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
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峰會共分為上午、下午兩場。上午的會議探討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雙循環」下的新經濟格局,展望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
在下午的峰會中,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出席並發表了題為「拼多多如何重構農產品消費」的演講。
拼多多提出了農地雲拼的方式,將分散的生產和生產的需求拼在一起,並通過超短鏈算法推薦、農地雲拼一系列的技術和模式的創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
狄拉克介紹,拼多多首創「農地雲拼」的方式,將分散的生產和生產的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並通過超短鏈、算法推薦、拼團等一系列技術和模式的創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未來農業數位化新基建大有可為,農產品上行將是拼多多長期堅持的核心戰略。
「2019年拼多多農副產品GMV1364億元,佔2019年全年GMV(成交額,下同)的13%,是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多。」狄拉克透露,今年拼多多的農產品GMV會超過2500億元,將保持每年三位數的增長。
談及未來,狄拉克表示,拼多多正致力於建設農產品專用的物流體系,在補足農業老基建的同時,拼多多還在積極探索農業數位化新基建。
下附演講全文:
非常高興在2020這一不平凡的年尾,在搜狐的組織下,大家來到北京,和各位企業家進行交流。
今天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拼多多在消費網際網路方面的創新,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經濟復甦。例如大家以前很少在網上買農產品,因為農產品本身的特點制約了農產品電商化,那麼拼多多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通過農產品上行,把農產品賣出去,又如何深刻的改變了農業,下面我給大家做一次匯報。
在今年3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拼多多每天的日均在途包裹數是5000萬個,5月份的時候達到6500萬個,增加了30%。三季度的時候,拼多多日均在送包裹數達到了7千萬個,在最高峰的時候達到了1億個。把拼多多作為一個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中國內需復甦勢頭還是非常強勁的。在這些包裹中三分之一是農產品。
農產品消費中有什麼痛點?最近是吃大閘蟹的季節,大家是怎麼買螃蟹的?大家一定會說,要買陽澄湖的大閘蟹。陽澄湖的大閘蟹就沒問題嗎,怎麼保證買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固城湖、洪澤湖、太湖的大閘蟹能不能買?一些在消費端常見的簡單問題,往往在背後都有複雜深刻的產業原因。前兩個月,拼多多發起了「長三角新蟹農計劃」,未來5年內,將幫助長三角大閘蟹產區培育100家電商龍頭企業、1000家電商商家,並且創造200億元的線上增量市場。這個項目就是為了解決大閘蟹消費中的常見問題。
在農產品消費中,因為銷售的中間環節太多,比如這顆洋蔥,地頭價只要5毛,到菜市場、超市就漲到3-6塊。消費者付出高價,農民卻沒有多獲利。電商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拼多多發明了農地直連餐桌的銷售通路,打掉中間環節,我們把這個模式叫做超短鏈。
拼多多還提出了農地雲拼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我們把分散的生產和分散的需求在雲端拼到一起,在前端,是大家熟悉的拼團模式,可以把分散的需求快速歸集。普通消費者在前端,看到拼團蠻有意思,價格還便宜,在後端通過超短鏈,我們提供了極具性價比的農產品,算法工程師通過分布式AI技術,實現千人千面的推薦,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匹配。通過拼團、超短鏈、算法推薦、農地雲拼等技術和模式的一系列創新,才能解決農產品上行難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在拼多多一系列技術和模式創新的帶動下,2019年平臺農產品的線上交易額達到1364億元,佔到2019年全年GMV的13%,這個13%是行業平均水準的3倍多。
今年,我們的農產品GMV大概率會超過2500億元,會繼續保持每年三位數的增長。這種大量的需求不僅幫農民賣出了產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穩定的需求還帶動了規模化的生產和供給。去年拼多多平臺銷售過十萬加的農產品超過了1500個。
在農產品上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是最核心的因素,為此成立多多大學,培養既懂農業又懂電商的新農人。目前我們線上課程已經觸達49萬農業經營者。圖中坐輪椅的這位殘疾人是四川的一名新農人,他的店鋪銷售本地特色農產品,一年銷售額1個多億,店鋪做大後,又招募了三十多位殘疾人加入。通過電商,不僅解決了一部分農產品銷售問題,還起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上個月,拼多都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這對所有拼多多人的巨大鼓舞,同時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農地雲拼」的帶動下,農業成了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了有吸引力的職業。2019年全年,拼多多平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電商主體達36萬家,其中「三區三州」的電商主體達15.7萬家,年銷售額48億元。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作為依託農產品起家的新電商平臺,我們將繼續恪守扶貧助農的本分,努力為決戰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剛才我簡要介紹了拼多多在技術和模式上的一些創新和實踐,未來發展農產品電商,更好的滿足消費需求,就必須向供給側的深水區邁進。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解決農產品標準化的問題。我向農業技術專家請教,大家認為農產品標準化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又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地理環境差異巨大,但是可以制定區域標準。在分揀環節,現代技術應用可以保障分級準確,在流通環節,包裝也要標準化,比如仙居楊梅,消費者在拼多多就可以按包裝篩選,最高級別的,每一顆都是獨立包裝。
其次,中國還很缺乏專業的農產品專用物流鏈路。相關報告顯示,到2015 年果蔬、肉業、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是 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為 35%、57%、69%,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拼多多將與合作夥伴建設一套專門服務於農產品的物流基礎設施,加大冷庫冷鏈建設等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投入,與物流快遞行業一同探討適合農產品上行的包裹設計和標準制定,打通農業產業的「最初一公裡」。以最低損耗率轉運,縮短運送時間,讓全國的消費者都能及時享受到物美價廉的農產品。
我們還在積極探索農業數字新基建。數位技術對於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強對未來農業科技的探索,拼多多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導下,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雲南昆明落地一個智能化的AI農業種植平臺,邀約全球頂尖的4支AI隊伍及4支傳統種植能手隊伍參與高原草莓AI種植挑戰賽,以種植好手PK人工智慧的"人機對戰"形式,探索一批有價值的「人機協同」草莓種植方案,並有望輸出到國內更多草莓產區。AI隊和頂尖農人隊的草莓含糖量等指標持平,但AI隊在產量上全面領先,平均超過頂尖農人隊175%以上。同時,AI隊的「算法種地」也有了階段性成果——聚類算法、圖像識別算法、碰撞算法、多層神經網絡等近20種算法齊聚,有望為國內草莓種植探索出一鍵式最優種植。比賽目的並不在於簡單的輸贏,而是為中國眾多的農產品產業帶和小農戶,提供一種更低成本、易於操作的數字農業生產管理方法。
最後,我總結一下。在農產品上行中,拼多多獨創了農地雲拼模式的模式,未來農產品上行還將是拼多多長期堅持的核心戰略。未來5年投入不少於500億元,在消費端、生產端、流通端繼續探索,支持現代農業人才孵化、超短鏈,農產品專用物流鏈路,農業數位化新基建等。拼多多對農產品全價值鏈和基礎設施的合作保持高度關注。繼續致力於幫助農民賺得更多,讓消費者節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