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抗戰神劇中「手撕鬼子」,現當導演欲重新定義抗戰劇

2021-01-07 騰訊網

戰爭題材劇《河山》開播前,作為新人導演的王新軍在微博髮長文,表示希望能夠重新定義「抗戰劇」,他還在文中笑稱自己是「抗戰神劇」本「神」。

身為演員的王新軍多年來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軍人家庭出身的他參演的影視劇基本上都是戰爭題材。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有新版《三國》中的魏延,還有抗戰武俠劇《抗日奇俠》裡的王牧風。

是的,後者曾被網友用來鬼畜、惡搞,被吐槽為「抗戰神劇」,而王新軍就是那個別人口中「手撕鬼子」的演員。

《河山》是王新軍第一次從演員進階導演,他的妻子秦海璐也身兼監製、主演兩重身份。

7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新軍再次提及了「雷劇」、「神劇」的話題。

陝西版「李雲龍」向《亮劍》致敬

王新軍在軍人家庭長大,他也曾是一名軍人,對戰爭題材有著天然的親切感。無論是來自家庭的耳濡目染,還是來自部隊的親身體會,這份軍人情結使他也更願意用生死情懷,去詮釋他自己對於生活中親情、愛情、友情、家國情等情義的認知。

13年前,王新軍參演了著名抗戰劇《歷史的天空》,在劇中飾演豆腐司令一角。和張豐毅、李雪健、于和偉、林永健等實力演員的合作令他印象深刻。直到今天,這部戲的創作氛圍依舊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部劇對我以後在劇組裡面的要求和標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遺憾的是,王新軍卻與之後同樣享譽盛名的抗戰劇《亮劍》擦肩而過。回過頭看,他很希望自己能夠拍出一部致敬《歷史的天空》和《亮劍》的一部抗戰劇,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認知來做出一部可以成為標杆式的作品。

《河山》的故事從西安事變講起,男主角是王新軍扮演的衛大河,他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楊虎城麾下的一個團長。演員一張口,陝西味道非常的濃重,衛大河性格直爽火爆,有一種陝西油潑麵的味道。也有觀眾因此將衛大河稱作是陝西版的李雲龍。王新軍說,衛大河相對來說是比較豐滿立體的人物,他更願意從這個人物身上體現中國人的「規矩」及鄉紳文化。

王新軍說,劇中出現的陝西方言、臊子麵、秦腔等地域元素,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這部戲更真實。「因為是西北人嘛,愛吃麵,秦腔也是一個古老的劇種。包括我們這戲裡有貼窗花、過年、元宵節等等氛圍的一個鋪排,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們這部戲的地域特色。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區的才越是世界的,在一部作品當中我想把這樣的理念和概念放到這部戲當中。」

獲封「雷劇本神」很意外,創作慣性導致雷劇產生

王新軍坦言,拍攝《河山》遇到了難處太多了。首先是環境和場景的還原。據悉,在製作層面,《河山》力求還原抗戰時期的真實場面,不論是戰地風雲還是社會圖景,都儘可能地做到貼近現實。在6個多月的拍攝中,劇組跋涉近4000公裡,走遍了山西14個縣市區取景,動用群眾演員近4萬人,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

這部劇的演員清一色的演技派。除了秦海璐和王新軍,還有李雪健和張嘉譯。

作為陝西籍的演員,這部充滿老陝味道的電視劇,沒有人比張嘉譯更合適。

而李雪健在《河山》中與王新軍飾演的是一對父子。他們結緣於《歷史的天空》,王新軍回憶,李雪健當時和他說過一句令他終身受益的話:「我現在想,到了這個年紀我要拍戲,我就要拍能夠留得下來的戲。」

