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拼多多為什麼能夠超越京東

2021-01-13 科技蟹

短短三年時間,拼多多匯聚了三億多用戶,過百萬賣家,建立起異類的、「拼」的線上電商生態。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費解,但這又是確確實實的存在。

阿里做到GMV千億,用了5年時間,京東用了10年,拼多多則在2017年做到了1412億人民幣GMV,這是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2018年Q1,拼多多的GMV為622億人民幣,按照這規模初步估計,2018年全年將在3000億區間。

2017年拼多多訂單量為43億,2018年Q1訂單量為17億,客單價分別是32.8元、36.6元。

GMV增長背後,是用戶數的迅速攀升,根據拼多多招股書披露,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的年活躍用戶達到2.95億,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年活躍用戶為2.45億,這意味著拼多多單季用戶增長5000萬。阿里、京東在2017年底分別為5.15億、2.92億年度活躍用戶,2018年Q1分別為5.52億、3.02億的季度活躍用戶。阿里單季度增長了3700萬,京東增長1000萬。

活躍用戶數規模來說,拼多多超越京東指日可待,與阿里的差距,也僅剩半個身位。

拼多多的用戶增長背後支撐,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指出,中國線上購物用戶從2013年的3.02億增加至2017年的5.33億,同年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人數為7.53億。

京東挑戰天貓的競賽,是「存量競爭」,拼多多在此之外,與京東、天貓相安無事,吸引的更多的是新的一批移動網際網路增量用戶群。

5.33億線上購物用戶群與移動網際網路人數7.53億,或者乾脆以阿里2018年第一季度的5.52億活躍用戶與微信的10億活躍用戶的數量差,就是拼多多為什麼要IPO融資的原因所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7.53億移動網際網路人數終將養成線上購物習慣,拼多多需要融資,加快步伐。

拼多多的崛起,絕非「9.9包郵」這一招,電商是個複雜體系,商品價格、資金與支付、供應鏈、倉儲配送等等。價格因素之外,拼多多崛起,核心是「交易門檻的降低」。

拼多多通過微信,觸及到了淘寶需要花費更多成本才能觸及到的用戶,這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所在,拼多多切割了淘寶的增量——2018年春晚期間,淘寶推出「親情帳戶」,冠名春晚,希望通過紅包形式,推動年輕人為父母等開通淘寶,其實也是基於如此考慮。

電商交易門檻,兩個層面,對商家而言,是獲客成本,對用戶來說,是交易成本。

在用戶層面,拼多多降低了交易成本:1、微信通過微信紅包,將用戶建立支付帳戶的門檻降低了;2、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拼團」的方式,點對點的方式,也降低了用戶信息篩查、商品選擇的門檻。

黃崢一直強調,淘寶、京東都是搜尋引擎式的電商,就是電商版的Google,對於拼多多而言,更想做一個電商版的Facebook。「以搜索為導向的電商,終究也會認識到拼多多是一個不一樣的物種」。

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礎上的商品推薦與發現,以「拼團」、「砍價」這一類似遊戲的玩法,打爆款。這與黃崢此前遊戲從業經驗有關。

拼多多的根基,基於微信的「熟人社會」。淘寶、天貓、京東,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是主流,還記得「北京摺疊」的科幻小說麼?市場分級,除了一二三四五線城市、鄉鎮,是按地域來分,還有「陌生人社會」與「熟人社會」的差異。有贊CEO白鴉說,拼多多是「小鎮青年」這一群體,這一描述並不完整。拼多多在北京、長沙等這類城市,也覆蓋了很多大爺大媽。

完整地描述拼多多用戶群,其實是「熟人社會」。

陌生人社會,傳播依靠媒體,第三方信任備書;熟人社會的傳播與維繫,依靠的是八卦,「口口相傳」——嗯,區塊鏈,P2P。

事實上,拼多多的主流用戶群,其實是未綁卡的人群。看到一個便宜商品,通過微信分享或在家長裡短的對話中完成「拼團」,微信分享「好友代付」,或收貨後,其他人或是微信紅包,或是現金交付給發起人。

以上,是拼多多過去三年的「上半場」故事與邏輯,在我看來,IPO除了資本市場未來並不樂觀,拼多多與小米、美團點評一樣,必須搶先機趕時間之外,更像是拼多多下半場序幕的一次開啟。

融資之後,拼多多會花錢做什麼?

