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想要了解遠古時期的生物,往往都是通過琥珀化石進行研究的。科學家經常能在琥珀中找到很多生物的痕跡,琥珀其實是一種樹脂,當不走運的昆蟲降落在樹脂的正下方時,順勢滴落的琥珀會將昆蟲黏住,然後逐漸包裹住,最終昆蟲就只能死於琥珀中,當琥珀凝結之後,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直保存下來,直到人們發現,才能重見天日。這時,我們能看到琥珀中生物臨死前的模樣,以及它們正在做的事。
人們在琥珀中還發現了很多生物的排洩物,例如體液、唾液、糞便、尿液等等,不過最讓人們感到意外的是,在南京挖掘的一塊琥珀中竟然含有介形蟲的精子。這對於生物領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發現,這說明早在很久之前,生物就可能是通過精液來傳遞遺傳物質,而直到現在生物依舊還是保持的這樣的傳統,難道生物的進化停滯了嗎?
什麼是介形蟲呢?顧名思義,介形蟲是一種體型微小的昆蟲,屬於甲殼類生物,出現於5億年前,我們在地質中看到很多介形蟲的化石,雖然介形蟲的數量龐大,但是我們對它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介形蟲的繁衍方式是有性生殖,其生活習慣和大多數昆蟲相似,但又有些許不同。
科學家再一次外出時,發現了一枚琥珀,並且在琥珀中看到了介形蟲標本,能夠清晰地看到介形蟲臨死前的動作,明顯它們是在交配,在其周圍,科學家還發現了很多幼蟲的屍體,大量的組織保存了下來,可以說是完整的將介形蟲從交配到生長都描繪了出來。此次發現意義重大,科學家通過該琥珀中的保存物進行了還原,甚至大致的模擬介形蟲的交配過程以及生殖器的模樣及位置。
從模擬圖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遠古時期的生物精子長度有200微米,相比人類的精子來說,足足長了10倍,可是介形蟲的體型非常小,而人類體型都不知時介形蟲的多少倍,為何精子長度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而且這說明了精子最早可能出現在了5億年前,這又刷新了最早精子的紀錄。
這次發現也留給了我們一個問題,生物的進化是否真的如我們現在研究的這樣呢?達爾文的「進化論」真的已經無懈可擊了嗎?小編覺得,或許生物進化還存在其他狀態,可能有停滯期、衰退期,不至於會像達爾文的理念那般,不斷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