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句有點扎心的話啊:
想努力又堅持不下去的人,多半是生活還有退路。
別不信,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處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間層。
我的同學小夏畢業後在老家工作,已婚,有房有車,每月5K。
晚上無聊時就跟朋友去堤邊釣魚喝酒,周末開車去鄉下農家樂,他說他沒什麼理想,只想好好享受生活,他不需要拼命。
而你,可能在某個一線城市發展,每天通勤時間要3個小時,睡在佔了三分之一工資的小單間,吃著油膩的豬腳飯,偶爾路過貼滿售房訊息的中介,你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雖然生活有些壓力,但你覺得一切都還OK。
畢竟你或已經和家人統一意見,不會在大城市買房,因為你的存款只夠買這裡的一個廁所。
你跟你同齡的人,大多在父母的張羅下,不是在結婚就是走在結婚的路上。
至於婚房,條件好的買全款一手,次一點的走首付按揭,再次一點的自建屋翻新。剩下的錢買輛車撐撐面子,你的人生由此前的動蕩期轉入安逸期。
你需要拼命嗎?根本不需要!
你要結婚,不可能沒有對象(相親、熟人介紹)。
你要結婚,不可能沒有房子(區別在於新房子和舊房子,哪裡的房子)。
你要結婚,不可能沒有車子(現在都可以0首付分期了)。
你說你不想結婚?
那更不需要拼命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甚至可以過上都市小資生活。
網上曾經流行這段話:
如果你30歲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你的生活將過得很好。如果你是在三線城市,每個月3K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但是你——不——甘——心。
準確的說,你是不甘心重複父母輩的人生模式。你不想過低配將就的人生。
你想娶的是溫柔體貼,你懂她她懂你的戀人,不是沒有感情基礎的相親對象;
你要買的是精裝修一手房,不是二手房,不是翻新房;
你要買的是開出去有面的大牌,不是叫不上名的雜牌車。
你的不甘心,就是你努力拼命一把的理由。如果這個理由還不夠充分,那就再加上兩個字——野心。
假裝拼命的人,他們不知道為何而努力,只是看到室友天天跑圖書館,自己也跟著去圖書館,然後在書本的掩護下刷起了手機。
他們也曾努力過,但這種努力通常是被逼的:
被父母的念叨、被對象的抱怨、被朋友的鼓勵催促著走一段路,然後就鬆懈下來;再催促再走,亦步亦趨,沒有半點自己的意願。
想拼命的人自然知道怎麼辦,不用別人教,他會給自己制定計劃。
為了考證,在地鐵上都在學習,想拼命的人,知道把時間用在哪裡,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他們不會去刷朋友圈,甚至連新聞八卦都不會看,經常學習到廢寢忘食,生活的一切都服從於目標,直到完成。
不甘心和野心是你的動力來源,如果你還沒有動力去堅持的話,只能說明你可以接受目前的生活。
其實說到這裡,已經回答完了一大半。
但我還有6個高效技巧,說給各位真正想努力的人聽。因為只有真正想拼命、想改變的人看了才有用,讓你事半功倍達成目標。
01.
保持成長型思維
上學時,考第一的學霸往往靠的不是天賦,而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夜復一夜地伏案苦讀。
而學霸說自己不怎麼努力,我看是讓你覺得他比一般人聰明。
工作時,業績最突出的銷冠並不是有所謂的潛規則,而是每天比別人多打200個電話;但他不會告訴你真相,因為如果說出來顯得他和普通人沒啥區別,關鍵是你也不會信。
成功的人不會說自己多努力,只會讓你覺得他就是天降奇才。
成功者的謙遜,給大眾製造了一個錯覺——認為成功的人都是註定的。
因為他智商高、情商高、運氣好,天時地利人和都被他撞上了,所以他理應成功。
於是,大眾給自己不如意的人生找到了諸多可以慰藉的理由——我成長條件不好、智商情商都不高、沒關係沒背景,所以成功離我十萬八千裡。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主觀上認定了「成功是天註定的」,否定了「草根式逆襲」的可能。
事實上,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遠遠沒有達到拼天賦的地步。
假設你全力以赴去奮鬥,哪怕是拿出80%,三個月、六個月過去,生活肯定會有所改觀的。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會動動嘴皮子,三分鐘熱度完了就躺在那裡怨天尤人。
要讓自己有動力堅持下去,我們要有成長型思維。
在你努力的路上,成長型思維就像97號汽油一樣,源源不斷給你提供動力。
02.
強大心態的建設
你是否發現?那些厲害的人幾乎都看不到情緒變化,你感覺天要塌下來了,他卻像看毛毛雨一樣波瀾不驚。
因為厲害的人都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以支撐他們克服重重難關。
而不少人很容易情緒化。
遇到麻煩就喜歡抱怨,像傳染病一樣,甚至把那些積極樂觀的人也拖下泥沼。
他們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宣洩情緒上,所以很難做成事。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症狀,以下這3個小技巧,可以幫你建設強大的心態。
1、儘量少看新聞。
很少人會意識到,新聞會讓人變得焦慮!
大部分人每天都有看新聞的習慣,有些人手機會裝好幾個資訊APP,每天盯著客戶端發來的新聞推送,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奮筆疾書,猶如皇帝在批奏摺。
(看了看熱榜前十,幾乎全是負面的消息)
這並不是否認新聞的作用,但如果你因為看新聞變得心情煩躁,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式呢?
