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日前渝陝交界地黃安壩景區遊客接待中心,有間房子的玻璃水箱裡用山泉水養著一株千年太歲,目前太歲不對遊客開放。太歲保養要求室內通風良好,嚴禁陽光直射,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儘量減少聲噪,不準用手直接接觸太歲,3天換一次水。
此株太歲是重慶城口黃安壩景區員工劉德興在一山坡上發現的,高45釐米、周長65釐米、重7.5千克,通身銀白無雜質。
這些年在重慶發現的奇怪生物,沒有最奇怪只有更奇怪:雙眼似人的蛇蜥、4億年前海底生物化石、暗穴內渾身螢光的兩棲生物……一起來回顧吧。
縉雲山發現奇怪生物雙眼似人後確認為蛇蜥
今年4月17日,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職工王二志巡山途中發現一條方形蛇,經重慶自然博物館黃永昭、西師附中羅鍵等兩棲爬行動物專家鑑定,該物種為脆蛇蜥,像黃鱔又像蛇。這條脆蛇蜥的背光滑無鱗片、黃褐色,頭上長著兩隻似人的眼睛,會四處爬行。「蛇與蜥蜴最大的區別在於,蛇沒有眼帘但是蜥蜴有。」羅鍵說。據了解,蛇蜥屬於蜥蜴目蛇蜥科脆蛇蜥屬,又稱為脆蛇蜥、土龍,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蛇蜥現在我國僅2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及臺灣省。
深夜小區突然有娃娃哭聲第二天發現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
今年2月,住在金鳳大廈小區某棟6樓的沈婆婆,突然聽到一陣娃娃哭聲從小區裡傳來。她來到窗邊,正想找出聲音來自哪裡,聲音卻突然消失了……第二天,小區清潔工在院子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生物。經過專家鑑定,這個奇怪的生物其實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大概有兩三斤重,因為在重慶市區不常見,所以才會讓大家覺得很奇怪。重慶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說:「很可能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是辦理了相關手續,還是可以人工養殖的。這條娃娃魚應該是主人家中跑出來的,或是主人不想要了扔出來的。」
重慶彭水縣鹿角中學發現4億年前海底生物化石
2014年8月,重慶彭水縣鹿角中學發現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化石群,此化石群距今已有4億年歷史。化石就位於學校教學樓前的廣場上。校長稱「修建教學樓時發現了這些化石,本來想打造成化石博物館,但由於資金不到位,我們只能把它建成一座花園,進行保護。」巨石上各種生物化石形態清晰可見。
市民黑暗洞穴發現奇特生物渾身螢光
去年,重慶奧特多探險隊在萬盛黑山谷一處山洞測繪時,在水潭裡發現了一種兩棲物種。這種洞穴生物生活在洞口以下約100米的深處,數量約20隻,大小不一,有扁平的頭部,眼睛沒有蛻化,四肢有點像幼年的青蛙,但是沒有蹼。身上有黑色的條紋,均勻分布著黑色的圓點,腹部圓點呈黃色,長著一條近似透明的大尾巴,放在手掌上能感覺到它分泌的黏液。尾巴比腿要粗壯很多。大家推測,這個大尾巴應該是它們的功能性器官,而不會像蝌蚪的尾巴逐漸蛻化。
重慶步行街驚現「夜行俠」——飛鼠
今年5月,九龍坡區楊家坪步行街的一棵銀杏樹上,有個小東西,棕褐色毛髮,臉上白色條紋,正趴在樹杈間一動不動,但是一跳就有2米多遠。後來市動物園相關人員來查看,獸醫周先生稱,這隻動物俗名叫飛鼠、飛狐,跳躍能力強,屬夜行動物,白天精神不好。飛鼠學名叫紅白鼯鼠,為松鼠科齧齒動物,因腋下長肉翅,跳躍時肉翅張開,近似滑翔狀而得名。尾長達四五十釐米,幾乎與身體同長,夜裡才出來活動覓食,以樹果、種子、嫩芽及昆蟲等為食,列入「三有」(有益、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動物名錄。
重慶發現神秘天書書中文字無人能識
周永樂家住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個愛好當地民族文化器物收藏的土家族生意人。2006年,周永樂到酉陽宜居鎮收購舊貨,無意中發現一本線裝的古書十分特別。這本書的紙張是武陵山區歷史上常用的「皮紙」,共20多頁,字跡工整有力,近似繁體字。但上面的字從封面到正文,周永樂竟然全都不認識,這頓時讓他傻了眼。細看之下,周永樂發現,在正文每個字的旁邊,還有一個不起眼的漢字,類似翻譯。周永樂認為:「現在大家公認的是,作為少數民族的土家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如果能解開這些在烏江流域發現的書上所寫的神秘文字,證實它們是土家族的文字,那麼將會是土家族文化中重大的發現,從而改寫我國少數民族史。」
原標題: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稿源:光明網
作者: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