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琥珀多是以工藝品的形式出現的,這種東西晶瑩剔透裡面還封存著一些小昆蟲,看起來十分的漂亮。
其實我們能看到的這些都是後來人工製成的,我們很少能見到天然形成的琥珀。
因為這種東西在考古界被稱為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次是天然形成的琥珀化石形成條件苛刻因而十分稀少。
雖然它跟以往巖質化石形成的過程較為相似,都要經過高溫、高壓的地質掩埋和作用;
但是琥珀能夠隔絕氧氣將生物個體完成的封存起來,像是一個生物瞬間的3D快照一樣,身體的任何細節、就連毛髮都能夠保存的十分完整。
看起來栩栩如生,被封存的生物像是睡著了一樣,穿越千萬年、甚至是億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眼前,所以琥珀是昆蟲、小型生物考古的聖杯。
在琥珀中有一類化石更為特殊和珍貴,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生物交配時或後形成的琥珀,形成這種琥珀的概率有多低,你可以想一想。
當時兩個生物正在交尾,或者是剛交尾完,恰好它們又站在了特殊的位置上,而且時間也剛剛好,就被樹木上滴下來的樹脂困在了裡面,並且這個琥珀還得以保存了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它又被萬億年後的人類發現了。
所以我們又是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驚人的巧合。
這次,科學家在緬甸胡卡武河谷發現了一些形似貽貝的小型海洋生物的琥珀化石,它是軟體動物有兩個堅硬的半殼。
這種生物和地球上現存的介形蟲有著十分親密的聯繫,屬於甲殼類動物。它們的體型也十分微小,有些肉眼很難分辨,有些像米粒一樣。
但琥珀中發現的這種生物生活在一億年前,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人員為其取名為Myanmarcypris hui。
這種生物能夠生活在淺海水域以及內陸的淡水水域中,周圍的樹木滴下來的樹脂就將這些生物儲存在了琥珀中。
研究人員利用X光掃描了一塊封存了39個甲殼動物的琥珀化石,發現其中一個雌性介形蟲的體內保留了雄性的精子。
這說明這個雌性是剛和雄性交尾完不久就慘遭「噩運」,變成了化石。這些精子被雌性儲存在了一個容器中,它在等待卵子的成熟,然後準備使卵子受精。
沒想到時光一晃,一億年就這樣過去了,被人類又挖掘了出來,拿在手上觀察。
這次的發現雖然不是正在交尾中形成的琥珀化石,但它裡面保存著人類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精子,而且是巨型精子,這也是人類目前已知最早的生物受精的行為。
在此之前我們發現的最為古老的生物精子來自於南極洲5000萬年前的蠕蟲中發現的。所以這次的發現也刷新了我們已知的紀錄,來自於一億年前的巨型精子。
而且這個發現也為我們對生殖進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你看,在地球上大多數的雄性動物,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在內,都會通過產生一些比較小,但數量非常龐大的精子來增加受孕的機會。
這種繁殖的方式比較靈活,數量或多或少沒有限制,而且產生單個精子的速度較快,整體來說比較節省能量和時間。
也有一些動物與之更好相反,它們會產生少量,但是體型又十分龐大的精子,這些精子往往伸展開來有些甚至和生物體的長度相當。例如果蠅就是這樣的超級大號精子。
這種情況就不是靠數量取勝,而是依靠單個精子的體型和質量來取勝,體型越大卵子受精的機率就越高。
但是以前科學家認為這樣的生殖策略並不好,因為如此巨大,單個精子的長度能夠佔到生物體長的2/3,這會造成生物為了繁殖而消耗過多的能量,並且為了能夠容納這些精子,還要專門為其騰出大量的空間。
最主要的是這種精子的產生速度也非常的慢,這就影響了生物繁殖的速度。因此這種生殖策略讓人覺得並不實用。
但是這次的發現告訴人類,這種介形亞綱動物採用這種策略繁殖了1億多年,也沒有被自然淘汰。這說明這種生殖策略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就算是將生物體大部分能量分配到生殖上,也是有利可圖的。
而且這種生殖策略在地球上出現了非常長的時間,現在科學家想搞清楚的是,巨型精子生殖策略和依靠數量取勝的微小精子生殖策略,它們誰先誰後。
未來更多的發現就會為我們揭開有關精子的進化之謎。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
你可能更為關心的是,有沒有生物正在交尾時,變成琥珀的呢?
其實還真有,也是不久前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發現的大量琥珀中就出現了這個一個奇葩的場景。
這些琥珀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3億年的歷史,而正在交配的琥珀的歷史只有4000多萬年。
兩隻長腿蠅在短短的數秒中就被一個滴下來的樹脂封存了起來,它們保存這個姿勢已經長達千萬年。也著實挺累的。
這個琥珀化石是我們目前所知最為古老的交配化石。
很可惜的是像琥珀這種化石只能存住昆蟲和一些小型生物,如果在地球歷史上一些大型的古生物也能形成這樣的化石,例如恐龍、甚至是人類自己。
那麼想要解開我們地球生命的進化之謎肯定就簡單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