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2021-01-15 央視網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研究表明,這種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的叢林中的蜥蜴應該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既能在樹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飛行。

    在由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學者撰寫完成的《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研究論文中,首次披露了這一新的重大發現。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能在空中滑翔的蜥蜴是蜥蜴長達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這篇論文已被3月20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重點推介。

    滑翔是一種非常經濟的運動方式,常常被認為是飛行的雛形。在脊椎動物當中,有許多類群演化出了滑翔能力,如哺乳動物中的鼯鼠和兩棲動物中的一種樹蛙。這些滑翔動物的飛行器官形態多樣,如飛蛙是用腳趾間擴大的蹼來滑翔。發現於熱河生物群中的這種能在空中滑翔的龍與生活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的飛蜥非常相似,其翼膜是由身體兩側加長的肋條支撐形成的。有趣的是,這種結構在生活於兩億多年前北美和歐洲大地上的一類蜥蜴遠祖的身體上也出現過。瀋陽師範大學的學者們將其稱作一種非常奇異的趨同演化現象。趨同演化是指不同起源的生物為了適應相似的環境進化出相似的器官結構。這次的發現為研究這一現象提供了一個例證。瀋陽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們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藉助分子生物學手段,揭開這一結構演化的發育學機制。

責編:孫潔

相關焦點

  • 1.3億年前蜥蜴會滑翔(圖)
    20日,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了解到,近年來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關注的遼西熱河生物群又有了新的重大發現,專家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滑翔蜥蜴化石。同時證明了遼西地區在白堊紀早期可能與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氣候環境較為相似,屬於熱帶叢林性區域;同時也表明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 中國發現滑翔蜥蜴化石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於3月22日零時(北京時間)發表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撰寫的論文——「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
  • 遼西古蜥蜴會滑翔(組圖)
    本報瀋陽訊1.3億年前生活在遼西的古蜥蜴會飛!這是今天美國出版的《國家科學院院刊》刊載的由瀋陽師範大學完成的研究論文揭示的成果。  這篇題目為「中國白堊紀早期的滑翔蜥蜴」論文,揭示這種蜥蜴是長達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惟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種。
  • 國際團隊新發現:距今1.6億年,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會滑翔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兩種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它們和現代滑翔哺乳動物的演化如出一轍。這個發現對演化生物學來說意義重大。現代滑翔哺乳動物一般性的演化模式實際上在遠古哺乳動物的遠親中就已經存在,所謂的「特異」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 距今約1.6億年滑翔哺乳動物化石標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露真容
    >   雙缽翔齒獸復原圖 趙闖 繪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我國遼寧省建昌縣和河北省青龍縣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兩種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央廣網延吉6月3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延邊臺記者 趙陽) 吉林省東南部延吉市,近日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群。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小飛獸」 為最原始滑翔哺乳動物
    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6億年前地球上已經誕生了滑翔哺乳動物。  均在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  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刊登《侏羅紀新的滑翔哺乳動物》和《侏羅紀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中耳和捕食適應進化的新證據》兩篇連載文章,介紹了兩種世界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研究成果。
  • 美國發現距今約3億年的剪刀齒鯊顎骨化石
    【每日科技網】   [導讀]美國一名礦工在肯塔基州一處200米深的礦井內發現了一塊長約46釐米的黑色顎骨化石,研究人員鑑定後認定這是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剪刀齒鯊的顎骨化石,距今約3億年。
  • 中國發現最原始滑翔哺乳動物化石
    本報訊(記者劉冕)北京自然博物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河北地質大學聯手,在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和河北省青龍縣距今約1.6億年的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兩種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這是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動物。這一發現日前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發布。
  • 1.6億年前哺乳動物演化出滑翔功能
    原標題:1.6億年前哺乳動物演化出滑翔功能   記者從北京自然博物館了解到,該館孟慶金研究員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羅哲西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動物化石,比現存最早的滑翔類哺乳動物化石早了1.1億年。北京時間10日凌晨,相關成果的兩篇論文同時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摩洛哥發現迄今最古老劍龍化石,距今1.68億年
    據英國《衛報》8月20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在北非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中部發現了距今1.68億年的恐龍化石,據信屬於恐龍的新物種。新發現的化石是恐龍的幾塊脊椎和一塊上臂骨,科學家判斷其屬於劍龍,並且比大多數已知的劍龍生存年代早很多,可以追溯到侏羅紀中期,是新發現的劍龍的新屬。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中國發現"趙氏翔龍"
    中國發現"趙氏翔龍" 1.3億年前蜥蜴會滑翔   瀋陽師範大學提供  本報瀋陽3月22日電記者徐元鋒報導:一隻蜥蜴正在叢林中攀爬,突然,它離開樹枝,展翼在空中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滑翔――這不是動畫片或科幻片中的鏡頭。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這樣的景象,在1.3億年前的遼寧西部實屬平常。
  • 中國發現世界首例體內保存蛋殼鳥類化石 距今1.1億年 (1/4)
    中國發現世界首例體內保存蛋殼鳥類化石距今1.1億年 (1/4) "← →"翻頁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 距今15.6億年 (1/3)
    中國發現最古老大型多細胞生物化石群距今15.6億年 (1/3) "← →"翻頁
  • 中國發現最古老恐龍蛋化石 距今1.97億年
    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境內尋獲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而這項發現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解開這種史前生物的進化史。文章描述提到,這顆最古老的恐龍蛋化石是由多倫多大學的古生物學教授Robert Reisz和他的團隊在中國廣東省陸豐縣境內的一處底層中找到的,其生長年代被認為是在距今1.97億至1.9億年間的侏羅紀早期。同時,研究者們還在同一地層中找到了200多塊骨頭和其種類的蛋殼化石。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後來儘管傷口癒合,但這隻未成年蜥蜴還是死亡了 ……蜥蜴化石標本2 月 28 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公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中國發現2種1.6億年前"小飛獸" 或比鳥更早上天(圖)
    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6億年前地球上已經誕生了滑翔哺乳動物。似叉骨祖翼獸(Maiopatagium furculiferum)。距今1.6億年前,體重大約120克-170克,在中生代哺乳動物中屬中等體型。其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