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話的「石中花」 透過五億年疊層石探尋古氣候的奧秘

2021-01-15 中國天氣網

「地質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原則是將今論古,通俗的講就是今天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通過酉陽大面積的疊層石,可以推斷大約五億年前,酉陽乃至重慶已經就屬於亞熱帶氣候了,這裡曾是溫暖溼潤的淺海地區。」張鋒解釋道。沈中 拍攝

根據以往研究,疊層石生長受環境制約,多發現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附近風力小,海浪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藍藻的「痕跡」保留在疊層石上。沈中 拍攝

在提到這些「石中花」是如何形成時,張鋒分析道:「藍藻具有趨光性(或稱向陽性),喜愛追逐太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這樣長此以往的生命路徑導致疊層石『花紋』橫切面多是圓形,縱切面是圓柱形。」沈中 拍攝

據張鋒介紹,疊層石廣泛分布在酉陽縣境內,而在板溪一帶疊層石覆蓋範圍超過2平方公裡,是南方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疊層石文化。沈中 拍攝

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沈中 拍攝

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沈中 拍攝

「這些花紋就是疊層石區別於普通石頭的最主要特徵,」張鋒表示,這些疊層石形成於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而「石中花」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沈中 拍攝

俯瞰疊石花谷局部景致。白平 拍攝

預計今年10月2日將正式開園,屆時公眾可以親身感受五億年前疊層石的獨特魅力,實地探尋古氣候封存的氣候密碼。白平 拍攝

疊層石穿越五億年來到了今天,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它們的魅力,了解古氣候演變的奧秘,酉陽充分挖掘和保護這一遺址,並將之與石漠化治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打造「酉陽疊石花谷」景區。白平 拍攝

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教授級高工張鋒表示,這些疊層石形成於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而「石中花」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白平 拍攝

在我們生活中,石頭隨處可見,但是在重慶酉陽,有一些石頭卻不一般,它們是穿越五億年來到我們身邊的疊層石,也是目前南方最大的疊層石群。疊層石是反映古氣候最有力的印證,重慶億年前是什麼樣的氣候?這些「石中花」又有什麼含義?8月4日,「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考察團來到酉陽,實地探訪疊層石被「封存」五億年的氣候密碼。白平 拍攝

