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出烽火中的丹青畫卷(銘記·抗戰中的美術)

2021-01-08 人民網

  「七七」的號角(油畫)
  唐一禾 中國美術館藏

  無名英雄紀念碑(雕塑)
  劉開渠

  九方皋(中國畫)
  徐悲鴻 徐悲鴻紀念館藏

  抗戰美術,是抗戰文藝中的一支勁旅。國難,把美術工作者推向前沿。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走向街頭,以刀筆為戈,投入到救亡圖存的戰鬥中。版畫家發出了時代的吶喊——「怒吼吧!中國」;漫畫家揭露了日寇的醜惡嘴臉——「這就是殺害東亞和平的劊子手」;國畫家勾勒了民族命運的憂思和覺醒的民族精神——悲鴻奔馬,同仇敵愾;油畫家為國難寫真——吹響藝術救國的「七七的號角」;雕塑家在中華大地上矗立起第一座抗戰紀念碑——「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抗戰美術展覽開到了街頭巷尾,義賣募捐在國內外開展,抗戰美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美術在抗戰宣傳中成為先鋒力量。

  鐵血丹青存歲月。美術工作者用血淚共同繪就的圖卷,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烽火中的藝術探索,拉近了美術與大眾的距離、推動著寫實繪畫的發展。烈火的淬鍊,為20世紀中國美術揭開了現實主義的新篇,值得今人銘記,更值得今人洞鑑。

  ——編 者 

 

  號角激越赴國難

  唐小禾

  有美術史家說:抗戰文藝中,音樂有《義勇軍進行曲》,美術就有《「七七」的號角》。的確,《「七七」的號角》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極具象徵意義的經典作品之一,從事件到人物都是從抗戰時期的生活感受中來,它濃縮了一段充滿激情的歲月圖景,具有雋永的意味和史詩般的魅力。

  唐一禾的油畫《「七七」的號角》,作於1940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它實際上是為一件大型油畫作品所作的創作稿,雖然尺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非常生動具體: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號角,一群青年學生組成的宣傳隊走出校園,走上了抗戰救國的道路。他們莊嚴地行進著,神情慷慨、充滿正義,手裡拿著號筒、銅鑼、化妝箱、畫具、自製的幻燈機……他們會發表激情的演講,會演一場如《放下你的鞭子》那樣的街頭活報劇,會把宣傳畫掛滿街頭……饒有意味的是,這畫面上的人物都是唐一禾的學生,從最前到最後一人都叫得出名字,他在畫布上有血有肉地默寫了自己深愛的這一群學生,記錄下他們的愛國行動與情操。

  唐一禾1905年出生於湖北武昌,少年時經歷五四運動,1923年就讀於北平美專,時逢聞一多先生任該校教務長,受到先生愛國思想影響。「五卅」運動中,唐一禾畫《鐵獅子胡同慘案圖》,抗議軍閥暴行。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他肄業回武昌參加北伐軍,在軍中做宣傳工作。193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當時法國各種新藝術流派鵲起,唐一禾在感到新奇之餘,還是選擇了學習寫實繪畫,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巴黎美術學院。從《「七七」的號角》等一系列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的油畫與素描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堅實的繪畫功力。

  音樂家冼星海、詩人艾青、畫家吳作人等都是他在法國期間抱負與志向相投的朋友。1934年唐一禾學成歸國,任教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之後冼星海、艾青先後回國,到武漢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與唐一禾重聚,為民族解放事業相互激勵。

  抗日戰爭爆發後,武漢的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武昌藝專成為抗戰文藝宣傳的中心,唐一禾帶領學生創作了大量的宣傳布畫,懸掛於武漢三鎮的街頭,《正義的戰爭》《向萬惡的倭寇討還血債》《還我河山》《日寇之醜態》……強烈地鼓動了民眾的抗日激情。

