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美洲豹支系遷徙路徑以及早更新世南亞動物群和部分其他地區豹屬物種記錄示意圖。(動物復原圖:陳瑜/繪製)江左其杲 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其導師劉金毅研究員通過對南亞地區哈羅河流域早更新世化石點(古地磁測年距今約177萬-107萬年)貓科的系統描述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主要化石材料可歸入岡巴佐格豹,這也是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首次發現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家在古生物演化領域的這項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第四紀科學》(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線發表。此次研究的南亞化石材料包括一個不完整頭骨和一些零散的下頜殘斷和牙齒,針對豹屬牙齒化石區分較為困難的問題,研究人員詳細研究現生豹屬大貓的牙齒特徵區分,並通過大量統計方法,給出一套新的鑑定豹屬物種零散牙齒的參考特徵表格。這套表格不僅幫助確定南亞地區的豹屬物種屬於岡巴佐格豹,也為其他學者的豹屬鑑定工作提供出一個很好的標準。

江左其杲7日通過網絡接受採訪介紹說,美洲豹亦稱美洲虎,是美洲大陸現生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豹現分布在中南美洲,但分子系統發育學的研究表明美洲豹屬於非洲大貓和豹、獅組成一個支系,並且是該支系最早分異的現生成員,顯示美洲豹應該起源於非洲,經過遷徙擴散到達北美、南美。

南亞地區發現的岡巴佐格豹化石。江左其杲 供圖

通過和岡巴佐格豹的其他材料對比,研究人員確定南亞的岡巴佐格豹和西亞的喬治亞岡巴佐格豹十分接近,很可能代表該種群進一步向南亞遷徙擴散的一個記錄。通過對已知化石記錄的梳理,研究人員整理出美洲豹的遷徙大致時間和路徑:

美洲豹最早的化石記錄發現於南非,距今約190萬年,大概這一時期,美洲豹走出非洲,遷徙到歐洲和西亞。在歐洲的美洲豹一直延續到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0萬年),而進入西亞的一支繼續擴散,在距今約140萬-100萬年出現在中亞和南亞地區。而北美迄今最早的美洲豹化石記錄來源於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85萬年)的西維吉尼亞州,這條路線上目前最大的不確定處來自於東亞地區美洲豹支系的分布,有待將來更多的研究揭示。

江左其杲指出,關於美洲豹支系分類演化的另外一個問題——岡巴佐格豹是現生美洲豹的一個亞種還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學界至今尚未達成共識。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現生美洲豹和歐亞大陸岡巴佐格豹之間還存在生態習性等顯著差別,因此支持岡巴佐格豹應該是獨立於現生美洲豹的有效物種,而非後者的一個亞種。(完)

