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一種動物為何上億年來保持同一種交配方式?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一場特殊的發布會,揭開了一億年前介形蟲有性生殖行為的奧秘。

介形蟲是一種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大小通常1毫米左右。現生的介形蟲有上萬種之多,別看它體型微小、毫不起眼,但是生命力和適應能力極其強大,而且它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比起人類可久遠得多。

2017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獲得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化石,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顯微CT)對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白堊紀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該結果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成果於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精子長度是蟲身的三分之一

在一個裝滿了淡綠色水的量杯中,一些白色的「小點點」,正在水草中來回穿梭、遊來遊去。「這些就是現生的介形蟲,是我在戶外一個積滿雨水的託盤中發現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王賀博士告訴記者,在生物分類中介形蟲是一個綱。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來看,介形蟲的家族很大,現生的介形蟲種類有上萬種。

2017年,王賀博士和該所王博研究員等發現一枚獨特的琥珀化石,透明的琥珀中夾雜著一些黑色的小點。經過協商,他們把這枚琥珀化石帶回所裡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這些黑色的小點就是介形蟲。

「介形蟲在海相和陸相的沉積巖中很常見,但是琥珀化石非常罕見,這是已知發現的第二枚,但是另一枚沒有保存介形蟲的軟軀體。」王賀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枚琥珀重0.676克,長17.5毫米、寬13.5毫米、厚4毫米,共保存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介形蟲個體最大0.59毫米,最小0.24毫米。

經過與德國和英國科研人員合作,他們利用顯微CT對其中的11個標本進行分析,通過近一年的高精度三維圖像重建工作,精細還原了這些介形蟲的殼體和軟軀體的形態特徵,包括附肢、抱握器、曾克氏器(精子泵)、半陰莖、儲精囊、卵和巨型精子。

「顯微CT的好處是可以不破壞化石,就能獲得完整的三維立體成像,對於這類微小化石的研究特別重要。」王賀說道。

通過顯微CT,研究人員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這些白堊紀的介形蟲,擁有巨型精子,長度達到200微米,也就是0.2毫米,是它身長的1/3。要知道,人類的精子長度只有20微米而已。

「這個比例是非常驚人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人類的精子也達身高的1/3,是什麼樣子。」王賀說,更重要的是,這些精子刷新了動物界最早精子的紀錄,此前是在南極發現的5000萬年前環節動物的精子化石。

有性生殖行為1億年前就已存在

介形蟲一般生活在水體之中,淡水鹹水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經過還原,這枚琥珀化石中的介形蟲當時生活在靠近海邊的瀉湖中,湖邊長滿了紅樹林。它們歸屬於三個不同的類群,並含有從幼年到成年的較完整發育序列。

某一天,一大滴樹膠滴落在湖邊的淺灘上,這些介形蟲瞬間被包裹在其中,動彈不得。它們的外殼和軟軀體都得到完整的保留。

「絕大多數介形蟲化石只保存有鈣化的殼,軟體部分(附肢和身體等)通常難以保存下來。但這些軟體結構往往能夠提供許多重要的古行為學信息,如生殖行為。」王賀說,所以科學家只知道數億年前介形蟲就已存在,卻不知它們如何生活繁衍。

基於化石功能形態學分析及現生介形蟲的形態和生態學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化石中的介形蟲與現生種類具有相同的抱握器、曾克氏器(精子泵)、半陰莖、儲精囊、巨型精子等。

他們研究認為,在一億年前,介形蟲在進行有性生殖時,雄性通過鉤狀抱握器抓住雌性並將半陰莖伸入雌性個體內。交配過程中,雄性通過曾克氏器(精子泵)將巨型精子送入雌性體內。這一過程長達數十分鐘之久。

巨型精子進入雌性體內後,被儲存在儲精囊內,隨後精子開始具有活性,並與卵子結合完成受精過程。

「在雌性介形蟲儲精囊內有許多巨型精子,像一團亂麻一樣纏繞在一起,但是雄性一次交配只能射出一枚精子,至於究竟哪顆精子能與卵子結合,可能是隨機也可能由雌性介形蟲選擇。」王賀介紹說。

