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原則是將今論古,通俗的講就是今天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通過酉陽大面積的疊層石,可以推斷大約五億年前,酉陽乃至重慶已經就屬於亞熱帶氣候了,這裡曾是溫暖溼潤的淺海地區。」張鋒解釋道。沈中 拍攝
根據以往研究,疊層石生長受環境制約,多發現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附近風力小,海浪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藍藻的「痕跡」保留在疊層石上。沈中 拍攝
在提到這些「石中花」是如何形成時,張鋒分析道:「藍藻具有趨光性(或稱向陽性),喜愛追逐太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這樣長此以往的生命路徑導致疊層石『花紋』橫切面多是圓形,縱切面是圓柱形。」沈中 拍攝
據張鋒介紹,疊層石廣泛分布在酉陽縣境內,而在板溪一帶疊層石覆蓋範圍超過2平方公裡,是南方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疊層石文化。沈中 拍攝
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沈中 拍攝
疊層巖不怕風吹日曬,越是這樣,形狀越美。沈中 拍攝
「這些花紋就是疊層石區別於普通石頭的最主要特徵,」張鋒表示,這些疊層石形成於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而「石中花」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沈中 拍攝
俯瞰疊石花谷局部景致。白平 拍攝
預計今年10月2日將正式開園,屆時公眾可以親身感受五億年前疊層石的獨特魅力,實地探尋古氣候封存的氣候密碼。白平 拍攝
疊層石穿越五億年來到了今天,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它們的魅力,了解古氣候演變的奧秘,酉陽充分挖掘和保護這一遺址,並將之與石漠化治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打造「酉陽疊石花谷」景區。白平 拍攝
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教授級高工張鋒表示,這些疊層石形成於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而「石中花」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白平 拍攝
在我們生活中,石頭隨處可見,但是在重慶酉陽,有一些石頭卻不一般,它們是穿越五億年來到我們身邊的疊層石,也是目前南方最大的疊層石群。疊層石是反映古氣候最有力的印證,重慶億年前是什麼樣的氣候?這些「石中花」又有什麼含義?8月4日,「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考察團來到酉陽,實地探訪疊層石被「封存」五億年的氣候密碼。白平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