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發現2.5億年前生物 魚龍化石解達爾文之惑

2020-12-05 鳳凰網

原標題:巢湖兩棲魚龍化石解開達爾文之惑

魚龍化石研究進展

約2.5億年前,地球古生代生態系統因隕石撞擊、火山噴發、氣候變化等遭受重創而崩潰,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之間的演進究竟是怎樣的?這個謎團因巢湖市馬家山發現的魚龍化石而有了重大的進展。 9日,中國古生物專業領域的院士、專家來到巢湖市,現場探尋魚龍的奧秘。

專家介紹,魚龍是一種外形類似魚和海豚的海生爬行動物,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的早三疊世,約距今9000萬年前消失,曾佔據海洋生態食物鏈頂端。昨日在巢湖市馬家山,大量地殼運動後崛起的巖層裸露出地面,省地質博物館專家解釋,數十層巖層的時間跨度可能長達十幾億年,越薄的巖層距今天時間越久,也越有研究價值。魚龍化石,正是從這些巖層中發掘出來的。

出土魚龍化石的地方,全世界大致有四處,分別是我國安徽省、湖北省以及日本、加拿大,其中以巢湖馬家山出土的化石最為完整。巢湖馬家山發掘的柔腕短吻龍,是公認的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原始魚龍形動物,化石顯示它有有力的前腿,又有海洋生物的構造,是兩棲動物的生活狀態。此前,世界考古中發現魚龍在海洋中突然出現,但並不知道是從何而來,曾讓達爾文陷入困惑。 2014年11月,隨著《自然》雜誌發表關於巢湖出土的柔腕短吻龍論文,證實了陸地爬行動物與海洋生物之間的演進,填補了陸地祖先與海洋生活的魚龍之間的演化環節。

也就是說,世界範圍內稱霸整個中生代海洋的魚龍,最早是從巢湖遊向海洋,進而遊向歐洲和北美。不過,目前至於早三疊世陸地爬行動物究竟為何會遊向海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

