將軍銜,除了在86軍67師野戰醫院當院長,後來還調到13師野戰醫院當院長。在解放後的歲月裡,我們吃過很多苦,一直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還被抄過家。後來丈夫一直在天台中學當校醫,直到去世。

  現在,我老了,好在身體還好,沒什麼毛病,最重要的是子女孝順,日子過得安詳。

  浙贛會戰,見證戰爭的殘酷

  1942年,日本人為了摧毀浙江和江西兩省中國軍隊的機場,破壞交通設施,發動了浙贛會戰。為了達到目的,日本軍隊投入了大量兵力,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戰火遍及浙贛兩省。

  因為建有軍用機場的緣故,衢州成了日軍首要破壞目標,我所在的86軍67師布防衢州。對於我來說,衢州戰役真正讓我體驗到了戰爭的殘酷。

  在衢州戰役時,我們野戰醫院的醫護人員長期處於隨時待命的狀態,基本沒有休息的概念,戰場上有傷員送下來,我們就要奮力救護。我記不起自己取過多少顆子彈,包紮過多少次傷口。戰士們在前線沒日沒夜地打仗,我們醫護人員在後方就要沒日沒夜地搶救。而在戰場這樣殘酷的環境下,野戰醫院更沒有現代醫院這樣理想的環境,很多傷員救不回來,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戰友的生命終止。

  記者手記:

  願老人每一天都過得寧靜安詳

  95歲的薛冽真,頭髮灰白,身材清瘦,一副鄰家奶奶的模樣,若平時遇到,很難把她的過去與「戎馬生涯」聯繫在一起。老人身體還算健朗,只是歲月已然將她的思維一再放慢,也可能是她這輩子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現在已不忍再提。記者和薛冽真老人交談時,大部分內容由老人的大兒媳轉述或代述。

  在採訪許多抗戰老兵時,老人們都會盡力回憶過往的烽火歲月,用殘存的記憶復原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但薛冽真老人不同。作為記者採訪過的唯一的抗戰女兵,她卻更願意將這段回憶埋在心裡。用點頭或搖頭來與志願者、家人和記者交流。

  記者揣測,雖然年青時有過熱血激情,但戰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畢竟是殘酷的,是人們不願看到的:家園摧毀,親人離散,四處烽火硝煙。作為一名女性,擔負著救護戰友的職責,卻一次次眼睜睜地看著戰友離去而無能為力。而抗戰勝利後,薛冽真和丈夫仍然經歷過苦難,這些回憶對於薛冽真老人來說,或許都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記憶。

  年輕人正享受著甜蜜,中年人憶苦而思甜,而像薛冽真這樣的抗戰老兵們,希望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每一天裡,都過得寧靜安詳。

