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霸氣兇猛嗎?老兵怒道:純屬瞎扯

2020-12-05 迷彩前沿

相信說起抗戰神劇,朋友們多少都看過一些,那些擁有高超能力可以手撕日軍的荒誕劇情,或者可以不用填充子彈就可以一直砰砰連續射擊的神奇槍械我們就不說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普遍存在的抗戰劇情;那就是長相獨特的駁殼槍在劇中常常被八路軍雙手開工,像機槍一樣瘋狂掃射,而且能幾百米內精確射擊日軍。

最近,有朋友在某軍事論壇的槍械性能討論帖中就問到:「外形奇葩的駁殼槍真如抗戰神劇中演繹的如此霸氣兇猛嗎?駁殼槍的戰鬥性能真的可以像割韭菜一樣放到日軍?其實不然,這裡有很多的錯誤地方。關於這個疑問,曾經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和第二次遠徵軍的抗戰老兵就回答過這個問題。

這位老兵在訪談節目中就非常生氣的說道:「這樣的嚴重脫離實際的抗戰神劇,我是一秒也看不下去。如果駁殼槍作戰那麼兇悍,抗戰用打那麼多年,那麼艱辛?八路軍能犧牲那麼多人?

駁殼槍誕生於1896年,在德國被稱為毛瑟C96軍用手槍。因其體積碩大,是普通手槍的2倍,握持不舒適,而且因其構造複雜,拆卸維護非常困難,在惡劣的戰場上,士兵根本沒有時間經常去給該槍械做保養,因此其故障率較高;最重要一點,該槍械射擊時經常槍口上跳,發射穩定較低,故而在歐洲,它從未被任何一個國家青睞。

