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葉檀老師首次在公號發表的萬字長文,對拼多多、對黃崢如此深邃的解讀,恐怕你再也看不到第二篇,想了解拼多多和黃崢究竟怎樣煉成得嗎?
耐著性子讀完,你絕對受益匪淺!
文/葉檀 財經女俠 | 毒舌善心
有很多東西,是不必太在乎的,比如首富,身家。
有很多東西是必須在乎的,比如價值觀,商業模式。
最近,拼多多陷入漩渦。
拼多多是電商行業最兇猛的後浪。2020年1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達到2045億美元。這一天,拼多多股價下跌了6.13%,截至2020年12月底,拼多多CEO身家631億美元,超過馬雲(512億美元)和馬化騰(560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僅次於農夫山泉鍾睒睒(778億美元)。
黃錚和鍾睒睒位於第一梯隊,這個信息本身有價值,過度關注這一信息,是愚蠢的。
令人痛心的年輕生命的逝去,讓拼多多陷入重圍。
1月4日8時19 分49秒,拼多多在知乎創建的回答是: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這樣的回覆,符合正在打拼的人的觀念,明顯不符合拼多多和黃錚的風格。
就是給黃錚十個小時,他也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不要說只有幾分鐘的時間。
熱浪一波高過一波。
很快,拼多多的聲明來了。
經我們排查,該內容系拼多多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該言論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拼多多官方對該言論表示強烈反對。此事系拼多多對官方帳號管控不嚴導致,我們向公眾表示真誠歉意。
這才像是拼多多的風格。但無論如何,官方號碼的管理是不嚴謹的,百密一疏。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我們要說說拼多多的崛起之路,不是補貼、農村包圍城市這些術的層面的事兒,而是從道這個層面來說說拼多多。
離開了道,不可能有術。
黃錚讓我想到索羅斯
原「阿里太子」蔣凡爆出緋聞的那幾天,2020年4月25日凌晨,被阿里視作競爭對手的拼多多,其掌門人黃崢公布了《2020年致投資人的信》。
文字短而優美,這次信裡沒有寫到任何關於公司經營的事,藉助疫情,闡述了自己的哲學觀。
我摘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幾節。
「
當一個渺小的病毒把我們從幻夢中驚醒,我們發現人類並沒有凌駕於世界之上,僅僅是這個被觀察的世界中的一個可忽略不計的組成部分而已。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停下手中的一切,等待時間流逝,感受時間流過的痕跡。
無論我們多麼固執地渴求著對稱和永恆,時間總是在不斷製造著世間種種的不對稱、不可逆以及死亡。
在我們對確定性的渴望中,我們選擇性地接受了諸如「物體間的獨立性」這樣的簡單假設,以幫助我們解釋複雜的世界。我們的渴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讓我們開始相信這就是真理。
大自然的蓬勃發展和趨勢不會因為任何個人意志而改變。理解這些自然規則不應該讓我們感到優越,更不可能讓我們有能力統治自然。相反,這使我們能夠謙卑地認識和承認,我們只不過是世界自然演變過程中的滄海一粟罷了。
恰如一位詩人寫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帶著這樣的視角,我們既感到無比的謙卑和平靜,又無比感恩於擁有的寶貴青春和擔負著的重大責任。因此,我們將更加堅定地投資未來,努力建設面前的新世界。在這新世界中,我們的美好旅程才剛剛開始。
」
這封信,文筆之美、思想之深、境界之高,在中國企業家的文字中獨樹一幟,其獨特性只有馬雲、丁磊可以比擬。
它不像是一個企業的CEO寫給投資人的信,更像是一個哲人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表達出來。百年以後,拼多多或許不復存在,這封信或將流傳。
