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過不下去了,不妨試試佛系人生

2020-12-04 河南視野

人生是巨大的能量場,而當你有一天能量缺失,你會怎麼辦?是否有勇氣和信心走好你後面的路?佛系,不是消極和逃避,隱遁和頹廢,相反,它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別樣智慧。

梅的人生下半場選擇了佛系

梅是體制內的人,長相甜美,用別人的話說,原本可以靠臉吃飯的人,卻心懷理想,志向高遠。她出生在小縣城,卻一日不嚮往大都市,捨棄體制內工作,去往省會城市發展。

前幾年,辦過廠,開過公司,做過店,享受旁人豔羨,和一幹成功人士平起平坐,心理得到極大滿足。覺得人生開掛的滋味也不過如此。梅是文人,舉手投足盡顯文人氣度,自小喜歡靜思,原生態家庭單親,梅極度沒有安全感,做生意也是為了獲得一份尊嚴。

然而,這兩年生意不好做,梅因為沒有及時收手,賠了不少,好日子過慣了,苦日子一浪接過一浪,可以將人的自信和好心情消磨殆盡。更離譜的是,小男友捲走梅一筆錢,身邊的親人也是眾叛親離。原因是再好的親情也需要時時澆灌,而梅缺的正是時間和耐心。

梅患上了時下最難以治癒的病,往前走不一定柳暗花明,往後退,卻絕對萬丈深淵。一個偶然機會,她接觸了《心經》,醍醐灌頂,一種對生命重來的渴望讓梅為之一振。許多人都是碰巧走進了死胡同,有人卻再也無法回頭,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可是,如果得失全是空,又有什麼不可以從新再來?

260個字的短文讓梅擁有了佛系的人生。梅將資產盡數拋灑,還債,賣了車和豪宅,一朝走在陽光下,梅覺得神清氣爽。人生所有的痛苦來自於我們欲望難遂的苦痛,來自於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殘酷之間的落差和不對等,來源於我們總在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愛而不得,求而不得,攀比,爭鬥,心一刻也不能停歇,傷痕累累,樂此不疲。而苦與樂皆來自我們對無常和無明的錯判。生永遠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那麼得與失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佛系人生在你的眼裡是什麼樣子的?也許是心靈的救贖,而並非逃避。

如你在工作,試著佛系工作,不求步步高升,只求安穩度日;

如你在戀愛,佛繫戀愛,不求主動出擊,只求有緣千裡來相會,一切隨緣;

又如選擇佛系人生,不必慌慌張張,只求知足常樂......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充滿焦慮,販賣孤獨的人世間,你想輕鬆活過一生,難,太難,不如轉而尋求放下和解脫。當然,你無憂無慮,就不必佛系,盡情享受你自己的人生就好。但,試問,有幾人能做到?

佛繫心理其實源於大家心底的焦慮。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寧靜淡泊,不去追求,給自己內心一個放逐山水的理由,佛系。佛的世界是空性的,四大皆空,一切皆因貪慾使心蒙塵,通俗的說,是欲望太多。就如同我們喜歡吃的美食,總是保持一種想吃的欲望,如果吃不到就會不適和難過。但,如果你的人生轉而追求隨緣隨性呢?苦也是一種體味,得不到也是一種體味,追求苦的體驗也是一種體味。繼而放下和讓心強大卻是活著的智慧。

真正的佛系是放下一切紛擾,接受自己的一切,好與壞,苦與樂,沒有分別心,順其自然,安住當下。

一些人的「佛系」則像是一種被動防禦,生活在物質世界中,婚姻、事業、物質條件等壓力把每一個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多人也想拼命掙錢,可是拼命就不一定能掙錢,工作始終996,存款不到5位數;長跑7年的熱戀,最終敗給了車子、房子。

於是很多剛開始努力拼搏有信念的人由於種種壓力,把動力都慢慢的化身成無奈,大家會在失敗前表示自己「不會在乎」,開始佛系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嚮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現實中慢慢成長。而真正的佛,是真正的放下,學會接受,也就是無論一無所有,或者在世間行乞,都一樣平靜喜樂。

沒有領悟到佛系真正的精髓,就不要輕言佛系人生。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你有欲望就有動力,能與欲望講和,就是佛系人生。切不可,打著佛系人生的口號,卻過著苦不堪言的糾結人生,那就不是佛系人生。

