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豹王朝」的200萬年

2020-12-05 騰訊網

豹屬Panthera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最兇猛的一支。大家耳熟能詳的貓科猛獸,比如老虎、獅子、豹子、雪豹和美洲豹都屬於豹屬。這些物種中只有美洲豹是分布在新大陸的。誰能想到如果時鐘撥回幾十萬年,現在分布在新熱帶界的美洲豹也曾經叱吒北半球。我們最近的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了他們曾經的輝煌。美洲豹的故事要追溯到上新世……

美洲豹Panthera onca(圖片來自網絡)

走出非洲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證據,美洲豹是非洲大貓(獅,豹,美洲豹支系)中最早分化出來的一支,與豹子-獅子分化的年代大概在365萬年前。有趣的是,非洲最早的豹屬化石證據也來自於這個年代。最早的記錄產自坦尚尼亞的累託裡Laetoli。累託裡是非洲「人類搖籃」系列遺址中非常著名的一個,因為發現了累託裡足跡。這個足跡化石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即露西屬於的那個種)留下的行走的痕跡,為南方古猿已經以直立行走為主要行動方式提供了有力證據。該地發現了2種豹屬大貓還不能歸入到任何現生物種。最早的美洲豹的化石則來自南非Kromdraai,其年代為190萬年前。

早更新世的氣候環境變冷造就了更加開闊的草原,為動物遷徙打開了通道。人類的祖先大概在180萬年首次走出非洲,第一站就是西亞的喬治亞的著名化石遺址德馬尼西Dmanisi。有趣的是美洲豹在亞洲最早的化石記錄也是在這裡。他們和人類的祖先一起走上了徵服世界的道路。作為食肉動物,他們遷徙擴散的速度大大超過早期人類,在出現在西亞的同時,美洲豹也出現在歐洲,比較著名的化石點來自義大利的Upper Valdarno和Olivola,而人類在30萬年後才正式進入歐洲大陸。

這一時期的美洲豹體型比現生種Panthera onca略大,形態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如牙齒還沒有那麼壯碩,因此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岡巴佐格豹Panthera gombaszogensis(下面我們依然用美洲豹來稱呼他,不是作為一個物種,而是一個支系)。

美洲豹的遷徙路徑(陳瑜 繪製)

叱吒歐亞

美洲豹是第一個進入歐洲的豹屬成員。在美洲豹進入歐洲之前,當地的大型貓科動物有4種,包括2種劍齒虎類(屬於貓科的一個獨立亞科,和豹屬沒有親緣關係):鋸齒虎Homotherium和巨頦虎Megantereon,和2種貓亞科的大型成員:巨獵豹Acinonyx pardinensis和歐亞山獅Puma pardoides。美洲豹的生態習性和這4種大貓都不同,沒有太激烈的競爭。因此在歐洲地區很快如魚得水,成為歐洲早更新世最常見的大貓。

而在亞洲地區,美洲豹除了西亞外,還發現在中亞地區,而我們最近的關於南亞的化石的研究表明他們在140萬年左右的時候已經到達這裡。這種非凡的擴散能力似乎是非洲大貓的一個家族技能(後面我們還會提到獅子和豹子的情況)。毫無疑問,美洲豹是這個時期分布最廣的豹屬動物。東亞地區的情況還不明朗,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南亞地區新報導的美洲豹化石

入主新大陸

第四紀冰期造成了周期性的海平面的下降,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之間的白令海峽時常露出地表,形成了白令陸橋。

北美洲地區不是貓科演化的核心區域,在新近紀和第四紀早期沒有任何豹屬物種存在。

美洲豹憑藉著卓越的遷徙能力,在早更新世末期通過白令陸橋進入北美洲(85萬年前),成為第一個到達新大陸的豹屬物種。這個時期,北美的大型貓科動物只有2種,即劍齒虎類的纖細刃齒虎Smilodon gracilis和貓亞科的驚豹Miracinonyx。前者是高度特化的劍齒虎類,而後者是新大陸與獵豹平行演化的大型貓亞科動物,二者的體型都較小,生態習性也和美洲豹相差巨大。

和當初進入歐洲一樣,美洲豹很快在北美順風順水,稱王稱霸,演化出了體型較大的奧古斯塔美洲豹Panthera onca augusta。大概在中更新世,美洲豹順勢進入南美洲,成為亞馬遜的主人。不過南美洲的化石記錄比較匱乏,美洲豹進入南美的具體時間仍然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王朝覆滅

