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漩渦背後:數字碼農,從未逃出殘酷的原始社會

2021-01-21 網易

  

  2014年9月的最後一天,24歲的富士康工人許立志從員工宿舍一躍而下。

  在他之前,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已經連續發生過18起自殺事件,造成了14死4傷的悲劇,輿論稱之為「連環跳」。

  許立志還是一位詩人。在他走後,人們翻出了他生前寫下的詩句:

  

這些不分晝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靜電衣/靜電帽/靜電鞋/靜電手套/靜電環/整裝待發/靜候軍令/只一響鈴功夫/悉數回到秦朝

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他們把它叫做螺絲/我咽下這工業的廢水/失業的訂單/那些低於機臺的青春早早夭亡

  他的絕筆詩更令人動容:

  

一顆螺絲掉在地上/在這個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輕輕一響/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個相同的夜晚/一個人掉在地上

  看到這些詩句,如今寫字樓格子間裡的白領「打工人」們,一定會產生共鳴。

  某網際網路巨頭的員工,感觸一定更深。

  漩渦中心的拼多多

  2021年的開端,拼多多終於超越阿里和馬雲,走進了輿論的漩渦中心,成為了集體討伐的對象。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點30分,年僅23歲的拼多多女孩張某霏,花名「潤肺」,在新疆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這個事件,撕開了拼多多高壓的工作機制:

  

月平均工時300小時;部門每天平均凌晨2點下班;近乎嚴苛的考勤制度。

  張某霏生前的內部帳號上寫著:為多多守邊疆。但拼多多知乎官方帳號給出的回覆足以讓所有人心涼: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

  

  拼多多一開始還說這是謠言,直到知乎官方下場送上實錘,拼多多又說是「臨時工」所為。看看,要多冷血有多冷血,要多無情就有多無情。

  哪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月7日,拼多多年輕的工程師王太虛,目睹了一位男同事被送上了救護車。他順手拍下了一張圖,並匿名發在了脈脈上。第二天,他被公司發現並且辭退。

  僅僅兩天之後,1月9日中午,拼多多員工譚某從長沙27樓的家中跳樓自殺,當場離世。生命最後的時刻,譚某穿著睡衣睡褲,一雙毛拖鞋,父母當時正在家為他燒午飯。他畢業於2020年,剛在拼多多轉正。

  媒體沒能復原譚某入職後的生活,入職拼多多後的他像一個黑洞,運轉迅速、緊張、且保密,年輕人的生活徹底被吸入進去。

  時尚先生採訪到了24歲、2018年入職的周乾,他和譚某是同一個技術研發職位,在他的口中,他們部門執行「兩班倒」輪班制度:

  

值早班,早7點—晚11點工作;值晚班,晚7點—次日早7點,次日下午3點必須打卡上班。

  這種大值班每半個月輪到一次,即便是年輕的應屆生,周乾也覺得自己熬不住。晚上值班時,坐在家裡的椅子上,周乾會在疲勞中不覺入睡。如果碰上雙十一這樣的大型電商節,基本上三個月都不會有休息時間。

  事情還在發酵,1月10日,被辭退的王太虛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則視頻。他在視頻中冷靜地講述他被離職的內幕:

  

「我覺得世界不該是這樣運行的。」

  

  短短十幾天,從員工加班猝死,到拼多多樓下出現救護車,再到員工家中自殺,拼多多在管理上的弊病暴露無遺。

  憑藉「百億補貼」大砸錢剛從「假貨門」陰影下逃出的拼多多,轉眼又陷入了「工作高壓」的漩渦中。甚至有網友感嘆:

  

拼多多就是個煤礦。

  2

  網際網路巨頭的「叢林法則」

  作為電商新貴,拼多多深知網際網路世界的殘酷。

  以多多買菜為例,在去年10月拼多多成立5周年的慶祝活動上,創始人黃崢就明確說「買菜是個好業務,是個苦業務,是個長期業務,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

  買菜業務上,供應鏈和物流是核心。但顯然,對剛成立5年的拼多多來說,要在短期內追上快遞巨頭十幾年打造出來的物流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燒錢和強力地推。

  這樣一種「重運營、重地推」的模式,註定了員工必須瘋狂加班。

  

  據遠川商業評論,拼多多總部一直實行嚴格的上下班打卡制度,早上11點上班,晚上普遍11點下班,每周日加班。買菜業務更是爭分奪秒,曾有員工在脈脈上爆料,多多買菜的同事工作持續時長甚至達到30小時。

  在加班這件事上,拼多多不僅是「拼」,簡直是瘋狂。

  當然,正是這樣的「瘋狂」成就了拼多多。

  2018年7月,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時候,拼多多就以240億美金的市值,在美國成功上市。如今,成立只有區區五年的拼多多市值已經超過了2000億美金,堪稱中國最為瘋狂的創富神話。

  受到拼多多股價大漲影響,創始人黃崢身家已達586億美元,成功超過了馬雲,成為了中國第二大富豪。

  

  資本從來就不同情弱者,他們在狂歡的時候,誰又記得那個「為多多守邊疆」的年輕女孩呢?

