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4條「猝死」新聞,當代年輕人,不想中招的,千萬要做這件事!

2021-02-08 上海普陀發布

2021年伊始,有三大話題被人們反覆提及:新冠疫情、最強寒流和年輕人猝死。

對於前兩個話題,我們尚有一戰的勇氣。但年輕人猝死的消息,讓人在心痛之餘,生了一絲畏懼。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員工張某加班後猝死,年僅22歲;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2021年1月5日,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年僅27歲;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男籃隊員韓崇凱因腹主動脈瘤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0歲;……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年輕人,勸你定期體檢

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就像地底下的炸彈,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這個導火索可能是勞累、可能是熬夜、甚至是飲酒作樂或是單純的情緒激動。

但是,不論起因是什麼,正確認識自己身體的疾病,才是預防猝死發生的第一步。

而體檢,就是一個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也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不過,近些年來,很多年輕人卻開始拒絕體檢。

這些人,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有的人認為自己年輕,挺健康,不需要體檢;有的人害怕查出問題,所以不敢去;還有人是因為生活工作繁忙,就把體檢一拖再拖;更有人認為,雖然體檢過了,還是有很多病查不出來,或者查出來也沒法治,與其這樣不如不體檢。難道體檢就真的無用嗎?

當然不是!

因為,體檢目的就是做好健康管理。要知道,許多疾病在初期甚至中期可能都沒有任何的不適,或者有自覺症狀輕微,如果只依賴自己的感覺,往往會忽略潛在的疾病。

而體檢的一大目標,就在於篩出其中混雜的一些有疾病卻沒有症狀的人。

尤其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多疾病的發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能否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決定這些疾病預後的關鍵。

例如,早發現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達到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的五年存活率同為70%,早期宮頸癌存活率可達到90%。

所以,越是害怕查出問題的人,越要定期做健康體檢。

體檢報告,怎麼看?

的確,對於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人來說,體檢報告中那些高高低低的箭頭和各種醫學術語,總是讓人摸不到頭腦。

有時,我們拿著有問題的體檢報告去看病,但醫生又會說「沒有問題」。

那麼,體檢報告到底應該怎麼看?

其實,多數的體檢報告都至少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發現的主要問題及醫生的建議指導;二是各項體檢結果的明細。

對於醫生的建議,我們經常會看到這幾個詞彙:

1 隨訪

這類疾病或異常一般不嚴重或比較穩定,不需要馬上去看病,但如果出現症狀變化則隨時就診。

2 複查

這類疾病或異常可能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演變或進展,因此需要每隔一定的時間就做一下檢查,不斷前後對比,以幫助確定診斷或治療方案。

3 就診或進一步檢查

這類疾病或異常多數比較重要,需要進一步做更多的檢查或是要找專科醫生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一定不能忽視。

那麼,檢查結果的明細,我們又該怎麼看呢?

其實,健康體檢沒那麼「無用」,也並不那麼「費錢」,與其擔心自己有健康問題,不如趕快去做個檢查,把疾病扼殺在搖籃中。

健康不容浪費,生命價值更高。年輕人,請把疾病交給醫生,把健康交給自己!