黃錚讓人聯想到的不是巴菲特,而是索羅斯。不管我們對索羅斯這條金融巨鱷評價如何,索羅斯是想當一個哲學家的投資者,學習波普爾的哲學思想,用自己的一套思維在市場裡縱橫馳騁。
黃崢從初中開始就喜歡看哲學書,關注「我思故我在」一類形而上的問題,羅素的《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讓他感受深刻。
這本一流的人士寫的書,非常平實,任何想獲得平靜幸福的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在書的開始有一段話:
本書不為專家而寫,也不為那些把現實問題僅當作閒談之資的人而寫,在以下篇章中找不到深奧的哲學原理,也找不到艱澀的博學深思。我的目的僅僅在於,通過但願是普普通通的東西的感悟將一些議論收集於此。
拼多多的早期投資人胡澤民評價黃崢,「他對問題思考的角度和很多人都不一樣,他是一個極度求真、不易受外界噪音幹擾的人。」
段永平曾經這樣評價過黃崢:「黃崢是特別難得一見的、一直關注事物本質的人,有悟性、又聰明,未來有任何成就我都不意外。」
黃崢卻說自己胸無大志。在他看來,一萬個人工智慧公司,都不如讓人們買到質量好又便宜的衛生紙。
本質上,胸有丘壑和胸無大志可以並行不悖。前者指的是格局,後者指的是踏踏實實的態度。
對黃錚影響深遠的段永平,2015年在浙大演講的時候,也說過自己胸無大志。
他說,胸無大志,大概就是踏踏實實的態度。我們文化裡有很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東西,胸無大志的「大」就是好「大」喜功的「大」。
在黃錚的公辦室裡,用的是便宜衛生紙,當別人在衡量他上千億身家的時候,他卻認為,一切都是幸運,很多都是偶然。大概從歷史而言,我們都是過客。
黃錚沒有異像,長相平常到可以淹沒在人堆裡,他身上的精英氣很少外露。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黃錚?
淹沒在人堆裡的人
用聰明兩個字形容黃錚是不妥的,但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詞。
黃崢出生在杭州郊區,父母在工廠工作,黃崢從小就常穿媽媽同事孩子的舊衣服,這是他對下沉市場最初的印象。
很幸運,黃錚從小接受的是一流的、開明的教育,從中學開始就有接觸各種文明的機會。
他沒怎麼複習便被錄取進杭州最好的中學——杭州外國語學校,雖然他當時還不知道這是一所什麼樣的中學。
杭外這所精英學校,在90年代初就有外教、有外國交換生,有去外國家庭home stay的機會。黃崢受西方文化影響更早、影響程度也更深、理念也更開放。
1998年,黃崢被保送進了浙大最著名的精英班——竺可楨學院混合班,進入這個班,意味著能接觸到不亞於清北的最頂尖資源,在90年代末的中國,就有機會接觸到前沿的計算機和網際網路資源。
大一時,他入選了米爾頓基金會項目。項目中,黃崢和一個德國人、一個印度人、一個智利人和一個美國黑人結成夥伴,基金會贊助每人一臺電腦和免費上網(當時上網費還是很貴的),每年能飛到一個成員國,組織一次5人10天的聚會。
黃崢深刻意識到,世界上不同人種、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完全不同,差距大到難以想像。
2016年2月18日,黃錚在《我的中學和大學》裡的結尾是:
山溝溝裡飛出金鳳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特別是官二代是非常優秀的。
田忌賽馬,能在整體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創造出局部的優勢,進而有機會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我的中學和大學總體來說是幸運而充實的,但也有一個不小的遺憾,那就是自己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損失了很多逆反,搗蛋,純粹享受青春的時光。"60分萬歲是個好哲學" 是我在很多年後才慢慢悟到的。
60分萬歲,講的是人需要各方面的充實。
段永平、丁磊、馬化騰、黃錚是一類人
1.跟丁磊的關係