你可能覺得焦慮抱怨和動力沒啥關係,但一個焦慮抱怨的人,往往混得不怎麼樣。
積極良好的心態,是讓你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之一。
所以,請少看些新聞吧。
不用擔心錯過什麼,因為小事情我們沒必要知道,大事件總會有朋友告訴我們的。
你需要做的僅僅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其它都是次要的。
2、佩戴不抱怨手環。
「不抱怨手環」是一種可視化的暗示工具。
當你把手環帶著自己右手上時,已經表明你開始不抱怨之旅了:
如果你說了一句抱怨的話,就要把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違規一次就換一次手,重新開始計算時間,這意味著你需要連續21天不抱怨,才算真正養成習慣。
很多人的抱怨都是潛意識的。你認為或許自己一天只有一兩次,其實真正下來可能會抱怨上幾十次。
比如跟家人說話「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你怎麼不長記性?」;聽到一個壞消息,抱怨更是脫口而出。
以往我們認為抱怨有助於緩解壓力,其實事實恰恰相反:
抱怨會增加壓力,讓你的情緒變得更加糟糕,對於解決問題一點效用都沒有。
成功的人不是不會生氣,而是知道抱怨沒有用,一切都不如客觀處理問題來得實際。
PS:做好長期佩戴的打算,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四五個月後才成功的。不過沒關係,當你真正做到不抱怨,你會發現做什麼事都像如虎添翼。
3、不說負面的話。
言即肉身。在生活中,我們不知道語言對一個人的潛意識影響有多大。
像一個經常抱怨的人,不難想像他會經常把負能量掛在嘴邊,時間一長,凡是說出口的都是讓人看不到希望的喪話。
其實你完全可以換個說法。
當你遇到挫折時,把那句「又失敗了」的口頭禪換成「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把「根本不可能做到」,換成「如果我試一試,至少有50%的成功率」。
把負面的話都換成鼓勵的話,從心理學上來講,就是每次說話都是在給大腦傳輸正向的暗示。
隨著時間的潛移默化,你也將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成長型思維者。
03.
打造沉浸式學習/工作環境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你需要且必須進行「沉浸式學習」。
為了打造一個沒有外界幹擾,可以長時間專注的學習/工作環境,你需要用到一個高效思維工具——「奧卡姆剃刀原則」: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如果一件事,用最簡單的方法能完成,就不要花時間用其它方法。
將這個原則運用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除了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外,其它東西都可以先剔除掉。
比如,你打算3個月內掌握寫作能力,這3個月內只看跟寫作相關的內容,手機上除了必要的社交軟體,其它的娛樂、資訊APP都可以卸載掉,因為手機會佔用你大量的時間。
另外,在工作期間,不建議放音樂。當你需要全神貫注的時候,音樂可能會干擾到你的注意力。
我相信很多人有過這種經歷:
有時候我在上班前聽了一首歌,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4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腦海裡都在無限循環地播放這首歌,讓我幾近抓狂。
打造一個「沉浸式學習環境」,一定要讓周邊的一切極簡化,只留下和工作相關的東西,其它都可以用奧卡姆剃刀剃掉。
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時間和效率發揮到極致。
04.
讓目標能夠實現
一個合適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獲得成功,反之亦然。但很多人制定的目標是非常空泛的,空泛到沒有任何指導意義。
制定目標有三個要素:
時間;具體事件;具體回報。
一個前提:
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是自己能夠實現的。
結合這「三個一」,你可以把:
我要變有錢——換成——我要在X年內在X地買一套三室二廳,總價約XXX萬的商品房。
我要升職加薪——換成——我要在X年X月之前當上XX部門XX職位,月薪XXXXX。
我要出國旅遊——換成——我要在X年X月去X城旅遊XX天,旅遊經費X萬,旅遊收穫XX。
你知道如何制定一個簡單又高效的目標了吧,現在就可以把你的目標寫在備忘錄上。
05.
不定期的獎勵
即使意志力再強的人,也不是鋼筋鐵骨。我們在努力時,要弄清楚自己的「人性」。
我們說成功者都具備一定的「反人性」,但是我們要清楚無論怎麼努力,你都是一個人,不是一臺沒有感情的機器。
只要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所以不要把自己繃得太緊。找到自己的邊界,不定期地給自己一些獎勵,可以讓努力變得「順其自然」。
這個獎勵,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
比如:
一個星期內讀完一本書,寫一篇800-1500的書評,獎勵自己看一場電影。
一天背完20個單詞,可以額外得到一張5~10元的「加餐券」。
PS: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獎勵,但不要獎勵自己熬夜,或者吃垃圾食品。
06.
目標回報可視化——
保持前進的動力
如果我們要達成一個長遠的目標,通常難度會很大。
這不只是目標本身的困難程度,還會因為目標本身不夠具象化,導致我們無法感受到目標完成後帶來的回報,自然也就缺少前進的動力。
你需要做的是——
提前把目標的結果/回報找出來,進行可視化操作,放在自己最醒目的位置,每天潛移默化地激勵自己。
比如你要買房子,不是簡單地說要買多少錢的房子。
你可以把某個小區的某個房子作為自己的目標(是可以完成的),或者去售樓中心拿宣傳單,或者把喜歡的房子效果圖列印出來,貼在總目標的下面,這樣目標是不是清晰很多了?
PS:效果圖只是一個參照物,不一定是自己的最終目標,但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最後。
將泰戈爾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共勉。
-END-
關注我
- 和阿晚一起精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