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雲集、愛庫存,社交電商的三駕馬車有啥不同?

2021-01-09 調皮電商

01

第一家純粹的社交電商拼多多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喊了多年的社交電商,終於迎來了第一股!這是有標誌性意義的。

能夠從眾多社交電商中殺出來,第一個衝到公開資本市場,拼多多實數不易,而在拼多多之後,還有多家社交電商,發展形勢很好,比如雲集、愛庫存等,他們誰能成為拼多多之後第二個上市的社交電商呢?社交電商的發展,未來又會怎麼樣?

02

都說社交電商是未來的趨勢,但社交電商跟其他電商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我們想想看,淘寶有5億多用戶,但微信有10億多用戶,剩下那五個億去哪兒了?他們為什麼不去淘寶?

你有沒有想過,有些人連名字都打不出來,怎麼去中心化電商平臺購物呢?另外還有些很高端人群原來不care通過網購省錢,所以一直也不是網購用戶;

何況,中心化電商平臺,都是搜索型購物,中國有五六億人不會搜索,他們怎麼購物呢?

拼多多為什麼能起來那麼快?大爺大媽為什麼去用拼多多?除了價格優勢之外,最關鍵的是,他們不會搜索商品,有時候是不會打字,有時候都不知道商品的名字,怎麼去搜索呢?

此外,還有一些人,他們也不會去淘寶購物,一是不信任,二是沒時間,他們都有固定的購物群,買衣服去某幾個群,買食品去某幾個群,他們很信任群主,需要買的時候,就跟群主說,我要某個東西,錢直接轉給群主。

中國廣大的三四五線人群中,此類用戶大有人在,就算是一二線城市,也有很多50歲以上的人,屬於此類傳統電商的邊緣用戶。

這些用戶只能通過人工服務來滿足,解決他們對網購的信任和便利問題。

比如,有些群主把商品圖片發給用戶,十有八九用戶都會下單,為什麼?

因為雙方都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群主知道這個用戶的年齡,消費偏好和購物習慣,要麼不發,要發,基本就猜個八九不離十了,這種關係,誰能取代?中心化電商模式是滿足不了的。

而這一類需求的存在,就推動了依託社交關係鏈的社交電商日漸崛起。

拼多多、雲集、愛庫存都是這個趨勢下產生的社交電商,也都在這股趨勢裡發展神速,拼多多三年2600多億的規模;雲集今年可能會達到300億;而愛庫存,今年第一年就可以達到30億的規模。

從商業模式和發展速度來說,這三家都是社交電商的典型代表,但這三家又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03

第一是服務對象不同。

拼多多c2c,雲集C2c,愛庫存S2b2c

拼多多主要是C2C,通過消費者拉動更多的消費者,因此,它的直接服務對象還是C端消費者,這決定了他們的玩法還是流量玩法,這是網際網路人出身又做過遊戲的黃崢比較擅長的,他們把裂變玩到極致,讓用戶為了一分錢的優惠拼命拉人。

愛庫存的交易鏈後端的模式是2b2c的,中間多了一環,即通過職業代購觸達消費者,平臺服務的用戶是代購,代購再通過自身的粉絲圈或用戶群做分銷。因此,他們不是流量經營模式,他們只需要不斷給小b們找到優質貨源就好了,代購們自己會經營自己的用戶和流量。

雲集同樣是c2c,它的理念是「自用省錢」同時「分享賺錢」,推動他們服務的這部分消費群體作為核心KOL用多級分銷、口碑傳播的形式拓展更多的消費者,不過,雲集目前80%以上的銷量都是店主自買,順帶轉發賺點小錢。

所以,雲集模式介於拼多多和愛庫存之間,但三者的用戶又是大不相同的。

第二、用戶類型不同。

拼多多和雲集用戶追求省錢,愛庫存用戶追求賺錢

為了幾分錢去拼命拼團,這也決定了拼多多的用戶群體是相對比較低端的客群,為了幾分錢能不斷找人拼團,這個群體也不太注重品牌,只要性價比。

雲集的用戶,雖然也是為了省錢,但是買的大部分都是正價,只是稍微比別的平臺便宜。

愛庫存的用戶是衝著賺錢來的,與省錢來的目的完全不同。

第三、商品結構不同。

拼多多和雲集主打標品,愛庫存主打非標的服裝服飾品類。

拼多多和雲集的商品都屬於深度庫存,而且以標品為主,拼多多的商品都是幾萬件幾十萬件的出貨,就是因為,一旦他們發動對一個產品的推廣,可能瞬間就幾萬人發動拼團,一個小時幾十萬件就賣出去了,這就是社交的爆發力,是無數人在幫你這個平臺搞流量,流量進來了,商品賣空了,那就太浪費了。

