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研究表明,這種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叢林中的蜥蜴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能在樹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飛行。
在由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學者撰寫完成的《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研究論文中,首次披露了這一新的重大發現。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能在空中滑翔的蜥蜴是蜥蜴長達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這篇論文已被3月20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重點推介。
滑翔是一種非常經濟的運動方式,常常被認為是飛行的雛形。在脊椎動物當中,有許多類群演化出了滑翔能力,如哺乳動物中的鼯鼠和兩棲動物中的一種樹蛙。這些滑翔動物的飛行器官形態多樣,如飛蛙是用腳趾間擴大的蹼來滑翔。發現於熱河生物群中的這種能在空中滑翔的龍與生活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的飛蜥非常相似,其翼膜是由身體兩側加長的肋條支撐形成的。有趣的是,這種結構在生活於兩億多年前北美和歐洲大地上的一類蜥蜴遠祖的身體上也出現過。瀋陽師範大學的學者們將其稱作一種非常奇異的趨同演化現象。趨同演化是指不同起源的生物為了適應相似的環境進化出相似的器官結構。這次的發現為研究這一現象提供了一個例證。瀋陽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們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藉助分子生物學手段,揭開這一結構演化的發育學機制。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