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近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科研論文發表於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距今約一億九千萬年,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
據了解,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第一層7條行跡的足跡平均為24.1釐米,最大的足跡長35釐米,最小的足跡長16釐米。根據測量足跡的相對步幅長度,專家推測其為大中型獸腳類恐龍造跡而成,且當時「造跡者」正做小跑的步態。
歌樂山卡巖塔足跡特徵。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卡巖塔足跡最初指的是一種較大的(長約為35cm)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的屬名,這種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下侏羅統地層。卡巖塔足跡特點是不保留拇趾印痕,保留了第四指的蹠趾墊印痕,與其餘的印痕完全分開。
卡巖塔足跡類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祿豐、晉寧和四川攀西地區、陝西子洲的下侏羅統地層中。在北美,卡巖塔足跡「造跡者」為獸腳類雙脊龍類或基幹堅尾龍類,生活在全球侏羅紀早期,是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重慶市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代輝介紹稱,在中國西南地區,卡巖塔足跡「造跡者」很可能是中國龍。中國龍的頭上有兩個冠狀物,體長約5.6米,體重可達半噸,是兇猛的大型食肉恐龍。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恐龍行跡現場圖和素描圖。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
卡巖塔足跡雖在全世界分布廣泛,但在亞洲地區一直未發現確鑿的霍氏卡巖塔足跡。代輝告訴記者,此次發現豐富了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卡巖塔足跡群的記錄,也進一步證明了亞洲乃至全球下侏羅統恐龍足跡多為獸腳類恐龍足跡,且足跡形態類型表現一致的多樣性,這對研究中國侏羅紀早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華龍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