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抗戰老兵60年緘默後親述戰場殘酷真相

2020-11-22 鳳凰網

鳳凰衛視7月11日《我的中國心》文字實錄:

四名抗戰老兵親述早年經歷

曾子墨:這是一群中國抗日老兵的故事,60多年來,他們對曾經的殺敵經歷絕口不提,對曾經身為軍人的榮耀三緘其口,他們只是從昔日的戰場上退下,成了工人、農民、老師或者僧人,然而當燈光聚焦,攝像機開啟,90高齡的他們突然間滔滔不絕,老淚縱橫,這讓我們明白,對於他們來說,曾經的沉默是一種無奈,那炮火連天的戰場,其實一直都在他們眼前閃現,那殺聲震天的怒吼,其實一直都在他們耳邊迴響。我們的採訪讓他們完成了一段講述,實現了一個心願,也還原了一段歷史。

劉桂英:「穿越野人山」唯一活著的女兵

解說:劉桂英是我們尋訪到的第一位抗戰老兵,1942年,在穿越「野人山」的中國遠徵軍中,她是唯一一位活著的女兵。劉桂英192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是在貧女院長大無父無母的「孤兒」,抗戰爆發後,16歲的劉桂英報名參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新二十二師野戰醫院,成為了一名護士。

1942年3月,為保衛西南大後方,保衛當時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十萬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他們轉戰1500餘公裡,浴血奮戰,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然而,由於英軍屢次臨陣逃脫,五月一日,日軍侵佔曼德勒,中英聯軍全面潰敗,遠徵軍所有的回國通道被日軍切斷,28000餘名中國遠徵軍,被迫繞道「野人山」輾轉回國。

「野人山」位於中印緬交界地帶,是一條長達400公裡的狹長河谷,這裡山林縱橫,河流密布,傳說有「野人」出沒,當地人稱之為「胡康河谷」。胡康,緬語意為「魔鬼出沒的地方」。

劉桂英(安徽老兵):那個原始森林,無邊無際,像海一樣的,走不到邊,看不到邊,也看不到頭,那個山峰啊,它插到雲上頭去了,就像個天柱一樣的,那個山,高高低低的山,周圍那個山包,就像海浪一樣的,一波一波的,千年百年的樹,樹上的葉子枝子都搭起來了,根本連陽光都透不過,黑洞洞的,灰濛濛的,好悶氣哦。要是看到篩子那麼大的一塊天空,人都好像有精神些。

五名女戰士相依為命 野人山求生

解說:進入「野人山」不久,遠徵軍將士迎來了熱帶原始叢林肆虐無常危機四伏的雨季。河床很快被山洪淹沒,沿河床撤離的營團各部隨即失去聯絡,部隊所有的建制不復存在,人們只能三三兩兩湊在一起互相照應。身高不到一米五,身材瘦小的劉桂英,和護士班四個女戰士走在了一起。

劉桂英:護士長好像是一個大姐姐一樣的,我們都聽她的,而小孫是一個很溫柔的,不大肯說話的一個淑女,一見到死人就怕,怕就在你背後躲。小王的性格就是活潑開朗,你要是坐了,你不小心她就把凳子抽掉,就讓你摔一跤,她就拍手大笑,是這樣的,都是十六七歲。

記者:就你們五個人還是個相互之間的依靠。

劉桂英:嗯,我們幾個女孩子在一堆,都不想分開了,死就死在一塊兒,走就同時走。

解說:死亡之路上,死神緊緊地尾隨著這支疲憊、飢餓的軍隊,隨時伺機吞噬脆弱的生命,一天,小孫在尋找食物時,突然被毒蛇咬傷,經過姐妹及時搶救,雖然脫離了危險,但身體已極度虛弱。

遠徵軍女戰士被野狼活活咬斷食道

劉桂英:她就在後面走,開始能夠講話,還聽得到的,聽到一點嘶啞的救命聲,回頭一看,狼把她叼跑了,那個營長,他有搶趕快打槍,那個狼腿負了傷,拖不動這個人了,它就把這個人丟下跑掉了,我們到了這個人邊上,她這個東西(食管)咬斷了,食管咬斷了,無救了,是這樣死的。

解說:簡單地掩埋了戰友,四個姐妹互相攙扶互相鼓勵著,繼續艱難前行。在危機四伏的熱帶叢林,家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劉桂英:在棚子裡睡了,雨也下著,棚子上都是芭蕉葉蓋著,打得譁啦譁啦地響,那個時候你哪睡得著,睡不著也沒有力氣講話,自己想自己的心事,這要是在國內多好,就是這樣想,想自己的國,想自己的家。

