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被猝死盯上?

2021-01-19 澎湃新聞

近日

猝死的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短短半個月內

廣東汕尾一員工在宿舍猝死

網紅博主飛機上心臟驟停去世

拼多多員工猝死

《巴啦啦小魔仙》主演心梗猝死

……

多起猝死事件上了熱搜

而這些熱搜的主角

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

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猝死,為什麼盯上了年輕人?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三大導火索引爆

猝死,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但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的。

許多平時看似健康的人,其實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它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這些導火索有哪些呢?

第一個導火索:熬夜

現在的年輕人,可以說是熬夜成自然。大批「00後」「90後」每天熬最晚的夜,用最貴的面霜。可是,要保養的,可不只是皮膚。

熬夜後,人的身體會疲勞,同時促進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加。這時就有可能出現心慌。心慌往往就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心跳加快引起的,醫學上講叫心悸。

有時熬夜後,還會感覺心臟咯噔一下,醫學上叫早搏。

而最嚴重的情況,是當我們的興奮性過高時,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可能會出現痙攣,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而這種心梗,就有可能導致猝死。

有研究表明,睡眠在6.5-7.4小時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低於4.5或高於9.5個小時,死亡率會倍增。

第二個導火索:酗酒

大量的喝酒會導致心肌嚴重的損傷,也會引起心率的增快、血壓的增高,引起心肌舒張功能的異常,甚至有可能會引發酒精性的心肌病。最嚴重的是可能增加猝死風險。

第三個導火索:情緒激動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不小,容易焦慮,甚至憤怒。在憤怒的過程中,人就可能引發一種心碎症候群的疾病,有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血管系統發生急性改變。

研究表明,當人處於憤怒的情緒當中的時候,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而腦卒中的風險則是平時的3.6倍。

猝死前有哪些信號?

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

如果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後可緩解,可能患了冠心病。心慌、心跳過緩、不明原因的疲乏也是猝死的重要前兆。

除此之外,若是出現眼前發黑、肢體麻木的症狀,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它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期體檢。

猝死的剋星:AED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可攜式、易於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它能夠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通過快速電擊的方式終止心室顫動,操作簡單,非專業人員都能夠使用。

在龐大的心源性猝死患者當中,院外搶救生存率約為1%。心源性猝死搶救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

因為心臟驟停4分鐘後,腦細胞開始死亡,10分鐘後,能被搶救回來的人少之又少,每延遲1分鐘,搶救成功的機率約下降7%-10%。

心源性猝死患者應該儘快實施搶救措施,所以現場的心肺復甦和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除顫是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最有效的辦法。

上下滑動查看AED使用方法↓

AED使用方法

AED 的使用方法可以總結為:一開、二貼、三除顫。

首先是「開」:打開AED電源,按下開關按鈕,按照AED語音提示指導完成後面操作。

其次是「貼」:將裝置中自帶的兩個電極片分別貼在患者右鎖骨下方和左乳外下側,如AED上的圖所示。按照提示將電極線插入AED相應插口,AED開始分析心律。

接著就是「除顫」:如果AED發出建議電擊指令,在確保無人接觸患者情況下,按下放電鍵。

注意事項

1.若患者出汗較多時,在打開AED後,應擦乾胸部皮膚水分,保持皮膚乾燥。

2.在AED分析心律過程中,急救人員不得與患者解除,避免影響儀器分析結果。

3.如果AED分析不用除顫時,應繼續心肺復甦。

4.若患者有心臟起搏器,兩電極板與起搏器之間距離則不應小於2.5釐米。

科普知多D

AED是如何救人的呢?

心臟的跳動節奏由竇房結主導。當心臟電信號異常,就會打亂原本正常的節奏。要讓心律重新恢復正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心臟進行電除顫。

室顫時,心肌細胞的電活動相當紊亂,就像發生「暴動「,這時如果給心臟施加一注脈衝電流,仿佛一聲令下喝止所有電活動,令心肌細胞去極化,就能結束當下異常的心律,等待竇房結重新發放正常的「指令「。

而這一注關鍵的脈衝電流,來自 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它由兩塊電極片通過導線與主機連接。

