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抗戰影視劇的話題一度熱門起來,起因是一部新上映的電視劇《雷霆戰將》,其中許多不合理的情節遭到了觀眾的瘋狂吐槽。在電視劇中,我們的隊伍裝備精良,打擊日寇輕而易舉,讓人們感覺抗日戰爭打的實在太容易了。這種抗日神劇是嚴重違背史實的,是對抗日戰爭這段光輝歷史的褻瀆。劇中,我軍清一色裝備捷克式輕機槍衝鋒的畫面,實在是叫人不可忍!事實上,當時我軍的裝備是很差的,槍械基本都是「萬國牌」,連基本的步槍都做不到統一,更別說輕機槍了。真應該讓那些神劇導演們看看下面這些記錄抗戰歷史的老照片,看看真實的抗戰是什麼樣的。
動不動就是機槍衝鋒
在1944年戰爭正如火如荼的中國,美國記者哈裡森.福爾曼克服了重重困難,從重慶曆盡千辛萬苦步行到了延安,並且對延安和華北革命根據地進行採訪,向全世界真實報導了由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艱苦條件下與日寇作戰,寫下了震驚世界的《北行漫記》,並且還拍下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
哈裡森.福爾曼和我軍戰士的合影
從美國記者哈裡森.福爾曼拍攝的一張照片中的細節就可以反應當時的八路軍和革命根據地的條件有多麼艱苦,很多輕武器愛好者很清楚,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輕武器裝備有多雜亂。當時出現在我國境內的輕武器多達上百種,使用年限不一,口徑不一,產地不一,在一支正規軍中輕武器都能多達十幾種型號,而八路軍的裝備就更加混亂了,通過美國記者哈裡森.福爾曼在晉綏根據地拍下的一張照片的細節,就可以反映出當年的抗日軍民條件有多麼艱苦。
哈裡森.福爾曼在晉綏革命根據地拍攝的民兵戰士,上圖可辨識的步槍有七把,六種不同型號
上圖是哈裡森.福爾曼在晉綏革命根據地拍攝的民兵戰士,上圖可辨識無大面積遮擋的步槍共有七把,但這七把步槍是六種不同的型號,令人震驚的是,雖然我們知道抗戰時期我國的軍事裝備是萬國牌,但也無法想到有如此雜亂,下面看小編從照片細節中依依向各位讀者介紹這幾種出現在照片中的步槍。
全圖左一和右二的民兵戰士背的是毛瑟98型步槍
在全圖左一和右二的民兵戰士背的是毛瑟G98型步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步兵的制式步槍,毛瑟G98型最大的外形特徵就是葉型標尺,740mm長的長槍管,全槍長度要比各位軍迷熟知的中正式和毛瑟1924標準型步槍及其仿製品要長一大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還處於軍閥混戰時期,大量歐洲剩餘的軍事裝備進入了中國,當時南方的軍閥曾進口過幾批毛瑟G98型步槍。可能這幾把毛瑟G98型步槍在長徵過程中被紅軍繳獲,後面交給了民兵戰士使用。
全圖左二和左三的民兵戰士背的是元年式步槍和遼十三步槍
在全圖左二和左三的民兵戰士背的是元年式步槍和遼十三步槍,元年式步槍是清朝末年向德國毛瑟公司量身定製的毛瑟槍,當時使用的7.92MM步槍彈後坐力太大,不適合當時中國人的體格,便要求毛瑟公司開發一種使用6.8MM步槍彈的毛瑟步槍,元年式步槍的全槍長度和毛瑟G98型步槍差不多,但是元年式步槍可能是為了簡化生產工藝,該槍沒有採用標準的毛瑟式前槍管管箍,使用的是較為簡陋的前槍管管箍。元年式步槍大部分由廣東兵工廠生產,粵系軍閥曾大量裝備,左二的民兵戰士手中的元年式步槍可能也是在長徵期間被紅軍繳獲的。
元年式步槍
遼十三步槍是當時的奉天兵工廠結合毛瑟步槍和38式步槍設計的,其槍機使用的是毛瑟式槍機,但遼十三步槍的槍身更像是38式步槍,而且遼十三步槍還配有防塵蓋,圖中這支遼十三的防塵蓋已經遺失,遼十三步槍還有一個小的外觀特徵,在前槍管管箍下有一個小閱兵勾,用於在閱兵儀式中系帶旗幟,當時的奉天兵工廠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其生產的遼十三步槍不僅提供給奉系軍閥部隊使用,還向其他軍閥出售。
全圖左四和左五的背的是漢陽造和38式步槍
作為在抗日戰爭中出鏡率最高的漢陽造步槍和38式步槍,關於這兩把槍的性能就不多做介紹了,左四隻露出一小部分的固定彈匣是漢陽造步槍最明顯的外觀特徵之一了。全圖中左五步槍的槍機上大大的防塵蓋,橢圓型的槍栓柄一看就是38式步槍。
全圖最右側的戰士背的是一把FN1930步槍
FN1930步槍是比利時FN公司得到了毛瑟公司授權後生產的毛瑟1924標準型步槍,FN1930步槍憑藉FN公司出色的機加工能力,該槍射擊精度很高,槍管壽命也高,在抗日戰爭期間很受抗日軍民的歡迎,在我方軍隊中一般都將FN1930步槍交給實戰經驗和槍法較好的老兵使用,FN1930步槍也是抗日期間數量最多的進口步槍之一。FN1930步槍的外觀特徵就是採用了全包圍護木,前槍管管箍後的槍管上也有護木包裹,顯得該槍比其他的步槍要粗壯一些。
FN1930步槍
哈裡森.福爾曼拍下的這張珍貴的照片真實反映了當時抗日革命根據地的條件是多麼艱苦,革命先輩在困難條件下靠著滿腔熱血與日寇戰鬥,這份精神值得我們牢記與傳承。尊重史實才是對抗戰最大的尊敬,抗戰影視劇帶給觀眾的不應該只是「殺鬼子」的快感,而是我抗日軍民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仍舊頑強不屈的民族意志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