相關焦點

  • 神奇的魚龍
    圖1 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的魚龍化石圖2 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的魚龍化石骨架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35億年前出現單細胞生物。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終於在寒武紀上演「生命大爆發」,屬於脊椎動物的魚類即於這一時期出現(圖3)。
  • 國外7歲男童在海岸玩耍,意外發現2.5億年前魚龍化石
    7歲男童希連科,和姐姐在海岸上玩耍時發現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網絡圖片) 發現化石不再是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專利!俄羅斯7歲男童希連科(Dmitry Sirenko),日前在俄國濱海邊疆區的俄羅斯島(Russky Island)海岸意外找到一處化石痕跡,專家隨後證實那就是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
  • 科學家發現一種2.5億年前的魚龍,牙齒呈鵝卵石狀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從一種2.5億年前的遠古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中,發現了鵝卵石般的牙齒。這種遠古海洋爬行動物名叫柔腕短吻龍,學名叫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是魚龍的一種,在2.5億年前的三疊紀已經滅絕。
  • 魚龍化石鑑定學識
    所以這還需要什麼環境呢,這就又要回到我們的大前提掩埋上,掩埋生物的沉積物必須有能夠阻隔分解者的能力,並且這掩埋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若中途被掩埋物因為其他原因而重新暴露出來,那麼它們的化石之路只能宣告失敗,只有在經過長時間掩埋後與沉積物一起石化才能變成魚龍化石。
  • 學者:此地發現的龍化石和傳說中真龍極相似
    它生活在2.1億年前的中三疊紀,水陸兩棲。體積大約和一頭黃羊類似。 是不是說這種遠古生物在一萬年到四千年前在中國還部分存在過呢?從目前發現的貴州龍化石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上世紀70年代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發現了1.6億年前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顯示此龍身長10米以上。在伏羲黃帝時代,魚龍有可能還沒有完全滅亡。
  • 看一看,2.4億年前的魚龍最後一餐吃的啥?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貝薩諾龍的近親貴州魚龍的化石裡,保留著它的最後一餐。圖源:FABIO MANUCCI 撰文:JASON BITTEL 大約2.4億年前,一隻巨型海洋爬行動物吞下了另一隻略小的爬行動物,不久即死亡。體型較大的那隻形似海豚,是一隻魚龍,它和肚子裡的那隻較小的動物一起變成了化石。
  • 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魚龍化石 (1/3)
    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魚龍化石) "←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28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俄羅斯某考古項目的參與者發現魚龍化石
  • 2億年前魚龍肚裡發現魷魚!
    在2億年左右後,古生物學家Dean Lomax對這條魚龍的化石進行了研究。最終,他在魚龍的腸道內發現了還未完全消化掉的魷魚。Lomax和另外一位古生物學家Nigel Larkin將這一發現相關的文章發表在了《 Historical Biology 》期刊上。據了解,這塊化石有些神秘,它沒有任何關於其來源、地下埋藏深度以及魚龍死亡時間的信息。
  • 考古新發現:1.8億年前的侏羅紀不只有恐龍,還有熱血「魚龍」
    1.8億年前的魚龍化石,因為化石想當完整,可以清晰看到魚龍體內的結構,瑞典的隆德大學研究員Johan Lindgren說道:「我們也能清晰分辨出皮膚裡不同的細胞層」。從中辨認出皮膚下面的脂肪,所以相關研究的人員們認定,魚龍是一種熱血的生物。
  • 科學家在博物館標本中重新發現最大魚龍化石記錄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在博物館中「重新發現」了一種遠古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證實這是該類動物中最大的化石記錄。據介紹,該化石屬於一類遊弋在2億年前海洋中的魚龍,當時正是恐龍稱霸地球陸地的時期。
  • 英國男子海邊遛狗發現6500萬年前魚龍化石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英媒稱,英國一男子藉助寵物犬的幫助發現了魚龍化石。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6日報導,英國一位業餘考古學家日前到海邊遛狗時,意外發現6500萬年前的魚龍化石。54歲的精神科護理師喬恩·葛普西爾在薩默塞特郡的一處海灘邊散步時,他的兩條寵物犬通過嗅覺發現一塊化石。葛普西爾說,他當時憑直覺認為這是海生物的化石,可能是生存於侏羅紀的史前時代海豚類生物「魚龍」,長度約1.68米。保存程度良好、接近博物館館藏的水平。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老人發現6500萬年前的魚龍化石,這個功勞應該屬於他的寵物狗
    據每日郵報今日報導,英國一位54歲老人上周六在海灘遛狗時發現了6500萬年前的魚龍石。該化表面的紋理非常清晰,似乎擁有鱷魚般的鱗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化石其實是他的兩隻狗幫他嗅到的。喬恩·戈普西爾(Jon Gopsill)是一位業餘的考古學家,他認為在薩默塞特郡斯託爾福德海灘發現的這塊化石屬於史前海豚類海洋生物,被稱之為魚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此後他便將拍到的照片拿給了化石專家進行辨別。
  • 圖:巨型鸚鵡螺化石驚現安徽巢湖
    >  7月11日,安徽巢湖古生物愛好與研究者任怨先生公開展示他近日在該市東風石礦附近一礦山發現的一塊巨型珍稀古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
  • 全新魚龍物種「潛伏」數十年未被發現!
    研究人員經常會發現一些史前小動物的新物種。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胎八龍的魚龍化石,科學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恐龍這種生物在幾億年前曾經稱霸地球,和其他的物種一樣,恐龍也演化出很多種類,有的是陸地的霸王,有的是空中的王者。魚龍,顧名思義就是在海洋裡生活的恐龍,它也是海洋的霸主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魚龍化石屈指可數,而其中被發現已經懷孕的魚龍更是少之又少。
  • 這種現象很罕見,但幾千萬年前在魚龍身上發生了
    該論文指出,他們在10年前出土的一具魚龍化石內部發現了一頭尚未被消化的獵物,獵物的體積幾乎撐滿了魚龍的身體,因此研究人員推測該魚龍很可能是被撐死的。很多朋友都會被魚龍這個名字所欺騙,它實際上並非恐龍,而是一種與魚類和海豚相似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從目前已經出土的魚龍化石來看,這一物種主要出現在中生代時期,而最早的魚龍可能比恐龍還要早兩千多萬年出現。魚龍最後在9000多萬年前才消失,由此可見它們在地球上的歷史也長達一億多年。
  • "海洋暴龍"可吞下轎車 北極發現1.5億年前龍化石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1.5億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 最新發現: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在5.5億年前,這些海底『樹葉』是一大類數量特別眾多、分布十分廣泛的生物。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億年前所處時期為前寒武紀末期和寒武紀時初期交界處,寒武紀(Cambrian)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42億年前—4.88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