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2020-12-01 中國青年網

  倖存下來的鱗木化石

  整個化石鑲嵌在風化石裡,裸露部分十分堅硬,光滑的表皮上附著了一塊塊排列規則的黑色鱗片,讓目擊者嘆為觀止,卻又疑竇叢生……本月12日,昭通市鎮雄縣坪上鎮老場村巖腳村民小組在河邊發現一塊異形化石,根據外形,市民認為它是一條蟒蛇化石,更有人認為它是傳說中的靈獸蒼龍現身。不過,據多地專家初步分析、考證後發現,這塊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這一結論瞬間將鎮雄現有出土文物的「家世」從距今百萬年前「拉長」了二三十倍,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怪事

  河水衝出了鱗片化石

  端午節以來,鎮雄縣坪上鎮巖腳村民小組境內連日陰雨不斷。12日下午,當地一條小河河水上漲,河岸邊,一個埋藏在地下石頭裡的「怪物」被衝刷出來:這個「怪物」緊緊地鑲嵌在風化石裡,裸露部位長約130釐米,截面直徑約17釐米,表皮光滑而堅硬,表皮上帶有一塊塊均勻排列的黑色鱗片。因為不知道這個「怪物」的身份,當地村民在嘆為觀止之餘,紛紛在微信圈內曬圖和求證。

  記者走訪得知,當地村民以前從未聽說或見過這種外形奇特的「怪物」,只知道它是化石。根據這個化石的外形,當地村民許盈紅認為它是蟒蛇化石,村民楊勇等人則認為它是傳說中的蒼龍現身,是一種吉兆。

  遺憾

  神秘化石深夜遭盜挖

  12日深夜,老場村委會安排了兩人,專門守護這塊化石。可是,當晚10點,由於突降大雨,兩守護人又冷又餓,便私自回家吃飯和睡覺。次日清晨6點,大家去現場發現,化石裸露部分空空如也。隨後,老場村委會和村民致電鎮雄縣文化館,請求對方對這個遭受嚴重破壞的化石進行搶救性發掘。

  接到電話後,鎮雄縣文化館館長成忠義、副館長李朝雲迅速趕到現場勘查,發現被盜挖處還殘留著部分化石,立即對風化石進行挖刨,刨出來一塊長約30釐米的化石和幾塊散落下來的殘片。

  「這個化石不是動物骨骼化石,動物肉身根本成不了化石,它絕對是一塊年代久遠的植物化石。」根據30多年的文物管理和考古經驗,成忠義當即否定了村民們關於蟒蛇或蒼龍化石的猜測,立即向大家介紹化石知識,講解文物保護法,請村民今後發現此類化石及時聯繫文物管理部門。

  隨後,為了妥善管理和保護這個年代久遠的植物化石,成忠義把此次發掘出來的化石全部運到鎮雄縣文化館。

  考證

  初步判定為植物化石

  13日,成忠義立即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員胡昌健、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魏光標博士等專家聯繫,並將這個化石的圖片、視頻和實物樣品發給對方。16日,經過上述專家們的聯合分析考證,一致認定這個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

  成忠義說:「二疊紀屬於3億~2.5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和最後一個紀,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時期。同時,也是重要的煤炭形成時期。這個二疊紀鱗木化石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它將鎮雄目前出土文物的形成時間從距今百萬年『拉長』到了更早的3億年前。」

  據了解,鎮雄歷史悠久,目前發掘出土了100多件比較有歷史文化價值和科研考古價值的文物,其中包括:百萬年前的野豬、犀牛、野牛等動物骨骼化石;戰國時期青花瓷碗;西漢時期的五銖錢、鐵器、西漢陶罐;東漢鐎鬥、東漢青銅罐、黃陶俑、灰黃陶;唐代白瓷碗、黃陶壽枕;宋代土磚;元代玉馬、元代護心鏡;明代花瓶;清代瓷器、地契、乾隆通寶、鹹豐銅錢……

  新聞助讀

  世上真有蒼龍嗎?

  世上真有蒼龍嗎?那麼,什麼是蒼龍,什麼又是蒼龍化石呢?蒼龍,在中國又稱為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靈獸,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在生物演化史上,蒼龍是確實存在的一種海洋生物。它們生活在約8千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深海中。當時海洋中還有其他海洋爬行動物,而蒼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海洋食物鏈中都處於頂端。古生物學家認為,蒼龍的血統是從蜥蜴組分支出來的巨蜥。1974年,加拿大科研人員在溫尼伯東南的皮埃爾頁巖地層中發現了蒼龍的化石。

