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小貝
1
2021年註定讓人百感交集。
新年第一天,就傳出一個悲傷的消息:
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中凌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不幸去世,年僅25歲。
死因:熬夜加酗酒。
唏噓和哀嘆還沒有消去,另一個悲傷的消息再次來襲:
拼多多一名23歲的買菜團隊員工,在凌晨一點的下班路上猝死。
據拼多多證實,北京時間12月29日凌晨1:30,1998年出生的張*霏,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
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不幸離世。
五日之後,這件事才被爆了出來。
皆因拼多多認證帳號在知乎平臺上,對女孩猝死事件做了如下點評:
雖然這個回答很快就被秒刪,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
這一段貌似雞湯的言論激起眾怒,一度衝上知乎熱搜。
因為——
2
它雖然說出了事實,但太過冷血。
是啊,這當然是社會的問題,也是資本的問題,可是發出如此言論的公關人,您不覺得心寒嗎?
加班後猝死,沒有任何惋惜安慰的話,還要說一堆歪道理,打工人在資本家的眼裡,還算人嗎?
或許,這個網友說出了真相:
在資本的眼裡,別人的生命只是運營的成本。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馬老師,他之所以從教父的神壇上跌下來,不再被年輕人奉為圭臬,就是因為他的「996是福報」言論。
這一屆打工人已經不好忽悠了。
他們清醒地看到——
3
雞湯大多都是黃鼠狼熬的。
黃鼠狼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道:「大膽拋棄你傳統的禁錮吧,不勇敢地飛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原來也是一隻搏擊長空的鷹!」
從此以後,黃鼠狼每天都在崖底吃著那些摔死的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那些勵志的「心靈雞湯」所左右,更不要被別人的成功經驗所蒙蔽,認清自己,清醒地做自己,否則就會死得很慘。
有個網友說:
在資本家的眼裡,加班才叫奮鬥,996、甚至007,才叫奮鬥。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段子:
什麼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老闆拍著你的肩膀,用充滿鼓勵的眼光看著你說:兄弟好好幹,明年哥給你再娶個嫂子。
是不是很諷刺?
2013年,一名小學生寫了一篇刷屏的作文《李家的城》,嘲諷李嘉誠:
「他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
太多的黃鼠狼偽裝成心靈大師、行業專家,孜孜不倦地煲著心靈雞湯,毀人不倦,複製網上一些大道理、晨語、名句,讓我們這些雞勇敢地跳下懸崖。
這類言論層出不窮,滲透在各行各業的各個群體——
3
學校。孩子。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0歲,開始早教。3歲,開始彈鋼琴。5歲,學繪畫。小學,上各種輔導班。中學,參加各種奧賽、活動。
一個暑假,除了8天旅遊,其餘時間被滿滿當當的培訓課佔滿。
家長明明自己很普通,卻不能容忍自己孩子不優秀。
我們瘋狂地逼孩子,於是就有太多的孩子不堪重負,以極端方式來反抗這個世界。
據2019年《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數據顯示:
在我國,每年約有近十萬的未成年人死於自殺;平均每分鐘就有2個人失去自己的生命,8個自殺未遂。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佔15.23%;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著名學者劉墉曾經在他的書裡,討論過一個現象:
他說,臺灣學齡後的孩子,每天都是「頂著三光」去上學。
早上,天還沒亮,背著沉重的書包,在「星光」的照耀下趕校車,上早讀課;
晚上,從校外補習班回來,頂著初升的月光回家;
回到家,在燈光下繼續K書、補習。
每天起早貪黑,一刻不得休息。
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聰明伶俐進去,呆若木雞出來。
在高考指揮棒下,孩子們都在拼命學習,同樣拼命的,還有——
4
職場。家長。
知乎上有提出這樣的問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大的謊言嗎?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
這句話並不是謊言,只不過用錯了對象,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孩子的起跑線就是你,你的經濟能力,學識修養,道德三觀,決定了你孩子從哪開始跑,往哪裡跑,怎麼跑。
我們自己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我要是王健林,我的孩子一出生就在終點線。
我天天刷著抖音打著麻將,起跑線就成了我孩子的絆腿線。
我們的財富,決定了孩子的鞋子是膠底白布鞋,還是N道槓專業運動鞋。
於是,只好拼命。
加班成了常態。
有個網友說:
「那天凌晨3:00,我端著泡得沒味的茶,站在32樓往外看,周圍都是燈火闌珊的寫字樓,我就像一個渺小的螢火蟲,成為這夜景中的閃爍的一點。
我時常想,那些亮燈的窗戶後面,也都是和我一樣加班的人麼?我什麼時候才可以準點下班呢?
