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

2021-01-15 澎湃新聞
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科技早新聞

2020-06-02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日封面】

當地時間2020年5月31日,克裡米亞耶夫帕託裡亞,遊客在Sasyk鹽湖畔自拍留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發現

人馬矮星系繞銀河系的經過路徑示意圖及其對銀行系恆星形成活動影響。圖源:歐洲空間局

●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歐洲天文學家首次報告追蹤了上千萬顆恆星的年齡與形成,發現銀河系內恆星的誕生,源自銀河系與鄰近的人馬矮星系的周期性近距離接觸,而這樣的恆星爆發期有三次之多。(來源:科技日報)

歌樂山卡巖塔足跡特徵。新華網 發

●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來源:新華社)

純科技

●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今年7-8月,我們將用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的最大個進行發射。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來源:央視新聞)

●為了加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法國方面近來開始訓練搜救犬,讓它們通過汗水氣味來識別新冠病毒攜帶者(氣味並無病毒本體,對搜救犬不會產生危害)。目前第一階段實驗已經結束,第二階段的實驗結果將上報給法國政府,由法國政府決定是否進行第三階段實驗,也就是實際應用階段。同時,第二階段的實驗成果也將作為論文公開發表,供全世界參考。(來源:央視網)

消息戰

●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委日前聯合發布關於鼓勵科研項目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增強選聘科研助理工作的開放性,積極吸納外部畢業生,不得設置僅招錄本校(所)畢業生等限制條件。(來源:科技部網站)

●6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等三項文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計劃於明年起開始實行「搖號新政」。其中,擬在今年8月,一次性增發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全部向「無車家庭」配置。(來源:新華社)

看天下

當地時間5月31日晚8時許,警方開始驅逐抗議者。美國舊金山市政府31日宣布,從當晚8點至次日凌晨5點,舊金山將實行嚴格的宵禁。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總檢察長埃裡森表示,他將領導處理非裔男子弗洛伊德被殺一案,起訴與其之死有關的前警察德雷克·肖萬。埃裡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懷著非常謙虛和嚴肅的態度,我和我的辦公室將負責處理這一關鍵案件。」他還說,「我們追求正義,我們不懈地追求正義。」(來源:中新網)

●巴西衛生部5月31日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當日19時,巴西24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16409例,累計確診514849例;新增死亡病例480例,累計死亡29314例。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巴西目前累計確診病例數排在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死亡人數排在全球第四,位於美國、英國和義大利之後。(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我國將在7至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丨科技早新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造跡者」或為正在小跑的中國龍
    6月1日,「重慶發現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的消息刷上微博熱搜。南都記者從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經初步鑑定,為誕生於1億9000萬年前下侏羅統恐龍足跡群。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介紹,今年7-8月,我們將用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的最大個進行發射。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由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我國將在今年7、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自從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將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很多網友就開始期待各種與此有關的消息。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與地球較近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證據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日發布消息稱,2019年3月由攀巖愛好者在重慶主城區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附近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組織相關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重慶歌樂山發現恐龍化石 類型屬我國首次發現
    來源:上遊新聞攀巖愛好者景隨心在重慶歌樂山發現了這片卡巖塔足跡化石一片60度角的峭壁,是攀巖愛好者們「徵服」歌樂山的道路之一,當大家徒手攀登的時候,誰也沒注意到,就在自己的手旁腳下,隱藏著一堆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的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日6時訊(記者 王瑋)去年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一堆「雞爪印」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隨即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進行考察、研究。
  • 我國7月或8月將開展首次火星探測,你期待嗎?
    近日,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介紹了我國將在7月或8月進行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有望一次性實現繞火、著陸、火星巡視多個目標。,地球軌道投運能力二十多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送能力為14噸,能承擔更重航天設施的發射,今明兩年預計有首次火星探測、月球無人登陸採樣返回,以及接下來要進行的空間站建造,都依賴於長徵五號。
  • 1.9億年前的重慶是侏羅紀公園,生物學家找到證據:那裡全是恐龍
    根據新華社6月1日的報導,古生物學專家在重慶,發現了距今1.9億年的大型肉食類恐龍曾經在這裡出沒的證據,再次印證了此前對於重慶地區曾經是「侏羅紀公園」的猜想,證明在遠古時期,曾經有大群的恐龍生活在我國的土地上。如何找到「證據」的?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文物局牽頭成立考察隊 考察第二天發現恐龍足跡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 夢回白堊紀之大型肉食恐龍展——埃及棘龍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展出了比霸王龍還要厲害的大型肉食恐龍——埃及棘龍!是不是有點心動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9月12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地理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棘龍:消失於白堊紀中的巨人」的展覽。展出歷時7個月,從2014年9月12日至2015年4月12日。這次展覽的主角是一個和實物同等大小的棘龍複製品。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正式啟航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7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央廣網重慶6月1日消息(記者陳鵬)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雞爪印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新恐龍」出沒!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
  • 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曾出沒重慶城區 很可能是中國龍
    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後經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中國龍的頭上有兩個冠狀物,體長約5.6米,體重可達半噸,是兇猛的大型食肉恐龍。△歌樂山卡巖塔足跡特徵「造跡者」正做小跑的步態研究團隊介紹,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其中,第一層表面包含7條行跡(GLS-T1–T7)共計由32個足跡組成,另有12個孤立的足跡;第二層共計2個孤立的足跡。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例如,我國嫦娥1號、嫦娥2號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嫦娥3號、嫦娥4號採用著陸探測、巡視探測,即一次發射兩個探測器;即將發射的嫦娥5號採用採樣返回探測方式,將從月球上取回2公斤樣品到地球,供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進行精查。印度今年7月22日發射的月船2號探測器原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個目標,但其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後在月面著陸的計劃卻在9月7日遭遇失敗,不過軌道器運行仍能正常工作。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本報記者 劉 揚 樊 巍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編者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