王朝自古便是更替的,優勢物種的取代也是如此。美洲豹是非洲大貓支系最早分化出來的支系,而事實上他的姐妹支系中的獅子則可能是美洲豹王朝的覆滅者。大約在60-80萬年前,獅子也從非洲出發,開啟了徵服世界的旅程。他們很快出現在歐亞大陸北部,一般叫做洞獅Panthera spelaea,個體比現代獅子更加巨大,並且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貓科動物。獅子和美洲豹同屬於非洲大貓,二者在生態上的主要差別在於獅子的個體更大,肢骨結構更加適應奔跑。這在環境相對開闊的歐亞大陸北部相對於美洲豹更加有優勢。現在同域分布的大型食肉動物,體型較大的一方往往對較小的一方有壓製作用。在獅子進入歐亞後,很快成為歐亞大陸北部最常見的豹屬化石物種,而美洲豹的則日漸衰退,在舊大陸大概在30-40萬年前銷聲匿跡。

獅子繼承了家族擅長遷徙的能力,在中更新世晚期,大約20-30萬年通過白令陸橋到達北美,很快取代了美洲豹在北美頭號豹屬大貓的地位。獅子和美洲豹在更新世末的大滅絕中幾乎同時消失於北美。如果沒有這次滅絕事件的話,不知道在歐洲,美洲豹逐漸被獅子取代的往事會不會重演。

擅長奔跑的獅子Pantheraleo(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加利福尼亞瀝青湖出土的獅子骨架(左),右側為同一產地出土的刃齒虎(一種大型劍齒虎類,體型和現代獅虎近似)。(筆者拍攝於洛杉磯瀝青湖博物館。)

南美洲一直是美洲豹的樂園。最近的研究表明獅子在晚更新世也曾經進入南美洲的開闊地帶(巴塔哥尼亞)。然而獅子是一個草原物種,無法適應亞馬遜的叢林,因此在南美洲從未繁盛過。

如果縱觀獅子和美洲豹的發家歷史,會發現二者的遷徙路線非常近似。二者都起源於非洲,先後遷徙到歐亞大陸,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豹總是先遷徙到新的大陸,而獅子隨後沿著相同的路線遷徙到美洲豹的地盤。事實上,並非獅子比美洲豹演化的更加完美,而是在全球變冷,草原擴張的環境背景下,相對更適應開闊地帶活動的獅子成為氣候變化的得利者。

美麗新世界

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現生的美洲豹和舊大陸的美洲豹除了在體型上的差別外,還在一些牙齒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表現在現生美洲豹的犬齒溝槽退化,和前臼齒粗壯化。貓科動物的犬齒普遍存在溝槽。對於溝槽的機械力學分析從未有人做過研究,但是一般認為這種溝槽和貓科刺入獵物肉體類後緩解內外氣壓有關。然而溝槽的存在會使得犬齒咬合的時候應力集中在溝槽附近,導致犬齒相對易於折損。

現代美洲豹和其他豹屬成員不同,主要食物是中小型動物,並包含相當多的硬殼/硬皮動物(鱷,龜,犰狳等),並且美洲豹捕殺獵物發方式不像一般的豹屬動物那樣以鎖喉(接觸軟組織)為主,而是以咬後腦勺(接觸骨骼)為主。

這種習性顯然對牙齒的強度有著更高的要求。美洲豹犬齒溝槽退化和前臼齒粗壯化很可能正是對這些習性的適應,而這些特徵在歐亞大陸的美洲豹中的缺失則說明歐亞的美洲豹祖先很可能依然是以有蹄類為主食的,而美洲豹進入新熱帶界的雨林後,由於有蹄類動物資源相對匱乏,才逐漸發生形態演化。事實上,現生美洲豹食譜中重要的組分:犰狳和小型鱷魚在舊大陸都是不存在的,這也與上述推斷相吻合。

美洲豹捕殺凱門鱷 (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的美洲豹已經適應了新熱帶界的雨林生活,不再像老祖宗一樣適應在開闊地帶捕殺中大型有蹄類。然而這可能恰恰是美洲豹成功在更新世末大滅絕中存活下來的原因。第四紀末的大滅絕事件對全球的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生態系統的崩潰導致大型食草動物大量減少或滅跡,而以食草動物為主食的大型食肉動物也因此也迎來了末日。

曾經叱吒風雲的劍齒虎家族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徹底走到了盡頭;高速獵手驚豹也悄無聲息的消失在北美大陸。風光無限的獅子完全適應開闊地帶的生活,高度依賴大型獵物,因此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在全北界幾乎完全消失,被打回了非洲老家。而在雨林地區的美洲豹已經開始適應捕食中小型獵物為主,反而躲過了這次大滅絕的影響。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美洲豹失去了曾經廣闊的疆域,但是他們在新大陸的雨林裡開創了自己新的王朝,並成為一方傳說。