真正的佛系不是選擇一切隨緣,而是努力於過程,才能隨緣於結果。自己努力奮鬥過,不管結果如何,你都無怨無悔。

人生那麼長,總要用一段時間的不自由,不快樂,來換取剩餘人生的自由和快樂。佛系的人生需要認真堅持和努力,不談得失和結果,安住內心,世界就是最美好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小王子》讓我們如何定義佛系人生,現實的狼性人生
    《小王子》劇照佛系人生現在好多人避世,學古時道士《小王子》劇照佛系人生可能是我們需要的,是我們不能觸手可及的。生活的重擔,讓他們忘記,還有佛系人生的思考,修身養性的寧靜,生活有時候眷顧我們這些平凡忙碌的人,會給一塊糖,我們也會欣喜。活著也許就這麼簡單。
  • 佛系人生是怎樣的呢?
    佛系人生是怎樣的呢? 個人感覺,佛系人生是一種沉穩的慢生活狀態。 佛系人生認為一切認命不可逆!在生活中為自己的碌碌無為找藉口,認命,認為一切都已命中注定! 在現實中,做到不爭不搶!對任何事都保持一種看透的灑脫,不去計較名利得失,認為『』得到也是一種失去,失去也是一種得到!
  • 佛系人生
    這是當代人覺得震撼的,也是有些難以理解的,工匠水平竟然如此之高,材料資質竟然如此之高。 我想,工匠雲集莫高窟,或是被迫(皇權徵調),或是自願,但他們一旦從事這項事業,一定是具有發自內心的使命感,他們心中有佛,充滿著敬畏,也具有自豪感。 古人云:究天人之際。在工匠們看來,佛就是天。
  • 一個母親的崩潰:所謂的「佛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現在很多孩子都崇尚這種佛系的生活方式:怎樣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孩子,你是這樣的「佛系」青年嗎?佛系娃的這種「不爭不搶、一切隨緣」的價值觀念讓皮皮媽一度聯想到了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有時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麼叫做絕望。」「別灰心,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其中頹廢悲觀的人生態度正反映出了這個時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寫照,那就是:孤獨無力感。
  • 「佛系父母」 還是 「偽佛系父母」?在於父母自身的成長與覺悟
    好友的女兒上高中,像很多孩子一樣,喜歡拿著手機不放,作業攤在桌面上,眼睛卻在手機上,一看就是半小時。好友沒有去禁止,只是對孩子說:「如果這樣下去,怎麼實現你的目標啊?」於是女兒爽快地提出解決方案——去學校上晚自習。學校不準帶手機,晚自習三個小時都認真做功課,回到家玩一會兒手機,然後上床睡覺。一切安排都很有規律,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
  • 你還在佛系嗎?該怎麼看待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
    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的網絡流行一種佛系的生活態度,讓一些家長感到很苦惱。每到放假孩子待在家裡,讓家長們大倒苦水。很多家長一見面就是寒暄幾句,然後就往孩子方面拐。唉呀,你家孩子去學校了沒有,我家的孩子還沒去啊。不得了啊,你知道他在家都幹些什麼嗎?我真的是看到他就煩。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所謂「佛系」,就是指有也行,沒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對很多事兒的看開、看淡、不在意了。佛系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與其說是無欲無求,不如說是吃不到葡萄我也不說葡萄酸我不吃就是了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呢說得高深點叫佛系,說的更加直白一點就叫做喪、懶!是年輕人的一種面對壓力焦慮的一種常見的自我消解的方式。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萬法緣生,皆系緣分!佛說人生道理:蒼生難渡。佛說人生道理:人有劫你才幾劫?佛說人生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佛說人生道理:如果你不給自我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正因你自我的內心,你放不下。佛說人生道理:不好常常覺得自我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佛說人生道理: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我,你懂嗎?
  • 《三十而已》中最幸福的莫過於鍾曉芹了,佛系人生是否真的不好?
    為了在偌大的上海紮下根,她拼命地工作,整整八年,從一個職場小白蛻變成金牌銷售,但是工資過萬的薪水在寸金寸土、物價高昂的上海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三十歲的她背井離鄉,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沒有愛人。但同樣名牌大學畢業的鐘曉芹,她的人生態度相比較顧佳就佛系很多,上海本地戶口,從下被爸媽呵護長大 ,一畢業就結婚,有房有車,雖然感情之路受了些挫折,但最終也重歸於好,又有了依靠的港灣。可以說,她這大半輩子最大的挫折就是這段感情的創傷,但也是為了之後的感情升華做了鋪墊。