資料:養生中國

編輯:王雨思

相關焦點

  • 健身後,這6件事千萬別做,否則可能會要命...
    原標題:健身後,這6件事千萬別做,否則可能會要命... 我們來看看這些新聞。 案例二: 23歲小夥喜歡健身後喝酒肌肉溶解 這天一名酒氣燻天的年輕人衝進了急診室, 小編來為大家盤點一下,一定要謹記。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2021年才開始沒幾天,接連幾個「猝死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一條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停留在了這個冬天。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
  • 個人提升2021年第1周,當代年輕人不想做讀書規劃
    譯者:Jay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這是2021年第1周,生活上,除了各種規劃之外,不可避免地——如果我們還注重個人提升的話,還是會做這一年的讀書規劃。但是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讀書規劃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
  • 只因開空調忘了這件事,一家老小全進了醫院!最近多人中招...
    只因開空調忘了這件事,一家老小全進了醫院!最近多人中招... 2019-08-28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處於猝死恐懼中的年輕人:六成00後擔心猝死,亞健康如何壓倒年輕人
    一連串關於年輕人猝死的新聞接踵而至,讓人們在叩問社會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年輕人的身體怎麼了?    猝死對於年輕人而言,似乎一下子就變得縈繞在身旁的黑夜,隨時可能裹挾自己。  2020 年丁香醫生發布的《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越年輕,越容易擔心自己猝死。曾經擔心過自己猝死的 00 後佔到 60%,而 70 前這一比例僅為 33% 。
  • 這件事千萬要注意!
    這件事千萬要注意!又是一場降溫最高溫降到了4℃,最低溫降到了-7℃! 二0二一年一月十一日臨沂的天氣就是這樣反反覆覆小夥伴們一定要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保暖,出門戴好口罩千萬別感冒了!來源:沂蒙晚報 實康水務編輯:普喵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一條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停留在了這個冬天。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專家:愛做這4件事,宮頸哪能「扛得住」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想法是,「疾病離我很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一旦發生,將會打的我們措手不及。據調查顯示,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中,宮頸癌的發生機率慢慢的開始向年輕人傾斜。所以,預防宮頸受傷成為女性健康的重要課題。
  • 天道:不想當弱者,首先要拒絕這兩件事
    2020-11-25 17:33:41 來源: 空心愛人 舉報   沒人不想成為強者
  • 36歲男子深夜突發猝死,醫生嘆氣:2件事做太多,心臟撐不住了
    事發當晚,建國的父母又著急問建國要錢,因為家裡弟弟要上大學了,需要學費,可是建國已經拿不出多餘的錢了,他愁的蹲在地上連抽了好多煙,可是抽著抽著,卻胸口突然發痛,緊接著倒地不起。最後被送到醫院,發現是猝死,已經沒有搶救的餘地了。醫生聽完也不禁嘆息:2件事做的太多,心臟撐不住了!
  • 90後打工人的猝死成為社會新時尚!年輕人就要拿命換錢嗎?
    面對這樣的社會的競爭機制,大部分年輕人不得不拼命,除了拼命加班,真的還有別的出路嗎?年輕人真的要為了錢,付出健康的代價嗎?所有企業應當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讓追夢人健康地奔跑,讓企業發展更有溫度,這才是奮鬥該有的樣子! 除了拼多多猝死事件,還有這位同樣是花季少女的意外離世,刺痛了3.5億的年輕人~
  •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遠離猝死,這幾點一定要了解!
    臺灣藝人高以翔在浙江錄製節目中不幸猝死,年僅35歲,讓網友們悲痛不已。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馬根山教授提醒,高強度、高壓力、高度緊張、持續過勞的工作狀態日益成為年輕人猝死的重要誘因。
  • 女性愛做「這件事」,可能會讓早衰盯上你,大部分女性都中招了
    女性愛做「這件事」,可能會讓早衰盯上你,大部分女性都中招了我們這一生中,每個人都必須經歷出生,生病,衰老以及死亡這四個過程,每一個都無人能夠避免,而其中除了衰老以外,其它三個我們都無能為力,但是對於衰老,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努力,改變它的前行速度
  • 《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要想成為「人上人」,需要做三件事!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一讀就讀了兩遍,然後我明白了,要想成為「人上人」,往往需要做三件「人下人」的事!《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是一本讓人積極向上的書,但它的內容卻非常廣泛,總共包含4冊,涵蓋了孔孟老莊的各種經典箴言,再加上作者的人生心得總結,所以這本書讀起來都能讓我們撥開迷霧,感受到真正的人生智慧,說了這麼多,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呢?
  • 40歲以後,不想血管被堵死,3件事不能做
    並且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也會帶來不同的後果,比如,外周動脈阻塞,會導致下肢間歇性跛行,嚴重的壞疽會導致截肢;如果是大腦發生血管阻塞,會導致腦血管死亡,這通常被稱為腦梗死;如果冠狀動脈發生阻塞,會引起心絞痛、心悸和梗塞,甚至導致心臟驟停,危及生命;如果腦血管發生血管阻塞,會導致腦細胞死亡,輕微導致腔隙性梗塞,嚴重導致偏癱、昏迷甚至猝死。
  • 拼多多員工猝死:年輕人不是永不乾涸的榨汁機
    在網上熱議了兩天的拼多多22歲女員工猝死事件,昨晚終於以拼多多為「帳號管控不嚴」進行道歉落下帷幕。而因這一事件引發的社會討論,還遠沒有結束。22歲女孩新年前夕猝死1月3日晚間,關於「拼多多22歲女員工加班後猝死」的消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網傳消息稱,該女員工1998年出生,2019年入職拼多多,負責新疆買菜招商工作。
  • 北京協和專家:搶救心臟猝死 抓住"黃金4分鐘"
    最新的心臟性猝死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心臟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例/10萬人,以13億人口推算,國內心臟猝死總人數高達54.4萬例/年,同時,在我國心源性性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也很低,能夠搶救過來的患者不足猝死病人的1%。前段時間,24歲的「奧美」白領突然倒下了,成為「年輕人心臟猝死」的又一位犧牲者。專家表示,心臟猝死的人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 闢謠:猝死的年輕人這麼多,難道是這些年輕人不行?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 一、心臟問題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二、猝死可以預防嗎?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容易猝死? 三、猝死之前有什麼症狀?
  • 新年第一天,25歲女演員心梗猝死!生前視頻曝光,刺痛了3.5億年輕人
    2021年1月1日,開年第一天,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知名女星孫僑潞於2021跨年夜,心梗猝死,年僅25歲。有數據調查顯示: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去年,90後小夥子姚守川用文字記錄了自己在ICU掙扎21天的故事,引起網友關注。他年紀輕輕,充滿朝氣,是個有闖勁的年輕人。卻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裡突然進了ICU,走了一遭鬼門關。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可是,面對這些隱形的騎士,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千萬不要做呢?家裡有魚缸的朋友們請坐好,聽譁仔說說硝化細菌那些事。本文適合玩龍魚錦鯉金魚的朋友們,也適合玩孔雀魚鸚鵡魚羅漢魚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