以美洲豹為原型的阿茲特克的神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圖片來源:Wikipedia)

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美洲豹只是種幻覺?
    在南美洲土著人的信念裡,據說喝下死藤水就能看到美洲人崇拜萬年的神靈——美洲豹,而當地瑪顏圖雅丘的最後一隻美洲豹已於2015年被打死。所以反過來理解——曾經橫行雨林的大貓,如今也許只能存在於人們的幻覺。——黑色美洲豹,他稱之為「亞拿布瑪」。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動物復原圖:陳瑜/繪製)江左其杲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其導師劉金毅研究員通過對南亞地區哈羅河流域早更新世化石點(古地磁測年距今約177萬-107萬年)貓科的系統描述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主要化石材料可歸入岡巴佐格豹,這也是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首次發現化石證據。
  • 這種貓科動物屬於豹屬,卻不能和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雜交
    這種貓科動物屬於豹屬,卻不能和獅子、老虎、豹子、美洲豹雜交貓科豹屬的動物一共有5種,按照體型從小到大的順序分別為雪豹、豹子、美洲豹、獅子、老虎。其中體型相對較小的雪豹,因舌骨基本骨化,不能像獅子、老虎、美洲豹那樣發出吼聲,只能發出嘶嚎,所以曾被單獨歸為一個屬,即雪豹屬。雪豹曾不被歸為豹屬,還有一個原因是它不能和獅子、老虎、美洲豹、豹子這4種大型貓科動物雜交並產生雜交種,而獅子、老虎、美洲豹和豹子之間都能夠進行進行雜交,並能生出後代(後代一般認為是不可育的)。
  • 美洲豹的對手
    美洲豹是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世界上僅存17隻,其中有一隻生活在秘魯的國家動物園。
  • 美洲豹為什麼能捕殺鱷魚,看看美洲豹的咬合力你就明白了
    很多小夥伴都會問美洲虎和美洲豹的區別在哪裡,其實美洲豹也叫美洲虎,是一種生活在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大型貓科動物,它的身體結構更加偏向於老虎,而身上的斑紋比較像豹,因而得名,成年後的美洲豹體重在70-180千克左右,咬合力達到了1250磅,甚至超過了老虎、獅子、北極熊等動物,戰鬥力非常強悍,在它生活的地區沒有任何動物敢招惹它
  • 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它是豹還是虎?為什麼是斑塊而不是條紋?
    首先說明: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而是一種特殊的貓科動物。美洲豹,又稱美洲虎。因為它身上布滿斑點,和花豹很像,生活在美洲大陸,所以被稱為美洲豹。又因為身體壯碩,腦袋較圓,故稱為美洲虎。稱它為美洲豹和美洲虎都可以,沒有嚴格規定。
  • 美洲豹突襲凱門鱷(組圖)
    英國《每日郵報》5日刊發一組照片,記錄了巴西的一頭美洲豹突然向一條凱門鱷發動攻擊的全過程。39歲的攝影師賈斯汀·布萊克在巴西拍攝到了一組完整的美洲豹狩獵照片。
  • 水蟒想不到美洲豹母子齊上陣,兩美洲豹聯手獵殺水蚺!
    攝影師剛開始拍攝兩頭美洲豹在水中不斷翻滾,以為是在捕食鱷魚,美洲豹不同於其它貓科,美洲豹是不怕水的,而且遊泳能力非常強,經常在岸上跳進水裡,去追捕凱門鱷,凱門鱷幾乎是美洲豹最喜歡捕食獵物,但這次,美洲豹不是捕食鱷魚,而是捕食一條水蟒!
  • 美洲虎是豹還是虎?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斑紋?
    美洲虎學名美洲豹,從名字上看,它與虎、豹都沾邊。但實際上,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豹,它就是美洲豹,是貓科豹屬下獨立的一個種。那麼,美洲豹是怎麼來的呢?它身上為什麼是斑點而不是條紋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為什麼美洲豹能捕殺鱷魚,看懂美洲豹的咬合力你就不奇怪了
    但是在美洲卻是存在著鱷魚的天敵,它就是美洲豹。   為什麼美洲豹能捕殺鱷魚,看懂美洲豹的咬合力   美洲豹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