他很感謝這十幾年來李雪健老師在藝術道路上對自己的幫助,也透露自己在籌備《河山》的過程中,衛父這個角色就是照著李雪健老師來寫的。

李雪健在現場拍戲時常有即興表演。尤其有一場戲是王新軍扛著兒子從垣上回來吃飯,最後李雪健就問:「你覺得他有點分量吧?」這是劇本裡邊沒有的。王新軍當時一愣,這個表情也保留在了戲裡,然後他接話說:「那肯定吧,這都是你和我娘的功勞」。

近年來,抗戰劇背負上越來越多的吐槽,「手撕鬼子」「子彈轉彎」這類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劇情令人瞠目結舌。聊到這個話題,王新軍提到了《抗日奇俠》,以及自己「雷劇本神」的稱號,接著他開玩笑說:「我也謝謝大夥,哈哈,能給我這麼高的榮譽,因為這是我在開拍前沒有想到的。」

「所謂的雷劇,就是說我們從創作開始時,可能就走入一種誤區之中。」王新軍說,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夠喜歡看抗戰劇,一些作品在處理上往往會選擇了更快的節奏,更戲劇化的情節。他提到,而抗戰劇的創作也存在模仿跟風的現象。比如我們所能想到的抗戰劇總是大同小異,緊張刺激的情節裡,總會有臥底,總會有叛徒,總會有大義凜然的人,也總會有卑鄙小人。「就是這樣一些創作當中的慣性,導致了許多所謂雷劇的產生。」

而抗戰劇恰恰是需要傾注更多心血與精力、付出更大人力物力財力、且相對來說比較沉重的題材。王新軍說,多年來,他參與創作了若干部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戰爭題材作品,對歷史、戰爭、藝術和家國情懷,也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這類題材不能因為陷入「雷劇」就不拍了,而是要繼續拍,把所謂「雷劇」拍成正劇、好劇。

