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吉杭垓驚現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天書」
經歷了4億多年的等待,通過專家近四年的野外考察和論證,今天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浙江省安吉縣杭垓地層剖面是一部研究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的「天書」。
從2012年開始,浙江省地質調查院和中國科學院資源地層學與古地理學重點實驗室的合作研究,發現安吉縣杭垓鎮山崗上、繅舍村和竹塢口屬奧陶統赫南特階下揚子區標準剖面,11月15日——17日,全國地層委員會又組織25名專家證齊集安吉進行分析研究和野外現場考察,一致認為,安吉杭垓剖面揭示了4.44億年前較深水相的底棲生物群落面貌,其中豐富的海綿生物群為研究海綿生物演化揭開了一個重要窗口,也為該階段該時期的冰期事件和生物大滅絕事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時間標尺,是我國的立典參照剖面。專家們比喻為說,這裡是一部地層「天書」,各國科學家可在此盡情探尋奧秘。
地球已有49億年歷史,記錄地質年代的全球地層年表,如同年、月、日一樣,依次分為宙、代、系、統、階5個不同層次。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奧陶紀是古生代的第二紀,而赫南特階是指奧陶紀末不到200萬年的一段地層,記錄了世界地質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這段地層時限很短卻極具研究意義,分為上、中、下三個層級,安吉杭垓地區的地層剖面屬上奧陶赫南特階,這個亞階的重要性在於它在地層序列上處於奧陶系的最頂部,記錄了全球奧陶紀末期的生物集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院士陳旭認為,杭垓剖面共發現了6個連續的筆石帶和三葉蟲、幾丁蟲、海綿動物、腹足類、腕足類、頭足類等門類化石,證明在4億多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海洋,而後一場突發地質事件逆轉了這些海洋動物的命運,造成它們群體滅亡。
「化石相當於歷史書裡的文字,詳細記錄了地史中發生的一切。」陳旭院士說,通過地質學家的研究,他們認為在奧陶紀時期,安吉一般都屬於淺海區,充足的陽光和豐富的營養,使得漂浮生活的筆石,固著海底或在海底爬行的三葉蟲、殼相生物群等大量生物生存。
在奧陶紀末期,氣溫驟升驟降,這些海洋生物沒能躲過這一劫。它們死後被沉澱的泥沙覆蓋,漸漸石化。又過了億萬年,地球地質構造運動中,安吉地區被抬升為高山,這些含著化石的巖石露出地面,逐漸被人們發現。
全國地層委員會主任壽嘉華說:「作為全球標準層型剖面的湖北宜昌王家灣上奧陶統赫南特階的沉積厚度只有70釐米,而安吉杭垓剖面赫南特階沉積厚度為363米,沉積序列更加完整,不僅如此,安吉層型剖面地層中發現有發育豐富的海綿化石,且與筆石帶相伴,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國際上也非常罕見,糾正了前人認為該類型生物在晚奧陶世赫南特階早期滅絕事件就消亡的認知,表明其延入至赫南特階末期,同時表明研究區當時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古地理環境,對古生物學、生物古地理學和演化石古生物學研究有著標誌性的意義,通俗地說,在安吉走一圈,基本上可以領略地球演變史的全過程。」
安吉杭垓剖面為全國地層學對比研究提供了極佳場地,也是安吉寶貴的自然科學遺產,安吉縣正按照「積極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把地質遺蹟保護區建成集科學考察、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充分發揮其潛在的經濟價值。(通訊員:陳毛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