  • 美洲豹面臨絕種危機,有100萬年的進化過程,幾乎完美的食肉動物
    它的眼睛你會產生害怕恐慌等心理,美洲豹也會偶爾爬爬樹呦,它們個個都是長跑冠軍,食肉動物成功的獵手,美洲豹屬於大型的貓科動物。它們很會調整自己的狀態,美洲豹總會被人類捕殺,它們個個都是長跑冠軍,總是願意呆在密林深處狩獵,它們會不受幹擾的享用戰利品。
  • 為何美洲豹可以捕殺鱷魚,獅子卻不能,是美洲豹太強,還是獅子太弱
    導語:為何美洲豹可以捕殺鱷魚,獅子卻不能,是美洲豹太強,還是獅子太弱? 美洲豹吃鱷魚如吃辣條,而獅子卻常常遭到鱷魚的欺負,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是美洲豹太強,還是獅子太弱。
  • 獵豹、美洲豹都不是豹,嚴格意義上的豹只有一類
    ,尤其是獵豹,與「豹」相差甚遠,而將美洲豹認為是豹的一種還情有可原,畢竟它也是豹屬五種動物之一。根據各個地方對它們叫法的不同,美洲豹也可以稱之為美洲虎,它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獅虎。從歷史分布來看,美洲豹的分布範圍曾最北曾到達了加利福尼亞的北部,但如今美國已經沒有美洲豹了,目前它的分布範圍僅限於中美洲及南美洲。
  • 當美洲獅遇到美洲豹,誰能更勝一籌?
    美洲獅和美洲豹都是屬於大型貓科動物,生活的地方也是有重疊,難免野外捕獵的時候會遇到,那當兩個王者相遇,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那就需要我們來對比一下二者的實力!美洲獅一般體長為100~160釐米,肩高66~76釐米,尾長52~82釐米,體重55~105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雌性略小。具有溫順的性格,在一般情況下,它並不主動襲擊人,只是當人攻擊它時,為了自衛,才會傷殺襲擊者。美洲豹肩高90—110釐米,體長為182—285釐米,尾長60—90釐米,體重80—190千克。
  • 美洲虎是虎還是豹,為什麼身上是斑點而不是條紋?
    很多人都會顧名思義的認為美洲虎就是老虎,美洲豹是豹子。但事實上,美洲虎就是美洲豹,雖然稱謂不同,但卻是同一種生物,這都是翻譯惹的禍。 美洲豹,又被稱為美洲虎,在稱呼上並沒有什麼嚴格規定,但這種動物確實有點特別,既像虎又像豹。
  • 南亞發現美洲豹的遠古祖先
    美洲豹Jaguar(Panthera onca),亦稱美洲虎,是新大陸現生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豹現在分布在中南美洲,但分子系統發育學的研究表明美洲豹屬於非洲大貓,和豹(Panthera pardus)和獅(Panthera leo)組成一個支系,並且是這個支系最早分異的現生成員。
  • 他在一米不到的距離拍攝美洲豹進食
    欖蠵龜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6500多萬年,在無數掠食者的威脅下一直延續至今,秘訣就在於同步築巢集體產卵。它們以壓倒性的數量,給自己和幼龜提供了一線生機,無意之中,也餵飽了叢林裡的大貓。今日推薦的紀錄片,名叫《沙灘之爭》,我們將跟隨主持人費利佩·達安德拉德一同前往這個陸地海洋交界之處一探究竟,對攝影師工作感到好奇的朋友們更是不容錯過,因為這仿佛是標準的攝影師工作vlog。
  • 美洲豹獵殺鱷魚全程實拍
    據英國《每日郵報》2日報導,巴西潘塔納爾溼地庫亞巴河邊,一隻美洲豹從水中突然浮現,以閃電般的速度成功獵殺一隻正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鱷魚。美國攝影師賈斯汀·布萊克及時捕捉到了這驚險萬分的震撼場景。
  • 實拍:美洲豹決戰70斤凱門鱷,美洲豹完勝,輕鬆從水中將其叼起
    美洲豹決戰鱷魚秒完勝 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生存了很多野生動物,如美洲豹非營利組織「美洲豹識別計劃(JaguarIdentification Project)」的創辦者阿比蓋爾·馬丁就目睹到了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的過程,並拍攝到了畫面,當然,結果就是美洲豹完勝了。
  • 巨型水蟒死死纏住美洲豹,四名成年男子費力將美洲豹扯出來
    據阿根廷《號角報》2020年2月29日報導,2月29日,阿根廷薩爾塔省拉吉塔市,四名農場短工在上工途中偶然看到一隻被巨型水蟒死死纏住的美洲豹,他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只可憐的美洲豹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