  • 「佛系」水果——釋迦果
    佛系?網絡上有一種流行詞稱之為:佛系人生,講的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隨緣的生活態度。難道標題上的釋迦果也是因為這種生存態度而佛系了嗎?實則不然,這裡的「佛系」二字講的是釋迦果那獨特的外表。何解?
  • 最愛佛系遊戲《旅行青蛙》:你的蛙給你帶了什麼禮物?
    最近佛系大火,不僅有「佛系少女」、「佛系生活」,現在連遊戲都有佛系了,沒錯就是日本有名的遊戲商Hit-Point出廠的大熱休閒遊戲——《旅行青蛙》。這種休閒遊戲在日本也稱「放置系」,就是放那裡不管都可以,但是相信我,你不會捨不得不管的。那為啥這款「佛系青蛙」這麼火呢?當然也有它火的道理。
  • 「佛系青年」的英文怎麼說?
    在後臺收到一個問題:您好,可以請教一下最近網上出現的「佛系」"道系"怎麼翻譯比較確切嗎?謝謝「佛系」 「道系」是流行文化中的新詞,在收到這個問題之前我並沒有聽說過它。通過搜索我了解到:「佛系」一詞首先出現在日本non-no雜誌,把「佛系男」的特點總結為:1. 依照自己的步調行動;2. 嫌戀愛麻煩 3. 不特別顧慮他人 4.
  • 佛系人生的必經的四個階段,看完沉默了
    佛系人生的依次四個階段:接受父母是平庸的人,接受自己是平庸的人,接受配偶是平庸的人,接受孩子是平庸的人。 我偶標準就三個要求:1、女 2、年齡不能大過我媽 3、如果覺得前兩條太苛刻還可以商量。我說你那麼多好朋友兩個怎麼夠?兒子:有人送給我我就回贈一個,再把他給我的送給別人,兩個我覺得都多了。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系英語要這樣說!
    「佛系」是這樣一種淡然的生活態度: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表情不悲不喜不會衰老、不撕不怒才能修身養性。佛系英語怎麼說?90後的佛系生活:手拿保溫杯,蹦迪帶護膝,啤酒加枸杞,破洞褲加暖寶寶……佛系乘客:給司機打電話說,你不要動,我來找你。
  • 如果覺得自己是好媽媽,陪孩子過一個暑假試試
    暑假有多可怕,當過媽的人最有體會,當全職媽的人體會更深。孩子上學上幼兒園的那些日子,雖然也是每天累成狗,但好歹每一到周五的早上8點到下午4點,我們是自由的啊。追追劇看看電影逛逛某寶某東,那種無拘無束的感覺,應該就是傳說中所謂的「佛系」媽媽吧。真的,要是沒有孩子,隨著外送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又能在家自給自足,宅個十年都不成問題。
  • 佛系青年的實質、成因和發展趨向
    關鍵詞:佛系青年;實質;成因;發展趨向佛系青年的起源與實質「佛系」和佛教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而是當今青年低欲望的反映,是藉助調侃方式戲謔人生的行為,折射了青年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情懷。很多人熱衷於過普通人的生活,不喜歡努力奮鬥,不熱衷於盲目購買學區房,任由自己的孩子自然成長,長大以後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人類社會的任何時代,都有很多看似不求上進、滿足現狀的「佛系」。在今天拼學歷、拼技能等的時代,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想單憑個人努力,實現「草根逆襲」,相比10年前或者20年前,難度增大許多。房價、教育、醫療、就業等,讓一些年輕人生活負擔加重、心理壓力增大。
  • 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心理學有依據!
    因此,女人們不妨嘗試一下「棄貓效應」,讓男人漸漸的變得離不開你。感情上,遇到不懂珍惜的人,不妨嘗試「棄貓效應」!為什麼需要「棄貓效應」我們都知道在愛情裡面,兩者並不是對等的,有時候你付出了三克的喜愛,對方並不一定能夠還給你三克,運氣好的時候,得到了回應,拿回來的遠遠超出預想,但是更多的時候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兩克的愛,談戀愛並不是對等交換,付出和真心也畫不上等號。
  • 被曝未婚生子、被嘲戀愛腦,28歲的吳倩為什麼這麼「佛系」?
    被曝未婚生子、被嘲戀愛腦,28歲的吳倩為什麼這麼「佛系」?近段時間,電視劇「扎堆」上,但《冰糖燉雪梨》還是以「高甜」取勝。無論是豆瓣評分,還是收視率,都是妥妥的一線好評。其實這部劇就是講述一對兒時的「歡喜冤家」長大後重逢相遇,之後又是英雄救美、互撩的輕鬆沙雕的戀愛小甜劇。
  • 5本佛系女主文,她溫和淡然,清冷無欲,卻被他熱烈的愛打動!
    佛系女主看破紅塵、看淡一切、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的人生態度,「無欲無求心無雜念」。你是不是佛系女子呢?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 , 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裡 , 不舍不棄;來我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