雲集也是一樣,雲集越來越像精品超市了,品類也跟超市差不多,對標costco,當然,拼多多也對標costco,但顯然兩者的層次和選品都徹底不一樣。

愛庫存是非標品,庫存很淺,而且碎片化。這是愛庫存的平臺定位決定的,愛庫存平臺整合的商品是品牌的庫存商品。這些商品多是過季尾貨,有時候一個SKU只有一二十件,甚至還斷碼,很難進行標準化的規格劃分。因此,與其他兩個平臺相比,愛庫存的商品運營玩法也大不相同。

第四、運營模式不同。

拼多多和雲集主打流量拉新,愛庫存主打用戶成長。

拼多多是開放式的,拼多多的商品是可以搜索的,也就意味著用戶很容易就可以對比價格,因此拼多多要拼命做低價格。

雲集是半開放式的,雲集的商品是專門針對會員的,外界搜不到,只有加入會員才可以看到,但是,所有用戶都是在統一的平臺上下單的。

愛庫存則是一個封閉渠道,搜尋引擎搜不到,用戶需要邀請碼或者付費註冊才可以。但是,用戶並非直接從愛庫存下單,而是代購替用戶下單。

很多人看到這裡一定糊塗了,這多費勁啊,為什麼不直接甩連結?為什麼不直接讓用戶自己下單?因為愛庫存不能洗代購的用戶,如果用戶直接下單,那麼愛庫存不就有了用戶信息?代購不就被甩開了嗎?保護代購的客戶,是愛庫存模式的核心之一。

這是社交電商中最新奇的一點,不過這也是社交電商的一大特徵,那個群體就是不願意或者不會自己下單,所以才選擇找代購。

同時,愛庫存的封閉渠道和雲集的半封閉渠道對品牌方,也是有好處的,品牌方在開放平臺的價格,是不敢做太低的,因為會影響形象和價格,但是在隱蔽渠道就好說了,沒有經銷商有意見,也影響不到渠道商的生意。

對於用戶的運營,三個平臺也明顯各有側重。拼多多與雲集由於直接對接消費者,要做大規模必然要佔據夠大的市場,因此,這兩家更重視用戶的增量,需要通過不斷的市場發聲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加入。

而愛庫存服務職業代購,模式決定平臺很難用流量思維拓展市場,因此他們更注重代購的留存和成長,據悉,目前愛庫存正在強化代購成長體系,通過對代購的培訓和指導,讓新手變職業,讓強者更強。

04

所以,社交電商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能做成成熟商業模式的,還是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還是把社交當做一種營銷玩法去帶流量。

但是,社交電商之所以跟中心化電商不一樣,就在於運營邏輯是反著來的。

中心化電商的做法是不斷給平臺倒流量,從導入流量到最後形成購買,會呈現漏鬥形狀;而社交電商是流量滴灌,是讓用戶自發找流量,類似拼多多這樣,來一個流量,至少能裂變倆,這就與傳統電商很不同。

社交電商從營銷工具變成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拼多多、雲集、愛庫存,算是這個新模式的三駕馬車,他們未來能取得多大成功,將決定了社交電商其他平臺能有多大空間。

而微信網際網路的電商產值,在2017年就已經超過一萬億,發展速度仍然很快,有機構估計,今年大約可以達到1.5萬億。

這兩年,社交電商的融資頻次特別高,資本市場對電商賽道的觀察,主要就是社交電商,除了已上市的拼多多、雲集、愛庫存,還有有贊、有好東西、全球時刻、小電鋪等社交電商都先後獲得大額度融資,社交電商這個賽道,已經開跑了!資本的加持、消費趨勢的崛起,正在推動這個行業走向更大的未來,究竟誰又能成為拼多多之後第二個IPO的公司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於社交電商,現在已經掀起風暴,你覺得誰會關注這個話題呢?把文章發給他,看看他想說點什麼吧……)

