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張恩澤老人講到當年的抗戰故事,就激動不已。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
崔永元寄來請柬
揭開老兵的密電風雲
此前,銅罐驛鎮的居民不知道,在這裡生活了60年的張恩澤,竟然是一位抗戰英雄
1943
1944
電視劇《潛伏》裡,主人公餘則成每次接受上級指示,都會打開收音機記錄下一連串號碼,再拿出一本叫《夢蝴蝶》的書進行翻譯。在九龍坡銅罐驛鎮上,有一位名叫張恩澤的老人,在抗戰時期,他的工作就是發送密碼的無線電報務員。
在重慶定居60年的張恩澤,60年來,除了向組織上極少數人匯報過自己的經歷,張老從未向其他人提及。直到前不久,崔永元攜大型歷史紀錄片《我的抗戰》到重慶時,張老作為抗戰老兵之一參會,關於其故事才開始在小鎮上慢慢傳開。
1943
結緣密電
參加衡陽保衛戰
張恩澤出生於湖南長沙。1943年6月某天,正在街上玩耍的張恩澤,見國民革命軍無線電速成班正招人。由於自身僅小學文化,家境較為貧寒,閒著也無事張恩澤便報考了。培訓期間,他才了解到,該培訓班屬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三師,由方先覺主辦。
出生於1926年農曆5月16日的張恩澤,是湖南省長沙人,當時年僅17歲。同年11月,無線電速成培訓完畢,張恩澤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三師,收發各種需要解碼的無線電信息。因接到上級守衡陽的命令,1944年6月20日,張恩澤及三師所有士兵抵達衡陽。6月23日,與日軍開戰。
1944
戰場被俘
好多戰友都犧牲了
「我們無線電工作室共5個臺,8位工作人員,其中一個在那場戰爭中犧牲了。」在張恩澤記憶中,幾人在工作室不停收發各種電訊時,日軍的轟炸聲不斷在耳畔響起。一位年紀同樣尚小的戰友,因上廁所被敵軍發現,被炸得粉身碎骨,「只剩下半條鮮血淋漓的腿。」不停的轟炸,前線戰友一個接著一個倒下的情景,雖然已過去60多年,但老人至今記憶猶新。
「日軍飛機飛得很低,我都能看見飛機的輪子和飛行員,他們專門炸我們的醫院。」戰況猶如電影般,開始在老人腦中一一回放。張恩澤記得,有個醫院裡住了9000多名傷員,日軍轟炸後,傷員大部分都犧牲了。
1944年8月8日,衡陽淪陷。經過47天的浴血奮戰,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以17000守軍對抗11萬敵軍,包括張恩澤在內倖存的3000餘人全部被日軍俘虜。
1945
機智越獄
逃出敵營找到部隊
「吃的喝的都很差,讓我們修路修飛機,兩個人抬一個籮筐,很重!」戰俘營裡,戰俘們每天吃三頓米飯,幾乎沒什麼菜。由於道路在戰爭中被炸得坑坑窪窪,張恩澤們除了休息就是幹苦力,用小石頭將馬路填平。
那時,戰鬥正在外面打響,3000多戰俘無一不想儘快逃出去。「有個戰友逃跑沒成功,被抓了回來,很慘!」被抓回來後,日軍將戰俘們都叫了過來,然後讓大家親眼目睹對他的懲罰。
10個月後的某天,一位日軍表示煙抽完了,機智的張恩澤立刻稱他出去買。離開戰俘營,張恩澤立刻跑了起來。
「頭髮已經很長了,亂蓬蓬的,衣服稀爛。」在洪羅廟附近,狼狽不堪的張恩澤正好碰到原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的領導,於是成功歸隊。「趕緊洗了個澡,換身衣服。」時過境遷,張恩澤仍有些不好意思。
1948
當解放軍
才知哥哥是地下黨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打了兩個月遊擊,解放軍很喜歡夜行,一直追在我們後面。」張老回憶,由於自己視力不好,在夜行時被解放軍俘虜。很快,他便加入解放軍的隊伍中。
「解放軍很好,把被俘人員編成2個班,給我們吃的一樣。」在解放軍的陣營中,每天的飯菜、饅頭一樣不少,張恩澤們受到了與戰士們一樣的待遇,感受到了什麼叫溫暖和信任。相反,在日軍的戰俘營裡,對方將他們吃的米餵馬,而把餵馬的米給他們吃。雖然沒有上前線,但是張恩澤努力做著前線與後援部隊搭橋的無線電工作。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在加入解放軍隊伍後,他才知道自己的哥哥正在九龍坡區做地下黨。
1950
隱居重慶
秘密塵封了60年
隨著重慶解放,1950年,張恩澤在機制磚瓦廠參加工作。1957年,轉到罐頭食品總廠。雖然在工作前向組織如實匯報了自己的經歷,但從未向同伴以及其他人提起過。隨著時間的飛逝,他的秘密也被塵封了起來,直到60年後的今天。
本月13日晚8點過,銅罐驛重慶市原食品罐頭食品總廠家屬樓,張老所住面積不到40平方米的家裡,老式彩色電視機正播放新聞,留著一頭短髮的老伴胡佐祿戴著眼鏡,雖已75歲但看上去神採奕奕。在昏黃的燈光下,張老緩緩從裡屋拿出一本書、兩枚抗戰紀念章以及一張報紙複印本。這位相傳甚為神秘的老人略顯瘦小,戴一副細框眼鏡。隨著年歲增高,頭髮幾近花白,聽力稍有減退,脊背有些佝僂。坐在黑色沙發上,老人向記者講述了前面這段塵封多年的故事。
「退休後就喜歡釣魚。」他抬了抬眼鏡說,1986年他從罐頭食品總廠退休,如今每月有1700元的退休金,在小鎮上老兩口的生活過得還挺舒適。
如今,張老有六個兒女及幾個孫子,大兒子已50多歲,在成都工作。平日,老兩口清早起床,一同買菜、做飯。碰到天氣不錯,好友又有空時,便與夥伴們一同外出釣魚。「他釣魚可厲害了,一坐就能坐上一天。」老伴胡佐祿站在一旁笑著說道,除了看電視、看報,他就剩下那點愛好。
2010
揭開歷史
他的故事小鎮傳開
由於張老性格開朗,不時與鄰裡拉下家常,生活也規律,小鎮上的人們從未發覺他有何不同,更不知道他關于衡陽抗戰、淮海戰役的秘密。
然而,上月9日,張老收到一封特殊的請柬。「晚上八點多,一個朋友送來的。」當時的情景,張老記得十分清楚。打開請柬得知,兩天後,崔永元攜《我的抗戰》將來重慶與大家見面,而張老作為重慶的老兵之一受邀。
「在重慶圖書館,我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老兵。」張恩澤一臉笑意。上月11日,在《我的抗戰》見面會上,張老以抗戰老兵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8個受邀老兵,平均年齡在90多歲,張老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雖然互不相識,但因有相同的經歷,這8位老人一見如故。
就在這場有些突如其來的見面會後,銅罐驛鎮上的市民開始將目光投向這位看似平常的老人,被老人塵封60年的故事慢慢在小鎮裡傳開。隨之,在大家心中,張恩澤也成為一位勝似餘則成的神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