  加拿大化石探索中心位於曼尼託巴省的摩爾登市,其展示的蒼龍骨架化石長度超過13米,是世界上展出的兩個最長的蒼龍化石之一。

  記者申時勳楊質高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世上真有蒼龍嗎??雲南現疑似3億年前「蒼龍」鱗木化石
    考證  初步判定為植物化石  13日,成忠義立即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員胡昌健、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魏光標博士等專家聯繫,並將這個化石的圖片16日,經過上述專家們的聯合分析考證,一致認定這個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  成忠義說:「二疊紀屬於3億~2.5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和最後一個紀,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時期。同時,也是重要的煤炭形成時期。
  •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地質專家:是結核石(圖)
    四川發現疑似恐龍蛋化石 地質專家:是結核石(圖) 2015-01-28 09:54:20「恐龍蛋化石」  「我找到幾個石球,橢圓形的,是不是恐龍蛋化石哦?」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展示他的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鏈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鏈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項古生物演化領域重要成果論文,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5.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 →"翻頁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2008年02月01日 09:25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科技日報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新元古代研究組在貴州江口縣翁會村的一個小山坡上,發現了大約5.8
  •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
    如今,仍有很多龜類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圖片中這隻澳大利亞長頸龜,可能跟億萬年前的蛇頸龜長得差不多吧。  重慶晨報訊 記者 傅柃暢 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上有什麼生物?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會是恐龍。  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 5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活著」
    大約5.2億年前,在雲南澄江的一片淺海中,生活著一群形狀各異、結構複雜的動物:有的體型龐大,有的則穿著硬殼。突然有一天,地震引發的海嘯把它們衝到了沙灘上,然後很快被泥沙掩埋. 世事瞬息萬變。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今澄江市)毛天山地區進行科學研究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用錘子敲開了他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個節肢動物化石——奈羅蟲,這是以前在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唯一發現的。於是,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再次浮出水面。 走進展示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有一個兩層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化石可以在巖壁上找到。
  • 【震驚】曲靖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化石,居然長這樣……
    「雲南暴魚」正型標本。徐光輝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員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
  • 俄羅斯發現2.5億年前「晶片」化石,真的假的?
    問題:俄羅斯發現2.5億年前「晶片」化石,這是真的假的?!
  • (原創)走進3億年前的植物森林
    在參觀山西地質博物館的遠古物種展廳中,你會發現有這樣一個由眾多植物化石標本組成的只見綠色,不見花朵的著名史前植物群——華夏植物群(圖1)。圖1, 3億年前華夏植物群生物復原場景圖,圖3),在距今約3.2—2.7億年前的石炭紀至二疊紀,歐亞板塊及美洲板塊處於低緯度地區,陸生植物逐漸繁盛,並逐漸佔據內陸腹地,地球上首次出現了大規模的熱帶森林,並且地球上開始呈現明顯的植物地理分區,而這一時期發育在亞洲東部的植物群被稱為華夏植物群,山西正是華夏植物群最為發育的典型地區(圖4)。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安徽巢湖發現2.5億年前生物 魚龍化石解達爾文之惑
    原標題:巢湖兩棲魚龍化石解開達爾文之惑>魚龍化石研究進展約2.5億年前,地球古生代生態系統因隕石撞擊、火山噴發、氣候變化等遭受重創而崩潰,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之間的演進究竟是怎樣的?
  • 奇石疑似恐龍蛋化石(圖)
    本報訊(門頭溝記者站記者劉學通訊員李棟)門頭溝區齋堂鎮發現奇石,疑似恐龍蛋化石,目前有待專家進一步鑑定。昨天,齋堂鎮醫院退休職工曹有科向記者展示了幾塊形狀類似恐龍蛋的橢圓形石頭。據曹有科介紹,他是在齋堂鎮黃嶺西村晨練的時候意外發現數塊橢圓形的石頭。
  • ​雲南澄江5億年前古生物化石展出 VR再現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8月10日,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開放,這也是我國首個建在化石遺址上的大型自然博物館,館內展示了6萬多件寒武紀時期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化石,通過「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了地球生命「從魚到人」的宏大演化故事。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團隊在4351件化石標本中,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軀體化石庫。華商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科學》雜誌同期還刊發了題為「寒武紀化石寶庫」的專家評論。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Allison C·Daley評價:「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其化石豐富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學價值巨大。後續研究將有望填補我們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認知空白並解決動物門類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學問題。」
  •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發布時間:2019-02-18 12:32:04      來源:畢節日報
  • 化石形成於2.3億年前 海龍在獨山「登陸」(圖)
    金黔在線訊日前,獨山縣古生物專家在對地質公園進行挖掘保護時,首次發現形成於2.3億年之前海龍化石。經過古生物專家的修復,即日可與遊客見面。  這件海龍標本長90釐米、寬39.5釐米。海龍個體保存完整長82釐米,頭部最大寬6釐米,頭長11釐米,頭骨未完全剝露,呈三角形,上頜骨前端背向彎曲,此處牙齒擴大且向前平伏;頭骨前部的牙齒(前頜骨、上頜骨前部、齒骨)圓錐形,較突出,而靠後部的牙齒較圓鈍;前頜骨與上頜骨牙齒間無明顯間隙。有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4隻爪子,每爪有5趾,其身體呈優美的流線型,脊椎骨完整明顯,整體形態特徵清晰可見。
  • 國外7歲男童在海岸玩耍,意外發現2.5億年前魚龍化石
    7歲男童希連科,和姐姐在海岸上玩耍時發現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網絡圖片) 發現化石不再是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專利!俄羅斯7歲男童希連科(Dmitry Sirenko),日前在俄國濱海邊疆區的俄羅斯島(Russky Island)海岸意外找到一處化石痕跡,專家隨後證實那就是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