女戰士患上瘧疾 為不拖累姐妹跳崖

解說:除了飢餓、寒冷、野獸和蟻蝗侵襲,瘴氣瀰漫的原始叢林裡,瘧疾、回歸熱、破傷風等疾病開始肆虐橫行。成百上千的遠徵軍將士倒了下去,再也沒有起來,劉桂英的戰友孫月霞也染上了瘧疾。

劉桂英:我們明曉得這個病傳染也無法離開她,真是一路的人,你怎麼安心走呢?明曉得傳染也不在乎了,也只曉得你先死,我後死,總是要死了,經常換毛巾,給她退燒。哪退得掉,只是一種安慰吧,陪著她,她後來三天之後醒來了,你們怎麼還不走?我們在陪著你,等你燒退了我們一起走,我要死你還陪著我?你們要走,你們不能等我。

解說:三天後,持續高燒的孫月霞進入了一種癲狂的狀態。

劉桂英:燒得糊裡糊塗的,軍毯蓋不住扒掉,衣服穿不住扒掉,也沒什麼羞恥感了,瘋狂了,跑,瘋狂地跑。她說,你們走,我要跑,一路跑,跑得非常得快,跑到懸崖邊往底下一跳,哎呀,叫也叫不住了,那個人,連骨頭被谷吞掉了,找不到了,我們在崖邊上哭。

倖存女戰士:我們睡在死人堆裡

解說:不久,活潑好動的王平也倒了下去,再也沒有醒來。每天大批將士因飢餓、疾病或食物中毒死亡,蟻蝗吸血浸蝕,大雨衝刷,數小時內屍體變為白骨。遠徵軍回家的路,白骨壘壘,前後相繼。

劉桂英:我們就睡在死人一堆,有時候那個棚子裡死人睡滿了,我們後到的沒有棚子住,就把他們挪挪靠靠,靠到半邊,就騰個棚子,睡在死人旁邊,看見好幾個上吊的,上吊的,也沒得人去把他搞下來,他也沒有親人在邊上,每個人都餓得沒有一點力氣,去把他抱下來,也不需要這樣做,好像這樣做是無濟於事了。