  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可謂是絞盡腦汁。

  有公司在廁所安裝坑位計時器,有公司用高科技坐墊監控員工,有的公司因員工上廁所時間太長被辭退……

  

  在這種高壓、拼命的環境中,每個人都很拼命、努力,也逼著自己去拼命,絲毫不敢放鬆。

  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每個人的壓力都非常大,不光是身體的,還是心理上的。受不了的,只能辭職、抑鬱甚至自殺。

  更重要的是,那些成長為巨頭的網際網路平臺「壓榨」的不僅是員工,更是整個社會:買家、賣家、平臺服務員,它們全都要「收割」。

  最開始,這些網際網路平臺確實是向善的,它們給買賣雙方提供了一個便利的交易點,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諸如「網店店主」「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的新職位。但當平臺發展為壟斷巨頭,資本的本質便暴露無遺。

  對商家,不斷漲租收稅;對外賣小哥等員工,不斷壓榨,追求極致的速度與效率;對消費者,通過大數據殺熟,同一家店、同一份東西,熟客永遠比新客貴。

  難怪有網友說:

  

馬雲們創新的不是科技,而是壓榨手段。

  3

  壟斷時代

  網際網路平臺的「瘋狂」舉動背後,透露出了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

  

網際網路經濟的人口紅利,已經被瓜分完了。

  當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圈地運動」接近尾聲,當「下沉市場」再也沒辦法更下沉,當新的增長模式還沒有到來,普通人已經陷入「內卷」困境,網際網路企業也被迫走入你死我活的角鬥場。

  2019年,「全球資訊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在EmTech China 2019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的發言猶在耳際——

  

網際網路已背離初衷,喪失了最初的精神,變得越來越閉塞與不平等,信息孤島與商業壟斷橫生。

  在誕生之初,網際網路的願景是:連接全人類,讓世界更加平等。

  這多麼讓人心潮澎湃!

  但站在當下,你會發現,網際網路不但沒有帶來平等,反而讓世界變得更不平等。資本端坐明堂,普通人只能「猝死邊疆」。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不遠處的韓國。以三星為首的大財閥,掌握著韓國的經濟命脈。僅一個三星集團就佔了韓國國民整體GDP的20%,前三十大財閥合起來看,更是佔到了75%之多,可以說韓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財閥之國。

  

  如果你去韓國,隨便進某家超市,你會發現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貨物產品中,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三星集團生產的,甚至一些外國品牌商品,幾乎都是找三星代工,領域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韓國的衣食住行各個領域。

  所以,才有了韓國人那句至理名言:

  

「韓國人從出生開始就要經歷三件事:死亡、交稅和三星」。

  財富控制下的韓國,民眾卻活得無比卑微和掙扎。

  2020年9月13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和國際金融協會(IIF)公布了對44個國家的《家庭負債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的報告。其中,韓國家庭今年第一季度負債率高達97.9%,遠高於美國(75.6%)、英國(84.4%)和日本(57.2%)。

  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可以承受的家庭負債率底線為85%。

  無數的韓國家庭一輩子都活在債務之中。

  巨頭帶來的壟斷,是極度可怖的,我們不能走韓國的老路。

  4

  尾聲

  富士康的一名工程師曾對媒體分享過一個細節:

  

富士康對流水線的管理極其精細,小到工人完成每個步驟的時間,每天在車間要走的路,一個零件到另一個零件的距離。而內部等級眾多,從員到師再到管理級,上下級分明。

10年過去,富士康仍像廠房內部的一臺臺機器一樣,精密地運轉,效益最大化,這是整個製造業普遍的追求。富士康用軍事化的管理,讓工人像一個個零部件那樣被嵌入流水線。

  拼多多和當今的網際網路巨頭,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富士康」呢?