相關焦點

  • 南亞發現美洲豹的遠古祖先
    這顯示美洲豹應該起源於非洲,經過遷徙擴散到達北美、南美。事實上早在分子生物學的證據出現之前,歐洲學者Hemmer等人就已經識別出歐洲更新世常見的中-大型豹屬物種岡巴佐格豹Panthera gombaszogensis在形態上與美洲豹十分接近,可能代表美洲豹在舊大陸的祖先。這一觀點近年來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
  • 【科研速報】南亞發現美洲豹的遠古祖先
    事實上早在分子生物學的證據出現之前,歐洲學者Hemmer等人就已經識別出歐洲更新世常見的中-大型豹屬物種岡巴佐格豹Panthera gombaszogensis在形態上與美洲豹十分接近,可能代表美洲豹在舊大陸的祖先。這一觀點近年來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然而在這種假說下,新大陸的美洲豹應該是舊大陸的岡巴佐格豹從歐洲遷徙到北美演化而成的,那唯一的遷徙路徑是通過亞洲,白令陸橋,最終到達北美洲。
  • 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新聞—科學網
    南亞地區發現的岡巴佐格豹化石其中主要的化石材料可以歸入岡巴佐格豹。該記錄代表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的首次發現。 化石材料包括一個不完整頭骨和一些零散的下頜殘斷和牙齒。針對豹屬牙齒化石區分較為困難的問題,研究人員詳細地研究了現生豹屬大貓的牙齒特徵區分,並通過大量統計morphometry和morphotype的方法,給出了一套新的鑑定豹屬物種零散牙齒的參考特徵表格。
  • 「美洲豹王朝」的200萬年
    走出非洲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證據,美洲豹是非洲大貓(獅,豹,美洲豹支系)中最早分化出來的一支,與豹子-獅子分化的年代大概在365萬年前。有趣的是,非洲最早的豹屬化石證據也來自於這個年代。最早的記錄產自坦尚尼亞的累託裡Laetoli。累託裡是非洲「人類搖籃」系列遺址中非常著名的一個,因為發現了累託裡足跡。這個足跡化石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即露西屬於的那個種)留下的行走的痕跡,為南方古猿已經以直立行走為主要行動方式提供了有力證據。該地發現了2種豹屬大貓還不能歸入到任何現生物種。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化石
    但節肢動物的進化一直是個謎,因為它們的遠古祖先擁有許多現代節肢動物所不具備的特徵。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到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美洲虎是豹還是虎?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斑紋?
    所以,我們先從豹屬的分化開始說起。現存所有的貓科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生活在距今約3000萬年前的原貓,這是一種與家貓差不多大的原始貓科動物,它們的化石在歐洲的西部以及東亞地區都有出土。因此,原貓根據分布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模式種。
  • 中國科學家發現霸王龍祖先長有羽毛的證據
    新華網倫敦10月6日電(記者曹麗君)中國科學家在將於7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近日在遼寧境內發現的化石證明,這種古老動物的祖先長有羽毛。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博士等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發掘到一些恐龍碎片,從其形態上判斷,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身長約1.5米、體重較輕的恐龍,大約生活在1.28億年至1.39億年前。  從其較為完整的頭骨化石判斷,這種恐龍和大約6000萬年後出現的霸王龍相似,而其身體特徵則與長有羽毛的中華龍鳥相似。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2018-02-02 12:,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黃種是不是人類的祖先?中外學者提出了五個證據
    自近代以來,非洲發現的2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夏娃」被認為是世界上現代人類祖先的化石,因而西方人類學家都認為人類最先起源於非洲大陸。 但實際上,「夏娃」化石只是孤例,並不斷被後世學者否認。人類真正的起源地在哪裡?實際上,近年來中外學者的進一步研究表明,人類的起源地極有可能在亞洲,黃種人才是人類最早的祖先。
  • 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它是豹還是虎?為什麼是斑塊而不是條紋?
    首先說明: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一種特殊的貓科動物。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因為它身上布滿斑點,和花豹很像,生活在美洲大陸,所以被稱為美洲豹。又因為身體壯碩,腦袋較圓,故稱為美洲虎。稱它為美洲豹和美洲虎都可以,沒有嚴格規定。
  • 老虎的祖先是哪種動物?原來所有的老虎都起源於我國,老家在河南
    他的祖先是什麼動物?從什麼進化過來的呢? 現在的老虎、獅子、貓和豹子等貓科動物,最早可追溯的一種叫做「古貓」的化石來源,最為著名的就是發現於我國的
  • 為什麼海豹和豹那麼相似?海豹是陸地上的豹演化的嗎?
    豹是貓科動物豹屬下的一種動物,非洲以及美洲和亞洲都有廣泛分布,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超強,特別是捕獵時豹的奔跑速度,一直都以豹的速度來形容跑得快,可見豹奔跑的速度是極快的。不同豹之間的毛色有些不一樣,比較圓形斑紋的金錢豹,偶爾也有毛色黑化的黑豹,體型大都在1米到2米之間,體重大約在37-90千克左右,雌性則稍小一些!
  • 新證據「訴說」美洲原住民祖先遷徙故事
    新華社倫敦1月3日電(記者張家偉)人類具體何時以何種方式進入美洲在學術界長期存在爭議。一個國際研究團隊3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基因組證據顯示,美洲原住民祖先可能在一次單一遷徙事件中進入了這片大陸,抵達時間約是2萬年前。
  • 重要證據:達爾文可能錯了,人類的祖先可能是外星移民
    後來科學家在此基礎上做了一點修正:認為人類的祖先可能是類人猿。此後一百多年的時間,研究人類的自然科學家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和尋找證據,然而他們找到的證據卻根本不充分。這個證據就是:人類是地球上惟一一種種群所有個體都長著長鬃毛———頭髮———的哺乳類動物。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這種貓科動物屬於豹屬,卻不能和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雜交
    這種貓科動物屬於豹屬,卻不能和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雜交貓科豹屬的動物一共有5種,按照體型從小到大的順序分別為雪豹、豹子、美洲豹、獅子、老虎。其中體型相對較小的雪豹,因舌骨基本骨化,不能像獅子、老虎、美洲豹那樣發出吼聲,只能發出嘶嚎,所以曾被單獨歸為一個屬,即雪豹屬。雪豹曾不被歸為豹屬,還有一個原因是它不能和獅子、老虎、美洲豹、豹子這4種大型貓科動物雜交並產生雜交種,而獅子、老虎、美洲豹和豹子之間都能夠進行進行雜交,並能生出後代(後代一般認為是不可育的)。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 發現「嵌套」DNA,我們的祖先與神秘遠古人類有親密交往
    遠古人類冷泉港實驗室的計算生物學家亞當·西佩爾說,祖先可能是遠古人類在20萬至30萬年前與尼安德特人交配,早在這兩種物種的更近和更廣為人知的混合發生之前,智人在五萬年前從非洲遷移到歐洲。長期以來一直有證據表明,在尼安德特人滅絕大約三萬年前之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在歐洲交往時交配。2010年,研究人員報告說,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現代人類基因中,有1%至4%來自尼安德特人的祖先。根據2014年的研究,如果將當今所有現代人類中存在的尼安德特人DNA的所有片段加起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可能會保存約20%。
  •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美洲原住民祖先來自何方 新證據揭示人類遷徙故事
    據新華社電 記者張家偉 人類具體何時以何種方式進入美洲在學術界長期存在爭議。一個國際研究團隊3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基因組證據顯示,美洲原住民祖先可能在一次單一遷徙事件中進入了這片大陸,抵達時間約是2萬年前。    2013年,考古學家在美國阿拉斯加一處遺址發現兩名人類嬰兒的遺骸,它們可追溯至約1.15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