細數下來應該是:1、擴大買家數量,提升用戶參與度;2、豐富商品品類和選擇;3、提升品牌認知度,將強品控;4、增強技術投入,以及人才投入(目前拼多多只有1159名員工,平均年齡26歲);5、戰略投資和擴張機會。

我覺得,投資領域與商品品類豐富上,最值得關注。2015、2016兩年,自營業務曾是拼多多主要構成,2017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才轉型為「平臺型電商」。電商這兩年最大的轉變,其中一條就是從「物以類聚」向「人以群分」升級——淘寶的社區化、淘寶心選、小米、網易嚴選都是「人以群分」的嘗試,拼多多也是如此,黃崢與雷軍一樣,也樂於講Costco列為學習標杆。

黃崢稱,「拼多多致力於提升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按照Costco或小米的邏輯,未來拼多多向供應鏈投資,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相關焦點

  • 閃電赴美招股,拼多多到底為什麼會火?
    就在這個時候,拼多多還被傳出下周赴美提交上市文件的消息。今天(6月29日)還有投行向新京報證實這一傳聞。圍繞備受熱議的拼多多,可能還有幾個最基本的問題需要解決:便宜但是「沒好貨」,人為什麼還會在拼多多上買東西?賣家們又為什麼會在拼多多上開店售賣?而拼多多本身廣受爭議的原因又是什麼?
  • 風眼 | 拼多多的正面與側面
    整個2017年,拼多多GMV達到上千億元人民幣,僅次於阿里和京東之後,而同年11月,拼多多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年GMV實現千億這一裡程碑,可以類比的是,達到這一成績京東用了10年時間,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只用了兩年零三個月。 第三,絕地生存,從阿里、京東處虎口奪食。CEO黃崢在招股書的致股東信中說,「拼多多不是一個傳統的公司。
  • 拼多多為什麼沒有購物車?這可能是最全面的解答
    作者|於盛梅 來源|果膠商業觀察(ID:freesnowslide)2019年10月,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一躍成為中國電商第二極。拼多多的「百億補貼」乘勢而上,幾乎沒人能逃得掉拼多多的真香警告。近日團購特斯拉的新動作,又讓拼多多打破用戶在五環外的刻板印象,還有什麼是拼多多拼不成的?
  • 紅螞蟻:拼多多,拿什麼和淘寶,京東競爭?
    上次寫了一篇有關「淘集集」的文章,裡面有提到淘集集學的就是拼多多的低價套路,然後把自己帶溝裡了,虧損20萬,進退兩難。拼多多,這位電商新秀,和淘寶,京東一起,是大家公認的中國電商三巨頭。作為一個後來者,拼多多做到現在這個體量,真的很不容易。拼多多和淘寶,京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紅螞蟻用15分鐘的時候,為大家掰扯掰扯。
  • 葉檀:陷入漩渦的拼多多 未來將會怎麼樣?
    經我們排查,該內容系拼多多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該言論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拼多多官方對該言論表示強烈反對。此事系拼多多對官方帳號管控不嚴導致,我們向公眾表示真誠歉意。這才像是拼多多的風格。但無論如何,官方號碼的管理是不嚴謹的,百密一疏。
  • 拼多多試與阿里平分秋色,市值與京東分庭抗禮,黃崢要崛起了?
    拼多多的股價在今年股市中累計上漲了百分之35,這對拼多多來說是一個大好時機。抓住這個機會,拼多多又重新制定好了一份再融資計劃,這個王牌計劃預計在全國市場獲利能夠超過15億美元。這次計劃的融資總額基本與半年前拼多多首次公開發行時的融資額持平。因此在這個有利時機下,拼多多也為未來和其他電子商業的博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 拼多多的十字路口:猝死、自殺、逃離……
    拼多多似乎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在幾乎格局定型的電商市場,拼多多的異軍突起,可謂奇蹟!儼然成為繼阿里之後、風頭蓋過京東的「電商二哥」,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在資本市場,1月5日,拼多多股價逆勢暴漲,創下了歷史新高187.2美元/股,市值也達到了歷史記錄的2300億美元。與此同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得到暴漲!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隨著拼多多赴美上市,關於它的輿論在網上集中爆發,部分媒體呈現跟風狀態,在不核實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的情況下,就追蹤熱點報導。其中,以涉及民生的「臨期奶」事件被炒作的最為厲害。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隨著拼多多赴美上市,關於它的輿論在網上集中爆發,部分媒體呈現跟風狀態,在不核實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的情況下,就追蹤熱點報導。其中,以涉及民生的「臨期奶」事件被炒作的最為厲害。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
