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電商大多數行業流量紅利殆盡,走向寂靜時,社交電商依舊在不斷強勢興起。社交電商在微信生態下快速成長起來,在不同維度上爆發,其中有的做拼團,有的做精選,有的做定製,有的做分銷,玩法層出不窮,有的聚焦一二線城市,有的將網撒到四五線城市,激烈地爭奪不同層級的用戶。
拼多多在眾多社交電商中第一個殺了出來,衝到了公開資本市場,於2018年7月26在納斯達克上市。除拼多多之外,還有很多社交電商發展形勢也很好.
社交媒體時代,更多的生意是產生在半熟人和陌生人之間。舉個例子,你可能知道A,但A不一定知道你,A推薦的東西,首先他身邊的親戚朋友肯定會相信,其次有過一面之緣的肯定也會去瞧瞧,再次那些知道他但沒見過本人的,可能會猶豫,也可能會行動,最後剩下的就是觀望的了。
合蒜微店和拼多多都是這個趨勢下產生的社交電商,雖有共性,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首先,服務對象不同,拼多多是c2c,合蒜微店是S2b2c。
拼多多主要是C2C,消費者拉動更多的消費者,服務的是消費者。用戶通過朋友之間發起拼團或者相互砍價,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甚至免費拿到商品。拼多多的產品運營基本原則便是讓用戶覺得佔便宜。
合蒜微店是新零售模式的,通過工廠直接拿貨,平臺服務的用戶是經銷商和消費者。它的理念自用省錢分享賺錢,推動他們服務的這部分消費群體作為核心KOL用多級分銷、口碑傳播的形式拓展更多的消費者。
共同點是拼多多和合蒜微店用戶追求省錢,但兩者之間又有所不同,合蒜微店需要給不斷給合伙人找到優質貨源。
為了省錢去拼命拼團,招人砍價,這也決定了拼多多的用戶群體是相對比較低端的客群,最注重的是性價比。
合蒜微店的用戶,雖然也是為了省錢,但是買的大部分都是正價,會比別的平臺便宜。
合蒜微店和拼多多的商品都屬於深度庫存,而且以標品為主,拼多多的商品都是幾萬件幾十萬件的出貨,一旦他們發動對一個產品的推廣,可能瞬間就幾萬人發動拼團,一個小時幾十萬件就賣出去了,這就是社交的爆發力。合蒜微店也是一樣,越來越像精品超市了,品類也跟超市差不多。這兩者的層次和選品都徹底不一樣。
拼多多和合蒜微店主打流量拉新對於用戶的運營,拼多多與合蒜微店由於直接對接消費者,要做大規模必然要佔據夠大的市場,因此,必須要更重視用戶的增量,需要通過不斷的市場發聲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加入。
所以,社交電商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能做成成熟商業模式的,還是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還是把社交當作一種營銷玩法去帶流量。社交電商想要從營銷工具變成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值得注意的是,社交電商的融資頻次特別高,資本市場對電商賽道的觀察,主要就是社交電商!資本的加持、消費趨勢的崛起,正在推動這個行業走向更大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