黃錚跟丁磊是在大四那年認識的。
黃崢在宿舍上網,有個陌生人在MSN上加他好友,介紹自己是網易的丁磊。黃崢開始還以為是個騙子,後來才發現真是網易的那個丁磊。
丁磊找黃崢,是請教一個技術問題,黃崢學的是計算機,常常在網上發一些討論技術問題的文章,小有名氣,丁磊的問題問到了他碗裡,三下五除二,把問題講清楚了。當時的網易被渾水做空,日子不算好過。
兩人就此相遇。
黃崢大學畢業,沒去網易,選擇到美國留學。黃崢去美國後,丁磊給把黃崢介紹給了段永平,段永平成為黃崢的啟蒙老師。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的價格拍下了跟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帶上了當時只有26歲的黃崢。
黃錚把美式開明和中國式務實做了個結合,在他身上,我能看到中國歷史、西方哲學、段永平、丁磊的影子。
丁磊身上有股子少年氣,好像不會老。
2020年5月29日中午,港交所正式披露了網易二次上市聆訊後的資料。
上市 20 周年來首發股東信,丁磊選擇將「熱愛」寫入標題。在這篇題為《相信熱愛的力量》的致股東信中表示,要建立一個有自我進化能力的組織,永遠保持29歲。
信裡說,當組織以百倍規模擴張,網易員工的平均年齡一直保持在29歲以內。這種特殊的緣分,讓我在審視29歲時,覺得它與網易無比貼切:不褪少年銳氣,不沾老年暮氣。已經不青澀了,卻也沒染上圓滑世故,足以擔當重任。
當理想與現實衝突時,他寧願「儘可能對理想多偏袒一點」。
有知名廣告人評價:文藝青年坐鎮的網易,寫個股東信都能文筆優雅到沒有銅臭氣,全篇都是赤子之心。這在普遍喜歡造新詞拽數據講家國情懷的網際網路動物王國裡,稀有得像個書法少年。
在著名的烏鎮夜宴上,丁磊帶著自家好酒好肉,攢局宴請諸位大佬,這個圈子的快樂能量一次性爆發。平日劍拔弩張的餘承東和雷軍,能舉杯對酌;以吃貨自居的周鴻禕,嘗過味央豬後誇讚「真香」。
黃錚學的是少年氣、聰明氣和低調。
2.跟段永平的關係
段永平對黃錚影響更大。
段永平最後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濃縮為兩人字,本分。如果非要再加一個詞,就是平常心。
2019年9月19日,作為營銷高手,段永平在雪球上說,沒有靠營銷起來並能持久的公司,能夠讓公司長久的唯一辦法就是能夠不斷有好產品。
至於弟子們創立的OPPO和VIVO,他表示,我從來就沒有遙控過,對公司情況的了解和大家一樣,基本上都是通過網上看到的,唯一的差別是我可以打電話核實一下網上看到的東西,這種情況大概每兩三年可能會發生一次。
段永平還說,自己早就不過問國內的事,每年回國兩三次,都是找陳明永他們玩兒,不談業務。段永平的退,是徹底的退,他認為自己可以在道的層面指點,但術的層面並不高明。
據說,幾家公司還為段永平保留著辦公室的位子,聽說阿段來了,恭恭敬敬地叫一聲「董事長」。
段永平說,黃崢和我確實是很熟的朋友,以前他在Google上班時也確實經常在一起聊天,但總覺得弟子的說法不合適。
段永平說的是大白話,大實話。
無可否認,OPPO總經理陳明永、vivo總經理沈煒和步步高總經理金志江......一群曾經窮到「臉比兜乾淨」的落魄人,變身為呼風喚雨的商業大佬,丁磊、黃錚闖出一片天地。
段永平和身邊的這群人擁有共同的氣質:低調、實用、逆襲、洞悉人性…在關鍵時刻,絕不害怕與人正面硬槓。
有點像《遙遠的救世主》裡的丁元英。
黃錚的職業選擇跟段永平相關。在美國畢業之後,黃錚拿到兩份OFFER:一個是微軟,見證過去;一個是谷歌,代表未來。當時這家創始於車庫的企業,並沒有顯現出帝國樣貌。
但段永平對黃錚說:「Google看起來是一家挺牛的公司,值得去看看。對你想要未來創業也是有好處的。去的話至少呆三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真正進入重要的崗位真正了解這個公司的。」
三年後,谷歌在搜尋引擎方面一統天下,上市時,黃錚手裡的期權換回來百萬美元身家。
段永平低調、狠辣,能一劍封喉。基本的商業邏輯是後發制人,專注產品,著重營銷。
1983年,任天堂推出了被稱為「紅白機」的FC,推出了魂鬥羅、超級瑪麗等現象級遊戲。段永平看中了紅白機這個遊戲市場,立刻帶領工廠開始仿製紅白機,產品性能幾乎一樣,價格只有任天堂的FC的四分之一。1993年,他又創新性地加入鍵盤,這也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小霸王學習機。