  • 超越大促:為什麼7億用戶在拼多多的每一天都是雙11?
    11月12日,以「雙11不發戰報」為傳統的拼多多,發布了上市以來的第三個三季報,實現營收142.09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年度活躍買家的規模也已突破7億,全面大幅超越市場預期。成績背後,是提出「天天雙11」的拼多多用算法創新和供應改革超越大促。
  • 拼多多的叢林法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重磅)
    眼前,拼多多上的盜版書情況幾乎達到了過去20多年最嚴重的狀態!田詳細做了說明:「計算機科學叢書而言,之前我們整理了90多種,在拼多多有2000多個盜版連結,之前找人投訴和處理了一些,但換個馬甲很快出來」,而拼多多上的這種盜版價格讓他們膽戰心驚,比如原價129元的《深入理解Jave虛擬機》這本書,京東賣87元,拼多多賣20元,他們買來確認就是盜版。
  • 為什麼拼多多的東西如此廉價?是假貨嗎?原來暗藏這兩點「貓膩」
    然而,眾所周知,拼多多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並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國內電商行業的巨頭,給予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新鮮感。為什麼拼多多的東西如此廉價?是假貨嗎?原來暗藏這兩點「貓膩」! 目前,國內三大最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是淘寶天貓,京東和拼多多。
  • 新手怎麼無貨源開拼多多店鋪?拼多多無貨源開店,拼多多貼牌!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可謂是發展極其迅猛,在短短3年時間就徹底刷新了人們對於電商的傳統認知。公司資本的增長肯定得益於用戶群體的增長,拼多多的廣告,從「1億人都在用」變成「兩億人都在用」到現在的「7億人都在用」。
  • 入駐幾乎「零門檻」 拼多多假貨多?
    拼多多上市第二天即遭深圳創維舉報銷售假冒產品。隨後,「童話大王」鄭淵潔也舉報拼多多平臺銷售盜版圖書。  山寨、假冒產品等已經成為伴隨各大電商平臺成長的頑疾,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多家電商平臺都曾深陷質疑。對於「拼多多們」來說,如何根治這一頑疾,重新建構電商品牌形象,決定了電商發展的未來。
  • 無論拼多多還是京東,都不是國美零售的最終出路!
    拼多多、京東不是國美零售的最好出路。 荀玉||撰稿 "被遠離"江湖十年的國美創始人正式歸來。國美系個股形勢沸騰,股價大幅度走強。國美創始人對於國美乃至整個中國商業零售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可惜好景不長,僅僅兩個交易日之後,國美系股價再次下跌慘烈。
  • 在300000000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裡,我看懂了社會分層
    賣低價爆款的拼多多昨晚上市了,這也不奇怪。只不過拼多多的三億用戶中沒有你。在拼多多裡,你可以讀懂社會分層。隨著開盤價位報出,創始人兼CEO黃崢的身家達到137億美元,超越了電商同行劉強東:此刻距離京東初創已經14年了,而拼多多的誕生甚至還不到3周年。
  • 估值上百億的拼多多 為什麼被淘寶點名成新的假貨聚集地?
    一、拼多多為什麼成了阿里的點名對象?  時間回到兩年前,拼多多還只是一個依靠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初創公司,名不見經傳。可是短短的兩年,這家創業公司已經完成B輪融資,估值也達到了驚人的百億級,儼然成為獨角獸公司。  2017年12月,拼多多在綜合電商APP滲透率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僅次於淘寶和京東。
  • 拼多多Q3財報
    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2020年Q3財報,本季度營收142.1億元,市場預期122.05億元,同比增長47%。月活躍用戶為6.434億,去年同期為4.296億,同比增長50%。相比之下,阿里三季度月活用戶為8.81億,拼多多進一步逼近。
  • 拼多多一夜之間蒸發840億!如何才能續命?網友直呼:很簡單!
    在今年,拼多多更是已經超越了國內電商巨頭京東,轉身一變成為國內電商老二,僅次於位居首位的天貓。這個迅猛的增長速度直接給劉強東來了一個措手不及,相信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怎麼就被拼多多趕超了吧。相信大家對拼多多的營銷方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你喜歡拼多多的營銷手段嗎?
  • 拼多多上的AJ香不香?
    早在2019年下半年起,拼多多官方推薦官Lynn不僅多次在「Lynn的正品好貨群」推薦拼多多潮鞋專場活動,還運營起了專門的潮鞋群,AJ、椰子在平臺上新後,Lynn都會第一時間通知社群成員。今年4月的拼多多「潮鞋玩家日」,超過600款潮鞋在百億補貼下以全網最低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