打開電源,將電極片牢牢地貼在胸前的對應位置,接著,它會自動檢測心律,在 5~15 秒內判斷是否需要電擊除顫,並給出語音提示。

電極片一片貼在患者右胸上方、鎖骨下方,另一片貼在左胸靠外的腋前線。這樣,電流就能在兩個電極之間流經心臟了。

其實

猝死離我們並不遙遠

科普君提醒大家:

平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若是身體不適,及時就醫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原標題:《不到3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被猝死盯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當前的年輕人,面對生活和工作心裡普遍感受都是「壓力山大」。高壓力帶來的慢性疲勞,正在侵蝕著年輕人的心臟。
  • 又一25歲女星猝死 這種病開始盯上年輕人
    印象中本是老年人群高危病症的「心梗」,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心梗為何年輕化?生活中我們應如何預防?本期《雲上診室》採訪到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平度院區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周長勇,對心梗年輕化現象作出解釋。心梗為何年輕化?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2021年才開始沒幾天,接連幾個「猝死事件」刷爆了朋友圈:25歲的《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橋潞喝酒後突發心梗不幸去世;拼多多23歲女員工凌晨1:30下班回家路上猝死;餓了麼的一個外賣小哥在送單途中突然倒下,後被證實是猝死;擁有百萬粉絲的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猝死一般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每2000人中就有1人猝死,其中將近一半的人在40歲以下。 從臨床經驗上來看,年輕人在猝死人群中的佔比的確有所增加,常見原因為應激性心肌病、暴發性心肌炎、惡性心律失常、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心肌梗死、嚴重打鼾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窒息等。 年輕人由於久坐、缺乏運動、肥胖、靜脈血管炎症、藥物及其他原因的凝血功能異常,都可以誘發靜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脫落後容易引起肺動脈栓塞,發生嚴重休克及猝死。
  • 25歲,年薪30萬,猝死!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同樣的時間,在深圳,一個25歲的年輕人猝死了!,而他,就是那令人羨慕的十分之一;工作期間,他總是屬於員工大會上經常被表揚的那一撥。因工作一絲不苟,能力出眾,工作不到一年就年薪30萬。他是朋友口中的傳奇人物,他的優秀事跡數也數不清。 而今,當猝死的消息傳來,親朋好友都很震驚,無法相信。畢竟……他只有25歲。 這些年,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報導屢見不鮮,我們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在反思為何都市白領猝死高發?
  • 處於猝死恐懼中的年輕人:六成00後擔心猝死,亞健康如何壓倒年輕人
    不久後,1 月 5 日晚,知名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年僅 27 歲。  一連串關於年輕人猝死的新聞接踵而至,讓人們在叩問社會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年輕人的身體怎麼了?
  • 闢謠:猝死的年輕人這麼多,難道是這些年輕人不行?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 一、心臟問題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二、猝死可以預防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容易猝死? 三、猝死之前有什麼症狀?
  • 又一明星突然去世,年僅25歲!心梗為什麼會纏上年輕人?
    「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近年來,年輕人的發病率正以每年至少5%的速度增長,職場精英正成為急性心梗的高發人群。更年輕的,甚至還有20歲的急性心梗患者。
  • 加班猝死成為了一種常態,可是他們還未曾見過30歲的太陽啊
    近日看到一條讓人痛心的新聞,一個20多歲的90後前天還在和同事吐槽最近工作太累了,想要趕個周末讓自己休息一下,誰知第二天就因加班過度猝死了,同事見到他的最後一面竟然是在火葬場,同事說,那一刻,倒下去的他才看起來沒有那麼疲憊,可是他才不到30歲啊!
  • 高以翔去世,是什麼原因讓這位35歲年輕人突然猝死?
    高以翔去世了,真是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無法接受。心痛。1984年9月22日,今年才剛剛35歲,這麼年輕,就這樣突然猝死,真是不可思議。是什麼原因讓這位35歲年輕人突然猝死?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然猝死,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尤其是娛樂圈和IT圈,應該是多發區。凌晨,你去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看看,大多數燈火通明的,基本上都是從事IT行業的。為了業績,為了效率,不得不長期熬夜加班,讓年輕人的身體達到超負荷運轉,最終導致心身疲憊,扛不住的,就倒下了。