【採寫】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劉長欣 實習生 林可依

【作者】 劉長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頻現:機槍800裡外打鬼子 褲襠藏手榴彈
    近年來,頻現於螢屏的抗日「神劇」呈現出一番「奇觀」:褲襠藏雷、手撕鬼子、單手掏心、石頭打飛機……這究竟是藝術創作,還是消費歷史和民族感情?  為求收視率雷人劇情頻現  盤點這些年來出現的抗日「神劇」,很黃很暴力很腦殘成為關鍵詞,道具舞美化妝表演之粗劣令其「雪上加霜」。劇中的主角紛紛跳出生理學、物理學原理的束縛,種種表現猶如「跳大神」。
  • 這4部抗日神劇,把觀眾「智商」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一直以來都是觀眾們非常喜歡的類型,因為這可以讓我們記住當年的抗戰史,也能讓我們認識到那些抗日英雄。而在抗日劇中,最受歡迎而且口碑最好的應該就是《亮劍》了,因為它不管是劇情還是真實度都非常好。
  • 85後演員佔據大半抗戰劇 劇方:能吸引年輕人
    「他們個個都是『抗戰專業戶』」,導演張健介紹,男一號周衛國的扮演者張若昀不僅在舊版的《雪豹》中飾演了同是抗戰英雄的周衛國的弟弟——劉志輝,更是在2011年的勵志革命劇《黑狐》中飾演男一號方天翼,在2013年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靂劍》中擔任主演飾嚴頌聲,雖然演員們的演出經驗也並不少,但是還談不上能夠在劇迷心目中可以叫得響的演員。
  • 媒體批評抗戰「神小說」
    《他穿越戰場變成鬼子兵》《抗日雄風中的妖孽》《我在夢裡連撕一個旅團》……在網絡上,軍事題材文學火熱,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但書名「雷人」、內容更「雷人」的原創網絡軍事小說也頻現一些網絡小說論壇,而且其中以抗日戰爭題材為主。
  • 九月螢屏開播抗戰劇 新版「周衛國」獲文章力挺
    除了正在熱播的《勇敢的心》將播至9月中之外,9月螢屏還將有一波接一波的抗戰劇接連來「報到」。  兄弟搭檔:《勇敢的心》  「千年男二」楊志剛終扶正  繼《將軍》、《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等劇之後,郭靖宇和楊志剛兄弟再度搭檔合作。
  • 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霸氣兇猛嗎?老兵怒道:純屬瞎扯
    相信說起抗戰神劇,朋友們多少都看過一些,那些擁有高超能力可以手撕日軍的荒誕劇情,或者可以不用填充子彈就可以一直砰砰連續射擊的神奇槍械我們就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普遍存在的抗戰劇情;那就是長相獨特的駁殼槍在劇中常常被八路軍雙手開工,像機槍一樣瘋狂掃射,而且能幾百米內精確射擊日軍。最近,有朋友在某軍事論壇的槍械性能討論帖中就問到:「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演繹的如此霸氣兇猛嗎?駁殼槍的戰鬥性能真的可以像割韭菜一樣放到日軍?其實不然,這裡有很多的錯誤地方。
  • 同樣是抗戰神劇,雷霆戰將被罵慘,為何燕雙鷹系列卻罵聲很少呢?
    近些年來,在網絡上關於抗戰神劇的題材可謂是越來越多,各種各樣「騷操作」讓你感到目瞪口呆,例如會爆炸的包子雷,會拐彎的子彈等,這些影片的導演們真的是腦洞大開,完全就是想怎麼演就怎麼演,一點兒也不尊重歷史,甚至有一種把觀眾當做傻子的感覺。
  • 《亮劍3》來襲,不一樣的偶像劇,平行宇宙中的抗戰劇
    8年抗戰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段難以輕易忘懷的記憶,但這段殘酷的歷史,需要的是客觀記憶,而不是過度弱化。 近幾年來影視劇作品當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抗日神劇,例如備受吐槽的神器包子雷。
  • 十大經典抗戰電視劇 經典不容錯過 你們都看過幾部?
    近年來「抗日神劇」層出不窮,像「手撕鬼子」「包子雷」等等簡直就是侮辱人的智商,非常不明白這種片子是怎麼過審的。下面我為大家挑選了幾部抗戰片,雖然都有些缺點,但是比起那些「抗日神劇」可要強的太多太多了。《紅色》這部劇講述一個上海小市民不停的為自己女朋友「擦屁股」從而與日本間諜頭子鬥智鬥勇的故事。看完後發現在劇中張魯一飾演的是個小市民,可是他卻擁有一流的軍事技能和間諜技術。
  • 同樣抗日:為什麼別人《血戰鋼鋸嶺》;我們卻「手撕鬼子」?
    《血戰鋼鋸嶺》的真實背景是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衝繩島戰役,這是美軍「跳島」攻日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在全民皆兵的二戰中,多斯因自己的信仰飽受屈辱還因此被告上軍事法庭,但他並不是怕死的慫包,在槍林彈雨中他拼死拯救一息尚存的戰友們,最終救出75名受傷戰友。
  • 2014電視劇收視率盤點 江蘇觀眾最愛抗戰諜戰劇_新華網
