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熱議了兩天的拼多多22歲女員工猝死事件,昨晚終於以拼多多為「帳號管控不嚴」進行道歉落下帷幕。而因這一事件引發的社會討論,還遠沒有結束。
22歲女孩新年前夕猝死
1月3日晚間,關於「拼多多22歲女員工加班後猝死」的消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網傳消息稱,該女員工1998年出生,2019年入職拼多多,負責新疆買菜招商工作。
拼多多聲明稱,該女員工名為張某霏,2019年7月入職拼多多。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經近6個小時急救無效,不幸離世。
事件發酵
知乎發起了相關的話題討論,而知乎上拼多多認證帳號的「用命換錢」言論引發爭議。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雖然該言論發布約30秒後即被刪除,但仍被網友截圖,引發了大範圍傳播和熱議。
對此,拼多多官方回應稱,經排查,該內容系拼多多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該言論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同時,拼多多對官方帳號管控不嚴致歉。
這件事情背後,是企業在高速發展中暴露出來的陰暗面,996加班在大廠已經司空見慣。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807、716工作制(807是每天8點上班,0點下班,一周七天;716是每天上7天,每天超過16個小時)。
年輕人需要奮鬥嗎?需要,奮鬥一般來說和加班是關聯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熬夜加班,並不意味著拿命換錢。
儘管網上為女孩的討伐聲音沸沸揚揚,可是此次事故卻難以追究拼多多的法律責任。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的雙重條件,才能被認定為工傷。
可是,當事人猝死在下班路上,而下班路上顯然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的大前提條件,所以也就很難被認定為工傷了。
要求拼多多承擔侵權責任,必須證明拼多多有過錯,且拼多多的過錯和員工猝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這兩點恰是證明的難點。
據悉,此次出事的女員工是拼多多新疆買菜員工,工作量十分龐大。因為買菜是個苦業務,別人睡覺時你在揀貨送貨,這樣消費者在做飯前才能拿到新鮮蔬菜。
一位拼多多認證員工表示:「公司正在用盡手段逼迫員工轉崗去買菜,強制辭退不願買菜的員工,而買菜一線員工全年超負荷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可見,拼多多的行為全然不顧勞動法規定。
引爆全網的回應更像求救信號
現在許多公司都在宣傳996,並表示有班加其實是福報,其實都是他們為了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所構造的輿論大環境。
同時還創造出許多所謂的企業文化,狼性文化等等,將員工的所有時間都綁定在他們的公司的戰車上。
獵聘發布的《2020年90後職場人洞察報告》顯示:近八成90後表示996也可以「真香」,只要公司文化好、薪資足夠高。
我們不得不說人的底線從來都是一步步慢慢失去的,從人們開始認可這一種制度開始,就已經成為了資本家準備收割的韭菜。
好比拼多多上市,總裁躋身全國富豪時,拼多多的員工呢?大多數人並沒有配得上幸福的生活,甚至有人新年前夕凌晨猝死在加班回家的路上。
很多大廠知道加班無法避免,就儘量提高福利待遇,比如頭條的雙倍加班費,對於很多人來說錢比時間更重要,一個願打一個挨,也就沒有那麼多訴訟。
但更多的是,打工人在這個關係中處於絕對的弱勢,選擇沉默的原因,是反抗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太高,高到我們無力承擔。
畢竟,只有健康,才能享受生活。
工作可以,命博不行
年輕人不是永不乾涸的榨汁機,新時代的企業文化,應該是有溫度的,有人性關懷的。
資本可以也理應在利潤最大化與人格化之間做到平衡,勤勞的人民必須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奮鬥不只靠激情,也要講效率,切不能演變成「拿命換錢」。
讓員工少熬夜、不透支,用人單位嚴格規範勞動保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保護好奮鬥者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