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近日,古生物愛好者在北碚境內發現一面巨大的條紋石壁。據專家判斷,這是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可以推測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也是我市首次發現三疊紀時期的波痕遺蹟。
這個條紋石壁位於北碚水土街道屋基村一個廢棄的礦山內,石壁上布滿了十分清晰的條紋,排列顯得錯落有致。據古生物愛好者市民伍定金介紹,他們當時登山的時候發現了這面石壁,它與周圍的環境明顯不同,像波浪一樣,醒目壯觀。
波痕遺蹟本身並不罕見,但是海洋的波痕卻不多見。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古生物學專家張鋒博士告訴記者,這是重慶地區經歷最後一個海洋時期的直接證據,從周圍的巖石形態可以判斷,這一面波痕石壁距今2.5億年,屬於三疊紀早期。
數億年前的「海浪」把自己的模樣印在沉積物上,經過漫長歲月變化,留下了巨幅波痕。反映了2.5億年前,三疊紀早期重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但那時海水動蕩、生物蕭條,當時海洋裡生物並不多,並不是生物生長的樂園。
裸露的波痕高約30米,寬約50米,據張鋒博士推測,該石壁還有數千平方米的波痕遺蹟藏於巖層中。不僅如此,從波痕中還可以判斷當時的沉積環境、水動力條件,對古氣候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地質學等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第1眼-重慶廣電特約記者 蘭天
原標題:2.5億年前重慶是啥樣?我市首次發現三疊紀波痕遺蹟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