  老兵名片

  薛冽真

  1921年生於溫州瑞安,是目前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十六七歲的年紀,薛冽真和閨蜜們聽聞抗戰消息,毅然決定從江浙奔赴延安支援抗戰,趕到金華時路途被戰火封鎖,薛冽真就地參軍,成為野戰醫院一名戰地護士,後升任少尉軍醫,抗戰勝利時升任少校軍醫。雖未親手殺敵,但她在戰爭期間親手搶救過無數戰士,為抗戰作出的貢獻同樣不可磨滅。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過目難忘照片:當年出川抗戰的鐵血川軍,照片上孩子才14歲
    馬尼拉戰俘營裡,一個骨瘦如柴的美軍戰俘被解救後對著身邊的美軍士兵述說「巴丹恐怖行軍」和日本人的獸行。1944年下半旬,美軍登陸菲律賓後,一路擊潰日軍抵達馬尼拉。在馬尼拉,美軍解救了許多不成人樣的戰俘,他們都是被日軍長期虐待過的。而其中,最無人性的無疑是「巴丹恐怖行軍」。
  • 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不僅在國內抗擊日寇,還走出國門,奔赴緬甸抗戰。遠徵軍赴緬官兵共計10萬餘人。但在緬甸戰場,由於盟軍戰爭的失敗,中國遠徵軍的後路被日軍切斷,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了躲避日軍的夾擊,杜聿明司令員選擇進入野人山,繞道回國。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2018-10-16 09:52:00 來源:     現代快報訊 10 月 14 日,來自江浙滬地區的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一起歡度重陽佳節。
  • 唯一倖存女兵如此說
    翻越野人山時,我的腦子裡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祖國的土地上去死!」——中國遠徵軍唯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劉桂英 劉桂英於1920年出生在湖南長沙,1937年,在貧女院中學習了
  • 河南退伍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一生救國救民活到113歲
    他是一個傳奇,活了113歲,被稱為中國「抗戰活化石」,也是中國最年長的抗戰老兵,他就是付心德。付心德,出生於1900年,河南項城人,戰後在雲南省龍陵縣定居,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家裡兄弟五個,他排行第二,家人都是莊稼人。在家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很感謝志願者的幫助,讓爺爺在晚年找到了很多戰友。」她說,這些年各地的志願者給了老人更多關心,讓他同健在的抗戰老兵群體有了聯繫,老一輩聚在一起聊聊往事,老人每次都很開心,「今天看到這麼多人關心爺爺的消息,家人很感激,爺爺要在天上要是能看到,也一定會很欣慰。」
  • 高齡抗戰老兵60年緘默後親述戰場殘酷真相
    曾子墨:這是一群中國抗日老兵的故事,60多年來,他們對曾經的殺敵經歷絕口不提,對曾經身為軍人的榮耀三緘其口,他們只是從昔日的戰場上退下,成了工人、農民、老師或者僧人,然而當燈光聚焦,攝像機開啟,90高齡的他們突然間滔滔不絕,老淚縱橫,這讓我們明白,對於他們來說,曾經的沉默是一種無奈,那炮火連天的戰場,其實一直都在他們眼前閃現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馬識途雖未像哥哥那樣直接上戰場殺敵,但身為共產黨員的他,組織過抗日敵後工作,向支援中國的美軍空軍士兵宣傳抗日路線,還擔任過戰地記者經歷九死一生……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5月8日清晨,目前川內最長壽抗戰老兵,105歲的馬士弘因病搶救無效辭世,平靜而安詳地走完了他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生命。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哥哥。馬識途今年也已經過百歲。
  •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回憶:山裡的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日軍
    劉桂英,192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抗戰爆發後,劉桂英報名參加了中國軍新22師,成了一名隨軍護士。要說在戰爭時期,隨軍護士比比皆是,劉桂英不過是萬千熱血青年中的一員。但是,劉桂英老人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她是幾萬遠徵軍中當中、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戰地照片——戰地天使 最美女兵
    最美女兵-朝鮮戰場硝煙中的青春時逢紅軍團(平江起義團)八十周年慶典活動,2008年11月23日,在團隊戰鬥過的老首長老戰友老朋友被邀請參加。在參觀團史館時,老前輩們都在尋找自己的戰鬥足跡。當年衛生隊有兩名女衛生員,徐秀雲阿姨當時年僅17歲,她們與衛生隊的戰友們一道,冒著炮火衝上陣地搶救傷員。錢金安:我媽媽說在打394.8時照的,當時在戰場上只有她一個女的,我真想不出來她是怎麼活下來的。334團死傷特別多,這張照片的戰地攝影記者也犧牲了!你是說拍照的記者也犧牲了嗎?!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古往今來,從不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而抗日、解放戰爭中又有多少英雄為了國家、百姓僅僅留下草草姓名,便英勇犧牲?然而這片土壤下掩埋的遺骸,更多的則是連姓名都未留下的無名英靈。
  • 日本閱兵時,女兵挎著的黑色皮包,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到了現在,日本的大男子主義依舊很強勢,因此日本國內那些有著正式編制的女兵基本不會接受什么正經的軍事訓練,讓日本的女兵像其他國家的女兵一樣上戰場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日本的軍隊體系中,但凡是女兵那多半是文職人員。就連之前日本大閱兵上出現的女兵方陣也全是文職人員。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這些一生戎馬倥傯的開國將軍,大都從紅軍時代開始,就在血與火的磨礪中親歷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致力於為強國強軍作出貢獻。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正是因為有無數的軍人浴血奮戰,奮勇抵抗,才有了今天的繁榮安康。70多年過去了,作為參與者,那些老兵,曾經的民族脊梁,他們還好嗎?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餘柱海,91歲,93軍10師 28團2營5連1排1班,戰後一直務農為生。
  • 美軍華人女兵離奇身亡,死因撲朔迷離,家屬崩潰:絕不可能!
    日前,一則新聞引發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五角大樓宣布,正在澳大利亞部署的美海軍陸戰隊中國籍女兵日前正式拿到了美國國籍,這名華人女兵移民美國已經7年,她坦言加入美軍的最大目的就是獲得國籍,而在夢想成真之時,這名名叫張慧茹(音譯)的女兵也感動不已,表示終於能自稱是美國人了。
  • 抗戰老兵之李乾仁:頭皮被刺穿 憑武術逃過一劫
    一生未娶,無兒無女的李乾仁已在養老院生活了10年,在這之前他當過鋼筋工人,80歲還在守工地。小小的房間裡,除了各種生活用品,還放著很多抗戰的書籍。老人說,書都是自己買的,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書籍都有,很多戰役是自己參加過的,經常看看,可以回憶一下當年。
  • 秦牧為什麼要救戰死的戰友,而且必須救?
    (網圖侵刪)文: 雁知歸秦牧為什麼要救戰死的戰友,而且必須救?這裡,有必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給大家普及一下人類的天職是什麼。人類的天職,第一要務是生存,為了種族存續。回到書裡面,秦牧為什麼就不能救死去的戰士?因為道?天地生了人,人的道也是其中一種,秦牧做的事有何不可?因為規矩?這個時候來講規矩嗎?火天尊給你講規矩來嗎?半神,神,神兵,來殺神通者,殺凡人,凡人就應該弓引|頸受戮,這就是你們的規矩?老美提著先進武器來打我們,你們去給他們講規矩吧,讓他們不要用先進航母,尖端武器,自己覺得可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