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杭垓驚現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天書」

2020-11-30 東方網

原標題:安吉杭垓驚現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天書」

經歷了4億多年的等待,通過專家近四年的野外考察和論證,今天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浙江省安吉縣杭垓地層剖面是一部研究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的「天書」。

從2012年開始,浙江省地質調查院和中國科學院資源地層學與古地理學重點實驗室的合作研究,發現安吉縣杭垓鎮山崗上、繅舍村和竹塢口屬奧陶統赫南特階下揚子區標準剖面,11月15日——17日,全國地層委員會又組織25名專家證齊集安吉進行分析研究和野外現場考察,一致認為,安吉杭垓剖面揭示了4.44億年前較深水相的底棲生物群落面貌,其中豐富的海綿生物群為研究海綿生物演化揭開了一個重要窗口,也為該階段該時期的冰期事件和生物大滅絕事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時間標尺,是我國的立典參照剖面。專家們比喻為說,這裡是一部地層「天書」,各國科學家可在此盡情探尋奧秘。

地球已有49億年歷史,記錄地質年代的全球地層年表,如同年、月、日一樣,依次分為宙、代、系、統、階5個不同層次。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奧陶紀是古生代的第二紀,而赫南特階是指奧陶紀末不到200萬年的一段地層,記錄了世界地質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這段地層時限很短卻極具研究意義,分為上、中、下三個層級,安吉杭垓地區的地層剖面屬上奧陶赫南特階,這個亞階的重要性在於它在地層序列上處於奧陶系的最頂部,記錄了全球奧陶紀末期的生物集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院士陳旭認為,杭垓剖面共發現了6個連續的筆石帶和三葉蟲、幾丁蟲、海綿動物、腹足類、腕足類、頭足類等門類化石,證明在4億多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海洋,而後一場突發地質事件逆轉了這些海洋動物的命運,造成它們群體滅亡。

「化石相當於歷史書裡的文字,詳細記錄了地史中發生的一切。」陳旭院士說,通過地質學家的研究,他們認為在奧陶紀時期,安吉一般都屬於淺海區,充足的陽光和豐富的營養,使得漂浮生活的筆石,固著海底或在海底爬行的三葉蟲、殼相生物群等大量生物生存。

在奧陶紀末期,氣溫驟升驟降,這些海洋生物沒能躲過這一劫。它們死後被沉澱的泥沙覆蓋,漸漸石化。又過了億萬年,地球地質構造運動中,安吉地區被抬升為高山,這些含著化石的巖石露出地面,逐漸被人們發現。

全國地層委員會主任壽嘉華說:「作為全球標準層型剖面的湖北宜昌王家灣上奧陶統赫南特階的沉積厚度只有70釐米,而安吉杭垓剖面赫南特階沉積厚度為363米,沉積序列更加完整,不僅如此,安吉層型剖面地層中發現有發育豐富的海綿化石,且與筆石帶相伴,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國際上也非常罕見,糾正了前人認為該類型生物在晚奧陶世赫南特階早期滅絕事件就消亡的認知,表明其延入至赫南特階末期,同時表明研究區當時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古地理環境,對古生物學、生物古地理學和演化石古生物學研究有著標誌性的意義,通俗地說,在安吉走一圈,基本上可以領略地球演變史的全過程。」

