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一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被揭開!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那麼,這些石花是怎麼形成的呢?5億年前,海洋中生存著單細胞生物——藍藻,藍藻具有趨光性,喜愛追逐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風力小,海浪小,氣候相對穩定,藍藻的生命路徑和活動軌跡得以保留。
-
重慶酉陽發現大面積寒武紀疊層石
,發現了面積約1.8平方千米的寒武紀疊層石。據悉,去年10月酉陽後坪鄉也曾發現疊層石,而此次發現是重慶境內的第二次發現。張鋒告訴記者,這是改變地球演化歷史的一種化石,正是由於疊層石的出現,讓地球大氣氧氣含量急劇升高,為生命演化打下基礎。且對於恢復古地理、古環境與古氣候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酉陽疊石花谷10月26日正式開園
在重慶酉陽,有一個即將在10.26日正式開園的景區,名曰「疊石花谷」。在這裡,就有一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盛開的美麗花兒,叫做石花。據說,只要看著這些美麗的石花,心中默默地祈禱,便能實現心中美好的願望。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實際上,這些石花是留存了5億年之久的寒武紀時期的疊層石。朵朵漂亮的石花,見證了一場壯麗的地球變遷史。
-
5.4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謎底揭開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中英俄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氧氣含量是控制寒武紀大爆發進程的最關鍵因素。相關成果於2019年5月6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地球科學》。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胡玉梅實習生徐可文/攝動物並非突然爆發出現,氧氣含量是「密鑰」5.4億年前,各種動物「突然」爆發式出現,這被古生物學家們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通過多年研究,朱茂炎團隊揭開了謎底:地球上的動物並不是「突然」爆發式出現的,而是經歷了幕式演化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氧氣含量是幕後操盤手,控制著大爆發進程。
-
探訪雲南帽天山化石地 原來5.3億年前蟲子長這樣
1984年被發現後,便撬開了地下5.3億年前地球生命演化事件的面紗,揭開前寒武紀生物世界的奇觀。右圖為早寒武世丘疹光楊蟲。一直以來,寒武紀被確定為顯生宙的起始,即從寒武紀開始地球上有了「看得見的生命」,因此這裡的化石很多種類代表了動物的老祖宗基群。隨後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帽天山因形如一頂草帽而得名,就這樣一座不為人知的小山包,卻暗藏著生命的演化密碼。
-
平山深山驚現恐龍化石?原是16億年前疊層石
1983年在山西天鎮和河北陽原發現恐龍化石,經5年發掘採獲各類恐龍化石2300餘件。研究證實,那是世界罕見的晚白堊世(6500萬年前)的一種新的恐龍動物群。其中,大型蜥腳類恐龍不尋常華北龍(長近20米,高約5米),不僅為新的屬種,且為一新科;甲龍類的楊氏天鎮龍也為一新屬種。這一突破性的新發現,對我國特別是北方生物地理區、古環境及地殼的構造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會講話的「石中花」 透過五億年疊層石探尋古氣候的奧秘
「地質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原則是將今論古,通俗的講就是今天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通過酉陽大面積的疊層石,可以推斷大約五億年前,酉陽乃至重慶已經就屬於亞熱帶氣候了,這裡曾是溫暖溼潤的淺海地區。」張鋒解釋道。沈中 拍攝據張鋒介紹,疊層石廣泛分布在酉陽縣境內,而在板溪一帶疊層石覆蓋範圍超過2平方公裡,是南方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疊層石文化。沈中 拍攝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沈中 拍攝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超算「天河二號」發現5億年前的地球物種演化秘密
即使是最資深的古生物學家,對地球的歷史也知之甚少。在化石記錄殘缺不全,測年技術又不夠精確的情況下,我們想要弄清楚數億年之前發生的事件是極其困難的。即便如此,對地球生物演化過程的探索仍然吸引著古生物學家,尤其是生物複雜性迅速發展和幾次物種大滅絕等獨特時間點,例如古生代的二疊紀和寒武紀。
-
重慶酉陽再次發現寒武紀疊層石 堪稱中國南方之最
昨日,酉陽縣古生物調查組在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面積約1.8平方千米寒武紀疊層石。這是繼去年10月該縣後坪鄉之後,重慶境內第二次發現。 「這次發現疊層石的規模,以成片石林形式出現,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重慶二零八地質遺址保護研究院張鋒博士表示。
-
災難推動生物演化:6億年前,雪球地球後出現複雜生命體
(PS:目前正在長期更新地球演化系列文章,歡迎大家關注。)一、 雪球地球事件在距今7-6億年前,地球經歷了長時間的極寒狀態,在這個期間,地球溫度極低,厚厚的冰蓋幾乎覆蓋整個地球,這讓地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打雪仗用的雪球一樣,因此被稱為雪球地球。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
看起來栩栩如生,被封存的生物像是睡著了一樣,穿越千萬年、甚至是億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眼前,所以琥珀是昆蟲、小型生物考古的聖杯。這種生物和地球上現存的介形蟲有著十分親密的聯繫,屬於甲殼類動物。它們的體型也十分微小,有些肉眼很難分辨,有些像米粒一樣。但琥珀中發現的這種生物生活在一億年前,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人員為其取名為Myanmarcypris hui。
-
90載化石研究探索5億年生命演化奧秘
1929年的一個冬日,北京周口店「第1地點」古人類發掘遺址,時年25歲的裴文中捧起了一個距今約50萬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揭開了世界古人類研究的新紀元。這件被稱為「北京人」的頭蓋骨化石,由於確立了「直立人」在人類演化歷史中的地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也自此肇始。
-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 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那時的東北,溫暖潮溼賽江南 5000萬年前的撫順,氣候溫暖潮溼,森林裡,水杉高大衝入雲霄。搖蚊大膽地卿卿我我,小蟑螂萌萌的,還沒有睜開矇矓的睡眼……它們還沒緩過神,就被樹脂包裹,被牢牢固定,變成了琥珀的一部分。
-
安吉杭垓驚現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天書」
原標題:安吉杭垓驚現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天書」 經歷了4億多年的等待,通過專家近四年的野外考察和論證,今天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浙江省安吉縣杭垓地層剖面是一部研究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的「天書」。
-
【1024·發現】不明覺厲!河北出土的1.6億年前化石 揭開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秘密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1.6億年前的化石,揭開了哺乳動物聽覺器官的演化之謎,證實了與恐龍同時代的賊獸已具備哺乳動物中耳結構。
-
視野 地球已知最古老化石出土,37億年前地球或許就有生命
近日,Nature發表的文章顯示,研究者發現37億年前的化石,打破了之前34.8億年的化石記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團隊在4351件化石標本中,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軀體化石庫。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軀體化石庫據了解,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重大裡程碑事件一起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而要破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必須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20世紀初至70年代,加拿大寒武紀中期5.08億年前的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中軟軀體化石生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在古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中長期「獨領風騷」。
-
浙江安吉發現地層"天書":記錄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
中新網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 王逸飛 通訊員 陳毛應)18日,全國地層委員會25名專家在浙江省湖州市確認,位於當地安吉縣的杭垓剖面,揭示了4.44億年前較深水相的底棲生物群落面貌,為研究海綿生物演化揭開了一個重要窗口。專家將其喻為地層「天書」,在此基本可以領略地球演變史全過程。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右為現代類群):a和b:抱握器;c和d:卵的橫截面;e和f:精子泵;g和h:介形蟲的精子;i和j:半陰莖;k和l:介形蟲精子細節結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