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10月18日電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怎樣開始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這都是最讓人感興趣,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目前為止,科學屆普遍認為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生命源於海洋。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那麼,這些石花是怎麼形成的呢?5億年前,海洋中生存著單細胞生物——藍藻,藍藻具有趨光性,喜愛追逐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風力小,海浪小,氣候相對穩定,藍藻的生命路徑和活動軌跡得以保留。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化石,於是就有了「石上生花」。這些疊層石「花紋」橫切面多是圓形,縱切面是圓柱形。根據研究,「石中花」真實講述了五億年前重慶氣候狀況。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酉陽是重慶「有氧」的起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提升對於動物出現和生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現在我們生存環境空氣含氧量基本在21%,而5億年前推斷僅有14%-15%左右。而疊層石釋放出大量氧氣,逐漸提升了地球上動物的「宜居性」,在疊層石出現之前,重慶的大氣含氧量低,並不適合動物繁榮發展,幽藍的淺海裡,沒有多少生命跡象,相比今天的海洋十分的冷寂。藍藻等低等微生物在不斷生長、不斷沉積,慢慢地,疊層石開始形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大氣的氧氣含量開始増加,生物逐漸增多,海洋開始繁榮了起來,由此揭開了重慶生物演化的恢弘篇章。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從目前化石證據來看,整個重慶及周邊地區的氧氣含量應該從酉陽開始逐漸升高的,從此以後重慶進入了有氧時代直至今天。不過,隨著呼吸氧氣的海洋動物逐漸增多,海洋開始喧器了起來,而疊層石卻默默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們生存過的痕跡卻一直保存在海洋當中,後來經過滄海桑田來到了我們眼前。按照「將今論古」的原則,酉陽大面積的疊層石,可以推斷約5億年前,酉陽乃至重慶已經就屬於亞熱帶氣候了,這裡曾是溫暖溼潤的淺海地區。
疊層石改變了地球演化歷史,正是由於疊層石,讓地球大氣氧氣含量急劇升高,為生命演化打下基礎,且對於恢復古地理、古環境與古氣候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疊層石穿越五億年來到了今天,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古氣候演變的奧秘,當地政府充分挖掘和保護這一遺址,並將之與石漠化治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打造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並以「地球日記,石上生花」作為廣告語。目前景區已正式開園迎客,遊客們可以實地探尋古氣候封存的氣候密碼了。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