相關焦點

  • 拼多多(PDD.US):社交裂變與低價爆款鑄造第二大電商平臺 公司增長...
    「流量為王」(2015-2018年):C2B社交拼團模式起家,依託微信流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16年9月拼多多與水果自營電商「拼好貨」合併於2017年全面轉型社交電商平臺模式。在創立拼多多以前,黃錚有三次創業經歷,在遊戲和電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連續創業過程中積累了公司的核心團隊。
  • 解鎖拼多多社交電商新模式,在網柚科技創業竟如此簡單
    解鎖拼多多社交電商新模式,在網柚科技創業竟如此簡單 不知不覺,網購已經對我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基本人人都有了網購的習慣,讓人們足不出戶都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日三餐、送藥上門、網絡購物都可以得到解決,試想一下,你已經多久沒有出門逛街買衣服了呢,於我們而言是如此,對於其他人也是,那麼,
  • 十問拼多多之一:令人豔羨的社交+電商,未來靠什麼維繫?
    拼多多 上市 社交 電商
  • 解構電商龍頭:拼多多、淘寶五維度對比分析 - 未來智庫
    根據流量獲取方式不同,電商分為「傳統中心化電商」和「社交電商」。傳統中心化 電商主要通過打折、「造節」、秒殺、新人紅包等營銷活動,結合大範圍廣告宣傳等方式吸 引用戶註冊,實現獲客,如天貓「雙 11 購物節」,京東「618 年中購物節」。典型代表是: 淘寶、天貓、京東。
  • 上線「多多批發」奇襲阿里巴巴 拼多多B端市場夢能實現嗎?
    卻始終不能遏制拼多多的發展之勢,如今拼多多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一千億美金,未來還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 五年後,電商巨頭間的混戰也是越發激烈,已經在C端市場有了不容小覷的市場地位的拼多多,為了強化生態服務能力,也上線了"拼多多批發",一舉殺入阿里的老巢,此次同樣邏輯的"全網底價"是否能讓拼多多在to B市場上再次逆襲呢?
  • 電商的「最初一公裡」,拼多多的農行品上行哲學
    電商行業也是如此。一開始人們以為電商是贏在「最後一公裡」,也即市場觸角越大、下沉得越深入,贏得競爭的機會越大。然而拼多多的崛起甚至是逆襲,讓人們終於意識到電商行業其實是贏在「最初一公裡」。早在2018年,拼多多提出了深耕農業「最初一公裡的」戰略。
  •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專訪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商務局局長黃家傑「這次巡迴看變化看了這麼多園區,有這麼多好產業、好項目和好企業,令我們非常振奮。」黃家傑說,市商務局將堅決落實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十九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三個城市」定位,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接續加力,奮力跑出九江發展加速度,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 什麼是社交電商?社交電商的本質是社交裂變,降維打擊!
    有人說,什麼是社交電商?未來社交電商是否會是一個趨勢?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社區電商,有什麼區別?社交電商基於社交媒介和社交關係低成本獲客,最終實現商業變現的電商模式(拼團,內容分享、分銷社區團購);社交電商是指將關注、分享、溝通、討論、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於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現象。
  • 合蒜微店與拼多多發展模式共同點和差異性分析
    在傳統電商大多數行業流量紅利殆盡,走向寂靜時,社交電商依舊在不斷強勢興起。社交電商在微信生態下快速成長起來,在不同維度上爆發,其中有的做拼團,有的做精選,有的做定製,有的做分銷,玩法層出不窮,有的聚焦一二線城市,有的將網撒到四五線城市,激烈地爭奪不同層級的用戶。
  • 社交電商到底有哪幾種商業模式?
    關於社交電商的現狀,包括它的優勢我不分析了,因為我相信今天能夠來到現場對社交電商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認同感,我們講的三個詞,人貨場,人在哪裡,貨在哪裡?貨還是那些貨,只是消費者的關注點變了,那麼人在哪裡?微信、抖音、QQ,包括短視頻快手等這些地方,所以我們現在聽到最多的詞是短視頻,那麼如何在流量入口去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所以我聽到私域流量這個詞。
  • 以拼多多為例,看思維定勢的影響及破解方式
    所以,當拼多多出現在我視野中的時候,我並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它的模式。而只是初略的看了之後,覺得就是使用低端產品來分享拉人頭,武斷的把它和雲集歸為一類,覺得這個很low,並調侃它,對於別人發給我的砍一刀也是不怎麼理會,選擇性的忽略了它。