該化石研究表明,與現代介形蟲有性生殖相關的生殖器官(如抱握器、曾克氏器等)至少在白堊紀中期就已形成,其形態特徵在一億年間沒有發生改變,同時也進一步表明介形蟲的這種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

「我們認為,這種包含巨型精子的複雜生殖行為提高了介形蟲交配的成功率,促進了非海相介形蟲類在晚中生代的輻射演化。而這種持續上億年不變的有性生殖行為,為演化停滯現象提供了一個重要實例。」王賀告訴記者。

研究介形蟲化石有助重建古環境

介形蟲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層學意義,在油氣勘探中是不可或缺的化石門類之一,而且在古環境重建和生物演化研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地質古生物學研究中,介形蟲與孢粉、有孔蟲、放射蟲等都被稱為微體化石,它們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微體化石堪稱尋找地球資源的「金鑰匙」,科學家通過研究微體化石就能解決勘探和尋找能源的地層問題。

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頁巖氣都和古生物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動植物大量死亡之後經過地層學的埋藏最後才能形成能源。

當鑽到地下7000米取巖芯時,成本非常高,樣品也很少,大的生物化石很難找到,只能靠這些細小的微體化石才能在巖芯中找到能源留下的蛛絲馬跡。

因為微體化石在地層中數量很大,因此具有較強的指示作用,可以幫助科學家確定地層年代,尋找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

專家不僅在顯微鏡下觀察微體化石,還給這些小蟲照紅外線,進行CT掃描,希望還原它們微米級的形態特徵,因為這對中國能源經濟非常重要,依靠這些不起眼的小化石,我們或許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氣、煤炭、頁巖氣的大寶藏。

「比如這次我們發現的介形蟲屬於白堊紀,如果地質勘探部門在鑽探過程中發現介形蟲,那我們就知道上下地層的大致年代,我國的大慶油田產油層就屬於白堊紀。」王賀介紹說。

而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獨特生活習性和分布規律,據此及相關的巖性資料可以推測出地層單元形成時的水體環境和氣候條件,這種條件反過來又會控制著地層的形成和分布,因而也控制著烴源巖和儲集巖的形成和分布。

(責編:趙竹青、呂騫)