  看著這臃腫雜亂的工位,一排排座位就像密密麻麻的工蟻,完全沒有2000億美元市值巨頭的半點影子。

  

  等待著這些打工人的,是狼性精神、996福報論、35歲中年危機……他們不得不參與這場註定會輸的遊戲,在剝削與自我剝削中,不斷內卷。

  在信奉效率規則的社會裡,殺人的,不是死神的鐮刀,而是效率的繩索,是資本的鉤子。也許正如《資本萬骨冢》裡那句話所說——

  遠離了原始社會的人類,或許從來沒有逃出人吃人的小部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拼多多事件背後的選擇題
    拼多多秒刪的回覆中:「底層人民用命換錢」「拼命時代」這些字眼刺痛人心。年僅23歲的生命隕落,這樣的悲劇「不是資本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是關乎我們個人選擇的問題?用少數的犧牲換來多數人的生存,似乎是個理性選擇,我們的社會秩序也是基於這樣的理論而建立,以此來獲得多數人的福利最大化。為什麼「拼多多事件」要扯出這個倫理實驗?因為拼多多的那條回復裡說到在這個「拼命的時代」,「底層人用命換錢」。我們不知道拼多多為這條人命付出了多少的金錢,在離世員工父親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截圖裡,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捲入輿論的漩渦。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11日,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展現了激動人心的「數字中國」》。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參考消息》以《「數字中國」熱潮助新興企業崛起》為題,翻譯並轉載了《經濟學人》的該篇文章。
  • 葉檀:陷入漩渦的拼多多 未來將會怎麼樣?
    最近,拼多多陷入漩渦。拼多多是電商行業最兇猛的後浪。2020年1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達到2045億美元。這一天,拼多多股價下跌了6.13%,截至2020年12月底,拼多多CEO身家631億美元,超過馬雲(512億美元)和馬化騰(560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僅次於農夫山泉鍾睒睒(778億美元)。
  • 強制打標「臨期奶」,這一次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伴隨著上市的腳步,拼多多也深陷輿論漩渦。有段子說,「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幫寶造,abidas、adidiaos服飾(排名不分先後)」,儘管拼多多嚴正指出,除第一個商品幾個月前已下架,其餘字樣商品從未在拼多多出售,但這並不影響網民的歡樂情緒。
  • 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拼多多為什麼能夠超越京東
    短短三年時間,拼多多匯聚了三億多用戶,過百萬賣家,建立起異類的、「拼」的線上電商生態。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費解,但這又是確確實實的存在。阿里做到GMV千億,用了5年時間,京東用了10年,拼多多則在2017年做到了1412億人民幣GMV,這是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
  • 從拼多多看人類社會中亙古不變的叢林法則
    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早就做了判斷,人類社會從饑荒、瘟疫、戰爭過渡到了充裕、健康、和平的文明年代。從狩獵採集文明時代對生存的憂慮抗爭,過渡到如何打發無聊漫長的時間。這些繁衍生息進化的人類,其祖先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對抗惡劣自然環境、兇猛野獸以及其他族群,換來的是喪失鬥志與缺乏憂患意識的現代人。
  • 拼多多能否幹掉淘寶?便宜的背後又是什麼?揭秘背後商業邏輯
    拼多多的崛起自從網際網路時代催生了電商這個新行業之後,國內的消費方式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傳統的線下購物和實體店逐漸被電商和網購代替。現如今,國內的電商市場已經趨於穩定,幾大購物平臺和企業瓜分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彼此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就整體規模和市場佔比來看,國內主要有三大購物平臺,分別是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 知乎應懟拼多多,拼多多惹上麻煩,臨時工扛下了所有
    近日發生了一件在知乎與拼多多之間的矛盾,讓很多人表示十分好奇。事情的起因是一名拼多多的職工在某天下班的路上突然暈倒,後來這位職員去世,年僅22歲。這件事情在發生之後,知乎上面就出現了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拼多多員工下班後猝死一事?拼多多需要承擔哪些責任?也正是這一個問答,引來了整個事情的發展,高潮,拼多多也在知乎有了一個問答。
  • 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農產品上行是拼多多長期堅持的核心戰略