  儘管抗戰形勢嚴峻,唐一禾卻從廣大民眾的救亡決心中受到鼓舞,對中國人民的勝利充滿信心。抗戰初期他就計劃創作抗戰史畫,開篇構想是《偉大的行列——四萬萬七千五百萬同胞》,以群像式的構圖和畫面,顯示中國人民的力量。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唐一禾作品中,有多幅工人形象的素描,就是他為這件作品搜集的創作素材。

  在日寇對武漢的第一次轟炸中,武昌藝專校舍被炸毀。在一片廢墟上,校長唐義精淚流滿面地說:可毀者物質,不可毀者精神!為了堅持藝術教學,學校決定西遷,先到湖北宜都複課,幾經輾轉最後落腳於重慶江津德感壩五十三梯,以李氏祠堂為校部,抗戰八年,培養了不少人才。

  這個時期,唐一禾承擔了沉重的教學任務,但他的創作熱情絲毫不減,不僅繼續帶領學生進行抗敵宣傳,而且在繪畫材料奇缺的情況下堅持創作油畫。他用鄉下做蚊帳的麻布拼縫起來做成油畫布,油畫顏料儘量省著用,在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油畫《女遊擊隊員》《傷兵之友》《勝利與和平》《窮人》等,以及許多學生及友人的肖像作品,並不斷參加國內外展出,受到廣泛讚譽,使他成為20世紀40年代中國最有影響的油畫藝術家之一。

  《「七七」的號角》應是他抗戰系列史畫中的一幅,因為戰亂,油畫材料跟不上,一直未能放大完成,到了1944年才做好大幅油畫布,準備著手繪製,此時「中華全國美術會」在重慶召開會議,他作為常務理事赴會,同時,唐義精要出席全國師範教育會議,4月24日,兄弟倆同行,不料乘船遇難,唐一禾本已出險,又下水尋兄,找到後,被他人拉扯二人同時沉入江底,此時的唐一禾年僅39歲。至此,油畫巨製《「七七」的號角》,以及他腦海中構思著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畫也就付諸東流了!唐一禾在抗日戰爭勝利前一年去世,在中國現代美術歷史上留下了遺憾。

  70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溫油畫《「七七」的號角》,撲面而來的濃鬱的時代氣息仍然讓人為之感動。其現實的意義更加說明了藝術創作只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才能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

  (作者為唐一禾之子,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主任。)

 

  抗戰美術總動員

  版畫

  抗戰中堅

  代表刊物:

  《現代版畫》叢刊等

  代表團體:

  魯藝木刻工作團、一八藝社、廣州現代版畫會、平津木刻研究會等

  漫畫

  抗戰先鋒

  代表團體:

  漫畫宣傳隊等

  代表刊物:

  《救亡漫畫》《抗戰漫畫》等

  中國畫

  吶喊、募捐

  募捐代表:

  徐悲鴻、張善孖、張大千、晏濟元等

  代表團體:

  上海國難宣傳團、戰地寫生隊、戰地寫生團等

  代表作品:

  徐悲鴻《奔馬圖》、張善孖《怒吼吧,中國》等

  油畫

  國難寫真

  代表作品:

  王悅之《棄民圖》、唐一禾《「七七」的號角》、司徒喬《放下你的鞭子》等

  雕塑

  紀念、鞭笞

  代表作品:

  劉開渠《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王朝聞《汪精衛與陳璧君》等

 

  每一筆都是抗戰情

  周積寅

  1944年秋,畫家沈逸千在重慶被親日反動派殺害,年僅36歲。這位滿懷愛國激情的熱血畫家,作為向國統區以及國外宣傳八路軍抗日情況最早、最多、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面對民族的危亡曾慨言:「我願我的每一筆都為了抗戰!」