接下來是營銷,他請來成龍為小霸王背書,一句「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的廣告詞讓小霸王學習機、複讀機火遍大江南北。
很快,小霸王的市場份額逼近80%。到1995年,小霸王的收入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
段永平不主張過度談錢,也不吝惜分紅,當年給工人們的年底分紅都是用報紙包現金,光報紙就用了十幾摞,比較刺激。
1995年,小霸王從一個年虧損200萬的小不點兒,變成了一個「大霸王」。凌駕於企業之上的怡華集團多次否決了段永平的股份制改革請求。
段永平提交辭呈,帶走了小霸王幾乎所有的中層,六個人裡就有OPPO的創始人陳明永、vivo的創始人沈煒和步步高現在的CEO金志江,跑到與中山一江之隔的東莞長安鎮,成立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到1997年,小霸王的24位經銷商又集體投奔步步高。小霸王消失。
1999年和2000年,步步高是央視的標王,李連杰演唱的步步高廣告主題曲: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為了防止重蹈覆轍,提出員工股權制的設想,把自己的股份稀釋給所有員工和代理商,讓大家一起持股,段永平後來只佔步步高17%左右的股份。
段永平還把娃哈哈的「產銷聯合體」的模式複製到步步高,和全國渠道商建立了穩定的資本合作。
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業務線越來越多,1999年初,段永平進行改制,三大業務按照人隨事走、股權獨立、互無從屬,成立三家獨立的公司。
專注做好一個細分領域的產品,推崇本分文化,狂轟濫炸的廣告打開營銷商路,在線下密集安排自己的網點布局,而且至今都沒有上市。
在網際網路營銷的時代,段氏門徒們沿用上個世紀營銷套路,居然還挺有效。
2002年,大哥離開,段永平定居美國,退居幕後做起了甩手掌柜。離開之前,他跟陳永明他們說:放手去幹,幹好了分錢,幹不好關門,別有負擔。
一位深圳手機廠商CEO說,在這個體系,段永平就是精神領袖。一個經典案例是,在2012年OV功能機遇到智能機衝擊時,段永平下任務讓省包分攤庫存,很多省包都是幾千萬幾千萬的虧損,如果沒有那幫人力挺,OPPO就死在了庫存上。
到了美國之後,段永平介入投資,「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將來要在這裡生活的話,我來這裡幹什麼?我也不能整天在家裡呆著。」
段永平看巴菲特的書,看懂了,就此成為巴菲特理念的踐行者。
關於跟巴菲特吃飯,段永平自己認為:「我不是把跟巴菲特吃飯這事兒當生意,就是想給他老人家捧個場,告訴世人他的東西確實有價值。不像有些人想的討個秘方、錦囊妙計,哪天拿出來一看,就能發大財。」
3.段永平投資網易
段永平大筆投資網易。
2000年,網易在美國上市,遇到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上市就破發,股價暴跌,從上市時的15.5一路下跌,最低跌至0.48,跌幅達97%,市值從上市時的4.7億美金跌至不足2000萬美金。
焦頭爛額的丁磊每天都在思索著怎麼才能賣掉公司,但無人敢買。
2001年,網易正在在從門戶網站轉向遊戲,因為網易需要一個護城河,丁磊說,「做遊戲技術含量高,對手抄不了」。
2002年6月,網易推出網路遊戲《大話西遊2》,但用戶數並不多,他想中國誰的營銷做得好,他去請教他總可以吧。於是就翻開通訊錄,找到段永平的名片。
段永平回憶說,丁磊剛來找自己的時候,只是說想做網路遊戲,所以想找自己這個曾經做小霸王遊戲機的過來人取取經。
段永平發現,網易的遊戲策略市場非常大,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2002年,他開始重倉網易,以不到1美元的價格前後購買了205萬股,佔網易的6.8%,幫丁磊渡過難關。僅兩年時間,網易憑藉遊戲業務起死回生,股價飆升到了70美元,段永平得到了近100倍的投資回報。
當時,黃錚和段永平住的近,黃崢還幫段永平做一些投資。
