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2021-01-12 環球網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楊顏慈 攝

中新網南京2月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2月2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參與本次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龐科博士向媒體通報了本次發現的內容。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門類之一,藍藻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息息相關,比如在稻田中培育的固氮藍藻,可以使水稻增產;受氮、磷等元素汙染後,藍藻引起太湖「水華」和海水「赤潮」,則會給養殖業和漁業帶來危害等。

龐科稱,藍藻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此外,某些特殊類型的藍藻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生物可吸收利用的化合態氮,為其他生物提供了氮的來源,在自然界的氮循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部分藍藻也被形象地成為「氮肥化工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楊顏慈 攝

因此,具有固氮能力的藍藻在地球上何時出現,對理解早期生命演化過程及其地球環境背景具有重要意義。

龐科介紹,在藍藻中,有一個能進行固氮作用的進化枝,分化出包括異形胞和厚壁孢子在內的複雜多細胞結構。在異形胞內含有豐富的固氮酶,是藍藻進行固氮作用的場所。因此,具異形胞藍藻是早期生物固氮的直接證據,然而它們的化石記錄非常稀少且爭議很大。

「在本次研究之前,唯一可信的異形胞和厚壁孢子化石,來自於約4.1億年前的泥盆系萊尼燧石。這一化石記錄遠晚於藍藻實際的起源時間,阻礙了我們去理解複雜多細胞化和細胞分化在藍藻中的演化過程。」

龐科告訴記者,本次發現的大型安徽絲藻為單列的絲體化石,由一層薄的胞外膠鞘包裹,研究認為其是一種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這一發現,將最早可靠的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記錄由泥盆紀(約4.1億年前)向前推進到新元古代早期(10-7.2億年前),提供了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研究認為,藍藻的異形胞是為了應對氧氣濃度上升、保護其中對氧氣敏感的固氮酶而產生,因此大型安徽絲藻從生物學方面也證實了新元古代早期地球氧化還原環境的轉變。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2018-02-02 12:,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博士龐科等,在安徽省壽縣新元古代約8億年前的碳質膜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
  • 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
    新華社瀋陽9月25日電(記者 陳夢陽)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2014-08-24 12:24:19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金鵬飛 鎧甲化石十分稀少,之前僅發現於新生代,且均為現生屬種。研究人員通過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和生物顯微鏡等的觀察研究,發現緬甸琥珀中的鎧甲化石具有一些原始特徵,如前足基節相連和腹部背板不具脊等,這一新屬種被命名為白堊原鎧甲。這為認識鎧甲昆蟲體表脊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動物復原圖:陳瑜/繪製)江左其杲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其導師劉金毅研究員通過對南亞地區哈羅河流域早更新世化石點(古地磁測年距今約177萬-107萬年)貓科的系統描述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主要化石材料可歸入岡巴佐格豹,這也是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首次發現化石證據。
  •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或挑戰「被子植物白堊紀起源說」  光明日報錦州3月9日電(記者畢玉才)白堊紀才開始有被子植物,這是以往學界較通行的觀點,但遼寧西部一塊1.25億年前化石的發現,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46億歲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 真核生物起源,有了重要證據
    46億歲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遍地開花。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
  •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貴州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南京古生物所發現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15.6億年前的、個體長達30 釐米以上的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該地區大面積出露距今15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沉積巖石地層,使之成為全球揭示該時期地球演化奧秘的經典研究地區之一。該化石群最早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員朱士興及其同事發現,含化石的地層稱之為「高於莊組」,因而可稱為「高於莊化石群」。化石以灰褐色的有機碳質膜的形式保存在巖石中。發現的化石包括帶狀、舌狀、楔形和長卵形等多種形態類型。
  • 西北大學發現「化石寶庫」 距今5.18億年
    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並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團隊在4351件化石標本中,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軀體化石庫。物種多樣性有望超過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紀軀體化石庫據了解,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重大裡程碑事件一起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而要破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必須發現恰當的科學觀察窗口。20世紀初至70年代,加拿大寒武紀中期5.08億年前的布爾吉斯頁巖化石庫中軟軀體化石生物群的發現和研究,在古生物學和進化生物學中長期「獨領風騷」。
  • 研究發現地球最早生命證據 可上溯到42.8億年前
    ­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他們所說的可能是地球上生活過最早有機物的化石。這些在加拿大巖石上發現的微小的條狀,圓塊和管狀物體的年代可以上溯到42.8億年前。­  據報導,這段時間是地球形成以後很久,但是比此前一直認為地球上出現最古老生命的證據還要早數十億年。研究人員已經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調查報告。
  • 英國科學家或發現42.8億年前微生物化石 將有助於證明火星生命存在
    【觀察者網綜合】綜合媒體報導,當地時間3月1日,兩位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宣稱,他們發現了在37.7億年前至42.8億年前形成的微生物化石,這或許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微生物化石,包裹著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這一研究成果或將有助於人們了解生命的起源,並幫助科學家證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 21 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前寒武紀研究》上。 真核生物,讓地球多姿多彩 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你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生命?這些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南京科學家發現21億年前藻類化石,解開真核生物起源之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46億歲「高齡」的地球,曾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星球。真核生物的出現給這個死氣沉沉的世界帶來了顏色,動植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那麼,真核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答案。近日,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山西五臺山一帶發現了距今約21億年的真核生物化石,為真核生物起源提供了重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