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09:06:14 來源:重慶大學微信公眾號
僅憑一隻鋼筆可以描繪出怎樣極致的景觀?能有比照片還細緻的稜角嗎?會比鮮豔的顏料還要動人嗎?
在重大,這一切成為可能——
從建校初期菜園壩正街的校舍,到虎溪新校區的大門,在重慶大學九十周年校慶之際,建築城規學院教授歐陽樺用鋼筆畫的黑白線條,講述九十年時光裡的故事。
重慶老城遠眺
重慶老城的房子質樸而又清雅,遠遠眺望去卻又覺得宏大壯偉。彎曲的公路,臨江建造的房屋都是山城最經典的畫面。1929年10月12日,重慶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重慶大學成立,從此重慶高等教育近代化進程拉開了序幕。
菜園壩街道景觀
重慶大學菜園壩校區運動場
重慶大學1929年建校初期,選定菜園壩楊家花園作臨時校舍。黑白色調的轉換,這裡是重大夢想的起點。
20世紀80年代的沙正街街景
老街老景老校,沙正街承載著重大人的回憶。那時,主要商業街起自南開中學至重慶七中止,過了七中道路兩旁多是田野,街道兩側麵館、理髮店、飲食店、百貨商店、茶館、藥店、診所、布莊、縫紉店、文具店、古舊書鋪一應俱全……從20世紀80年代到今天,沙正街改變的是外貌,不變的是居住在這裡的重大人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最初的A區校門
重慶大學A區大校門修建於1930年,全青石結構,形態素雅,中間兩立柱上有林森題寫的校名。校門最初為雙立柱式,後來在原有校門立柱左右兩端各加建了一個略小的立柱,即現在的四柱式大門。
重慶大學臨江景觀
1929年,學校選定在沙坪垻建設永久校址,這裡,水陸交通便利,且「環山帶水,風景極佳,正是讀書勝地。」「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江水滔滔,見證重大九十載春秋。
臨江而建的理學院與文字齋
理學院
重慶大學理學院修建於1933年,由重慶大學創辦人之一的沈懋德設計,建築外部形式採用中國傳統殿宇風格,平面最初為工字型,形態古樸醇厚。文字齋原為助教宿舍,青磚平瓦飛簷,古色古香。
工學院
工學院側面
工學院樓建於1935年,由留法學者刁泰乾設計,建築帶著濃厚的歐式新古典主義風格,又兼具本土色彩。現在看來並不高,但在三、四十年代的沙坪垻卻獨樹一幟。工學院在戰爭中經歷大轟炸卻屹立不倒。如今,新舊材質的契合線上仍有著當年血與火的灼痕,那是歲月裡名為「歷史」的分子,一點一滴地構築起了工學院的巋然屹立。
重慶大學第一座圖書館
重慶大學第一座圖書館建於1935年,位於經管學院左側,前臨大操場,後望嘉陵江。是一座平面類似飛機造型的中式小樓,建築採用了傳統木結構建造方式,與理學院和文字齋屬同時期建築,是重慶大學最早的校舍之一。
行字齋
重慶大學行字齋平面呈工字型,是與文字齋形態、功能相似的建築,比文字齋略小。圖為早期竣工不久的行字齋,旁邊的民宅還未拆除。
第五教學樓
第五教學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採用現代建築與中國式建築混合式樣,外觀莊重宏偉。
20世紀50年代的重慶大學老圖書館及下方的團結廣場
20世紀30年代,重大初建時,人們習慣把團結廣場叫做大操場。1949年命名為「團結廣場」。廣場旁邊是20世紀40年代修建的新式圖書館。
七七抗戰大禮堂
1937年國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大學拿出了位於沙坪垻松林坡的約200畝土地,供國立中央大學修建校舍。1938年,修建了中西合璧的七七抗戰大禮堂。周恩來曾在這裡作有關抗戰形勢的演講,大禮堂是重慶抗戰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1946年的沙磁醫院