除了網易、拼多多,段永平還有兩筆著名的投資——蘋果,茅臺。
2012年,蘋果市值3000億美元左右,段永平和OPPO、VIVO員工重倉抄底蘋果。段永平在2014年買茅臺時,有網友問他什麼價格買入合適,他說,現階段以130、160還是200買,從長遠來看都沒差別,茅臺現在市值才1000多億,以茅臺的質量文化和生意模式,遲早會掙到300億。2020年,茅臺利潤到了455億。
段永平在網易上寫博客的習慣,有人問他,為什麼看好充斥著假貨和次品的拼多多?段永平說:「我還沒用過拼多多,但我對黃崢有很高的信任度! 給他10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們厲害的地方的。」
2005年,段永平夫婦在美國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進行教育領域的慈善捐贈。2008年9月,他們又在中國註冊了心平公益基金,還是教育。
段永平曾經向母校浙江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捐贈4.47億元,是中國累計向大學捐贈最多的校友,表示「做慈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就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要說什麼偉大的貢獻、榜樣,純屬胡扯,我從來沒想過要給誰做榜樣。」
4.段永平幫助黃錚
2007年,黃崢離開谷歌,回國創業,段永平把步步高的一塊電商業務給了黃崢,黃崢成立歐酷網,由步步高控股。
段永平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也是黃錚的精神導師。在一次公開訪談中,黃錚表示:「在創業過程中,段永平一直在耳邊敲打他要做正確的事情,並一直傳遞給他一個最重要的信念,那就是做人要本分,不佔他人便宜」。
一開始,歐酷只出售步步高電子教育產品還有OPPO藍光播放機。歐酷最早的域名聯繫人上,留的電話就是OPPO的總機。
2010年,黃崢賣掉了歐酷,但保留了技術團隊,共同創辦了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幫助淘寶或者京東公司開拓市場服務。
2013年,樂其內部孵化了黃崢的第三個創業項目——尋夢遊戲,主要針對海外市場進行頁遊和手遊的研發與發行。不久後,成為最賺錢的業務。
幾家還算成功的公司,讓黃崢實現了「財務自由」。
2014年,丁磊決定再造一個「網易」,開啟網易的電商時代。此後,黃崢有了拼多多。
2015年9月,黃崢抽調了尋夢遊戲20多位核心員工,將遊戲公司賺的錢投到了新項目「拼好貨」、「拼多多」上。
2015年4月14日,孫沁、黃崢等人成立了杭州埃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3個月後,2015年7月30日,杭州拼好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10個月後,2016年05月30日,深圳市拼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黃錚拼多多並不是一家五年的成長型企業,而是擁有一隻十年以上的創業團隊。
或許,黃崢跟丁磊這時候嘮過嗑,他當時的尋夢遊戲還不足以成為網易的對手,昔日的「伯樂」和「千裡馬」除了技術之外,多了遊戲和電商的話題。
段永平身上的大哥氣、江湖氣,丁磊身上的少年氣,在黃錚身上,以更加內斂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5.黃錚和馬化騰的關係
對拼多多資源幫助最大的是微信。
騰訊嘗試做電商,沒有成功。隨後,騰訊布局投資各大電商平臺對抗阿里。在投資拼多多之前,騰訊已經投資了京東、微店、有贊等電商平臺,除了京東外,拼多多是目前騰訊投資的電商平臺中發展最好的。
騰訊在微信端對拼多多比較寬容。淘寶天貓的連結在微信裡是屬於被屏蔽的外鏈,而拼多多的連結能夠直接打開,拼多多的一些誘導信息也能在微信端分享轉發,多年不見的朋友甩個連結索過來,讓你拼一把。
拼多多的很多玩法都是微信三令五申禁止的,比如誘導點擊,比如直接提及用戶的微信名字,但如今依然安然無恙存活在微信生態裡,這是否是騰訊默許?