解說:被劉桂英視為姐姐的護士長何姍,因為誤食有毒的野果上吐下瀉,腹部劇烈疼痛,在走了兩天之後,再也無法堅持。

相關焦點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此次老兵聚會由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和現代快報主辦,從 2013 年首次重陽聚會算起,這已經是抗戰老兵第六年相聚南京了。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兵中,年齡最大的已經 104 歲,跟老戰友聊聊天、唱唱抗戰歌曲,大家格外高興,他們相約明年重陽節不見不散。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生前接受採訪時,回憶起自己曾參加抗日戰爭,馬士弘說:「戰場上很多人戰死了。剩下的人繼續堅守,沒有接到命令,一個人都不退半步。舉目所見,都是鮮血,十分慘烈。我身邊的人,幾小時前還跟我說話,轉眼就犧牲了。想起一首唐詩寫著『戰士軍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華西都市報當時即將啟動《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的報導後,馬士弘在家中欣然為本次報導題詞「抗戰老兵」四個字。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經歷:原國民革命軍第25軍140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2020年12月1日離世。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
  • 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堂思政課
    △抗戰老兵馮宗堯為學生講課【感動】97歲老人堅持站立講課一小時考慮到馮宗堯已經97歲高齡,現場講臺上準備了一張沙發椅。△抗戰老兵馮宗堯敬禮馮宗堯首先向現場的同學們敬了一個軍禮,「我的抗戰經歷很長很長,我簡單和大家說說。」站在講臺上,馮宗堯精神矍鑠,聲音洪亮,侃侃而談,和大學生們分享起了他的經歷。「我是江蘇宜興人,抗戰爆發後,我就隨家人西遷。這一路多次遭遇死神,幸運的是,每一次都是擦身而過。」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98歲抗戰老兵楊平:知識女性演繹傳奇人生 只因「國讎家仇」
    98歲抗戰老兵楊平講述她的傳奇人生。吳隆重 攝 「父輩的旗幟—尋訪福建抗戰老兵」大型系列報導之七 楊平簡介:1917年出生,江蘇揚州人。年少時在當地縣重點中學上學,後當小學教師,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9月3日,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尤其對這位盧彩文老人來說,更是有著難以言說的意義,89歲高齡的他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早已做足了準備。憶往日崢嶸歲月雖然抗戰勝利已經過了70個年頭,再說起往日崢嶸歲月,盧老依舊滔滔不絕。
  • 他們是中國二戰老兵,滯留緬甸多年堅持不入籍,70年後終回到祖國
    出發前,中國遠徵軍的數量在10萬人左右,而戰爭結束後,只回來了4萬人不到,將近6成的士兵永遠留在了緬甸戰場。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便是如此,他在緬甸滯留了70年,由於心繫中國,多年來他一直拒絕加入緬甸國籍。終於到2015年,這位遠徵軍老兵回到了祖國。 這位老兵叫李光鈿,他出生於1922年雲南宣威的一個農村。由於戰亂年代家中赤貧,父母無力撫養,李光鈿很小就被過繼給了另一戶人家。
  • 抗戰老兵堪比關公,曾經不用麻藥取彈片,疼的幾次暈厥
    鄭維幫就是這樣一位毅力堅定的抗戰老兵。1937年,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這座美麗的山城就這樣成了戰時的陪都。日軍為了消磨中國人的抗日決心,開始對重慶展開了瘋狂的轟炸,西南各個主要城市無一倖免。炸彈讓城市變成了廢墟,普通百姓死傷無數。鄭維幫只是大轟炸的倖存者之一,他目睹日寇的暴行,一怒之下參加了川軍,成為了廣大抗戰力量的一份子。
  • 郭智義:抗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記歷史,一個崛起的民族不能沒有脊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抗戰老兵郭智義的家中,一同回首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翻開那永不褪色的記憶。 郭智義,沂南縣南左泉村人,1928年出生,1944年參軍。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王振江攝影家黑明用5年時間拍了100名抗戰老兵,出了一本攝影作品集《100個人的戰爭》(中央文獻出版社),用影像和文字留存下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史上的「活化石」——抗戰老兵的鮮活面容和他們不可複製的歷史。這是一種搶救,抑或是一種自贖。
  • 111歲抗戰老兵傳奇人生:抗戰無愧卻對不起家人
    >付心德,111歲,原遠徵軍七十一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醫務主任,是迄今國內最年長的抗戰老兵,被譽為「抗戰活化石」前不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們穿過雲南龍陵縣城一條簡陋的巷道,找到了抗戰老兵付心德的家。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抗戰老兵居重慶60載無人知 曾是密碼電報員(圖)
    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  崔永元寄來請柬  揭開老兵的密電風雲  此前,銅罐驛鎮的居民不知道,在這裡生活了60年的張恩澤,竟然是一位抗戰英雄    1943  1944在九龍坡銅罐驛鎮上,有一位名叫張恩澤的老人,在抗戰時期,他的工作就是發送密碼的無線電報務員。  在重慶定居60年的張恩澤,60年來,除了向組織上極少數人匯報過自己的經歷,張老從未向其他人提及。直到前不久,崔永元攜大型歷史紀錄片《我的抗戰》到重慶時,張老作為抗戰老兵之一參會,關於其故事才開始在小鎮上慢慢傳開。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此人是一名二戰日軍,死後葬入烈士陵園,抗戰老兵給他掃墓幾十年
    了解抗戰史上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反戰同盟會。抗戰期間,有很多受日本政府欺騙來到中國戰場的日軍,被俘虜之後經過我軍工作人員教導之後,加入到了抗日陣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貢獻自己的力量。二戰日軍2014年,我國曾經公布一批反戰同盟會名單,在這一名單中有一個名字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他就是宮川英男。之所以要在這裡提他,主要是因為他死後,有一位抗戰老兵幾十年如一日給他掃墓。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退伍後回到老家,他最珍貴的收藏是一塊戰時保留下來的指南針。先金玉,83歲,54軍168師694團2營4連1排1班。鄰居們都知道他打過鬼子,對他特別尊敬。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
  • 台州唯一健在的抗戰女兵薛冽真:未殺敵一個卻救戰友無數
    離開學校後,我在瑞安一家醫院裡做護士,這在當時也算不錯的。  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紀,到底哪年我也記不清了,經常聽到外面打仗的消息,我一個很要好的同學兼好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閨蜜)找我商量件事。她說她也想去參加抗戰,而且她的男朋友能聯繫到部隊的人,可以介紹參軍。  當時一起去的,有好幾個年紀相仿的姑娘,我們一開始的目的地是延安,聽說那裡有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