  在70年前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老一輩美術工作者將愛國主義思想融入藝術創作和實際行動中,有的舉辦「籌賑畫展」為前線抗戰募得物資,有的組織美術團體擴大宣傳力量,有的創作鼓舞士氣、歌頌軍民英勇殺敵、揭露日寇殘暴罪行、為陣亡將士祈福的優秀作品,為抗戰勝利作出了美術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徐悲鴻當為代表之一。抗戰全面爆發後,他不斷在內地、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內外各地奔波,以義賣等方式募集資金,以救濟災民、支援抗日。1938年至1941年間,徐悲鴻去「南洋」辦畫展籌集並捐獻了10萬美金;1942年,他先後在雲南、保山、大理、昆明等地舉辦畫展,將所得的幾十萬銀圓捐給了當地政府。作為一名藝術家,徐悲鴻亦將強烈的愛國情懷融入藝術追求之中,以歷史人物故事或寓言故事借古託今,創作了許多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關的畫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愚公移山圖》等作品,寓意祖國人民在民族危難中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奪取抗日的最後勝利。

  採用比興手法創作亦是徐悲鴻及其他美術家進行抗戰宣傳的方式。例如,徐悲鴻在抗戰中創作的許多身姿矯健的奔馬圖,正蘊含著他飽滿的愛國熱情;1937年「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劉海粟有感而發創作了《踞虎圖》,表達他對國共兩黨二次合作共御外侮的祝願;齊白石在創作中也曾以《寒鳥》意喻淪陷區人民不屈服的精神未變,並用螃蟹暗指鬼子和漢奸,在不同的畫作上題有「看你橫行到幾時」等跋文。

  除了寓意性的抒懷,更有一大批藝術家為了實現繪畫救國的理想,以寫生的方式記錄國難。在當時影響比較大的,有沈逸千組織的「上海國難宣傳團」和「戰地寫生隊」、趙望雲的冀南和長城一帶的寫生、嶺南畫派之高劍父、黃少強、方人定、關山月等人的抗戰寫生等。這些寫生作品的意義超越了技藝錘鍊的層面,成為記寫現實感受、彰顯抗戰精神的重要載體,甚至有很多作品成為20世紀中國美術的經典之作。如高劍父針對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發動的「一二八」事變,創作了中國畫《東戰場的烈焰》(又名《淞滬浩劫》),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上海閘北東方圖書館被敵機轟炸後的慘狀。

  一些留學海外的藝術家,在國難當頭之際毅然回國,投身到抗戰宣傳之中。如留學法國的雕塑家劉開渠於1933年回到祖國,1934年做的第一個大型雕塑就是《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1939年他於成都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創作了抗日將領《王銘章騎馬像》;40年代初,他又創作了《無名英雄紀念碑》。留學義大利的畫家符羅飛,於抗日戰爭初回國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出版有《符羅飛抗戰畫集》。1933年初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雕塑家滑田友,抗戰期間雖然未能回到祖國,但他在法國創作了圓雕《轟炸》並展出,後帶回祖國,揭露、控訴了日寇轟炸中國農村、迫害婦女兒童的罪行。

  抗戰期間,版畫和漫畫最為活躍,是抗戰宣傳的主要武器。畫家們紛紛投身版畫和漫畫組織與創作,以諷刺、比喻、對比、誇張等手法表現抗戰、揭露敵人,具有很強的戰鬥性。當時,版畫家、漫畫家遍布各地的部隊政治部、救亡團體、藝術工作隊、學校等機構。他們除了創作、印製、出版版畫、漫畫、宣傳畫,更採取深入民眾的宣傳行動,其中尤以葉淺予於1937年組織的漫畫宣傳隊表現最為突出。

  除了諷刺與揭露,版畫和漫畫也表達著人民的心聲和必勝的信念。1937年,漫畫家豐子愷慨嘆,「我雖老弱,但只要不轉乎溝壑,還可憑五寸不爛之筆來對抗暴敵」。他在漢口看到一株被人砍伐過的大樹長出了許多新枝條,且枝葉茂盛,認為這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立刻提筆把這個情景畫了出來,並題詩一首、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就像一棵大樹》以激勵抗戰的人們。