2018年,黃錚撇清了特殊關係,表示在微信上拼多多有任何特權嗎?比方蘑菇街、京東在微信入口裡做的微選,他們是完全沒辦法做的。騰訊還讓他們籤署了一份互不挖獵協議,我們要挖騰訊的人,只有騰訊同意才可以。
騰訊系不是鐵板一塊,騰訊企業文化一向有內部賽馬機制的傳統,在對外投資的公司身上也在使用。
拼多多在受到外鏈封禁後,仍然躺在微信九宮格。騰訊注重結果。
騰訊是拼多多的大股東。
2020年4月,騰訊和拼多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騰訊於3月31日認購了拼多多6155740股A類普通股(共1538935股美國存託股份),總價約為5000萬美元。
當時,騰訊持有拼多多約792622428股A類普通股,佔已發行A類普通股總數的29.2%,持股比例增至16.5%。
黃錚肯定學習過黨的創業歷史
拼多多有著很明確的公司文化,誠信,本分,說到做到,拿結果說話。
即使是公司內部的人,也很少了解惜字如金的黃錚。
黃錚肯定仔細鑽研過我黨的創業史、佛教等等。
2016年2月,已經創辦拼多多的黃錚決定寫公號。在第一篇公眾號文章中,列出了未來要寫作的目錄提綱。
他說,幾個月前開始想寫公眾號的時候,某天在從北京回上海的高鐵上,我列了個提綱,後面又陸續加了一些。在今天的開篇,我先貼出來,近似作個目錄。我想努力先把這些內容寫完(當然也未必全寫,有可能會跳篇也有可能插播,這畢竟是個個人的事兒,就不圖嚴謹了),然後就每隔幾個月寫一篇,最後變成一個annual letter/memo。
目錄如下:
1,我的中學大學
2,我的第一份工作
3,為什麼要再次創業
4,如創業的投資和如投資的創業
5,敢為天下後
6,集中優勢兵力打弱小的敵人
7,關於自由,探索和專注
8,無所執和平常心
9,我們的文化:誠信,本分,說到做到,拿結果說話
10,從We deliver result 到 In love we trust
-- 關於事實與結果
-- 關於愛與信任
11. 政委、組織及組織工作
12. 巴菲特的信
13. 達爾文之同種競爭最激烈
14. 國富論,越窮的地方東西越貴
15. 保險,資本主義的極致
16. 公共醫學,耳鼻喉及頭頸外科
17. 農產品的工業化革命是否能被跳躍
18. 革命往往在交接處發生
19. 我給股東的年度信(刪節版)
20. 團購還是場景
21. 如何估值
22. 讀羅素的幸福與對自由的貪婪
23. 佛與量子力學,無常與不確定性
24. 機經,劣幣驅除良幣 怎麼辦
25. 生鮮電商會不會存在
26. 無所執和擁抱變化,唯一重要的是活著
27. 區塊鏈,信任的代價
28. 勝利的不同,殲滅戰和擊潰戰其中的內容標題就有「集中優勢兵力打弱小的敵人」、「政委、組織及組織工作」、「農產品的工業化革命是否能被跳躍」、「革命往往在交界處發生」、「勝利的不同,殲滅戰與擊潰戰」。
似曾相識的語言體系,「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論,所有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腳踏實地、因地制宜,是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為什麼一個谷歌出身的程式設計師,能做出五環外的產品拼多多?