    在下午的峰會中,拼多多副總裁狄拉克出席並發表了題為「拼多多如何重構農產品消費」的演講。拼多多提出了農地雲拼的方式,將分散的生產和生產的需求拼在一起,並通過超短鏈算法推薦、農地雲拼一系列的技術和模式的創新助力農產品線上銷售。
  • 拼多多通報一員工於家中自殺離世:點燃了蝴蝶效應的導火索
    年關將近,接下來預計還會有幾起事件發生,包括勞動監察部門駐場後給出的調查結論,此次自殺事件背後的原因浮出水面,以及針對此次自殺事件的公關——搞不好又是一場災難。希望拼多多高層引起重視,近期調整工作方式,與員工逐個溝通,平穩渡過這段時間。 十年前富士康發生臭名昭著的「十三連跳」引爆輿論後,郭臺銘加薪、搬廠,靠著大陸人口紅利和蘋果訂單繼續富士康的輝煌。
  • 拼多多的必然之路
    在強勁營收帶動下,拼多多實現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拼多多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 透過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拼多多在新任CEO陳磊的帶領下開啟的新發展。 看似偶然的背後,實則透露出來的是諸多必然。
  • 拼多多神秘天使投資人:一戰賺了280億
    拼多多飛速馳騁的關鍵時刻,正當壯年的黃崢卸任CEO留給外界一連串問號。但結合段永平的經歷來看,黃崢的做法似乎都可以得到解釋。 黃崢的一聲卸任,拼多多那位神秘天使投資人開始浮出水面。 上周,年僅40歲的黃崢在拼多多激流勇進之時宣布卸任CEO,一片譁然。
  • 蘋果下架七百多個APP,為何只有拼多多躺槍?
    從拼多多上市之後,爭議之聲就不斷,似乎讓主流人群覺得這個商業模式有點LOW,用戶有點LOW,甚至產品都是假貨。但事實上,其實大部分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小品牌或者白牌產品不見得就是假貨,上市之後,平臺被媒體和公眾點名涉及的山寨和傍名牌現象的品牌共計50餘個,經仔細調查,其中有20多個所謂「品牌」從未在拼多多平臺出現和售賣,系「網絡段子」所致。
  • 遊泳遇到漩渦,你該順著漩渦還是逆著漩渦遊,才能逃出生天
    你在海裡遊泳突然遇到災難,你被吸入一個漩渦,要想逃離這個陷阱你該順著漩渦遊泳還是應該逆著漩渦遊泳才能讓你有機會逃出生天?要想知道這些你必須先了解漩渦是怎樣形成的。開闊水域的漩渦就像一場水下的龍捲風,它是由兩股水流相遇形成的。
  • 拼多多的叢林法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重磅)
    長期以來,對拼多多盜版的批評其實從未間斷過:知名出版人路金波曾經在微博上無奈的轉發一篇起訴拼多多的出版人留言,還點評了一句「拼多多認為——盜版書不是假貨」,認為平臺存在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盜版行為。兒童作家鄭淵潔更是直面批評拼多多縱容盜版。而白巖松曾經也公開吐槽說:讀者找他籤名的書,竟然發現一多半都是拼多多買的盜版書。
  • 拼多多神秘天使投資人:一戰賺了280億 || 關注
    黃崢的一聲卸任,拼多多那位神秘天使投資人開始浮出水面。上周,年僅40歲的黃崢在拼多多激流勇進之時宣布卸任CEO,一片譁然。與此同時,他所持股份比例從2020年4月的43.3%降至29.4%。不到3個月,黃崢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下降了13.9%,身家縮水千億人民幣。
  • 拼多多正式回應!
    7月19日,拼多多戰略副總裁九鼎就遭遇一個自媒體人輿情攻擊時表示,拼多多在GMV統計口徑和信息披露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件事的背後映射出有競爭對手通過歪曲事實和向輿論場「注水」,以及操縱輿論式的商業競爭卻讓人不寒而慄。九鼎表示,在GMV的統計口徑方面拼多多與阿里和京東完全一致。
  • 在300000000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裡,我看懂了社會分層
    賣低價爆款的拼多多昨晚上市了,這也不奇怪。只不過拼多多的三億用戶中沒有你。在拼多多裡,你可以讀懂社會分層。拼多多:我的客戶需要我昨晚,「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上海、紐約同時敲鐘,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市場。隨著開盤價位報出,創始人兼CEO黃崢的身家達到137億美元,超越了電商同行劉強東:此刻距離京東初創已經14年了,而拼多多的誕生甚至還不到3周年。
  • 拼多多上的AJ香不香?
    除了流量明星,年輕人所關注的一切,如今都是拼多多的心頭肉:蘋果手機、漢服、潮鞋、盲盒等等。為這些潮流玩意花錢補貼,是拼多多證明自己 「懂得年輕人」的重要籌碼。但更深層的原因是,拼多多要講另一個無關用戶增長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不能沒有城市裡的年輕人。
  • 拼多多股價劇烈震動,市值跌去650億人民幣
    這種走勢在拼多多的歷史上並不常見,而最近這種「起落」又頗為頻繁,很大程度上是和拼多多員工事件相關。進入2021年以來,拼多多發生了三件和員工相關的事件,這裡面每一次都引發了股價的劇烈波動,這些問題最終是單個點的,還是最後形成一條線甚至是一個面?這需要上海勞動監察部門給出調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