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上市的腳步,拼多多也深陷輿論漩渦。有段子說,「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幫寶造,abidas、adidiaos服飾(排名不分先後)」,儘管拼多多嚴正指出,除第一個商品幾個月前已下架,其餘字樣商品從未在拼多多出售,但這並不影響網民的歡樂情緒。
輿論狂歡中,已被「標籤化」的拼多多不管怎麼做,似乎都很難逆轉網友態度。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就不能作為。
7月31日,拼多多召開媒體溝通會,就社會關心的電商平臺是否應該售賣「臨期奶」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在嬰幼兒奶粉上,拼多多始終堅持嚴苛的行業標準,平臺從未出現假奶粉或是過期奶粉。」同時,針對臨期嬰幼兒奶粉,拼多多將統一強制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其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並在真正保質期來到之前先行下架。
面對輿論普遍質疑的「臨期奶」問題,拼多多直面問題,主動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值得肯定。其「強制打標」的做法,將以往潛藏於暗影之中的「臨期奶」問題公諸於世,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臨期奶」是指距保質期滿較近的奶粉,現實中,很多顧客往往在銷售期還有半年左右的時候就不再選擇購買,而往往選擇保質期時間較長的嬰兒奶粉,因此臨期奶粉在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品牌商往往自己不銷售臨期奶粉,但會甩給經銷商或者其他渠道銷售。如果將此類產品作廢棄處理,無疑會造成巨大浪費,於是,「臨期奶」便通過低價方式重新進入市場,並且逐漸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
目前的電商平臺中,各家均在銷售「臨期奶」,大家面臨的情況與問題也是一樣的。拼多多「中槍」,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出現質疑不要緊,關鍵是要解決問題。到目前為止,並無相關的法律規定與行業標準,各家電商也只是在按照慣例操作。然而,消費者提出的質疑也無可厚非。很簡單,如果消費者購買了「臨期奶」,卻並未能在規定保質期內使用完畢,則必然會出現安全隱憂。
此番拼多多明確表示要給「臨期奶」統一強制標註「臨期」字樣,就是意在以此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提醒消費者要注意這個保質期的問題,這實際上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不止於此,此番拼多多也呼籲淘寶、京東等平臺,共同商議並制訂新的臨期奶的電商售賣行業自律標準,攜手消除電商平臺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這也表明了這家新晉電商巨頭的敞亮態度,「大家一起幹一票大的」。
惟其大家都聯手共治,才會不斷優化社會的消費環境,構建一個安全、包容、有序的網購市場,讓寶寶更健康,讓父母更安心。(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