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才開始沒幾天,接連幾個「猝死事件」刷爆了朋友圈。一條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停留在了這個冬天。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
猝死一般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每2000人中就有1人猝死,其中將近一半的人在40歲以下。
從臨床經驗上來看,年輕人在猝死人群中的佔比的確有所增加,常見原因為應激性心肌病、暴發性心肌炎、惡性心律失常、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心肌梗死、嚴重打鼾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窒息等。
年輕人由於久坐、缺乏運動、肥胖、靜脈血管炎症、藥物及其他原因的凝血功能異常,都可以誘發靜脈血栓形成,靜脈血栓脫落後容易引起肺動脈栓塞,發生嚴重休克及猝死。
總的來說,不合理飲食、過量菸酒、缺乏睡眠和運動、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都可能成為誘發猝死的危險因素。
2、看起來健康的年輕人更容易猝死?
往往那些看似健康的年輕人一旦發生心梗後,猝死的機率會更高?
原因可能是:
●這些年輕人的冠狀動脈病變相對較輕,平時不易被察覺,心梗一旦發生,由於太過突然,一下反應不過來,心肌壞死程度往往更加徹底;
●老年心梗患者的心臟在長時間的病變侵害下,機體自適應地發展出更多毛細血管,冠狀動脈罷工後,他們還有備選方案,能靠這些毛細血管再抗一下。
儘管猝死是非常突然、無法預料到的,但它的發生都是「蓄謀已久」。
3、哪些原因容易誘發猝死?
(1)過度節食
很多女生會通過節食來減肥,這是不可取的。長期過度節食,可能導致供血不足,引發心臟問題。
(2)負面情緒
過於強烈的情緒很可能會傷害到我們的心臟,造成應激性心臟病。如果沒得到及時紓解或救治,會因心功能短期急劇下降而導致心源性猝死。
(3)過度勞累、長期熬夜
在以往的新聞中,可以發現大部分猝死的案例都是過度勞累,超時加班引起的。
因為睡眠不足、長期熬夜容易引起壓力水平增加,損傷心血管。而長期工作、過度勞累,容易引發急性冠狀動脈缺血缺氧,從而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說熬夜和過勞都是引起猝死的一個關鍵原因。
(4)抽菸酗酒
抽菸喝酒也是誘發猝死的一個原因。酒精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的問題,長期飲酒還會導致心臟衰竭。
(5)極端氣溫
猝死也和季節有很大關係。有研究顯示,極端氣溫的冬夏季猝死發生率要高於春秋季。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聽到的猝死的案例要更多些。
這是因為冬天低溫狀態下,人體外圍血管會收縮,血壓上升,心臟負荷會增加;夏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加上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度上升、循環受阻,在心冠病的基礎上,容易誘發心肌梗死等。
(6)久坐及缺乏運動
久坐及缺乏運動會引起雙下肢靜脈回流減慢、血流瘀滯、從而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如果大的肺動脈出現栓塞,會引起頑固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臟驟停。
4、面對猝死,我們能做些什麼?
猝死離我們並不遙遠,但很多時候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以下是給大家提出的幾點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少熬夜、不過勞,保證充足的睡眠。
(2)定期進行適度鍛鍊,如遊泳、跳繩、爬山、快步走等運動,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機能。
(3)不抽菸酗酒,飲食要清淡、低油低脂,多吃一些對心臟有益的食物。如:魚、菠菜、胡蘿蔔、牛油果、番茄、杏仁、核桃等
(4)學會釋放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5)定期體檢,針對性地做一些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頸動脈彩超檢查、心臟CT等,及時察覺到心臟問題。
(6)警惕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有喘不上氣、心跳加速、胸前或肋骨下疼痛、頭暈眼花、出冷汗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如果意外不幸發生,及時正確地進行急救,也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在4分鐘內,對發生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有30%的機率能成功挽救生命;超過4分鐘,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基本為0。(通訊員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