相關焦點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一種動物為何上億年來保持同一種交配方式?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
    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紀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發現精子化石有什麼意義?
  • 琥珀中發現「巨型精子」,大小是人類10倍,什麼精子長這麼大?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中國、德國、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們,在研究來自白堊紀的緬甸琥珀時,意外在其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精子,為人類揭開了1億年前動物「造娃」的真相,非常有趣。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 琥珀中發現「巨型精子」,大小是人類10倍,這是什麼生物的?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中國、德國、英國的古生物學家們,在研究來自白堊紀的緬甸琥珀時,意外在其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動物精子,為人類揭開了1億年前動物「造娃」的真相,非常有趣。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上。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
    看起來栩栩如生,被封存的生物像是睡著了一樣,穿越千萬年、甚至是億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眼前,所以琥珀是昆蟲、小型生物考古的聖杯。這種生物和地球上現存的介形蟲有著十分親密的聯繫,屬於甲殼類動物。它們的體型也十分微小,有些肉眼很難分辨,有些像米粒一樣。但琥珀中發現的這種生物生活在一億年前,屬於一種新發現的物種,研究人員為其取名為Myanmarcypris hui。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研究成果於9月16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部分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 琥珀中發現5.4億年前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
    ;g和h:介形蟲的精子;i和j:半陰莖;k和l:介形蟲精子細節結構(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科學家首次發現5.4億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介形蟲的巨型精子化石,這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物的生殖細胞。
  • 科學家發現巨型精子,交配時被琥珀封存,至今1億年
    地球存在的46億年時間裡,所經歷的一切大多我們都不知道。如今所能了解到的一些事,都是通過化石再結合現有的事物,進行推測的。雖然以前也曾經發現過介形蟲化石,這次神奇就在琥珀之中,還看到了一億年前介形蟲的精子。介形蟲作為現存的一種古老的甲殼類動物,它存在於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左右。介形蟲的軟體組織,往往很難保存下來。現在大部分的化石,也只是它的外殼。至於億萬年前介形蟲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習性,對科學家們來說一直都是個謎。
  • 交配時被琥珀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刷新紀錄
    對於生物學家而言,在琥珀中總能收穫意外之喜,原因是因為琥珀是由樹脂滴落而形成的,而琥珀在滴落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包裹一些小型昆蟲。對於這些昆蟲而言,樹脂滴落的時間是無法控制的,所以琥珀中會將昆蟲的生活瞬間定格。而我們通過這些包含昆蟲的琥珀,可以直觀地了解它們曾經生活的瞬間。
  • 1億年前的精子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精子,並且非常巨大
    Myanmarcypris hui介形蟲交配復原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近,研究人員在一塊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精子。這塊琥珀來自地球仍未被棘龍這些龐然大物統治著的時代。
  • 「巨精」封存琥珀1億年!科學家發現世上最古老精子
    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古生物學團隊表示,發現了他們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就藏在1億年前封存於緬甸琥珀中的小型甲殼類動物體內,科學家以「巨大」描述這個精子,因為長度最大可達該動物雄性個體的4.6倍。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體內發現了巨型精子
    卻是一個在一億年前形成的琥珀,而且對它的研究,直接讓科學家對琥珀的認識提升到了決定生命演化方向的層次,到底是什麼情況?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超大精子精子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動物中最關鍵的遺傳物質攜帶者,它和卵子結合後能分裂形成胚胎,繼而發育成個體,在我們的印象中,精子總是數量巨大但個體尺寸很小,但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卻發現了領科學大跌眼鏡的事實!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體內發現了巨型精子!
    但2020年9月份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 B發表的一篇論文的研究對象,卻是一個在一億年前形成的琥珀,而且對它的研究,直接讓科學家對琥珀的認識提升到了決定生命演化方向的層次,到底是什麼情況?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超大精子精子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動物中最關鍵的遺傳物質攜帶者,它和卵子結合後能分裂形成胚胎,繼而發育成個體,在我們的印象中,精子總是數量巨大但個體尺寸很小,但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卻發現了領科學大跌眼鏡的事實!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精子,長度驚人還刷新了一項記錄
    前不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德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在一枚緬甸化石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精子化石,可以追溯到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一個巨型精子能有多長?但這並不是已知的最長的精子。一些可以產生巨型精子的現生介形動物甚至可以製造出遠遠超過體長的精子,有些可以達到體長的十倍以上。介形動物中目前已知最長的精子屬於南星介屬的Australocypris robusta,它的精子長度可以達到11.8 毫米,這是動物界中體積最大的精子,但依然不是最長的。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德、英研究團隊通過對緬甸琥珀的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該結果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近日,該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王賀博士和王博研究員等,與德國和英國科研人員合作,首次報導了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最古老精子,大得沒道理!遠超人類精子
    不過最近,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塊緬甸起源的琥珀中發現了白堊紀時期的精子,將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精子的歷史一下提高到了一億年前。這塊琥珀和一枚硬幣大小差不多,來自於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這裡發現了大量白堊紀時期的琥珀,對研究中生代昆蟲類群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 來自一類水生甲殼動物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早期動物的精子。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前推了約5000萬年。
  • 在兩釐米的小世界裡,發現0.2毫米長精子,封存1億年後被專家圍觀
    眼前的這個金黃色物體只是一個直徑不足兩釐米的小琥珀,戴在人的脖上剛剛好,然而其內部卻是一個別有洞天的小世界,封存的多隻史前生物,39隻甲殼類動物,1隻蒼蠅,1隻飛蟻,多節支離破碎的樹枝。由於這個小世界幾乎是透明的,裡面又密封得那麼完好,因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面生物的任何細節,薄薄的翅膀,凹凸不平的外殼,看起來就像是活著一樣,無法讓人相信它們已經死了1億年了。
  • 科學家發現一億年前的巨型精子細胞,竟在雌性動物體內
    據海外媒體9月17日報導,近日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億年前的巨型精子細胞,它們被保存在一顆琥珀中。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遠古精子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精子,他們為這一發現歡呼雀躍,這一發現也將進一步使得人們了解生殖過程是如何進化的。
  • 南京科學家發現距今約1億年的動物「精子」樣本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5億年。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最近,來自中、德、英的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度顯微斷層掃描技術對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標本進行了研究,表明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