可這都是想想,我不得不繼續坐在電腦前工作。不加班,工作就做不完,被辭退還是被白眼,我都受不了。」
前段時間,臺灣男星高以翔的猝死,刺痛了很多人。
它讓我們看到,明星風光的背後,也和普通人一樣承受著中年人的痛。一邊是需要照顧的家人,一邊是自己的事業和粉絲,不敢讓任何人失望。
35歲,正是一個男人事業的最高峰。
我們不敢生病,不敢死。
一個姐妹告訴我:
早上5點40,身體明顯疲憊不堪,仍要掙扎著起來做早飯。因為初一孩子比我更辛苦(每天6點半出來,晚上6點多回家,7點多開始做作業到10點半),先生比我更辛苦(晚上10點半還在工作)。
拼多多知乎帳號說:
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
這句話很冷血,可是很現實,因為它說出了真相——
5
用命換錢,成了大多數人的做法。
一個23歲的女孩子,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凌晨一點,倒在了零下20℃的冬夜。
這當然令人惋惜和悲傷。
但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位女孩,映射的是無數人的一種生存狀態。
有多少人的生存狀態與之類似?
有多少人實際上的健康狀態已經不亞於她,而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像她那樣一折即斷?
拿命換錢,本是多麼荒謬和令人悲哀的生存狀態,如今,為何卻被大多數人接受,覺得理所當然,甚至對別人的悽慘抱著一種與己無關的冷漠的態度?
的確,我們的經濟需要高速發展,國家需要繁榮強盛,個人需要實現自我價值,可是,這一切有價值的事情,必須以命相搏嗎?
「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有多少人在認同著這樣的生活理念?
我們選擇放棄安逸,會帶來什麼後果?
拼命幹?直到迎來我們的「福報」——過勞死?
這和奴隸有什麼區別?
我想稍微輕鬆一些,腳步放慢一點,就成了自甘墮落、貪圖安逸嗎?
我們要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
然後,出國。
再然後呢?
所有人都在拼命往前趕,以便考取好學校,取得高收入,換更好的大房子。
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我知道,「底層人單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流行語。
可是既然拼盡全力也不過是活著,為何不給自己松一點點綁,讓自己喘口氣呢?
在歷史長河中,我們不過滄海一粟,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這樣拼命,真的值得嗎?
我們過去是「窮怕了」,可是做一個「機器人」就是幸福嗎?
「窮死」和「累死」,只能二選一嗎?
清醒吧,在這麼多的慘痛教訓裡,我們應該看到——
6
再好的目的和將來,也不值得你犧牲過程和現在。
生活的過程就是生活的目的。
這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方式我們普通人無法左右,我們更不能指望資本的憐憫,他們只會嗜血。
我們自己,不該把自己也綁在資本的裝甲車上。
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美好生活」?
人民日報這樣說——
如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訴求不再是溫飽時期的拼命工作賺錢,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獲得更多價值,發現興趣、陪伴家人、尋找意義。沒有人不懂「不勞無獲」的道理。但崇尚奮鬥、崇尚勞動不等於強制加班,不能給反對996的員工貼上「混日子」「不奮鬥」的道德標籤,而應該正視他們的真實訴求。
我們的企業不僅要依靠員工的汗水,更要激發員工的靈感;不僅要讓員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發員工更高效的工作;不僅要靠加班工資的激勵,更要讓家人的陪伴、身體的健康、意義的飽滿也成為工作的獎賞。
資本的傲慢,將自己神化,俯視著被他們榨乾的芸芸眾生。
而我們,除了關心和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之外,別無他法。
太物化,終究會困住自己。
沒有人比你更愛自己。該休息時就好好休息,不要太拼命,因為我們再努力,也還是一個普通人。
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簡介:金小貝,一個美貌(美顏之後)與智慧並重,殺氣與才氣外露的女教師,獨立經營原創公號「知心小貝「;喜歡寫教育,寫兩性,寫小說;超級自戀,經常誇自己誇到人神共憤。希望你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