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熱議話題:海歸碩士放棄澳洲綠卡回國務農,引來國內同胞一片喝彩掌聲。
這太有意思了!
這個留學生名叫趙閆,原本已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畢業,並且拿到綠卡、擁有一份高薪工作,卻毅然回到故鄉新疆的農村,甩了高跟鞋、扔了綠卡,脫下紅妝,換上農裝,當起了一名「新農人」——種棗、辦廠、辦合作社,帶領家鄉棗農共同致富。
要為巾幗鼓掌!
網友們紛紛為這個90後姑娘拍手點讚:
太牛了,赤子之心令人欽佩!中國現在發展真的越來越好了,澳洲綠卡算什麼,國外定居就一定比回農村老家高貴?時代大不同,崇洋媚外可休矣!
感慨萬千!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656萬。
不一樣的是,近幾年,中國人「出國潮」洶湧,海歸人才的「回國潮」更是澎湃!2016年至2019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佔比達到八成。
日媒就發現了這個現象,說中國正迎來一場人才「回流潮」。數據顯示,到去年11月,就已經有260萬人才從西方返回中國。
今年9月24日,一天之內,三位科學家回國,令美媒連連感嘆不舍!
美國芝加哥大學林安寧教授,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顧臻教授,受聘為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美國加州大學朱松純教授,加盟北京大學,出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不禁感慨,曾經,中國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強盛,變成了「月是故鄉明」。
這是自信!中國的自信!中國人的自信!
(一)
促成新疆姑娘趙閆回國的契機,是一次採訪——她跟隨澳星國際傳媒記者團,來到新疆實地採訪。趙閆發現,眼前的新疆和她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祖國的日新月異和發展潛力,讓她心潮澎湃。一個念頭油然而生:與其在國外一個人背井離鄉,不如回家鄉做一個建設者,而不只是作一個家鄉的見證者。
說幹就幹!
2017年,趙閆和兩個雙胞胎弟弟成立了「阿拉爾三顆棗農民合作社」,專門從事新疆紅棗的種植、加工和銷售。
按照傳統模式,新疆的農產品賣到內地,流通鏈條特別長——收購商販、批發市場、商店、超市等多個環節,成本層層疊加,最終賣到消費者手中,價格要比原產地貴出不少。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趙閆的父輩們始終沒能找到解決方法。幸運的是,趙閆姐弟這代人趕上了好時候。
自2013年起,中國穩居全球第一大電商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和用戶數量遙遙領先其他任何國家。在這樣一個時代,農產品銷售自然不能沿襲過去的思路。
姐弟三人積極轉型,成立了電商公司,在拼多多開了兩家店鋪,賣乾果和鮮果。
如何縮短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讓家鄉好貨,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餐桌?拼多多的「產地雲拼」模式給趙閆指點了迷津。
她把在新疆阿拉爾建的一座工廠變為產地倉,佔地2.6萬平米,所有果品在原產地採摘、收購和加工;同時,在陝西鹹陽建立前置倉,農產品先從新疆直發到鹹陽,之後藉助當地的倉儲、物流優勢,直接把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樣一來,銷售鏈條大大縮短,消費者在拼多多從下單到收貨,只需要2-3天,買到的產品更新鮮,價格更低廉,可以說與原產地相差無幾。
趙閆通過拼多多的兩個店鋪,把新疆好貨賣到了全國各地,今年銷售額就突破了3000萬元!成功帶動周邊七八十戶棗農,輻射紅棗種植面積3000畝。
好風憑藉力!
中國的崛起,為海歸碩士趙閆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沃土。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電商經濟,還有拼多多,就是助力她「返鄉夢」和「建鄉夢」成真的養料。
(二)
長期以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均,偏遠地區、農村地區是短板,缺人才,缺技術——天時地利人和,三不沾。
中國崛起,鄉村振興,迎來巨大的「海歸人才紅利」。
網際網路技術普及,「網際網路+」普及,讓偏遠地區、農村地區獲得了強大的「技術紅利」,也成為各路人才投身家鄉建設的「利器」。
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中,拼多多是一個標杆,短短5年,躍居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匯聚超過7億活躍買家和510萬活躍商戶,承載著中國新消費、新市場的巨大前景。
在農產品電商領域,拼多多更是一枝獨秀,2019年,訂單總額達到1364億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農村要想發展,必須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
對農村重視、給資源傾斜,拼多多這種做法,不僅有效推動農民增收,也實實在在幫助精英人才、海歸人才紮根農村、建設農村。
截至去年,拼多多已累積帶動8.6萬餘名「新農人」返鄉,平臺及「新農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
在拼多多,你以為只有海歸年輕人大展拳腳嗎?錯!這裡還有海歸院士科技助農的身影!
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湖南寧鄉花豬代言。直播吸引了80萬網友圍觀,寧鄉花豬相關的訂單,較前一日增長300%以上。
「養豬院士」印遇龍是高層次海歸人才中的一員。他分別在德國國家農科院動物營養所、英國女皇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學習和工作,並獲英國女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並沒有因為這份金光燦燦的履歷在海外停下腳步,因為一顆赤子之心,毅然選擇報效祖國。他在養殖行業一幹就是近40年,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的生豬養殖產業。
一次拼多多直播下來,「養豬院士」也不禁感嘆:「養殖業要搭上電商這輛快車,才能讓農民養的豬賣上好價,讓消費者吃飽吃好吃健康。拼多多是一個全國性平臺,對農民致富、鄉村振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
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美,疫情仍在擴散,封城悲情上演,國民經濟深陷泥潭。
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最重要支撐。
下半年以來,我們的復工復產持續推進,「中國製造」優勢凸顯,海外訂單暴增。你能想像嗎?連出口用的貨櫃都「一櫃難求」。
消費領域,不少國際品牌,上至奢侈品箱包,下到平民服裝,全球市場營收可以用「慘澹」來形容,而中國市場,是唯一亮點!
可以預見,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發展和創新的重心,將從西方轉移到東方,或者再直白一點,從美國轉移到中國。
看好中國發展前景,積極向中國「靠攏」的,不僅包括海歸人才,還有眾多跨國公司和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拼多多不僅助力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農產品上行,還助力世界各國好貨進入中國市場!
8月24日,正值中韓建交28周年,拼多多「韓國國家館」正式上線。韓國駐滬總領事崔泳杉親自到場。崔領事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為韓國美食和美妝品牌打call。
自今年7月底,拼多多宣布啟動「國家品牌館」計劃以來,已有智利、阿根廷、丹麥、印尼、紐西蘭 等多個國家入駐,並派出外交官員前往直播間帶貨。他們看中的,正是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近年來,儘管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持續打壓、封鎖。中國非但打壓不垮,封鎖不住,反而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企業向中國靠攏,拼多多上越來越長的「國家品牌館」名單,就是最好的證明。
逆勢而為,必將失敗!
(結語)
人才流向,背後體現的是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和發展潛力的起伏演變。
曾經,中國優秀的年輕人一股腦地往外跑。如今,中國崛起,國力強盛,人才紛紛回流。
國外條件再優越,那也僅僅是做事;為自己的祖國和家鄉做貢獻,這是成就,是由衷的自豪!
這個變化,正在發生,真真切切!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中國加速崛起,將成為全球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匯集之地。
這是海歸人才之幸,也是中國之幸。
歸去來兮,故園芳草萋萋,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