    究其原因,該榜單是以衛視聯播來計算總收視率,如此算來,「一劇兩星」時代,由四家衛視聯播變成兩家播,收視數據應該不會如從前來得那般好看。   業內解讀:「編劇」如魚得水,精品劇還找不著北   為何在央視和衛視等較好的平臺,其前十名的榜單上,抗戰劇缺席呢?業內人士「絕對敏捷」認為,抗戰類作品門檻最低,因此前幾年才出現雷劇扎堆的現象。
  • 抗日神劇大尺度情節不忍直視:寡婦被下藥自摸5分鐘 如AV片【組圖】
    近日關於抗戰神劇的議論又悄然四起,本來沉溺的話題如今又浮出水面,看到這個爭議網友們真是哭笑不得,不少網友看到再次被雷上天的抗日劇時,都覺得沒有節操,毀壞歷史。在看膩了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等抗日神劇標配劇情之後。終於,有一些抗日劇另闢蹊徑,為大家帶來了一陣清香的新風。哦不,是黃風。
  • 繼《瞄準》之後,又一部神劇誕生,《雷霆戰將》果然雷人
    近年來,各種神劇層出不窮,劇情越來越雷人,此前還驚動了廣電總局,發布了神劇禁令,像什麼手撕鬼子的神劇不允許在拍攝播出。但是總有一些神劇,一直在被禁止播出的邊緣瘋狂試探,例如目前正在播出的,而且熱播居高不下的諜戰神劇《瞄準》。
  • 同為抗戰劇,《雷霆戰將》笑料百出,這部劇卻為了真實火燒群演
    01《雷霆戰將》因劇情不合理遭下架《雷霆戰將》停播了,站在某個角度看,這部劇應該是近期熱度最高的一部劇,只是熱起來的原因有些尷尬。因為劇情中的某些設定,該抗戰劇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網絡上現在關於此劇的段子層出不窮,甚至讓人看了開懷大笑,很多段子都圍繞著髮膠兩個字。
  • 《雷霆戰將》下架,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該被整頓了
    劇中的王雲山與郭勳魁(高偉光扮演)曾是"死仇家",此中一個兩人相互"辯論"的排場,使人汗顏。在種種為難的排場之餘,劇中還不忘增進少許神話般的橋段,如高偉光扮演的郭勳魁穿梭在炮火連天的疆場中,果然能摩登的為他開發出一條路來,毫髮無損,主角更是驚惶失措,心不跳,非常多觀眾無奈的嘆息"英豪不是如許演的"。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此期間,除了幾部典型的抗日戰爭中真實事件改變的故事片,隸屬於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名下的中國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一大批抗戰題材的紀錄片和少量動畫片。而荷蘭著名導演伊文斯來華拍攝的《四萬萬中國人民》和美國導演弗蘭克·卡普拉來華拍攝的《中國的抗戰》則意味著中國的抗戰電影已經開始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電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 猛虎下山「手撕鬼子」,這部老虎當主角的抗日神劇爽爆了
    抗日歷史作為一個經久不衰的題材,一直以來都有各種抗日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和觀眾見面,拋開抗日神劇不說,中國經典抗日題材電影如《金陵十三釵》、《集結號》、《鬼子來了》等都被奉為經典;韓國電影如《鳴梁海戰》、《軍艦島》等也激烈控訴日軍無恥罪行。而韓國還有一部電影則用隱喻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 「抗日神劇」的末日到了!廣電總局:違背常理的抗日神劇不得播出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好消息: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相關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簡而言之,就是不得播出那些「抗日神劇」!看來,抗日神劇的末日到了!不得不說,這一決定確實是大快人心!雖說影視劇為了視覺效果,而做出一些誇張的改編是可以理解的,但那些抗日神劇就純屬於「胡編亂造」,篡改歷史。
  • [抗戰口證大搶救]98歲樂志雄:鬼子刺殺3歲孩童舉在槍頭遊街
    荊楚網訊 記者石倩 張競恆 實習生石洋俊  2014年7月7日,荊楚網聯合國內知名網站、BBS論壇正式啟動「抗戰口證大搶救」活動。該活動將歷時一年,面向全球徵集、公布侵華日軍暴行史料。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網友們的極大關注,網民通過荊楚網徵集專區上傳作品或郵寄實物,揭露日軍暴行,講述抗戰記憶。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最近有關抗戰影視劇的話題一度熱門起來,起因是一部新上映的電視劇《雷霆戰將》,其中許多不合理的情節遭到了觀眾的瘋狂吐槽。在電視劇中,我們的隊伍裝備精良,打擊日寇輕而易舉,讓人們感覺抗日戰爭打的實在太容易了。這種抗日神劇是嚴重違背史實的,是對抗日戰爭這段光輝歷史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