田忌賽馬、集中優勢兵力的思想,讓黃崢日後採取「在資源劣勢下,創造局部優勢」的打法,在電商巨頭割據的交界處、夾縫裡,硬生生闖出一片天地。
黃錚讓我聯想到創業期的先輩們,兩大法寶是因地制宜和田忌賽馬。
問過黃錚,拼多多為什麼從農產品起家?他的回答是,容易賺錢的已經被做完了,只能做難做的。一個樸實的答案。
拼多多誕生時,中國的電商格局似乎已經穩定,看起來沒什麼大機會。
淘寶打敗eBay後,阿里在中國電商中坐穩老大寶座,阿里京東兩巨頭「相愛相殺」,誰也沒能幹掉對方。其他「小弟」如唯品會、聚美優品、1號店、蘇寧易購等等,要麼跟巨頭抱團,要麼「安分守己」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很難與兩巨頭抗衡。
不怕為人後。
任何穩態都是暫時的,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穩態是用來打破的。
拼多多 補貼補貼再補貼
利用極致性價比,通過拼團優惠的方式,藉助微信「病毒式」的社交傳播,撬動了三四五六線城市用戶,現在7億以上。
這些用戶往往是過去淘寶和京東很難觸及到的用戶。
拼多多主打爆款路線、低價路線、性價比路線,把淘寶不那麼重視、但需求龐大的市場,硬生生地搶了回來。
拼多多打破了「微信生態不適合做電商」的迷思,通過微信等渠道上深挖流量,以最高效的模式重組流量,並帶入新的電商場景——社交購物、遊戲化購物都,構建一個個場景,關鍵是觸及了一個個流量窪地。
從2016年開始,拼多多從來沒有停止過用紅包對用戶進行相關的「誘導」。
在2020年的業績會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稱,未來仍會像 2019 年一樣持續投資,在其他板塊全面開始投資。
「增加費率並不是我們管理層 KPI 的指標。」黃崢說。換言之,拼多多目前仍不會考慮盈利,虧損還會繼續,補貼還將進行。
2020年3月31日,拼多多融資11億美元,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百億補貼。
2020年4月19日晚,拼多多與國美宣布牽手,在物流,以及大家電商品品類、倉儲、交付服務上,均能對拼多多形成補充。
最重要的一點,與阿里的流量分層有關,拼多多抓住了被巨頭「犧牲」的中小商家群體。
過去幾年,淘寶為了改變商品同質化現象,實施「去爆款化」戰略,在品牌化與京東正面硬槓。所以,阿里系平臺流量逐漸向定位更高的天貓平臺傾斜,對於低價爆款商品的流量扶持更是逐年減少。
在阿里京東日漸升級和對抗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中小商家,是被犧牲掉的。
2012年,淘寶為了從「山寨寶」變成「品牌寶」開創了天貓平臺,在高端市場升級對標京東。阿里系的流量也開始更加扶持天貓這個「二娃」。
拼多多迅速發展的時期,正是阿里加大對天貓大品牌商流量扶持的時期,拼多多承接了大量來自淘寶的、成熟的中小商家資源,對它們提供了相當可觀的流量支持。
拼多多對商家免收入駐費,開店費用只有兩種:一是報名活動需要支付的保證金;二是代微信、支付寶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0.6%交易手續費。開店難度遠小於淘寶、天貓和京東。
拼多多順利接住了從淘寶「掉下來」的商家,也搶來了很多淘寶原本的客戶,2018年卸載淘寶的用戶,有一半跑去了拼多多。
拼多多與阿里有本質不同。阿里以廣告+佣金業務為主要收入,在獲取消費者和運營商家這兩方面具有深厚的護城河。
表面上看,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和淘寶類似,也就是搭建平臺,通過賣展示位等等來收廣告費。
其實他們存在本質不同,淘寶是流量邏輯,主體是搜索,用戶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來滿足長尾需求。
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薦商品給消費者,SKU有限,但要滿足結構性豐富。
淘寶一直倡導C2B、甚至C2M,但很難做起來,因為淘寶的千人千面相當於個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長尾的,很難做反向定製。
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裡,有了規模之後再反向定製,極大降低成本。
拼多多與阿里,就像沃爾瑪與Costco的差別。
我上面接著被你淘汰的商家,下面拐走你忠於性價比的客戶。你們搜索電商「人找貨」,我社交電商用算法「貨找人」。可謂農村包圍城市,迅雷不及掩耳。
拼多多開展錯位競爭,在巨頭的盲點區域野蠻生長,就象在延安建立根據地。
通過錯位競爭的打法與滿足龐大需求,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戶量突破1億。2017年直接翻了三倍,突破三個億,成為了電商界當之無愧的黑馬。
