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農園」希望「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
拼多多聯合11所中國高校舉辦的「農業科技創新與豐收中國」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
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助農體系。
拼多多「農貨節」上,1萬單會理石榴即被消費者搶購一空。
2019年8月,拼多多創新性舉辦「農貨節」,四川區域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水果大省,四川在為期12天的「農貨節」中,成為受消費者歡迎的水果輸出地之一。其中,參加「秒殺萬人團」的一萬單四川會理石榴,7小時即被消費者搶購一空,成為此次「農貨節」最快售罄的「萬人團」商品。一款產自攀枝花的凱特芒果銷售額穩居全平臺所有參加活動商品前10位。受益於水果的熱銷,全省賣出訂單量和成交訂單金額均列全國前5名。
事實上,農產品在拼多多的火熱不僅停留在四川。拼多多年度扶貧助農報告顯示:2018年度,拼多多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較2017年的196億元增長233%。而據拼多多新披露的信息顯示,預計2019年平臺農(副)產品的上行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
據了解,作為新電商的開創者,拼多多著力構築「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平臺,與農村發展緊密結合,正從「上」、「下」、「廣」三個層面開拓新的助農體系,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目幸 文/圖
上
農貨上行,持續保障鄉村發展原動力
9月24日,拼多多宣布,擬發行8.75億美元可轉換優先債券。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發行所得款項將主要用於平臺研發投入和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中國大型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拼多多將繼續大力投入農業科技研發和農產品上行體系建設,加速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為農業生產者和平臺4.83億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發行所得款項將主要用於平臺研發投入和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基於龐大且日益增長的農產品訂單,以及平臺領先的技術實力,拼多多正致力於打造覆蓋全國主要農產區的一體化上行模式,大幅提升國內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效率,推動覆蓋產區加速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帶動中國邊遠地區實現產品上行和產業下沉。
在宣布本次發行的前一天,拼多多聯合11所中國高校共同舉辦了首屆「農業科技創新與豐收中國」論壇。該論壇為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要載體之一,旨在通過創新技術和模式探索,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拼多多農業農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雷介紹,拼多多最早通過農產品起步,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大規模農貨上行,是平臺的長期核心戰略。拼多多的農貨上行工程,基於一套需求側推動流通側和供給側變革的全新體系。通過分布式AI技術和商品流模式,拼多多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需求,從而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
更早期的公司資料顯示,拼多多創立初期就發現「拼」的模式能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為農業突破「小而散」的短板給出了新的答案。中國大部分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條件複雜,以「小農」模式為主,這些產區分布在天南海北,農產品的成熟期又相對短暫,如何精準匹配生產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從而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讓拼多多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據介紹,拼多多大力傾斜資源和技術,持續完善「拼」的模式。期間,平臺創新打造「農貨智能處理系統」,輸入各大產區包括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經由系統運算後,將各類農產品在成熟期內匹配給消費者。
以2018年度為例,平臺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累計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數逾9億筆。其中,僅上海地區便消費此類產品約11萬噸,多次出現同個小區通過「拼單」方式包下一片果園的盛況。
通過「拼」的模式,拼多多為分散的農產品整合出了一條直達4.83億用戶的快速通道。經由這條通道,吐魯番哈密瓜48小時就能從田間直達消費者手中,價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以前一度滯銷的河南中牟大蒜,現在打包賣到了北京,價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經由這條通道,平臺將全國貧困縣的農田與城市的寫字樓、小區連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續扶貧助農的機制。
下
產業下沉,助力構建鄉村發展新格局
2018年,拼多多平臺累計誕生13款銷售過百萬的冠軍農貨單品。超過600款銷量10萬+的爆款農貨單品。由此,孵化出了一批帶有地理標誌的新農貨品牌。
拼多多農貨報告顯示:銷量過百萬的「冠軍農貨」中,雪蓮果、芒果、百香果、大蒜、小黃姜等名列前茅。此前,百香果和雪蓮果並非傳統消費類水果,在「拼農貨」體系的推動下,此類水果已經成為「北上廣深」等消費者的新寵。2018年度,包括黃姜、大蒜、芒果等在內的單筆金額超千元的農產品訂單逾10萬筆,採購方多為線下餐飲連鎖品牌以及食品加工類企業。該項數據表明,拼多多「農貨上行」體系,已經成為部分線下產業的固定原材料採購源。
隨著農產品需求量的攀升,區域性農副產品產業實現快速升級,鄉村車間、縣域加工產業集群扎堆湧現。拼多多農貨報告顯示,2018年度,平臺新增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農產品商戶超8萬家,絕大部分註冊地址為農村地區。
產業的下沉,也為鄉村人才的回流帶來了幫助。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已累計帶動62000名「新農人」返鄉,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700萬人。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電商與農業科技創新」論壇上,就有一名「90後」農村青年創業者獲得了新農電商成長獎,他是四川省成都百悅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楊添財,不久前還入圍了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楊添財表示:「我們是在2018年入駐拼多多平臺的,在短短的幾個月就實現了數千萬元的銷售額,在2019年有望突破億元的目標,感謝拼多多給予這樣的平臺,讓我們發揮出自己的價值。」
2019年,拼多多還創新性推出了「多多農園」項目,其邏輯在於直接觸達農產品的生產環節,並且帶去資金、技術、加工鏈條和訂單,這是一條從消費端「最後一公裡」和原產地「最初一公裡」的直連。它的目的是在為4.83億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的同時,更快速有效探索農業產業新模式,減少中間環節,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事實上這也是帶動產業下沉的創新性變革。
拼多多通過產業下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為各地消費者帶去了更有品質的生活。
2019年春節期間,四川省巴中市一個小山村,30多戶村民通過網購第一次吃到了波士頓龍蝦、南極冰魚、智利三文魚頭等來自全球的海鮮產品。隨著拼多多新電商模式的普及,不同地區的消費信息與渠道鴻溝被有效抹平。據悉,這次村民集體拼購的99元海鮮大禮包正是拼多多年貨節活動期間熱銷商品之一,推動海鮮直達全國。
廣
覆蓋更廣,聚焦「三區三州」讓扶貧更精準
拼多多的扶貧助農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數量超過14萬家,經營類目以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為主,年訂單總額超過162億元。其中,註冊地址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雲南怒江州在內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戶數量為24555家,相關訂單總額達9.35億元。在農貨新供需模式下,消費扶貧已經成為建設長效扶貧機制的重要抓手。
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度,「拼農貨」傾斜大量資源,對「三區三州」地區進行定點扶持。2018年12月,拼多多與新疆巴楚縣人民政府籤署電商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投入扶貧資金,與當地政府共同建立「拼多多扶貧車間」,支持企業購買相關的生產設備以擴大生產規模、優化生產供應鏈並開發衍生產品。同時,拼多多將重點聚焦「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與當地政府共建10-20個扶貧車間。2018年以來,在上海市扶貧辦的指導下,拼多多陸續與雲南省、西藏日喀則市、青海果洛州等地籤約,全力推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
在拼多多今年重點打造的「多多農園」項目中,「三區三州」也是重點覆蓋的區域。據悉,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在雲南等地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示範項目,主要覆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目前,該項目已經陸續落地雲南怒江州、保山市、文山州、臨滄市等地。這被業界認為是一次網際網路企業助力中國農業變革的創新實驗,有助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