  漫長的抗戰歲月中,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前線到後方,抗戰美術的宣傳熱潮在祖國的大地上湧動。重溫歷史,不僅旨在勿忘國恥,珍愛和平,更要向在烽火歲月中揮灑熱血的每一位愛國志士致敬!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30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千秋尚凜然 ——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
    9月3日,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承辦,江蘇科技館、江蘇廣電總臺荔枝讀書會和優漫卡通衛視協辦的「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
  • 尋訪抗戰遺蹟 傳承愛國精神|穿越烽火寄雁翎
    即日起,本刊陸續推出「尋訪抗戰遺蹟 傳承愛國精神」系列報導,邀請河北省作家深入7處入選名錄的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旨在宣傳河北人民在抗戰時期作出的重大貢獻,以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葦塘裡邊拉戰線,打得鬼子叫祖宗。雁翎隊,是神兵,端崗樓像拔大蔥。過去火槍打大雁,現在專打鬼子兵。
  • 「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絢美新畫卷
    外在和內心的「三原色」逐漸失去了原本的鮮豔,變得暗淡無光……針對如此縣情,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精心制訂了「專項資金+X項目」掛聯幫扶方案,投入專項資金3.23億元,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堅持幫扶濟困與助推發展並舉,擦亮彝家「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獨特絢美新畫卷。
  • 抗戰文學《長城證明》獲首屆唐山文學獎
    《長城證明》遵循史學嚴謹,以文學之筆再現歷史縱深處,旨在勿忘初心,銘記英烈!作品的力量源於作者人格上的堅韌與獨立,願《長城證明》禁得起時間檢驗和讀者品評!」董連輝接受主持人採訪時感慨地說。《長城證明》是一部反映冀東抗戰先驅李方州及眾多無名英烈悲壯故事的抗日畫卷。該書以李方州播撒抗日星火、壯烈捐軀為主線,塑造了李方州、歐陽波平等一批浴血長城的傳奇英雄人物形象,他們為了民族大義笑傲沙場,血祭山河,將生命定格在青春年華,身後卻孤寂無名。
  • 木刻藝術中的抗戰時光
    中國(版畫) 李樺 沒有哪一幅美術作品能夠像江豐的《「九一八」日軍侵佔瀋陽城》木刻那樣,在日軍佔領東北的第一時間即以所見真相的圖像昭然揭露侵略者的野心;也沒有哪一幅繪畫作品能夠像李樺的《怒吼吧!中國》木刻那樣,在全面抗戰來臨之際,以一位被縛卻寧死不屈的中國人形象來喚起民眾,發出中華民族奮勇抗爭的聲音。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
  • 銘記太行精神 山西晉中展170餘幅太行英烈紀念碑拓片
    銘記太行精神 山西晉中展170餘幅太行英烈紀念碑拓片 2020-07-01 19:31:55晉中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太原7月1日電 (楊傑英 張雲)7月1日,《太行英烈碑拓片展》在山西晉中開幕。活動中展出170餘幅太行抗日英烈紀念碑拓片。
  • 廈門白鷺書畫協會副會長曾華偉:他用筆墨丹青首繪廈門二十景
    他投身美術教育幾十年,兢兢業業,培育過近萬名學生,為廈門乃至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同時他也是一位描繪本土風物的高手,筆墨功夫精到,其作品中體現著鮮明而濃鬱的地域特點。  我們走近曾華偉,講述他的藝術故事。  花一年時間編寫校史  曾華偉是廈門人,從小就喜歡藝術創作。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險些國破家亡,銘記歷史警惕天空再起陰霾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險些國破家亡,銘記歷史警惕天空再起陰霾導讀:二戰,可謂是世界的災難,戰爭波及了六十多個國家、地區和二十多億人,那如果說最慘烈的還是在我國的戰場。但這場戰爭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抗戰是生死存亡一戰,只能勝不能敗。在當時的中國與日本間,其實就是農業國與工業國之間的戰爭,這種戰爭是碾壓性的!那時的敵人有軍艦、飛機、坦克、大炮,但當時的我們卻只有輕武器。在整個的抗戰中,我國與日士兵戰損比基本都在三倍以上。