1947年1月,為支持重慶大學醫學院建設,國民政府將重慶中央醫院附屬沙磁醫院改組為重慶大學醫學院附屬沙磁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前身),成為重慶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露天舞臺
重慶大學露天舞臺建於20世紀50年代,位於今風雨操場處。風雨操場的舞臺上,演繹著學生時代獨一無二的躍動,這是不可複製的風裡雨裡。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風雨操場,不見不散。
饒家院
饒家院是一座三重院落的四合院,早年曾作過青年教師宿舍。裡面有郵局、報刊亭、新書店、雜貨鋪等,也曾作過學校工會活動室。
寅初亭
寅初亭建於1941年,最初為單簷圓角攢尖茅草亭,形態比較樸素,「寅初亭」幾字由馮玉祥題寫。為了紀念馬寅初先生為民族、國家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仗義執言的大無謂精神而建。
民主湖
20世紀50年代,為預防斷水,重大師生自發組織修建了民主湖。挖湖並非易事,據說,當時的學生們在黃桷樹上掛滑輪挖稀泥,將其當作有趣的物理實驗。
東林村早期修建的教授別墅
重慶大學大校門左側的東林村一直是學校教師住宅區,這一帶林地中至今仍保留有多棟四十年代修建的教授住宅小樓。
B區老校門
重慶大學B區老校門為四立柱式造型,灰白色頂,灰色磨石牆面,風格樸實淡雅。
B區老禮堂
建於20世紀50年代初,是學校獨一無二的「草棚禮堂」,位於今科學會堂前空地處。竹木捆綁結構、茅草屋頂都具有四川民居特色。雖是屬於當時的臨時建築,但禮堂的仍可容納近兩千人,學校大型活動均在此舉行,一直使用到1983年。
老圖書館
B區老圖書館是建校初期的建築物,紅磚牆面,腰線以下用條石壘砌,形態簡潔而實用,與其他校舍建築風格較為統一。
實驗大樓
1954年建造的實驗大樓由留美建築師葉仲璣為主的小組負責設計,大樓平面為「上」字形,外觀挺拔,從建築外觀到室內布置都達到當時較高的水平,是重大B區最具特色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
C區大禮堂
C區大禮堂修建於20世紀70年代,位於今圖書館位置。當時,學校還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校舍都具有房屋簡潔、樸素、實用兼具美觀的特點。
C區第五教學樓
C區第五教學樓,建於上世紀60年代,樓高兩層,整體形態樸素而美觀。
虎溪校區東門
緊靠虎溪老街,西鄰縉雲山,東望歌樂山,虎溪校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和既開闊又穿插部分起伏山丘。
虎溪校區第一教學樓和實驗樓
虎溪校區主要教學樓之一,深秋時,窗外同時出現四季景觀的教室D1314,正在這座教學樓中。
學生活動中心
虎溪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外觀形似一個圓形的古堡,形態誇張而浪漫。功能分為大劇場和小報告廳。劇場內部裝飾帶有新古典主義趣味,可容納幾千人就座。
黑白線條下的歷史韻味歷久彌新,講不完的是重大的獨家記憶,慶祝建校90周年 「聆聽重大·歲月留痕」畫展,即將在A區和虎溪校區陸續開展。
時間:2019年9月6日-9月13日
地點:重慶大學A區逸夫樓一樓展廳
時間:2019年9月17日-9月22日
地點: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圖書館一樓展覽廳
主辦: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
協辦:重慶大學圖書館
屆時,現場將展出歐陽樺老師的鋼筆畫原稿,還將首次展出美視電影學院羅俊老師團隊製作的「重慶大學聲音地圖」,發現校園的各種自然、人文、歷史的聲音,在現場聆聽重大,喚醒深藏在心中的獨特校園記憶。
原標題:絕!他僅用鋼筆就畫出重大90年回憶,大量手稿首次公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