安吉杭垓剖面為全國地層學對比研究提供了極佳場地,也是安吉寶貴的自然科學遺產,安吉縣正按照「積極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把地質遺蹟保護區建成集科學考察、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充分發揮其潛在的經濟價值。(通訊員:陳毛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浙江安吉發現地層"天書":記錄5億年前海綿生物演化
    中新網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 王逸飛 通訊員 陳毛應)18日,全國地層委員會25名專家在浙江省湖州市確認,位於當地安吉縣的杭垓剖面,揭示了4.44億年前較深水相的底棲生物群落面貌,為研究海綿生物演化揭開了一個重要窗口。專家將其喻為地層「天書」,在此基本可以領略地球演變史全過程。
  • 4.44億年前有群生物稱霸海底 南京古生物學家在浙江安吉發現世界上...
    4.44億年前有群生物稱霸海底 南京古生物學家在浙江安吉發現世界上最豐富的海綿動2017-02-10 09: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現代快報        瀏覽量: 3048 次 我要評論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在距今大約40億年前,但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生物是人類的祖先,這是因為當時的細菌可以隨意交換基因。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生命剛剛誕生不久,還沒有完整的形態,身體內的基因隨時會流浪,所以當時的海洋相當於大型的基因粥。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所有生物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是luca,雖然它不是地球上第一個生命,但它是當時唯一併且仍有後代的生物。而luca出現在距今38億年前。最早的細菌都屬於原核生物,也就是沒有成型的細胞核,具有成型的細胞核的生物被稱為真核生物,人類就屬於真核生物,而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現在距今14億年前,所以在14億年前,人類的祖先是一個真核生物。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luca」,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在距今大約40億年前,但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生物是人類的祖先,這是因為當時的細菌可以隨意交換基因。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當時生命剛剛誕生不久,還沒有完整的形態,身體內的基因隨時會流浪,所以當時的海洋相當於大型的基因粥。
  • 迄今種類最多海綿動物群被發現
    本報南京2月10日電(記者鄭晉鳴)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英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我國浙江省安吉縣發現了距今4億多年的安吉動物群。據悉,該動物群是迄今發現的蘊含海綿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化石群。
  • 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原標題: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日前渝陝交界地黃安壩景區遊客接待中心,有間房子的玻璃水箱裡用山泉水養著一株千年太歲,目前太歲不對遊客開放。太歲保養要求室內通風良好,嚴禁陽光直射,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儘量減少聲噪,不準用手直接接觸太歲,3天換一次水。
  • 災難推動生物演化:6億年前,雪球地球後出現複雜生命體
    (PS:目前正在長期更新地球演化系列文章,歡迎大家關注。)一、 雪球地球事件在距今7-6億年前,地球經歷了長時間的極寒狀態,在這個期間,地球溫度極低,厚厚的冰蓋幾乎覆蓋整個地球,這讓地球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打雪仗用的雪球一樣,因此被稱為雪球地球。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
  • 最新發現: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在5.5億年前,這些海底『樹葉』是一大類數量特別眾多、分布十分廣泛的生物。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億年前所處時期為前寒武紀末期和寒武紀時初期交界處,寒武紀(Cambrian)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42億年前—4.88億年。
  • 與4.4億年前大滅絕期間海洋生物的時空對話
    ——史前海洋底棲生物演化的一個傳奇腕足類赫南特貝--三葉蟲尖盾蟲動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億年前生活在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兩幕之間、已知地理分布最廣、延續時間最短的一個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群(圖1)。
  • 5億年歷史,水中大熊貓!曲靖這個地方驚現大量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
    富源縣國有十八連山林場驚現大量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  近日,在富源縣國有十八連山林場景觀池內驚現大量不明水生物,疑似「桃花水母」,目前,該林場正積極聯繫權威專家進行相關科學論證。水母體直徑1.5-2釐米,具有很多觸手,緣膜很厚,其水螅型階段僅有數毫米大小。桃花水母生活在清潔的江河、湖泊之中。生命周期由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階段組成。棲於淡水,故英文名淡水水母(Freshwater jellyfish)。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
  • 浙報整版|綠色發展有聲有色 安吉奮進在全域美麗的道路上
    湖州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而得名,生態是安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賦予了安吉強勁的發展後勁,並最終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2019年,安吉全面啟動建設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發展指數湖州市第一,成為省大花園示範縣創建唯一優秀縣。生態為基,全域共建。
  • 「海綿寶寶」亮相南京 地質學家揭秘古海洋奧秘
    「海綿寶寶」亮相南京 地質學家揭秘古海洋奧秘  【解說】動畫片《海綿寶寶》深受孩子們喜愛,而現實版的 「海綿寶寶」更為奇特。2月9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集中推出海底生物海綿化石、鱟等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揭秘億萬年前海洋多彩的世界。
  • 超算「天河二號」發現5億年前的地球物種演化秘密
    在化石記錄殘缺不全,測年技術又不夠精確的情況下,我們想要弄清楚數億年之前發生的事件是極其困難的。即便如此,對地球生物演化過程的探索仍然吸引著古生物學家,尤其是生物複雜性迅速發展和幾次物種大滅絕等獨特時間點,例如古生代的二疊紀和寒武紀。這些研究對於我們了解生命起源、輻射和演化,以及地球生態系統的建立和演化都有著重大意義。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形生物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14億年前大氣氧含量為現今水平4%
    14億年前大氣氧含量為現今水平4% 足以維持海綿等早期動物生存 2016-01-06 中國科學報 潘希 這樣的氧含量足以維持海綿等早期動物的生存,也足以使得產氧光合作用生物大量發育,為黑色頁巖發育提供有機質來源,從而突破了長期以來認為中元古代缺乏烴源巖發育基礎的認識,為我國中新元古代地層油氣資源潛力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相關成果1月5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元古代是地球演化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也是地球環境從低氧到富氧、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轉化的過渡期。
  • 中國時裝周驚現Moschino海綿寶寶同款【圖】
    中國時裝周驚現Moschino海綿寶寶同款【圖】 2014-10-29 13:25:25 來源:新浪時尚   2014年10月26日訊,中國國際時裝周T
  • 一隻5億年前的「蝦」
    來源:科技日報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生物,人類祖先是「樹葉」?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生物,人類的祖先難道是「樹葉」?這次是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的,一共發現了4種外表跟樹葉一樣的古生物,那麼為什麼幾種「樹葉」的生物會讓科學家重視呢?億年了,而且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