  • 「烽火」燃燒在冀魯邊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的天下』呢?只有人民,只有我們,才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我們是有一切勝利把握的。」……傅國光快速看完,興奮地吩咐:「馬上編輯,準備出報!」  第二天,帶著墨香的《烽火報》送到了冀魯邊區黨委機關,送到了邊區抗日軍民手上,人們爭相傳看:「中國一定是我們的!」「冀魯邊區一定是我們的!」
  • 弘揚抗戰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堅決跑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接力棒
    劉奇、易煉紅、姚增科等領導登門走訪慰問了賈光、杜宏鑑、劉友田,曉明、梁志永、謝清溪,楊永和、侯恩承、戴靜,蔣清、朱玲,焦克明、馬青山、張炎,與老戰士老同志促膝交談,仔細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身體健康等情況,和他們一起重溫難忘的烽火歲月,祝他們健康長壽、生活幸福。
  • 中國科協舉辦「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
    中新網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27日發布消息說,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歷時3周的「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已於8月中旬啟動。
  • 新聞老戰士與抗戰|馬達:硝煙烽火鍛造出的辦報能人
    70年前,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我國一大批新聞戰士,或奔赴抗戰前線,直接參戰,或肩扛如椽之筆,救亡圖存,激勵軍民抗戰。即將在上海書展期間首發《新聞老戰士與抗戰》以口述筆錄的方式,採訪了當時親歷抗戰的老新聞工作者(或家屬),以他們的視角,反映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畫面。本文節選自該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授權澎湃使用。
  • 眾志成城 蝶變出彩 商水:戮力同心繪就「脫貧畫卷」
    在這場戰役中,勤勞樸實的商水兒女發揚「責任擔當、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守望相助」的奮鬥精神,以大地為卷,以心血為墨,書寫著忠誠與擔當,繪就了一幅脫貧與發展的「商水畫卷」。截至2018年底,全縣1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5月省政府批准商水縣脫貧摘帽。全縣建檔立卡人口23607戶92878人全部脫貧,歷史性地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
  • 崔文龍: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復世界戀愛穿越冒險手遊 《時空中的繪旅人》網易官網下載
    身為美術系新生的玩家將在現代校園取景,使用各種畫材繪製寫生,還能將作品上傳至遊戲內虛擬LOFTER平臺、舉辦主題畫展等。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深圳商報訊】(記者 魏沛娜)廣西作家劉玉新書《烽火青山》發布會昨日在深圳舉行。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
  • 抗戰勝利紀念日,南京這些地方值得去
    品讀歷史, 對話永不磨滅的烽火歲月。 致敬先輩, 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目前,紀念館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二戰中的性奴隸——日軍『慰安婦』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個基本陳列,共展出近4000幅照片,9992件各類文物,262部影像資料,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
  • 網易新作《時空中的繪旅人》正式開啟預約
    網易所研發的手遊新作《時空中的繪旅人》正式開啟預約。在之前「融雪測試」也將在3月1日正式結束。
  • 不能忘卻的紀念:八年烽火鑄鐵血錢塘
    面對外侮,古越大地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之氣勢,燃起了愈發熾熱的抗日烽火。40萬軍民傷亡毫不畏懼、打破日本空軍不敗神話、救助美英韓多國友人,加固反法國際友誼……一首8年壯歌,唱響了錢塘鐵血之風。  悲歌:鐵蹄之下傷痕累累  28上午,浙江安賢陵園。浙江諸暨市梅嶺村村民傅海終於等來了父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