  • 迅蟒聯手拼多多幫助自媒體從業者挖掘社交電商紅利
    拼多多可謂是網際網路領域的新晉爆款,在不到三年時間內,躋身國內電商平臺前三名,創造了驚人的網際網路奇蹟,最近拼多多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金額達到了3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了業界大佬騰訊、紅杉資本等,整體估值接近150一美元,在網際網路界可謂一時無兩。
  • 先有社交才有網際網路:顛覆中的社交電商
    文章大綱:社交電商起源社交電商勝在傳播力拼多多:社交電商的進行時如果我說,未來電商領域微信真的有可能和淘寶平起平坐,你恐怕會付之一笑。但是,改變正在發生……首先我們認識一個名詞——什麼是社交電商(social commerce)?wiki的定義是通過社交關係鏈傳播的電商交易行為是社交電商。
  • 又是一年畢業季,社交電商蜜源等成就業首選平臺
    同時,在如今社交電商佔據網際網路大盤的新趨勢下,拼多多、蜜源、雲集等先行的社交電商也逐漸成為了近年來畢業生爭相從業的首選。究竟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深層原因呢?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從業社交電商,可能有以下3個原因:  市場廣闊,人才需求旺盛  符合畢業生求職意向  提供多樣的就業機會  市場廣闊 人才需求旺盛  近幾年,社交電商發展前景廣闊。前有拼多多借社交拼團異軍突起,後有雲集、蜜源等平臺迅速崛起,社交電商仿佛一夜之間成為了新零售風口。
  • 突破傳統電商困局,兔拍拍發力共享社交電商
    同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開始逐漸增大,去庫存成為當下諸多行業的必然選擇。然而,在網際網路紅利見頂的今天,再去用傳統的電商模式進行去庫存難以奏效。找到傳統電商模式之外的全新去庫存方式,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新零售隨之興起,並逐步產生更多複合式、多元化的運作形態,最火的便是社交電商與拍賣電商。
  • 「融資」社交電商「悟空掌柜」稱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
    2月26日,社交電商「悟空掌柜」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本輪領投方為廣發信德,湧鏵投資跟投。浪潮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據網經社獲悉,「悟空掌柜」成立於2018年6月5日。並於2019年3月進行產品內測,2019年9月4日正式上線。
  • 拼多多的十字路口:猝死、自殺、逃離……
    拼多多似乎走到一個十字路口!在幾乎格局定型的電商市場,拼多多的異軍突起,可謂奇蹟!儼然成為繼阿里之後、風頭蓋過京東的「電商二哥」,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在資本市場,1月5日,拼多多股價逆勢暴漲,創下了歷史新高187.2美元/股,市值也達到了歷史記錄的2300億美元。與此同時,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身價也得到暴漲!
  • 阿里玩犀牛是想從高維度打壓拼多多
    目前來看,兩大電商都盯上了中小商家,只不過拼多多擅長做用戶增長和對商家進行流量補貼,阿里直接介入生產環節,自主孵化工廠,但長遠來看,拼多多和阿里在C2M必有一戰。 傳統電商增量放緩,C2M為巨頭們提供了一條向下沉市場滲透的渠道。
  • 社交電商白皮書:起源於9年前,今年將爆發性增長,流量造假等問題突出
    經濟觀察網記者 馮慶豔 9年前,社交電商發源於微博這一社交平臺,7年前,微信推出支付功能後,社交電商場景化,5年前,社交平臺上的個人交易體量巨大但未成主流,4年前,國家鼓勵健康的社交電商發展,社交電商品牌化、規模化,2年前,代表性企業拼多多於美國紐交所上市,1年前,社交電商交易額佔全國網絡零售總規模的19.4%,而今年預計,社交電商佔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比例可達
  • 拼多多的叢林法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重磅)
    這種邏輯在城市裡參與度正在提高,在廣大農村和三五線城市很火熱,轉發連結找人砍價很容易形成一個基於社交關係的快速傳播。這或許就是拼多多挑戰大品牌的底氣所在。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電商行業增速看,在拼多多創業初始的2015年-2017年這三個數字分別是32.9%、19.8%和11.7%,這基本是2019年的兩倍,也就是說拼多多作為後來者已經進入了行業整體擴張的尾聲期。但疫情確實有所改變:2019年中國網絡零售經過20年發展達到20%的佔比,但疫情發生後電商滲透率幾個月達到25%,到年底可能突破30%。4-5月疫情中恢復最快的是拼多多,其次是京東和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