  • 小魔仙離世,為何心梗盯上年輕人?
    大家都有點懵,她才25歲啊。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臟病發作的醫學名稱(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the medical name for a heart attack)。
  • 10天4條「猝死」新聞,當代年輕人,不想中招的,千萬要做這件事!
    2021年伊始,有三大話題被人們反覆提及:新冠疫情、最強寒流和年輕人猝死。對於前兩個話題,我們尚有一戰的勇氣。但年輕人猝死的消息,讓人在心痛之餘,生了一絲畏懼。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員工張某加班後猝死,年僅22歲;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2021年1月5日,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年僅27歲;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男籃隊員韓崇凱因腹主動脈瘤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0歲;……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 新年第一天,25歲女演員心梗猝死!生前視頻曝光,刺痛了3.5億年輕人
    2021年1月1日,開年第一天,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知名女星孫僑潞於2021跨年夜,心梗猝死,年僅25歲。孫僑潞去世引爆熱搜後,#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有數據調查顯示: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
  • 拼多多23女孩猝死,25歲女星猝死:死神離年輕人有多近?
    躺在床上刷朋友圈、還是早已卷著被子進入夢鄉? 可有的人,不僅還沒有躺到床上, 甚至,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床上了。 只是,醜惡被揭露的同時,竟然要了一個22歲女孩鮮活的生命!
  • 27歲二胎媽媽通宵玩手機猝死!熬夜,真的會死
    浙江有一位27歲的二胎媽媽董冰,因為通宵玩手機,第二天被發現猝死了。當時,董冰的婆婆去她房間,喊她起來吃早飯。喊了兩聲,兒媳婦卻一動不動。婆婆覺得奇怪,走近一看,發現董冰就躺在被窩裡,側臥著,眼睛還盯著手機。婆婆一摸,她的身體已經沒有溫度,僵硬了。而手機屏幕,就定格在淘寶頁面上。
  • 拼多多員工猝死:年輕人不是永不乾涸的榨汁機
    在網上熱議了兩天的拼多多22歲女員工猝死事件,昨晚終於以拼多多為「帳號管控不嚴」進行道歉落下帷幕。而因這一事件引發的社會討論,還遠沒有結束。22歲女孩新年前夕猝死1月3日晚間,關於「拼多多22歲女員工加班後猝死」的消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網傳消息稱,該女員工1998年出生,2019年入職拼多多,負責新疆買菜招商工作。
  • 25歲女演員去世,為何這種病纏上年輕人?
    >心梗猝死。都說人在中青年階段應該身體康健才對然而心梗、中風這些以往的」老年病卻越來越把中年輕人寫上了「死亡名單」1月2日#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再次登上熱搜為什麼心梗會纏上年輕人?答案在這裡!心絞痛的部位有時會發生偏離,出現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根據發作誘因通常心絞痛的發作有一定誘因,如過度勞累、劇烈運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飽食、受寒、吸菸等誘因。因為身體在劇烈運動的時候,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狀動脈狹窄不能滿足供血的需求,於是出現了相對的缺血,就可能發生心絞痛。
  •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為何會引發「猝死」?
    長期熬夜之所以會引發過早死亡,是源於氧化物在腸道內的堆積,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通過主動清除動物腸道內的氧化物,即使長期熬夜,其壽命也和保持正常作息的動物沒有差異。 這份研究報告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那麼,氧化物堆積在腸道為何能引發人「猝死」?該研究與以往熬夜致死原因的認知有何不同?
  • 守衛者超聲波儀——一文告訴你心肌梗死為何纏上年輕人?
    據該微博證實,25歲的孫僑潞死於心肌梗死。事實上,多類數據指出,心肌梗死年輕化是近年來的一個顯著的趨勢,不斷有人年紀輕輕就因心梗而猝死的新聞曝出,引起人們的恐慌。孫僑潞是最新、最年輕的一例,所以格外令人震驚。年輕人心梗更兇險值得重點注意的是,年輕人一旦發生心肌梗死,風險性和致命性更高。
  • 飛蚊症盯上年輕人!專家提醒:千萬別讓「眼睛太忙」
    近日,泉州的王女士來泉州愛爾眼科醫院就診稱,自己是個網絡社交達人,工作之餘經常在刷某款視頻軟體,不知不覺總是眼前猶如蚊子亂飛,揮之不去,實在苦惱:「我現在眼睛都沒法集中注意力,工作、運動和生活都受到影響,好擔心會失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