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歌樂山發現恐龍化石 類型屬我國首次發現

2020-12-06 環京津網

來源:上遊新聞

攀巖愛好者景隨心在重慶歌樂山發現了這片卡巖塔足跡化石

一片60度角的峭壁,是攀巖愛好者們「徵服」歌樂山的道路之一,當大家徒手攀登的時候,誰也沒注意到,就在自己的手旁腳下,隱藏著一堆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腳印」。

3月的一個周末,攀巖愛好者景隨心無意中發現了這片足跡化石。

「腳印」的主人來頭可不小,它們屬於肉食性恐龍足跡中的卡巖塔足跡。留下足跡的是當時的地球霸主,也是電影裡的明星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肉食性恐龍——雙脊龍類。

7月5日,中國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專程帶著他的團隊飛到了重慶。在經過現場勘查後,邢立達表示,這片卡巖塔足跡化石是我國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早期肉食龍足跡化石!

中國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

「在一個大型城市主城區內發現這麼大數量的恐龍足跡化石,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

經過邢立達團隊的現場測量,這次發現的卡巖塔足跡化石一共有40餘個,分為了5-6道痕跡,腳印長度在10餘釐米到30餘釐米不等,腳印單步大約在60至80釐米。根據腳印大小可以推斷得知,這些卡巖塔足跡的造跡者,也就是雙脊龍類,大的體長在5-6米,小的體長在3米左右。

所有的腳印,都擁有三隻非常明顯的腳趾

通過這些測量數據,邢立達團隊推斷,在近兩億年前,歌樂山區域並不是一座高山,而是一片大型的水體,腳印所處的位置,是水體的邊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河灘或者湖邊。

「這些雙脊龍類在經過這裡時,狀態是非常悠閒的,甚至連小跑的速度都達不到,而是在緩緩散步中趟過了這片灘涂,它們的時速大約有7公裡。」邢立達說,崖壁上只留下了雙脊龍類的腳印,說明這片區域在早侏羅紀時期是肉食性恐龍聚集的片區。

相關焦點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
  • 肉食性恐龍?重慶歌樂山發現疑似罕見恐龍足跡
    地點就在歌樂山。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7月9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通過微博發布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恐龍活動證據的獨家視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隨即聯繫上邢立達,此時他正在甘肅野外考察。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早前,他從一位地質工作者處了解到,在重慶歌樂山上發現了「恐龍足跡」。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央廣網重慶6月1日消息(記者陳鵬)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雞爪印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重慶雲陽世界級恐龍化石群又有新發現 或填補演化序列空白
    資料顯示,儘管重慶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之一,但早前的眾多恐龍化石發掘地都是單一地點、單一時代的單一骨架或零散的化石,沒有成群的、多種類的恐龍化石集體埋藏在一個地點又現恐龍新種,為大型植食性恐龍可能填補中侏羅世一些恐龍類型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沙溪廟組發現恐龍新種——普賢峨眉龍。其中,「普賢」是種名,歸於峨眉龍屬。這是繼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新田溝組發現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雲陽龍兩個新種後,再次在該縣發現的恐龍新種。
  • 重慶雲陽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形成長150米化石牆
    為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數量超過重慶所有區縣歷年發現總和據了解,2015年初,雲陽縣普安鄉群眾報告發現疑似恐龍化石後,系列保護髮掘工作隨即開展。2016年10月,在獲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批准後,雲陽縣普安鄉古生物化石發掘工作全面啟動。
  • 吉林首次發現新角龍類恐龍化石
    日前,吉林大學博物館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基幹新角龍類恐龍化石——短頜太陽角龍化石。
  • 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
    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科技早新聞 2020-06-02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重慶雲陽再次發現恐龍新種普賢峨眉龍
    中新網重慶4月21日電 (劉相琳 王彬彬 劉太興)記者21日從重慶雲陽縣獲悉,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沙溪廟組發現恐龍新種——普賢峨眉龍。其中,「普賢」是種名,歸於峨眉龍屬。這是繼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新田溝組發現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雲陽龍兩個新種後,再次在該縣發現恐龍新種。
  • 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造跡者」或為正在小跑的中國龍
    6月1日,「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的消息刷上微博熱搜。南都記者從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初步鑑定,為誕生於1億9000萬年前下侏羅統恐龍足跡群。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
  • 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發現一恐龍新種
    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新華網重慶4月17日電(韓夢霖)4月16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繼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雲陽龍兩個新屬種之後,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發現一個恐龍新種,名叫普賢峨眉龍,相關論文已在SCI期刊《Historical Biology》上發表。普賢峨眉龍為一種成年的大型植食性恐龍,成年體長約為16米。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剖面的層面還保存有波痕、泥裂、蟲跡等豐富的沉積構造和遺蹟化石,顯示出多種恐龍在旱季湖畔(湖岸帶或湖灘)活動(如飲水、進食)的場景。「此次在上杭發現的恐龍足跡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另外,黃氏河源龍正型標本及在河源市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體現了河源恐龍化石「三位一體」的特點。三水盆地古生物化石地圖1.魚類化石三水盆地是我國古近紀魚類化石採集、研究最詳細的地區,三水河口、大塱山紅崗、禪城南莊是三個主要魚類化石產地,目前已發現10多個屬種,距今約4500萬~6000萬年。
  • 承德發現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 初步認定是「新屬種」
    1米多長的粗碩腿骨赫然顯露,肩胛骨、尾椎骨等在山巖間依稀可辨……   在豐寧滿族自治縣四岔口鄉李起龍村芥菜溝,距今1.3億年前大型恐龍化石被發現。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初步認定,該化石屬冀北熱河生物群首次發現,將改寫世界古生物進化史。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
  • 雲南發現亞洲首具腔骨龍類恐龍新屬種化石
    雲南發現亞洲首具腔骨龍類恐龍新屬種化石6) "← →"翻頁 10月23日,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化石
  • 我國發現恐龍新屬種——短頜太陽角龍
    新華網長春7月8日電(記者馬揚)一種新屬種恐龍——短頜太陽角龍,近日在吉林省中部被發現。這一由吉林大學地質博物館館長金利勇研究員為首的課題組發掘、研究和命名的新屬、新種恐龍化石,是課題組在繼「嘉蔭卡龍」「嬌小長春龍」「吉林張氏重褶齒獸」後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目前,該成果已發表在最近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