到2018年夏天,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已經到3.4個億,雖然和淘寶這個江湖巨人相比,拼多多年活躍用戶只是它的一半,但是已經超越了武林第二盟主——京東。
淘寶京東兩大巨頭在高端市場打得焦灼,拼多多安安靜靜瞄準下沉市場的龐大需求。
巨頭們專注挖掘線下流量窪地、大舉布局「新零售」,拼多多則前往你們的「盲點」區域,在不同場景裡錯位競爭。
如果,我們只是從低價理解拼多多,那麼,對於他們反資本主義、反財富集聚的核心價值觀就不夠了解。
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在用戶數和GMV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成本費用增長很快、利潤(虧損)再次低於預期。
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就像1944年春季的右岸烏克蘭戰役。在這次長達4個月的血腥戰役中,蘇軍付出了50萬以上的永久減員、1萬輛以上的裝甲車輛損失,達到了收復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戰略目標。
從戰損比看,蘇軍是嚴重不夠本的;從戰略上看,蘇軍卻幾乎打穿了德軍的南翼、為1944年夏的巴格拉季昂攻勢建立了良好的態勢。
更重要的是,蘇軍雖然損失巨大,卻能高效地彌補損失。拼多多也是如此——經營現金流仍然不錯,手中仍然有超過400億現金,復購率、客單價都在上升。
拼多多在獲客階段採取的燒錢打法,即便稍微激進了一點,在戰略上仍然是划算的。
如果把拼多多當作當年的蘇軍,那麼品牌商家就是它必須拿下的「右岸烏克蘭」。對於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付出再大代價也是值得的。
問題是,在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已經逼近阿里的情況下,如何保持高額的增長?
估計,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是使得上遊能做批量定製化生產,即C2M。
C2M模式本身是一種供應鏈創新,依託微信和拼圈社交進行的推薦,本身就是一種比任何人工算法還要精確的「算法」。
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級或要全品類,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遠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
服務電商是流量思維,即流量灌進來,用不同的服務去消耗這個流量。拼多多的出現就是因為不用舊思維,在以人為先的思維下,先想這個人需要什麼,與製造基地結合在一起。
通過與多個製造業大市合作,繼續拓展供應鏈。
5月15日、16日,兩天時間,拼多多分別與廣東佛山、山東煙臺市政府全面合作,引入張裕、美的、海天味業等知名品牌。進入5月的拼多多,與政府合作的速度加快了。
拼多多最新合作的佛山是製造業發達的城市,煙臺有多家出口型食品加工企業,都是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此前合作的寧波、青島、東莞、泉州等地,在製造業、外貿領域具有優勢。
拼多多的合作方式是與地方政府籤約,讓整個城市的商家入駐拼多多平臺。拼多多看重的,是地方政府背後產業集群及商家。幾次合作後,目前各地共計10萬以上商家入駐拼多多,大部分是知名商家。
按照合作方的規劃,6個城市企業預計2020年在拼多多銷售額近6000億元。2019年一年,拼多多平臺銷售額1萬多億元。
不僅如此,這次合作對地方政府,也是借力電商促進外貿轉內銷。
拼多多與煙臺的一項重要合作是,推動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雙方就建設數字漁業示範項目,打造日本優質進口商品供應鏈中心達成合作。合作後,在海外出口同線同質的情況下,可以為國內用戶帶來新商品。
商戰遠未結束,不如說剛剛開始。
對於阿里和拼多多來說,面臨的是監管制度的變遷,社會思維的變遷。跟十幾年前相比,反壟斷被提上了議事日程,90後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接受福報理論。
但商場殘酷的競爭,又避不開狼群文化。
對於黃錚來說,對於劉強東來說,這都哲學書裡面新的篇章,能夠戰勝的,只有本份和平常心。
電商是一種工具,無論你喜不喜歡,都要用。我堅定看好中國電商的明天,中國的商業變遷,甚至農村的變遷,著落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