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_新聞中心...

2020-12-07 中國網新聞中心

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研究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中國科學家在古生物領域這一重要發現及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化石記錄》發表。

據研究團隊成員、成果論文第一作者陳建業博士介紹,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始椎類的生物體形頗為龐大,具有尖利的牙齒,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此前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於2018-2020年對山西陽泉的二疊-三疊地層和生物群開展了詳細的野外工作。本次陽泉長壽螈的發現,更加豐富了陽泉二疊-三疊地層動物群的組成,這件二疊紀晚期的化石標本只保留了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最終確定它屬於始椎類。「這個結果很令人驚喜,此前認為這類化石在早二疊世晚期就已經絕滅了,這個新的記錄比其他已知記錄晚了近3000萬年,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類生物化石分布的認識」。

陳建業表示,陽泉長壽螈能夠存活在晚二疊世的華北地區,與石炭-二疊紀的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大關係。始椎類是一類典型的適應熱帶叢林氣候的生物。在歐美的石炭紀古赤道附近分布著大量的熱帶溼潤氣候下形成的煤層沉積,這也是發現始椎類化石最多的地區。但隨著二疊紀全球氣候的惡化,溼潤的熱帶叢林逐漸被乾旱的熱帶荒漠所取代,這導致了始椎類化石分布的遷徙和碎片化。晚二疊世最晚期,華北板塊是少有還保存有熱帶叢林環境的地區,這為始椎類化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難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距今約2.5億年!我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陽泉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始椎類新種、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陽泉長壽螈的頭骨。受訪者供圖 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 據介紹,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它們體形龐大,牙齒尖利,適應熱帶叢林氣候。
  • 山西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為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始椎類新種、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陽泉長壽螈的頭骨。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紀錄誕生!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種「陽泉長壽螈」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紀錄誕生!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種「陽泉長壽螈」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是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到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最早化石證據 距今8億年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或挑戰「被子植物白堊紀起源說」  光明日報錦州3月9日電(記者畢玉才)白堊紀才開始有被子植物,這是以往學界較通行的觀點,但遼寧西部一塊1.25億年前化石的發現,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_新聞中心...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巴西考古學家的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南美地球科學》雜誌上。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發布時間:2019-02-18 12:32:04      來源:畢節日報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
    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央廣網延吉6月3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延邊臺記者 趙陽) 吉林省東南部延吉市,近日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群。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3.6億年前就出現的爬行動物,它不僅是恐龍的祖先,也和人類有關
    爬行動物的興起通過化石研究,研究者發現,當時間進入石炭紀晚期的時候,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已經進化得非常豐富了,不僅恐龍和鳥類的祖先出現了,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出現了。這意味著,爬行動物演化早期,就已經出現了三大「派系」,不過,至於它們是否來自同一個祖先,未來還需要大量的化石來進行佐證。在爬行動物之中,有一類不得不提的原始爬行動物,它們被統稱為始椎類動物,它們也是四足脊椎動物的祖先,它們也被認為是最早的爬行動物之一。
  •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
    馬來西亞發現首個劍齒象化石 距今約38000年(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央視新聞(總臺記者 徐荃樂):10月9日,馬來亞大學(馬大)宣布發現馬來西亞首個劍齒象化石。馬大發布通告稱,由該大學領導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一個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化石遺蹟,初步估計距今約有38000年。通告說,馬大醫院牙科專家也參與到整個勘查工作,並推測發現的化石是源自一頭2歲以下的劍齒象。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不過,據多地專家初步分析、考證後發現,這塊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這一結論瞬間將鎮雄現有出土文物的「家世」從距今百萬年前「拉長」了二三十倍,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怪事  河水衝出了鱗片化石  端午節以來,鎮雄縣坪上鎮巖腳村民小組境內連日陰雨不斷。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