相關焦點

  • 酉陽發現改變地球演化的化石 揭開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
    記者從酉陽旅投集團獲悉,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石上生花」景象。這是改變地球演化的一種化石,正是由於疊層石的出現讓地球大氣氧氣含量急劇升高,為生命演化打下基礎,且對於恢復古地理、古環境與古氣候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疊石花谷景區實景圖。
  • 重慶一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被揭開!
    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那麼,這些石花是怎麼形成的呢?5億年前,海洋中生存著單細胞生物——藍藻,藍藻具有趨光性,喜愛追逐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風力小,海浪小,氣候相對穩定,藍藻的生命路徑和活動軌跡得以保留。
  • 大自然的博物館 聽得見的疊層石
    在遙遠的二十二億年前,它曾經積極參與了地球的演化。正是它的出現,使地球充滿生機。另外,地質學家根據它竟然能推斷出當時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與現在不同。一塊小小的石頭蘊藏著這樣的秘密,是不是激起了您的好奇心?那麼接下來,我將帶您了解其中奧秘。二十多億年前,地球一片荒蕪,極少有生命跡象。但是,在清澈的淺海裡就生活著一種低等的藍藻類生物。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從地球產生到今天,幾十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發生了哪些變遷?那些地球誕生之初出現的生命今天還能找到嗎?這許多的問題,都是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在追尋的內容。想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科學家們數年如一日的研究,方才窺得一斑。今天我們就走進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疊層石,透過這種古老的生物化石,窺一窺地球的秘密。
  •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的
    從地球產生到今天,幾十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發生了哪些變遷?那些地球誕生之初出現的生命今天還能找到嗎?這許多的問題,都是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在追尋的內容。想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科學家們數年如一日的研究,方才窺得一斑。今天我們就走進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疊層石,透過這種古老的生物化石,窺一窺地球的秘密。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原標題: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 原是16億年前疊層石
    龐教授解開了謎團:「這不是化石,但它比動物化石要早得多,因為它距今已有16億年之久,是形成於中元古界的『疊層石』。」■龐教授指出這塊是典型的疊層石。之後聽說有車來拉過幾次石頭,2016年7月發生洪災,這條石土路被突襲而至的洪水衝毀,路完全沒了,只剩下無數的石塊,別說爬山,就是通過這長長的石堆前進到山腳都很困難,這才擋住了一些有意前往山頂採石的人。」康先生說,但即便如此,最近他發現又有人悄悄上山,對這些含有「化石」的石塊進行破壞性開採。「我曾經上去過,路比較難走,但看到的景象令人震驚。如果真是成片的化石,它會是什麼動物的化石?
  • 季維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
  • 石家莊深山 現16億年前疊層石 什麼是疊層石?
    之後聽說有車來拉過幾次石頭,2016年7月發生洪災,這條石土路被突襲而至的洪水衝毀,路完全沒了,只剩下無數的石塊,別說爬山,就是通過這長長的石堆前進到山腳都很困難,這才擋住了一些有意前往山頂採石的人。」康先生說,但即便如此,最近他發現又有人悄悄上山,對這些含有「化石」的石塊進行破壞性開採。「我曾經上去過,路比較難走,但看到的景象令人震驚。如果真是成片的化石,它會是什麼動物的化石?
  • 「疊層石」遠古時代生物首次成功改造自然的標誌
    直到地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古老的生命形態—層疊石,層疊石最初是由一些單細胞的藍細菌構成,單細胞的藍藻捕獲水中沉積物膠結,聚合成一種碳酸鹽沉澱機構,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捕獲的水中的沉積物,疊層石就會生長,這就是人們驚異的會生長的石頭,隨著疊層石的長大藍細菌也會不斷的繁殖,然後依附在上面。
  • 天津薊縣疊層石地質公園近期將接待遊客
    中上元古界鐵嶺地區疊層石公園位於鐵嶺子村西山。    新華網天津12月8日電 目前,天津薊縣正在加緊建設中的鐵嶺疊層石地質公園接近收尾,近期將向社會開放。據介紹,中上元古界是袒露在薊縣城北府君山至下營鎮常州村的標準地層剖面,全長25公裡,記載距今18.5億至8億年的地質演變史,被譽為「世之瑰寶」和「大地史書」,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 院士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建立的「蛇綠巖型(羅布莎型)金剛石」為世界開啟了研究深地幔物質和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 經 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他建立的「蛇綠巖型(羅布莎型)金剛石」,為世界開啟了研究深地幔物質和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深地探測要把握地球動力學研究這一核心「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當前重要的科技創新戰略,實施這一戰略要有方向和重點,我認為探尋地球動力的來源和內部運行機制是必須要把握的核心。」
  • 山西五臺山發現23億年前巨型疊層石
    新華網太原8月29日電(記者葉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地質專家李江海日前在山西五臺山南臺山麓考察時發現一塊23億年前的疊層石。  這塊球狀碳酸鹽巖石體量達450cm(直徑)×500cm(高度)左右,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已知規模最大的疊層石。
  • 陝西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洛南疊層石
    隨著季節的變化、生長沉澱的快慢,形成深淺相間的複雜色層構造,疊層石的色層構造,有紋層狀、球狀、半球狀、柱狀、錐狀及枝狀等。小秦嶺地區中元古界地層中疊層石的大規模發育,對於認識華北地層區元古界地層形成環境有著重要意義。上部陳家澗組潮間-潮下-淺灘沉積相中的交錯層理、潮汐層理、水平層理、沙紋層理、波痕、板狀交錯層理等十分清楚。
  • 陝西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洛南疊層石
    疊層石,是由藻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的鈣、鎂碳酸鹽及其碎屑顆粒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隨著季節的變化、生長沉澱的快慢,形成深淺相間的複雜色層構造,疊層石的色層構造,有紋層狀、球狀、半球狀、柱狀、錐狀及枝狀等。中國疊層石十分豐富,北方中元古界白雲巖、白雲質灰巖及灰巖中普遍產出;在南方新元古界震且系上部白雲質灰巖及桂質內雲巖中亦有出產。
  • 九江市第十一中學開展「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玉文報導:為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加深其對人體構造及相應功能的了解,提高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及準確度,樹立科學學習的方法,12月11日,九江市十一中組織同學們來到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
  • 探尋水的奧秘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尋水的奧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有些雪花甚至會有6條對稱線,原因在於水分子晶體存在氫鍵。當水結冰時,連在一起的水分子就會結晶形成六邊形顯微結構,六邊形的每個頂點上都是兩組氫氧原子對連到一個氧原子的兩邊。結冰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水分子加入到這個顯微結構中,導致顯微結構分別在它的六個方向擴展,最後形成了雪花。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東崑崙阿尼馬卿和西崑侖庫地蛇綠巖組合為建立高原北部古板塊體制的演化作出重要貢獻建立的「蛇綠巖型(羅布莎型)金剛石」為世界開啟了研究深地幔物質和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興趣和人才他呼籲要善於發現人才靠大項目培養人才以更好地服務和支撐自然資源管理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 經 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 江蘇:徐州賈汪將建造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
    中國園林網1月18日消息:徐州市賈汪區申報的疊層石地質公園日前順利通過省專家組評審,省國土資源廳下文批准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建設資格。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位於大洞山風景區內,包括蘆山、黃山、大京山三座疊層石山,其中蘆山、黃山總體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大京山東部疊層石單層面積達9平方公裡。賈汪省級疊層石地質公園地質遺蹟景觀分為12亞類16個基本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