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朝
清晨,迎著微風出門散步,他會站在樹下,眺望天空。「Life is easy!(生活很簡單)」出門買菜,今天的小桔子比昨天便宜一元,一個讓人興奮的想法跟著浮現腦海:「Most at best price.(物美價廉)」
看到一個不錯的句子,他會把它記在小本子裡:「Knowledge is weightless,a treasure you can always carry easily.(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珍寶)」
他,一定是一位英文達人吧!但誰能想到呢?他是一位102歲高齡的老人!已經102歲的戴立朝老人,至今不知道做家務,更不知道出門要買什麼菜,但學習,卻像融入血液和骨髓的樂趣一樣,和他形影不離,朝夕相伴。哪怕戴著600度的近視眼鏡看書、寫字,依然樂此不疲。
戴立朝老人說,能學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人生的態度。
因為30塊銀元,種下教師夢
△儘管已經102歲高齡,戴立朝仍保持著每天學習的好習慣。
在大渡口新山村街道鎖口丘社區,102歲的戴立朝已經是這裡的老居民了。
對於一位102歲的老人,戴立朝每天的工作是出門買菜。可至今,他依然不會做家務,更不會買菜。「老伴說買什麼,我就買什麼。」但對於家門口熱鬧的小菜市,戴立朝卻充滿期待。
「carrots(胡蘿蔔)、onion(洋蔥)、spinach(菠菜),這些是我每天都要吃的蔬菜。瘦肉不能少,每天一個雞蛋。」英文夾雜著中文,眼前102歲的戴立朝老人神採奕奕,談笑風聲,絲毫不顯暮態。他不管走到哪裡,也不管看到什麼,他馬上就能用英文表達出來,已然成了一種習慣。
戴立朝老人說,和英文結緣,和一個30塊銀元的故事有關。
戴立朝念初中時,就有英文課了。他記得有一天,同學們在學校的食堂吃午餐時,正趕上老師們關餉。老師的工資是30塊銀元,而那個時候,一日三餐、3葷3素吃上一個月,也才4塊銀元。
「因為羨慕老師拿的薪水,我愛上了這個學科。」而隨後的一次課文背誦比賽獲獎,更讓戴立朝堅定了當一名英文老師的夢想。
「我記得中學的英文老師是武漢大學畢業的,但那時學英文,沒有現在的條件,我們當時也沒有對話的能力,課文背誦大賽,於是就成了衡量英文水平最常見的標準。」從那時起,戴立朝便與英文為伴,手不釋卷。有了這個目標,戴立朝感覺,人生也變得充實而快樂。
1940年,他考入西北聯大師範學院外語系。
樂在其中,一幹就是22年
△戴立朝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
1955年,戴立朝回到了大渡口,在重慶鋼鐵公司從事文化教育工作。
戴立朝說,那時,煉鋼煉鐵需要用到很多外文本,工程師們看不懂,就請他幫忙翻譯。後來,重慶鋼鐵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業餘中學,很難請到專業的英語教師,就把戴立朝調到工程師班教授英語。
戴立朝學習、教學很講方法,他概括起來就是「多通道協同記憶」,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感官,聽說讀寫,不斷強化,最後形成長久記憶。
比如記單詞,他用一張白紙,一面寫中文,一面寫英文,然後放在兜裡,閒暇時,就拿出來看看,反覆識記幾遍之後,不斷鞏固加深記憶,完全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說到口語的練習,戴立朝笑稱自己的方法就是,「不怕胡說,就怕不說」。比如,看到一個東西,就馬上用英文說出來,說錯了也沒有關係,有了熟練程度,日久天長,加上語法,就能應用自如。
實現兒時願望,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戴立朝累並快樂著。
後來,戴立朝調往重慶鋼鐵公司小南海子弟校任教,從新山村到小南海,那個時候要走路到大渡口火車站,再坐火車到「石場」站,然後爬坡上坎,才能到礦區的學校,單面路程往往要3個多小時,但他總是樂此不疲,直到退休。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父親,那就是誨人不倦。」戴立朝的小兒子戴世琰說,他家裡孩子有5、6個孩子,父親會給每個孩子擺好桌子、凳子,整理好學習資料……
百歲高齡,仍「最愛」學習
△戴立朝在家給其他老人上課。
如果說,作為人民教師,戴立朝敬業愛崗;那麼,退休後,他依舊樂在其中,則完全是植入他血液和骨髓之中的愛!
早上起床,閒著沒事,他會翻開案頭早已發黃的英文課本,看上一小段,年齡大了,眼睛花了,但這些並不能阻礙戴立朝學習,他平常戴一副200度的眼鏡,看書學習時,還要再拿一副600度的眼鏡。
有時,還得用放大鏡。
飯沒做好,他看一會書;睡覺前,他看一會書;晚上睡不著,也會起床看一會書……
戴立朝的小兒子戴世琰記得,父親退休後,被聘請做過108中的英語老師,做過大渡口區工會業餘學校的教師,也一直是重鋼老年大學的英語老師。直到2012年,父親已是96歲高齡,他才在家人的多番勸說下,離開老年大學。
而在戴立朝的家裡,總有來補習的孩子、想學英文的街坊、老年大學的學生……直到有一年,戴立朝急著走路摔脫下面兩顆門牙,他才結束家教的經歷。「來家裡求學的多是小孩子,我摔掉了門牙說話漏風,發音就不準了!」戴立朝說,不能耽誤了孩子。
與書相伴,是他長壽的秘密
△戴立朝的筆記寫得非常工整。
當不成英語教師,戴立朝並沒閒著,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享受著他摯愛的英語帶來的快樂。
清晨時,他在小區的花園裡和自己對話;出門時,他用英語「翻譯」周圍的生活;閒下來,他沉靜在自己摯愛的書本中;喜悅時,他和書籍分享自己的快樂……
前段時間,喜歡看時事新聞的戴立朝老人靈機一現,決定把一些重要的時政術語,通過自己的理解,用英文的形式翻譯出來,他翻譯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能翻譯,還能一字不差地背出來。
戴立朝來說,對他來說,翻譯得準確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人生的態度,和永不落伍的時代精神。
而最近,戴立朝老人又開始把視角瞄準「兩會」。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ed, and your mission can be accomplished.
戴世琰說,這也許就是父親長壽的秘密吧!
在小兒子看來,父親沒有別的愛好,他不愛看電視,不抽菸、不喝酒,但就是愛看書,看得津津有味,視若生命。
也許是愛看書的原因,父親一生坎坷卻開明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身在何處,始終執著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父親不會做家務,甚至不會買菜,唯獨他的英文筆記,整理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而將近90年堅持不懈的學習,也讓他擁有了好記憶。
此外,還是因為愛看書,父親很注重養生。
「他對飲食有要求,每天都要有點瘦肉,有點油水,愛吃粉蒸肉、紅燒肉,保證每天一個雞蛋。」而除此之外,則以素食為主,菠菜、洋蔥、胡蘿蔔……一杯枸杞、紅棗、核桃配牛奶,他已經喝了好幾十年。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顧小娟 攝影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