日本侵華時期,由於受到日本運輸道路上橫加阻攔和國際上施壓,很多武器中國是無法買到的;而駁殼槍作為自衛武器,有幸未被日本列入武器禁運限制中,加上當時的中國,對德國製造,特別是毛瑟研發的槍械有著狂熱的喜愛,所以駁殼槍在當時被各大軍閥大量裝備,數量約40萬支,佔了毛瑟手槍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可以說,在日本侵華時期,中國使用駁殼槍是無奈之選,並不是它的作戰性能優異才使用。 因為到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期,該槍械基本上在軍隊非常少了,八路軍指揮官還會裝備一些,國軍中多數都是美國、英國和蘇聯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的作戰比較先進的槍械。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抗戰老兵告訴你
    被子彈打中之後還可以繼續戰鬥嗎?這個問題想必困惑著大家,許多人進來受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大家通常是看到一個人身中好幾槍,甚至被炮彈近距離轟炸過之後,依然沒有退縮,奮鬥在前線,更有甚者,實際上還和敵人一起拼刺刀並且還勝利了!這種事情可能嗎?
  • 同樣是抗戰神劇,雷霆戰將被罵慘,為何燕雙鷹系列卻罵聲很少呢?
    要說燕雙鷹系列的騷操作也是很多的,以一敵百不在話下,其中「我賭你的槍中沒有子彈」更是火爆網絡,但歸根結底,燕雙鷹系列與抗戰神劇有著很明顯的差別,三個原因一針見血。而一般的抗戰神劇中主演們幾乎都是新人,缺乏經驗演技尷尬,碰到雷人劇情時,觀眾們看著也尷尬。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2015年11月17日10:40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他曾在抗戰神劇中「手撕鬼子」,現當導演欲重新定義抗戰劇
    戰爭題材劇《河山》開播前,作為新人導演的王新軍在微博髮長文,表示希望能夠重新定義「抗戰劇」,他還在文中笑稱自己是「抗戰神劇」本「神」。身為演員的王新軍多年來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軍人家庭出身的他參演的影視劇基本上都是戰爭題材。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有新版《三國》中的魏延,還有抗戰武俠劇《抗日奇俠》裡的王牧風。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這4部抗日神劇,把觀眾「智商」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一直以來都是觀眾們非常喜歡的類型,因為這可以讓我們記住當年的抗戰史,也能讓我們認識到那些抗日英雄。而在抗日劇中,最受歡迎而且口碑最好的應該就是《亮劍》了,因為它不管是劇情還是真實度都非常好。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老兵:50米外斃敵已是痴人說夢
    老兵:50米外斃敵已是痴人說夢眾所周知,手槍是戰場上士兵大量廣泛使用的武器之一,手槍是一種短槍管的武器。早在一戰期間就已經作為人們使用的兵器之一。在1000年以前就已經有了手槍的雛形出現。它就是火器的槍,手槍在14世紀的意大就已經出現短槍了。可見手槍的歷史非常的久遠。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抗日神劇頻現:機槍800裡外打鬼子 褲襠藏手榴彈
    據了解,58集電視連續劇《來勢兇猛》由山東電視臺、北京完美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攝製。2014年12月頒發許可證。四川地面頻道改名《一起打鬼子》後播出。  對於網上熱炒該劇個別情節「大尺度、重口味」,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對此進行認真核查,認為該段情節確實存在問題,正組織重審全劇,將依法依規作出進一步處理。目前,該劇製作機構已被要求暫停發行播出。
  • 駁殼槍8大缺點,體積重量大,賣價達200大洋,為何受歡迎
    作者:忘情 在國產抗戰影視劇中,駁殼槍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國人對駁殼槍有著特殊的淵源,甚至在上世紀80年代催生了80式手槍這樣的產物。對駁殼槍的各種讚譽文章,如汗牛充棟。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70多年過去了,作為參與者,那些老兵,曾經的民族脊梁,他們還好嗎?王俊傑(已故),100歲,黃埔軍校畢業後便投入了抗戰。他與老伴持榮譽證書合影,老伴剛剛去世。餘柱海,91歲,93軍10師 28團2營5連1排1班,戰後一直務農為生。
  • 在天安門接受檢閱的抗戰老兵盧彩文(1/ 20)
    憶往日崢嶸歲月雖然抗戰勝利已經過了70個年頭,再說起往日崢嶸歲月,盧老依舊滔滔不絕。1942年,年僅16歲的盧彩文的家鄉雲南騰衝淪陷,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對保山的狂轟濫炸、以及散播瘟疫細菌等各種令人髮指的暴行。國難當頭,盧彩文投筆從戎,參加了黃埔軍校第19期大理幹訓團。
  •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4674600 2020-09-03 00:00:00.0 108歲甘肅籍抗戰老兵水青山昨日「歸隊」 2 437 甘肅新聞 http://www.lzbs.com.cn/zbxw/site2/20200903/A051599075702265_change_p18_b.jpg /enpproperty-->(資料圖片)張鵬偉
  • 小江軍科技:寒冬慰問抗戰老兵 真情傳遞溫暖人心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伍雪梅 王梅 綿陽報導)四川小江軍科技有限公司每月開展一次團建活動,在豐富員工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也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合進來,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小江軍銘記歷史,十月團建組織觀看電影《金剛川》,十一月的團建更是格外的有意義——"慰問抗戰老兵
  • 92歲抗戰老兵被搶劫,心酸落淚……
    一位92歲高齡的抗戰老兵,這個曾經將日本侵略者按倒在地的身軀,卻被自己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和平社會養育出來的敗類按倒在自家的床上,並搶走了他賴以生計、賴以活命的一生積蓄約一兩萬元現金,何其的瘋狂、何其的喪心病狂!
  • 郭智義:抗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記歷史,一個崛起的民族不能沒有脊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抗戰老兵郭智義的家中,一同回首當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翻開那永不褪色的記憶。 郭智義,沂南縣南左泉村人,1928年出生,1944年參軍。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李聖言生前同戰友聊天12月1日下午,曾在抗戰中成為日偽軍「噩夢」的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走過人生的第103個歲月後,在成都安詳離世。「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全國各地誌願者來祝壽
    濮陽這位抗戰老兵114歲了!……11月29日,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前往南樂縣,為河南680位抗戰老兵中的老大哥盧喜才祝壽。因為盧喜才的姐夫是冀魯豫軍區二區區長,所以,在盧喜才積極投身抗戰時,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懷疑是共產黨派來的臥底,被抓走關押。審訊期間,盧喜才接連數日被毒打施以酷刑,以致遍體鱗傷無法行走,家人抬著他離開了抗日獨立團。身體的傷痛、命運的坎坷並沒有磨滅盧喜才的愛國熱情。把傷養好後,盧喜才投奔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繼續參加抗戰。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用摺紙剪紙作品祈願和平
    9月1日下午,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沂南縣界湖街道南村社區會議室內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會談之後,高卓堂、朱有芹和榮獲了臨沂市首屆「沂蒙最美退役軍人」的李鳳德一起,用紙摺疊和平鴿,並展示寫有「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的剪紙作品,緬懷先烈,祈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